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养猪新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猪只管理新技术NEW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S WINE Don H.Bushman 博士著美国大豆协会上海办事处崇新云译美国大豆协会北京办事处刘焕龙校对SW3-99引言当我们听到与养猪生产有关的“管理”这一术语时,通常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专门的“管理工具”,比如:2l—28天断奶;全进全出系统,等等。
然而,我们也许应该考虑的是这个术语更综合的含义。
“管理”应被定义为“经营一项实业”的直接行为。
一个猪场正是一项实业。
而且在将来最成功的养猪生产者将是那些最成功地管理其资产者。
这就是说运用所有的管理工具及技术来增加利润。
很多的管理技术可以在这方面给我们以帮助。
优秀的经营者能选择一些适当的技术然后用它们来实现每个独立的管理手段中的特定的目标或者是经营的总目标,在此指的是猪场。
尽管我们尚未意识到这一点,最基本的是有效地进行饲喂的管理,特别是从产仔到出栏这一过程。
饲料成本约占生产一头猪总成本的65-80%,那么它就是生产的主要部分。
在猪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需饲料总量的近75-80%是在生长/育肥期消耗的。
于是,改善这个时期的饲料效益是很重要的。
在大部分饲料被消耗在猪的生长/肥育期的同时,好的饲料效益却开始于产仔和保育舍。
由于良好的营养、健康和无抗原刺激免疫系统等因素而获得的早期的增重,不但会在保育期保持更多的增重,而且会在整个生长—肥育期都保持更好的增重。
昨天被认为是好的或极好的今天会成为不适当的;而今天被认为是适当的明天又可能是完全不恰当的。
新的策略(技术或手段)是不断发展的,但是要依靠生产者保持不落伍,不断调整以使得生产保持在最高水平。
1994年依阿华州立大学企业记录系统的结果表明:最佳和最差的l/3养猪生产者的生产成本相差达27.5美元(约230元人民币)。
同样来自美国最大的8家养猪场的记录系统显示,最佳生产者和最差的相比每头猪最高和最低利润相差17.5美元(约145元人民币)。
国外生猪育种体系简析及对我国生猪育种的几点思考周磊,王晔,毛瑞涵,李佳芮,刘剑锋*(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摘 要:选择是生猪育种的核心,而准确地选择和选种依赖于完善和成熟的育种体系。
国际养猪发达国家(国际育种企业)对育种体系不断完善,长期进行生长、繁殖和肉品质等各类性状的表型测定,运用多场联合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等方法不断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不断挖掘新的育种性状,并进行测定、评估和选育,实现了种猪群体持续的遗传改良和综合性能的不断提升。
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国际育种企业)的生猪育种技术体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的生猪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并促进我国生猪种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生猪;育种体系;基因组选择;遗传评估中图分类号:S828.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201130-07遗传评估用来评定个体作为种畜的种用价值,可以反映个体的遗传潜能,是猪育种的一项核心工作。
影响遗传评估准确性的因素首先是表型数据的数量和质量。
大量且高质量的表型数据可显著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因而种猪联合育种(多组团育种)的概念在1992年即被提出[1]。
联合育种实现了更加准确的遗传评估和更快的遗传进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主流的育种模式。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组选择逐渐从理论变为现实。
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不同性状上得到的育种值准确性均高于传统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模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技术[2-3]。
近年来,欧美等养猪发达国家的种猪质量、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完善的育种体系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本文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欧美发达国家(及国际育种企业)的生猪遗传评估体系和最新育种进展进行简介,并结合我国生猪遗传评估体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生猪遗传评估体系优化升级和生猪种业的可持续性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外养猪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养猪业是国际畜牧业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间,养猪业已经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当前,国外养猪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下:
1. 饲养方式的多样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国外养猪业已经由传统的户养、散养,转变为集约化、工厂化和有机养殖等多种饲养方式。
2. 养殖规模的扩大:近年来,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国外养猪业加速了规模化养殖的步伐。
在欧洲和北美,大规模养猪场已经成为养殖业的主流形态,养猪规模也不断扩大。
3. 养殖技术的提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国外养猪业大力推行高科技养殖。
获得国际认可的技术如牛肉雌性激素添加剂、基因编辑技术、疫苗接种等手段被广泛应用。
4. 健康安全与环保要求的提高:随着环保和动物福利意识的提高,国外养猪业要求更加严格的健康安全和环保标准。
