佛山二中高三文言文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6
2020年佛山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朝美学,为什么那么高级?“杨柳岸晓风残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朗读并背诵全文”的经典之作有很多便是出自宋朝。
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范仲淹、司马光……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宋代文人”。
除了“引经据典”,书画经典在宋代文化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你可以在千年前的“航拍中国”《千里江山图》中一窥北宋风貌。
也可以在“百科全书”《清明上河图》中看到千年前的市井生活。
1000年前,北宋都城无疑是闻名遐迩的“美食之都”。
《清明上河图》上,有近半建筑为饮食店。
《东京梦华录》提到的一百多家店铺,酒楼和各种饮食店也占了半数以上,而且,《东京梦华录》还介绍了近百种宋朝开封街头的美食与小吃,可谓是“东京梦华小吃录”。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茶酒花香之器在宋代各有专用,器物,便成了另一个流传于世的宋代标签。
“万贯家财,不及宋纸一张,宋瓷一片。
”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无不体现着繁华盛世的清澈素雅。
宋朝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普及期及向外传播期都是在宋代。
纵观历史,宋朝的疆域并不算辽阔,武力值更是排不上位置,但就经济和社会繁荣程度而言,宋朝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
随着都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世俗文化大放异彩。
勾栏瓦肆和百戏艺术的活跃,极大地刺激了市民文艺的发展,比如当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像鼓子词、诸宫调、讲史、说经、杂剧、南戏、话本、风俗画等等。
可以说,中国的通俗性审美意识和艺术形式几乎都可以在宋代找到。
两宋时期,文学重心逐渐下移,也是市民文化勃兴的标志。
佛山二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翻译专题练习答案1、答案:CD 解析:C、D两项中的“是”表判断。
A项中的“是”是代词,“这样”的意思。
B项中的“是”是代词,当“这、这里”解。
E项中的“是”是形容词,当“正确、对”讲。
F项中的解释为“这”。
2、答案:BDF 解析:B、D、F三项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A项中的“何”释为“为什么”,C项中的“安”释为“怎么”,E项中的“谁”与今义相同。
3、答案:EF 解析:A、B、C、D四项都是否定句式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E是用“唯……是”的结构使宾语前置。
F是将宾语提前,以“之”代替。
4、答案:ABEF 解析:A、B、E、F四项的用法含义相同,译为“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呢”。
C项中“何为”应是“为何”的倒装。
D项中“为”是助宾语“汝”前置的。
5答案:A.②⑧;B.③④⑥⑨(11);C.①⑩(12);D.⑤⑦。
6答案:A项中无表被动的词,B项中是“为”,C项中是“为……所”,D项中是“见、被”,E项中是“于”,F项中是“见……于”,G项中无被动词,H项中是“于”。
7、答案:A.④⑤⑩;B.③(11);C.①⑥(前“之”);D.⑥(后“之”)(12);E.⑦⑧;F.②;G.(14);H.⑨(13)。
解析:①具告(之)以事②又试之(以)鸡③夫妻向隅(泣)④(它)虫尽靡⑤(天龙)窥头于牖⑥火烧(之)令(之)坚⑦不足与(之)谋⑧不以(乘舟)疾也,⑨乘坚(车)策肥(马),履丝(履)曳缟(衣)⑩(秦)追亡逐北,(各诸侯国)伏尸百万(11)孰与秦王(威)(12)拜(之)为上卿,(13)勤而无所(为)(14)加彘肩(于其)上8、答案:A.③(12)(15);B.①⑦(11);C.②④⑩;D.④⑤(13);E.(14);F.⑥⑧⑨。
9、答案:A项中“牛十二”为数量倒装,B项中介词与宾语倒装,C项中“是以”倒装,D项中宾语前置,E项中的“方城”“汉水”与“以”倒装,F项中宾语前置。
2019广东佛山高三练习文言短文篇(八)翻译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81、腹朜大义灭亲原文:墨子有巨子腹朜,居秦,其子杀人。
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朜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翻译:墨家有一个领袖叫腹朜〔月改黄〕,居住在秦国。
他的儿子杀了人。
秦国的惠王〔对他〕说:“先生你的年事已高,又没有别的儿子。
寡人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你的儿子了。
先生你这件事就听我的吧。
”腹朜〔月改黄〕回答道:“墨家的法律说:‘杀人的人处死,伤人的人处刑。
’这是用来禁止杀人和伤人。
而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法,是天下〔人应该遵守〕的大义啊。
王您虽为了他开恩而命令官吏不要杀他,腹朜〔月改黄〕我却不可以不按照墨家的法行事。
”腹朜〔月改黄〕不听惠王的,还是杀了儿子。
儿子,每个人私人所爱啊,忍受私利而行大义,领袖[腹朜〔月改黄〕]可说是公道啊。
82、闵仲叔辞侯霸原文: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
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
建武中,应司徒侯霸之辟。
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劳苦而已。
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惧;今见明公,喜惧皆去。
以仲叔为不足问邪,不当辟也。
辟而不问,是失人也。
2021届佛山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平凡的世界路遥第二天窗户纸刚发亮,少平就悄悄地爬起来。
他现在一心想的只是要找到那位没见过面的亲戚。
赶到北关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他看见路边水井旁边有个正用辘轳汲水的老头,便试着走过去向这老头打听他的亲戚马顺。
老头向他指了指阳面土坡上的一个院子,说:“就住在那里,我们原来是一个生产队的。
”少平的心咚咚地跳着,兴奋地爬上了那个小土坡。
当少平向他的亲戚说明他是谁的时候,没见过面的远门舅舅和妗子算是勉强承认了他这个外甥。
马顺看来有四十岁左右,一张粗糙的大脸上,转动着一双灵活的小眼睛。
他不冷不热地打量了他一眼,问:“你就这么赤手空拳跑出来了?”“我的行李在另外一个地方寄放着,我想……”少平还没把话说完,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说:“还不快去担水!”少平听声音知道她是向他发难,他于是立刻说:“舅舅,让我去担!”说话中间,他眼睛已经在这窑里搜寻水桶在什么地方。
水桶在后窑里!他没对这两个不欢迎他的亲戚说任何话,就过去提了桶担往门外走。
马顺两口子大概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到了院子里。
孙少平一口气给他的亲戚担了四回水,那口大水瓮都快溢了。
马顺两口子的脸色缓和下来,似乎说:这小子看来还精着哩!他舅对他说:“你力气倒不小,我们大队书记家正箍窑,我引你去一下,看他们要不要人。
你会做什么匠工活?”“什么也不会,只能当小工。
”少平如实说。
“……我记得前两年老家谁来说过,你不是在你们村里教书吗?小工活都是背石头块子,你能撑架住?”“你不要给人家说我教过书……马顺把少平引到他们大队书记的家里。
