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力容器碳弧气刨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碳弧气刨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碳弧气刨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碳弧气刨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碳弧气刨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

1.1主要用于碳钢与低合金钢双面焊时,清除背面焊根;

1.2清除焊缝中的缺陷,适用于焊缝返修;

1.3同样适用于抗腐蚀性要求不高的不锈钢焊件焊缝背面清根和焊缝返修工序;

2设备材料

2.1材料

2.1.1核对焊件材质,确认其适用碳弧气刨;

2.1.2焊接接头及其两侧50mn范围内的污物、氧化物清除干净;

2.1.3碳棒直径符合要求,经检验合格;干净、干燥、无损坏;

2.2设备

2.2.1主要设备:空气压缩机、直流弧焊机

2.2.2主要机具:气刨机具:气刨枪、翻转胎、砂轮磨光机;

2.2.3主要量具:焊缝检测尺、钢直尺、钢卷尺;

3操作条件

3.1操作前穿好防护服、保护鞋,戴好防护罩,并做好其它安全防护措施;

3.2施工人员对焊接工艺文件熟悉,对碳弧气刨操作熟练,熟知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3直流弧焊机性能良好,电压电流在允许范围内;

3.4检查导气管是否畅通,不得有漏气现象;

3.5检查电源极性(反接),据碳棒直径调好电流,调节碳棒伸出长度80~100mm;

3.6检查压缩空气压力,以0.4?0.6Mpa为宜;

3.7在容器内操作时,应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但操作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4工艺参数

4.1极性:直流反接

4.2碳棒直径:与钢板厚度、刨槽宽度有关,或采用表1推荐直径;

表1

4.3气刨电流:与碳棒直径成正比关系一般可参照下面经验公式选择电流

I = (35 ?50)d

式中:I——电流(A)

d ----- 碳棒直径(mm)

4.4刨削速度

一般刨削速度为0.5?1.2m/min左右为宜,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速度要平稳;4.5碳棒外伸长度

碳棒以刨枪外侧至电弧的端部为伸出长度,一般为80?100mm碳棒消耗超过30mmi时,应予以重新调整;

4.6引弧

打开气阀,随后引弧,起弧时,倾角要小,逐渐将倾角增大到所需的角度,一般手工碳弧气刨采用倾角45°左右为宜;

4.7刨削

碳棒中心线应与刨槽中心线重合,刨削速度要均匀,倾角大小不变,当调整碳棒伸出长度

时,不要停止送风,使碳棒得到良好的冷却;

4.8加深:气刨结束时,应先断弧,过几秒钟再关闭气阀;

4.9刨槽尺寸应参照表2表3(表2表3附后)的要求,当用于焊缝缺陷返修时,应根据缺陷的深度、大小、适当确定刨糟的尺寸和形状;

5工艺要求

5.1露天作业时,应顺风操作,防止钢水和熔渣烧损工作服;

5.2当环境温度低于5°C时,凡常温需预热焊接的Q245R或强度等级相同的钢种,使用碳弧气刨清根或修理缺陷时,,必须预热到15°C左右才能操作;

5.3刨削结束后,应对刨槽表面熔渣清除干净,至裸露金属光泽;

5.4对不锈钢焊件刨削后,应用砂轮磨光机清除刨槽表面渗碳层;

6检验及质量标准

6.1刨槽中心线与焊缝中心线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2mm;

6.2刨槽的直线度偏差允许范围:环缝L < 3mm,纵缝L< 2mm,但不允许有急弯;若出现急弯, 应用砂轮磨光机修正;

6.3刨槽应避免产生S型弯曲,100mm长度范围内只允许存在一个S型弯曲,其弯曲程度,不应超过2mm;

6.4刨槽应圆滑,深度、宽度应均匀,尺寸符合表2、表3的规定,最深、最浅、最宽、最窄之差不应大于2mrt缺陷修理部位除外);

6.5刨槽内不得有烧穿现象;

6.6刨削表面如有渗碳层,需用砂轮机磨去,清根和焊缝缺陷的清除应彻底;

7刨后保护

7.1刨槽结束并清理完毕符合规定后,应及时施焊;

7.2未能及时施焊的刨槽,在施焊前应重新进行表面清理;