一些国家已经禁止了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等成分。
5. 消费市场的变化:消费市场的变化对养猪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有机养殖等清真、绿色食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综合而言,国外养猪业正朝着规模化、工厂化、技术化和绿色化四个方面不断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养猪业仍将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欧洲种猪场的畜牧信息管理技术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畜牧业也得以迅速进步和提高。
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业行业,畜牧业对于保障人们的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欧洲作为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种猪场的畜牧信息管理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欧洲种猪场的畜牧信息管理技术,并介绍其对畜牧业的影响。
一、畜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在欧洲种猪场,畜牧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项关键的技术。
该系统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来收集、存储、分析和管理农场中的畜牧信息。
通过该系统,养猪场主可以实时追踪畜牧的健康状况、饲料消耗量、生长速度、疫苗接种情况等一系列数据。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决策者更好地管理和优化畜牧生产。
二、电子标识技术的应用欧洲种猪场广泛使用电子标识技术,通过给每只猪安装电子标签来实现对猪只的管理。
这一技术可以追踪每只猪只的日常活动、生长情况和饲料消耗量等重要信息。
通过读取电子标签上的信息,养殖员可以及时了解到猪只的状态,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措施。
三、远程监控系统的建立欧洲种猪场还广泛应用远程监控系统,通过摄像头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猪舍的远程监控。
这使得养殖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来查看猪舍内部的情况,包括猪只的数量、行为和环境状态等。
这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猪只福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畜牧信息管理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大量畜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帮助养殖户预测和优化猪只的生产性能,提高繁育效率和肉质品质。
同时,这些技术还可以帮助养猪场主更好地制定饲养和营养策略,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五、影响及展望欧洲种猪场的畜牧信息管理技术对于整个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这些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的人为错误。
其次,畜牧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分析,使得养殖户能够更好地管理猪舍、调整饲养措施。
国外畜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
在智能养殖方面,许多国外畜牧业企业开始引入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通过监测动物的饮食、运动、生长情况等数据,实现对畜牧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健康状况,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
另外,数据分析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通过收集和分析动物生长、繁殖、疾病等方面的数据,畜牧业企业可以制定更科学的养殖方案,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一些国外畜牧业企业还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市场预测和需求分析,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此外,数字化技术也在畜产品追溯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条形码、RFID等技术,可以对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总的来说,国外畜牧业数字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数据安全、技术标准等问题。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畜牧业数字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养猪新技术―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奥斯本工业公司的FIRE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Feed Intake Recording Equipment),利用RFID电子耳牌的识别技术,能从一个群体中识别出每个个体,并对个体进行测定和记录。
FIRE测定系统中每个测定栏安装一台测定站,每个测定站可以饲养12-15头测定猪,与实际生产状况基本一致。
当佩带电子耳牌的测定猪进入测定站采食时,FIRE测定站立即记录该测定猪的电子耳牌号码,并记录该测定猪进入/退出测定站的时间、测定猪进入前/退出后料槽的重量,其中料槽的重量差即为该测定猪此次的采食量,在测定猪采食的同时,测定猪站立于一个个体称重秤上,个体称重秤将记录该测定猪本次采食时的体重值。