书记看这个“小工”身体还不错,问马顺:“工钱怎么说?”“老行情都是两块钱……”他舅对书记说。
书记嘴一歪,倒吸了一口气。
“一块五!”少平立刻插嘴。
书记“扑”一声把吸进嘴里的气吐出来,然后便痛快地对少平说:“那你今天就上工!”他先问最迫切的问题:“能不能住宿?”“能!就是敞口子窑,没窗户。
2021届佛山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网络文学的诞生,加速了文学大众化的进程;晋升为作家的路途大为缩短。
过去的文学爱好者,须长期被文学期刊“折磨”,经历多次退稿和修改,才逐渐由学习写短中篇发展为写长篇。
今日青年写手,将编辑抛在一旁,出手便是长篇,在网上直接面对读者,一经受众认可,便可迅速成名。
但这不意味着创作开始变得容易,而只是写作定位不同。
②网络文学创作以追求最大数量读者为宗旨,是一种具有普及化倾向的文学;传统文学则带有专业化的倾向。
文学和哲学、科学及其他学术、艺术门类相似,既有专业性的一面,也有普及性的一面,专业性与普及性彼此渗透和转化。
专业性内容可能是普及和通俗的,普及性内容也须以一定的专业性为基础。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具有专业性,但传统文学把专业评价放在首位,可以越过读者强化其专业性,网络文学则追求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容忍为后者牺牲前者。
③仅就小说的语言方式和叙事方式而言,今日纯文学作品在技巧上已有长足发展,其中讲究甚多,能够做出专业分析,也值得具有一定文学修养的读者鉴赏。
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却未必看出其中好处,或许还觉得“绕来绕去”过于啰嗦。
在碎片化的阅读时代,大众读者更喜欢简单明快的语言和叙述,希望更快地进入情节和悬念。
于是,网络方式适逢其时。
网络文学全面简化了传统文学的规则,跳过期刊的训练,不拘一格,形成新的写作范式。
网络文本尽管不入传统编辑的法眼,但是受到广大网民的鼓励及商业操作的推动,足以畅行其道。
在“怎样写”上,两种文学泾渭分明。
④传统文学的价值不因网络文学的勃兴而减损。
艺术贵在创造,须不断变化审美方式和感受内容,更新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这是文学专业性的根本要求,也是传统文学承担的重要职责。
传统文学拥有自己的读者群,并不断引导和提高读者的欣赏趣味,培育新的读者群,也会带动网络文学的艺术水准有所提高。
2021届佛山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曹景行:中国“电视时评第一人”沈黎明曹景行祖籍浙江兰溪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曹聚仁是早期著名的报人。
曹景行自幼敏思好学,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始终手不释卷。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曹景行顺利地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系。
在大学,曹景行对读书更加痴迷,除了历史,他还选修了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以及新闻等课程,并花费大量时间自修英文,他认为这是接触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
经过四年的苦读,曹景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工作,开始跟随前辈学者研究美国和亚太地区经贸关系,成为曹家几代人中又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
后来,曹景行决定举家移居香港,当时很多人对他的举动不理解,一些要好的朋友问他,为何要在不惑之年放弃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举家去香港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谋生,他意味深长地告诉大家:“现在上海和香港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一个是计划经济,一个是市场经济,我研究世界经济多年,觉得那里将会是我事业的另一片天空。
”他心里还有一种潜意识,想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新闻人。
到香港后,曹景行凭着丰富的学识和多年从事研究的知识积累,很快进入新闻行业,在《亚洲周刊》当了一名撰述员,由于撰写的文章观点新颖、文风扎实,他很快升任《亚洲周刊》副总编兼《明报》主笔,并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华文报刊撰写评论。
曹景行前前后后在平面媒体工作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的第一要务是为全家的生存奔波。
当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之后,曹景行的内心又波动起来,他觉得平面媒体的工作自己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工作没有一点新意,于是他开始琢磨去做更有意思的事。
“当然,一个人一辈子也可以做一种事,但是我的性格好像还是想稍微有些调整吧,我倒不是不安分,只是不想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下麻木掉。
”随着心中这种不安分的萌动,1997年,曹景行做出惊人之举,改行做了电视人,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2021届佛山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
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
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
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英国的不少作家、诗人。
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
2021届佛山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素芭[印度]泰戈尔费尽了周折,破费了钱财,两位姐姐好歹出阁嫁了人。
如今,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
谁也不晓得,素芭虽然不会说话,但能感受一切。
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
然而,聪颖的素芭从小心里就明白,造物主的诅咒,使她降生在自己父母的家里。
这样,她始终设法躲避众人逼视的目光;内心始终祈祷着,众人若把她遗忘掉,那就该万事大吉了。
眼前,她心灵的痛苦,深深地扎在父母的心坎上。
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
素芭的年龄越来越大了。
她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对自我的感受日益觉醒。
仿佛在月圆之夜,一种崭新的大海般的无法描述的意识力量,充盈着她的心灵。
现在,她仿佛瞥见了自己,正思考着自己,询问着自己,但没有任何答案。
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
父亲巴尼康托的家境不算差,有鱼有米,不愁吃喝,因此他们的仇敌也不少。
夫妻俩反复商议着这件心事,最终父亲巴尼康托离开村子,去了异乡多日。
一天,他终于回来了,对妻子说:“走吧,我们一块去加尔各答。
”家里开始着手赴加尔各答的准备事宜。
素芭的整个心宛如被浓雾笼罩的清晨,浸没于泪水里。