7.3应防止清理后的刨槽被污染;

表3不锈钢焊缝刨槽尺寸

钢制压力容器下料通用实用工艺守则

1 适用围 1.1 本守则规定了压力容器受压元件下料的通用技术要求。本工艺守则规定了下料工序的操作要点、质量要求和控制的主要容。 1.2 本守则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零部件的下料工序。 2 引用标准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第1、2号修改单) GB151-99《管壳式换热器》(第1号修改单) 公司《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3 材料 3.1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GB151-2012《管壳式换热器》及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3.2 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材料必须具有材料生产单位按照相应标准规定提供的质量证明书(原件)。质量证明书的容必须齐全、完整,并应有材料生产单位质量检验部门盖章确认。如质量证明书为材料生产单位出具的复印件,应由材料销售单位在质量证明书的复印件中加盖销售单位质量检验章和经办人章。 3.3 购进的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材,应有明显清晰的标志,且和质量证明书一致,图样及相关标准要求复验及对质量证明书中的某项性能有怀疑时均需复验,没有完成的材料检验,未经材料责任师签署验收

入库单的材料不得进入下料现场。 3.4 投入下料现场的材料未种植本单位材料代号标识及检查员见证标识,不允许进行划线下料。 3.5 主要受压元件用材必须进行标记的种植,且应经材料检查员确认。在使用中始终保留有标识,当制造中需要使用时,应进行标记的移植,并有材料检验员的确认标记。主要受压元件包括:压力容器中筒体,封头(端盖),人孔盖、人孔法兰、人孔接管、膨涨节、开孔补强圈、设备法兰、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M36mm以上的设备主螺栓及直径大于等于250mm的接管和管法兰。 3.6 标记位置 标记位置 图1 筒节钢板拼接标记位置

不锈钢容器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1. 主题内容及适应范围 1.1本规程对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材料、各零部件和成品的组装程序、组装要求、质量检验、试验等做出通用规定。 1.2本守则如与设计、工艺文件相矛盾之处,应以设计、工艺文件为准。 1.3制造时,除引用标准和有关工艺守则外,还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规定。 1.4本守则中引用的法规、标准、守则等如经修改,应以新的版本为准。 2. 引用标准 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50《压力容器》 151《管壳式换热器》 4710《钢制塔式容器》 4731《钢制卧式容器》 20584《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47015《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21433《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 3. 材料要求 3.1材料验收、保管按照《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中材料质量控制的规定执行。 3.2不锈钢材料及零部件应防止长期露天存放、混料保管。要求按时投料、集中使用、随时回收、指定区域存放遮蔽保管。 3.3不锈钢与碳素钢等原材料有严格的隔离措施,搁置要稳妥,堆放要整齐,防止损伤(划痕、磕碰、压痕)和弯曲,散装的光亮板材应立放在15°斜度的木架上。 3.4设计图样要求对原材料进行抗晶间腐蚀试验复验的,其复验用试样的形状、尺寸、加工和试验方法,除设计图样另有规定外,应符合21433或设计图样规定的试验方法。 3.5制造压力容器用的不锈钢材料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结疤等缺陷。用于制造 有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不锈钢板,应经80?100号砂头抛光后,再检查表面质量。 3.6不锈钢钢板表面允许存在深度不超过厚度负偏差之半的划痕、轧痕、麻点、氧化皮脱落后的粗糙等局部缺陷。 3.7经酸洗钝化供应的不锈钢材料表面不允许有氧化皮和过酸洗现象。 3.8不锈钢原材料和不锈复合钢板应按牌号、规格、炉号、批号分类存放,不锈钢材料上应有清晰的入库标识,应采用无氯、无硫记号笔书写,氯含量要w 25,也可用纸质标签粘贴 标识。 3.9钢板或另部件在吊运制作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钢板表面的清洁,并防止磕碰划伤。 3.10深度超过规定应清除,清除打磨的面积应不大于钢板面积的30%,打磨的凹坑应与母 材圆滑过渡,斜度不大于1: 3。 3.11打磨后,如剩余厚度小于设计厚度,且凹坑深度小于公称厚度的5%或2 (取小者), 允许不做补焊;如凹坑深度较深,剩余厚度仍满足上述要求,与设计部门联系协商解决。 3.12超出上述界限的缺陷应考虑补焊,但应符合以下要求: (1)低合金铬钼钢,单个修补面积小于或等于1002,总计面积小于或等于300 2或2% (取小者); (2)允许焊补深度不大于板厚的1/5。 (3)钢板边缘的分层长度如不大于25,可免于修补或清除;长度大于25,且深度大于1.5的分层均应打磨消除。打磨深度如不大于3,可免于焊补,否则焊补后使用;同一平面内,间距不大于板厚5%的分层,应作为连续的分层长度。 (4)钢板表面及坡口分层补焊应符合《焊接通用工艺守则》的规定。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最新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1.材料要求 1.1在材料领用时,核对工艺文件与所领材料的牌号、规格和材质证 明书是否一致。 2.划线 2.1在划线下料前应对钢材表面进行净化处理。 2.2下料前,下料人员应根据材料面积、牌号及图样尺寸进行排版、 放样。碳钢、低合金钢用石笔、弹粉线法,不锈钢用铅笔、弹粉线法。 2.3划线时筒体的卷制方向应与钢板轧制方向一致。考虑焊缝正确布置,尽量使相关部件避开纵环缝所规定的尺寸,对长度要求较严的部件,如换热器、塔器等,其筒体拼缝处应预留焊接接头收缩余量。 2.4筒节长度不小于300mm,筒节展开长应不小于1000mm。筒体拼接 不准出现十字焊缝,相邻筒节纵逢距离为3倍板厚。且不小于100mm。 2.5凡在工艺文件上规定有试板的,筒体或封头在下料划线时,应按要求同时划出试板材料,并按规定作出标记。产品焊接试板的宽度方向应是钢板的轧制方向。 2.6划线时应从板材或管材无原始标志的一端开始,以保证剩余材料 上有原始标识。 3.材料标志移植 3.1制造受压元件的材料应有可追溯的标志。在制造过程中,如原标