由于自由采食的缘故,每头测定猪每天将进入FIRE 测定站进行采食约10-15次,FIRE系统将每头测定猪每次的采食量自动累加成为每天的采食量记录,并从当日测定的体重值中取一个中间值作为该测定猪当天的体重,以此作为计算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的数据基础。
FIRE系统的工作原理表明FIRE系统完全是通过被动方式获取测定数据,系统在获得测定猪采食量和体重数据时完全不干扰测定猪的正常生活方式,因此所获得的测定数据非常接近于实际生产状况下的猪生长模式。
因此,从FIRE获得的测定数据可以认为是实际生产状况下发生的生产数据,FIRE的测定数据也可直接用于生产实际,如种猪选择或选育、或用于计算生产中猪生长发育曲线。
由于FIRE系统能取得连续的体重记录,因而为种猪选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的选择指标,即任何生长阶段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
育种工作者现在可以通过FIRE系统所获得的测定数据,对不同测定猪的任何生长阶段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数据进行比较,从中选择理想的种猪。
同时,也正是因为FIRE系统能够准确获得测定猪的连续体重记录- 即测定猪的生长曲线。
在生产猪场,我们可以利用经过确定的猪生长曲线计算猪的蛋白质沉积曲线,而最终计算出猪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赖氨酸和能量比例,以此作为阶段饲养的饲料配制的基础,使各阶段饲养的饲料营养既满足猪的生长发育需要,又不浪费营养物质。
国外畜牧的发展趋势
国外畜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技创新:国外畜牧业正逐渐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对畜牧业生产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提升,包括饲料配方、疾病控制、养殖设施的改进等,从而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2. 可持续发展: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的限制,国外畜牧业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通过减少畜牧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采用环保的生产方式,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推动畜牧业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 多元化经营:国外畜牧业正逐渐向多元化经营发展,不再只是简单地养殖畜禽,还涉及到屠宰加工、产品加工、销售和服务等多个环节。
这种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畜牧业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并且实现畜牧业产业链的全面发展。
4. 市场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外畜牧业越来越重视对国际市场的拓展和适应。
畜牧业企业将合理利用全球资源,发展国际合作和贸易,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畜牧业的创新技术与应用案例分享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认为是人类获取肉类、乳制品和皮革等动植物产品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面临日益增长的全球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负荷,以及保障动物福利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当今畜牧业面临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许多创新技术被引入并广泛应用于畜牧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分享几个创新技术与案例,展示它们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一、智能饲养管理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饲养管理系统被引入畜牧业,旨在提高饲养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
这些系统利用传感器、监测设备和云计算技术等,实时监测和分析动物的饲料消耗、体温、活动轨迹等关键指标,为农户提供精确的养殖指导。
例如,某畜牧企业引入了智能饲养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大数据,实现了对猪只饲养环境的自动调控,提高了饲养效率和猪只的健康水平。
二、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它能够精确修改动植物的基因序列。
在畜牧业中,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改良动物的遗传性状,例如提高肉鸡的生长速度、改善奶牛的产奶量等。
以奶牛为例,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奶牛在产奶过程中产生更多、更高质量的乳制品,从而提高了奶制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远程监测与诊断远程监测与诊断技术的应用使得畜牧养殖能够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系统,养殖人员可以远程监测动物的生长状况、喂养情况和疾病预警等。
这不仅减少了养殖人员的工作强度,还能够更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动物的健康问题。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某养殖场通过远程监测与诊断技术,减少了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了动物的生产效益。
四、生态畜牧业模式传统的畜牧业模式常常面临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因此,生态畜牧业模式被提出并逐渐应用。
生态畜牧业模式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轮作休耕、农田养畜等方式,充分发挥农田和畜禽的互补作用。