这些日子,她像是一头无言的牲畜,怀着一种无可名状的恐惧心理,紧紧尾随着父母;她睁大了自己的黑眼睛,目不转睛地死盯着他们,好像企图探听到一些消息似的,但父母没有作任何开导,没有作任何安慰。
总之,什么也没有对她说。
一天晌午,巴尼康托刚从床上起身,坐着吸起旱烟。
素芭坐在他脚旁,盯着父亲的脸,哭泣着。
最后,爸爸安慰了她几句,他干瘪的脸上,不禁滚落下两颗泪珠。
2019广东佛山高三练习文言短文篇(二)翻译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21、晋平公炳烛而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翻译: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22、高凤专心致志原文: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
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乃省。
翻译: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
妻子曾到田地〔劳作〕,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守着鸡。
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子流走了。
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
23、叶廷圭与《海录》原文: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
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
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佛山市二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世界文化本一体,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
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
既然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类文化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
共同的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把一定数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这些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
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
因此,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
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首先,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
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
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
例如,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就分别产生了农业部族、畜牧业部族及少数以工商为主的部族。
其次,不同文化发展成果对人类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族差异的最高表现。
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但文化发展的成果又不断地反作用于人本身。
各民族在创造不同风格的音乐、美术的同时,也发展了不同的审美趣味。
各民族不同的审美偏好,正是文化成果长期作用于人本身的结果。
审美趣味如此,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也莫不如此。
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不仅表现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而且创造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
这种文化成果与人自身的身心变化的相互作用,是民族差异的放大器、加速器和稳定器。
其三,一定范围内自由创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异形成的重要机制。
种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是人们从事文化创造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文化创造的限制,而自由创造只是在这一定范围内的发挥。
佛山二中《游褒禅山记》课堂同步自测题一 1.王安石字,晚号,是期著名的家和家。
他的作品中有《王临川集》,集子的命名是因为,人称他王荆公,是因,称他王文公,是因,列宁称他是。
初中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二“其”字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用作代词(有称代、指代等多种用法),有时也可用来表示各种不同语气。
试解释下边各句中“其”字的不同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8.其孰能讥之乎()三、给加黑的字注音,解释加黑词的含义。
有洞窈然()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则或咎其欲出者()()无物以相之()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四、下列加黑词的含义中两两相同的居多,请选出与两两相同的词义不同的句子。
1. A.而卒葬之B.卒廷见相如C.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D.初,鲁肃闻刘表卒E.疑畏卒不敢取F.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G.五万兵难卒合()2.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B.其人家有好女者C.若备与彼协心……则宜抚安,与结盟好D.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E.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今以蒋氏观之,犹信D.大王见臣列观()4.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E.山不在高,有仙则名F.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G.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5. A.不出,火且尽B.山高月小,水落石出C.有泉侧出D.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E.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F.出类拔萃G.汪然出涕H.出珠授之()6. A.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C.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D.欲加之罪,何患无辞E.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F.