志被裁掉或材料分成几块时,按《材料标识可溯性》进行标志移植,并在材料分割前完成标志的移植。 3.2 有耐腐蚀要求的不锈钢以及复合钢板,不得在耐腐蚀面采用硬印 标记。 3.3低温容器受压元件不得采用硬印标记。 3.4每件板料上都应写明产品编号、件号、下料尺寸等。 4.下料 4.1除一般零件外,压力容器受压件应尽量采用刨边机和自动切割机 进行下料。 4.2碳钢、低合金钢一般采用氧-乙炔切割下料;不锈钢应采用等离 子弧切割。 4.3除切割时预留切割耗量外,切割后需机加工的零件,应预留加工 余量,一般参照以下数量:500mm之内每边加大3mm;510-1000mm 每边加大4mm;1000-2000mm每边加大6mm。 5.坡口加工 5.1凡需制备焊接坡口的,应严格按图样和工艺要求进行加工。 坡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杂等缺陷; b. 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R m≥540MPa的低合金钢材及Cr-Mo低合金 钢材经热切割的坡口表面,加工完成后应按JB/T4730.4进行磁粉检测,I级合格; c. 施焊前,应清除坡口及两侧材表面至少20mm范围内(以离坡口

碳弧气刨

碳弧气刨 使用焊接技术制造金属结构时,必须先将金属切割成符合要求的形状,有时还需要刨削各种坡口,清焊根及清除焊接缺陷。虽然对金属进行切割和刨削的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应用电弧热切割和刨削金属具有显著的诸多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实际上,电弧切割与电弧气刨的工作原理、电源、工具、材料及气源完全一样,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具体操作略有不同。可以认为电弧气刨是电弧切割的一种特殊形式。 一、碳弧气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碳弧气刨是利用在碳棒与工件之间产生的电弧热将金属熔化,同时用压缩空气将这些熔化金属吹掉,从而在金属上刨削出沟槽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1.碳弧气刨的特点: a.与用风铲或砂轮相比,效率高,噪音小,并可减轻劳动强度。 b.与等离子弧气刨相比,设备简单压缩空气容易获得且成本低。 c.由于碳弧气刨是利用高温而不是利用氧化作用刨削金属的,因而不但适用于黑色金属,而且还适用于不锈钢,铝、铜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d.由于碳弧气刨是利用压缩空气把熔化金属吹去,因而可进行全位置操作;手工碳弧气刨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较好,因而在狭窄工位或可达性差的部位,碳弧气刨仍可利用。