例如,某地区养殖户尝试了农田养鸡模式,将鸡舍建在稻田旁边,充分利用稻田中的虫草、杂草等作为鸡食,同时将鸡粪利用为有机肥料,实现了农田与畜禽的协同发展。
世界养猪新技术介绍□武国斌(山西省原平市畜禽繁育工作站034100)中国养猪业源远流长,品种资源非常丰富。
目前世界上存在的300多个猪品种中,收录在《中国猪品种志》中的中国猪品种有60个,其中地方品种48个,培育品种12个。
中国猪的存栏数、出栏数和猪肉产量接近世界的一半,但是我国与世界养猪新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
下面我们就养猪业的最新技术作如下介绍。
1饲养管理新技术1.1利用太阳能养猪:关键在于建造一个合适的太阳能猪圈,猪圈北墙封严,南墙安装玻璃窗,圈顶斜盖塑料薄膜。
这样,猪圈就能在有太阳的晴天吸光储热,在无太阳时防风保温。
实践证明,日增重可比普通猪圈提高20%~30%,明显缩短猪的饲养周期,减少饲料消耗,降低养猪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2提高仔猪体重和体质的新方法:从母猪分娩前2周开始,给母猪喂含18%以上粗蛋白的高蛋白饲料至断奶期,断奶后改喂低蛋白的普通饲料。
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明显提高仔猪的初生和断奶体重,减少患病率,而且还能缩短母猪的产仔周期,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1.3国外养猪增重新技术日本人在肉猪育肥期添加微量元素铜,可明显增加猪的体重,并抑制某些病菌对猪的侵害。
在加拌抗生素的饲料中,如再加拌适量的铜元素,可使猪日增重①喂铜增重技术交流J is h u J iaoliu山西农业畜牧兽医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称“出血性败血症”。
因颈部肿胀,呼吸困难,口流涎液,俗称“锁喉风”、“清水瘊”。
中小猪较多发生,常和猪瘟并发,天气寒冷,气候巨变,饲养管理不良,常促使本病的发生。
体温升高到40~41℃之间,发生短而干的痉挛性咳嗽。
病程长年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脓性结膜炎,病末期皮肤有紫斑或小出血点。
切开颈部皮肤可见大量胶冻样淡黄色或灰清色纤维性浆液,水肿可以自颈部蔓延至前肢。
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素性肺炎和心包炎。
全身淋巴结明显出血(呈弥漫性出血),切面红色。
肾脏充血肿4.1宰前症状4.2宰后病变大,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坏死灶,心外膜、心包膜有小出血点,脾有出血,不肿大。
SEW养猪法
李铁坚
【期刊名称】《《农业知识》》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SEW即早期断奶隔离喂养法。
它是最近几年,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较为流行的一种新的技术措施。
现将SEW的基本概念、主要原则以及实行SEW后对猪的影响等加以介绍。
一、SEW的基本概念 SEW的英文全称是Segregated Early Weaning',即早期断奶隔离喂养法。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李铁坚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45
【相关文献】
1.庄氏养猪法之三北方高密度、厚垫草、卧满圈、半封闭养猪法 [J],
2.自然养猪法与传统养猪法的效益对比 [J], 李毅
3.自然养猪法与传统养猪法的效益对比 [J], 李毅
4.自然农业养猪法与普通养猪法对比饲养湘西黑猪 [J], 向永仙; 陈波; 龚妮
5.Smart Sewers 1: Sewer Configuration at Rural Houses [J], Rodney McDermott;W. Alan Strong;Philip Griffiths;Kim Littlewood;Michael G. Doherty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养猪新技术
一、甲酸钙增肥据芬兰科学家研究,在仔猪断奶后头几周饲料中添加 1.5克甲酸钙,可使仔猪的生长速度提高12%以上,饲料转化率提高4%,并能减少仔猪的发病率。
二、使母猪多产仔饲喂法德国畜牧专家研究的方法是:从仔猪断奶第三天起,给母猪喂食时添加200毫克VE和400克胡萝卜,到母猪发情时,将这两种添加剂的数量减少50%,喂至怀孕后21天为止。
采用这种方法,可使母猪产仔数增加21.9%,而且母猪、仔猪体质强壮,仔猪成活率高。
三、喂小苏打增重美国康奈尔大学家畜学博士斯蒂克发现,将小苏打加到缺乏赖氨酸的猪饲料内,可以弥补赖氨酸的不足,并有利于粗纤维的消化吸收,使猪长肉多,增重快。
四、喂铜增重日本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肉猪育肥期适量添加微量元素铜,可明显增加猪的体重,并抑制某些病菌对猪的侵害。
在加拌抗生素的饲料中,如再加拌适量的铜元素,可使猪日增重提高6.7%,饲料利用率提高2%—5%。
五、喂糖精增重据国外杂志报道,用适量糖精喂猪增重效果好。
办法是:在每公斤配合饲料中加0.05克糖精,饲喂时先将糖精溶于水中再拌入料中,可使猪的采食量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
猪每增重100公斤,饲料消耗和成本分别下降4.8%和3.5%。
六、喂柠檬酸增重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在猪饲料中添加柠檬酸能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改善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30克柠檬酸,可使猪从日增189克提高到216克。
这种方法最适合喂养体重在5公斤—10公斤的断奶猪。
七、给猪“搬家”育肥美国密苏里州大学试验表明,给育肥猪换圈,可使猪多上膘,生长加快,但换圈不宜过勤,以每月一次为宜。
圈的大小、形式要基本相同。
每组猪群不要任意调换或加入新猪,否则猪群会感到安,甚至相互咬斗。
八、喂含氧汽水增重据国外资料介绍,用含氧汽水喂养断奶小猪,每隔5天给断奶小猪饮用1次,小猪日增重达200克—250克。
其中含氧汽水就是在普通的饮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氧气,通常是1升水中注1升氧。
如能在汽水中加些催肥剂之类的添加剂,效果更好。
九、喂维生素C提高精液品质德国发现,在公猪的饲料中,每日添加1克—4克VC,可使公猪的精液品质明显提高。
另外,美国还证明,在临产前一周的母猪日粮中,每日添加1克VC,可大大减少仔猪脐带出血,降低仔猪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