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G.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著远()7. A.无物以相之B.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大丈夫相时而动E.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F.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G.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8. A.入之愈深,其进愈难B.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C.是进亦忧,退亦忧D.余船以次俱进E.于是相如前进缶()9. A.险以远,则至者少B.江山险固,沃野万里C.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D.此乃荣贼心计险极巧极之处E.吾与汝毕力平险()10.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C.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D.阳奉阴违()五、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文后的要求答题。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一定)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像这样,指不成为器)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节录王安石《上人书》)1.先在文中空格处加上标点,然后翻译全文。
2.指出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
六、用“……者……也”表示判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表示单纯的判断,另一种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
请按照这个说法,把下列表判断的句子分为两组。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C.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者也。
E.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F.子瑜者,亮兄瑾也。
G.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H.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单纯判断句有2.表因果的复合判断句有七、翻译下列句子,补上必须补出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并说明补上的是什么成分。
1.于是余有叹焉。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报任安书》课堂同步自测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1、下列词语,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曩(nǎng)者阙(què)然囹圄(líng yú)B.倜傥(tìtǎng)愤懑(mèn) 放失(shì)C.缧(léi)绁闺閤(hé)剌(là)谬D.强(qiǎng)颜将相(xiàng)愠色(yùn)2、下列加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下至于兹(现在)不逊(不谦虚)B、若望仆不相思(怨恨)幸勿为过(过错)C、弥甚(更加)若有所亡(失)D、累百世(积累,经历)曼辞(美好)E、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F、亦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吾视其辙乱B、窥镜而自视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瞋目视项王4、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仆诚以著此书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思垂空文以自现C、放矢旧闻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E、则仆偿前辱之责F、稽其成败兴坏之纪6、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恨私心有所不尽D、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7、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B.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C.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译: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译: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傲慢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9.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C.仲尼厄而作《春秋》厄:困穷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失去10.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11.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12.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会天大雨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④会征促织⑤会不相从许⑥俱会大道口⑦会其怒A.①④⑥B.②⑤⑥⑦C.①③⑤D.②④⑦13.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B.洎牧以谗诛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1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15.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此”指代的内容。
(5分)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5分,15分)(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12分)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来者。
3、亦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4、《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网罗天下放矢旧闻,____________,综其终始,___________________.6、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丘失明,阙有《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