e.在清除焊缝或铸件缺陷时,被刨削面光洁铮亮,在电弧下可清楚地观察到缺陷的形状和深度,故有利于清除缺陷。 f.碳弧气刨也具有明显的缺点,如产生烟雾、噪声较大、粉尘污染、弧光辐射、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 2.碳弧气刨的应用 a.清焊根 b.开坡口,特别是中、厚板对接坡口,管对接U形坡口。 c.清除焊缝中的缺陷。 d.清除铸件的毛边、飞刺、浇铸口及缺陷。 二、碳弧气刨的设备及材料 碳弧气刨系统由电源、气刨枪、碳棒、电缆气管和压缩空气源等组成。 1电源: 碳弧气刨一般采用具有陡降外特性且动特性较好的手工直流电弧焊机作为电源。由于碳弧气刨一般使用的电流较大,且连续工作时间较长,因此,应选用功率较大的焊机。使用工频交流焊接电源进行碳弧气刨时,由于电流过零时间较长会引起电弧不稳定,故在实际生成中一般并不使用。 2气刨枪 碳弧气刨的电极夹头应导电性良好、夹持牢固,外壳绝缘及绝热性能良好,更换碳棒方便,压缩空气喷射集中而准确,重量轻和使用方便。碳弧气刨枪就是在焊条电弧钳的基础上,增加了压缩空气的进

塔器制造通用工艺守则QJQS192020

塔器制造通用工艺守则QJQS192020 受控号: 胜利油田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金属结构厂标准 Q/JQS19-2004 塔器制造 通用工艺守则 2004-04-20公布2004-05-20实施胜利油田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金属结构厂发布

目录 1 总则 2 技术内容 2.1 工序流程图 2.2 施工前预备 2.3 下料 2.4 筒节预制 2.5 筒体组装 2.6 焊接 2.7 划线、开孔 2.8 内件安装 2.9 裙座组装 2.10 热处理 2.11 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2.12 除锈、涂敷

塔器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1 总则 1.1 为确保设备的制造质量,特修订本工艺守则。 1.2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高度大与10m,且高度/直径大于5的裙座自承式钢制塔器的制造与装配。塔器能够是内压或外压。 1.3 本工艺守则涉及人员均为受过造作安全教育者,电焊工、无损检测人员应持有操作资格证书。 1.4 引用标准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 JB4710 钢制塔式容器 JB/T4709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2 技术内容 2.1工序流程图 2.2 施工预备 2.2.1 施工前要熟悉产品图样及技术条件,对复杂产品要由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制定施工方案,编制工艺卡。 2.2.2 材料、配件、外协件必须具有合格证书,材料的检验及代用应按GB150的有关规定执行。 2.2.3 预备施工用的机具及设备,关于接管及内件放样。 2.3 下料

2.3.1 下料除按《压力容器下料通用工艺守则》外,还应在板节周边留出刨边余量,以进一步找正,使对角线偏差接近零。 2.4 筒节预制 2.4.1 筒节的滚圆,纵缝点对应符合《压力容器筒体制造和组装通用工艺守则》的有关规定。 2.4.2 筒节两端面平行度不应大于2mm,否则应给予修整。 2.5 筒体组装 2.5.1 对口错边量应按《压力容器筒体制造和组装通用工艺守则》的有关规定。 2.5.2 在组装每条环缝时,可依照筒节的壁厚留有0.5~2mm的间隙,以便操纵塔体的弯曲度,每装一节筒节,要从四条中心线方向测量弯曲度,并依照具体情形进行及时调整,以保证整个筒体的直线度。 2.5.3 关于分段交货的塔器,应进行预组装,加工好坡口,外边缘<100mm的范畴内可不涂敷防腐涂料,如需要可涂敷对焊接质量无害且易去除的爱护膜。 2.6 焊接 2.6.1 按图纸及焊接规程要求编制焊接工艺卡,工艺卡包括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坡口型式、工艺参数及热处理要求。 2.6.2 按JB4744-2000要求制作产品焊接试板,焊接试板的规格、数量执行焊接工艺。 2.6.3 产品的焊接应严格执行焊接工艺。 2.6.4 焊缝的返修按GB150规定。 2.6.5 焊缝表面的外观应符合GB150规定。 2.6.6 焊缝的无损检测应按焊接工艺要求。 2.6.7 吊耳与塔壳之间的焊缝应作磁粉或渗透探伤。 2.7 划线、开孔 2.7.1 整体组装合格后,按图纸及排版图进行划线,划线应划出0°、90°、180°、270°四条中心线,且应划出塔盘支撑件的安装位置及接管、人孔等开孔位置线,并使用样板描出开孔轮廓。 2.7.2 划线经检验合格后,应进行开孔,开孔一样采纳气割,关于不锈钢材质应采纳等离子切割。 2.7.3 关于有人孔或大接管集中在一侧的塔体,要依照具体情形采取“反变形”或其它措施防止塔体的弯曲变形。 2.7.4 关于设备法兰连接的筒体,当法兰端面至开孔中心700mm内有大接管或焊接件时,为防止法兰密封的变形,应将接管、补强圈及焊接件先与塔体焊好,然后再将设备法兰与塔体

清根(碳弧气刨)作业指导书

清根(碳弧气刨)作业指导 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前言…………………………………………………………………………………… 2页一目的范围………………………………………………………………………… 3页二引用相关文件…………………………………………………………………… 3页三技术要求…………………………………………………………………………… 3页

碳弧气刨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范围 1.1 目的 本指导书规定了碳弧气刨工艺及操作应遵守的规则。 1.2 适用范围 1.2.1 适用材料 低碳钢Q235、低合金钢(Q345、Q420、Q460)、优质碳素钢(20#。35#、45#)。 1.2.2 应用范围 1.2.2.1 双面焊时,焊缝背面的清根需开槽。 1.2.2.2 返修有焊接缺陷的焊缝时,需清除缺陷并开坡口。 1.2.2.3 开焊接坡口。 2 引用相关文件及术语 GB/T3375 《焊接术语》 GB12174 《碳弧气刨碳棒》 碳弧气刨——使用石墨棒或碳棒与工件间产生的电弧将金属熔化,并用压缩空气将其吹掉,实现在金属表面上加工沟槽。 3 技术要求 3.1 工艺参数的选择 3.1.1 电源设备碳弧气刨采 用直流电源。 3.1.2 碳棒 碳棒应符合《碳弧气刨碳棒》GB12174 的有关规定。碳弧气刨碳棒常用规格及适用电流见表一。

表一 表二 碳棒直径的选择,还应根据要求刨槽的宽度考虑。一般碳棒直径应比要求的槽宽小2—4 毫米。 碳棒在保管时应保持干燥。使用前如发现碳棒受潮,应烘干后才能使用;烘干温度180℃左右,保温10 小时。 3.1.3 刨削速度刨削速度对刨槽尺寸、表面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刨削速度太快,会造 成碳棒与金属 相碰,使碳粘在刨槽顶端,形成“夹碳”缺陷。刨削速度增大,刨槽深度就减小,一般刨削速度为0.5~1.2 米/分较合适。引弧时刨削速度稍慢。 3.1.4 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压力高,刨削有力,因此压力高是有利的。碳弧气刨常用的 压缩空气压力 为0.5~0.6Mpa,流量为0.85~1.7 米3/分。 3.1.5 电弧长度 电弧过长,引起操作不稳定,甚至熄弧。电弧太短,又容易引起“夹碳”缺陷。 操作时要求弧长变化量小,并保持短弧。一般电弧长度约1~2 毫米。此时的生产效率高,并可提高碳棒的利用率。 3.1.6 碳棒与工件倾角 倾角的大小主要影响刨槽的深度。倾角增大,槽深增加。一般保持45°~60°。 3.1.7 碳棒的伸出长度

焊缝修补工艺规范

焊缝修补工艺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焊缝的外表及内部质量在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对焊缝进行局部或整体返修的焊接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2 焊接前准备 2.1 焊缝返修条件 2.1.1无论是何种形式接头的焊缝,其外观质量不符合产品规定的焊缝外观检验要求时,则必须对该焊缝进行返修。 2.1.2无论是何种位置、何种焊接方法焊接对接焊缝,当焊缝经无损探伤后,确定其焊缝内部或表面存在超过该产品无损检查要求的焊接缺陷时,则必须对该对接焊缝进行返修。 2.2 焊接方法 2.2.1 对焊缝的返修,依据该焊缝的WPS的规定可采用手工电弧焊或CO2气体保护焊焊接。 2.2.2当需要采用特殊焊接方法进行焊缝的修补,该焊接方法需得到焊接工程师或有关质量部门的认可。 2.3 焊接材料 2.3.1 修补焊接材料的选用必须为公司内焊接工艺(WPS)认可且质量合格的焊材。2.4焊前清理 2.4.1 焊前,焊工必须对返修部位的焊缝及焊缝两侧20mm范围内清除氧化物、水份、油污等。 2.4.2 当焊缝清理后未能及时进行返修,并因气候或其它原因影响而受潮、生锈等,在返修前应重新清理。 3 人员 3.1 从事焊缝返修的焊工,需经理论及操作培训,经确认考试合格且符合产品要求,方能在考试合格范围内按本工艺要求进行焊缝的返修。 4 工艺要求、工艺过程 4.1焊缝表面存在的焊接缺陷,可采用扁铲去除。而对整体焊缝不影响并能满足标准要求的,可不需焊接,直接采用扁铲去除焊接缺陷。 4.2 一般角焊缝的焊接缺陷可直接采用焊接方法进行修补,但对于直接修补仍无法满足要求的焊接缺陷,如密集气孔等,则需要采用砂轮或碳弧气刨剔除缺陷后方能进行焊接修补。 4.3 修补焊缝表面缺陷时,修补长度不得小于50mm,严禁点焊修补气孔和咬边等缺陷。

设备卷圆通用工艺守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守则规定了压力容器受压元件预弯、卷圆、矫圆冷成型等通用工艺技术要求。 1.2本守则适用于压力容器圆筒、圆锥筒的制造工序。 1.3本工艺守则与施工图或有关标准或工艺文件不一致时,应按后者执行。 1.4本守则中引用的法规、标准、守则等如经修改,应以新的版本为准。 2. 引用标准 TSG 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 《压力容器》 GB151 《管壳式换热器》 JB4710 《钢制塔式容器》 JB4731 《钢制卧式容器》 HG20584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3.基本要求 3.1 工作场地要求 3.1.1环境温度≥5℃; 3.1.2工作场地清洁干净、无灰尘。 3.2奥氏体不锈钢防污要求:禁止与铁素体钢制造的起重和装卸装备接触;三辊应经清洗和除油以预防钢板受到污染,并且不含铁素体钢。 3.3 人员要求 3.3.1卷板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公司上岗资格证书。

3.3.2卷板操作人员应熟悉本规程要求。 3.3.3卷板操作人员应熟悉卷板设备的操作使用,并熟练掌握卷板设备的操作要求。 3.4 检验设备及工具要求 3.4.1 卡尺,量程150mm、精度0.02mm 3.4.2 钢板尺,量程1000mm 3.4.3 盒尺,量程2000mm 3.4.4 内圆弧样板 3.4.5 焊缝检测尺 3.4.6 纵焊缝错边量检查样板 3.4.7 环焊缝错边量检查样板 3.4.8 超声测厚仪 4、材料 4.1制造压力容器筒体用的材料要求,见《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4.2钢板表面、坡口加工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规定。 4.3材料标记应齐全、正确。 5. 卷圆准备 5.1 对下料工段来料应检查其表面质量,有无存在不允许的缺陷。 5.2 在卷板之前,应先清理钢板表面存在的熔渣和可能损伤母材表面的硬物,并应确认材料标记移植,使之位于筒节外表面。并检查焊缝坡口的方向,使之符合焊接工艺的要求。

气刨工艺规程

气刨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碳弧气刨的操作工艺和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低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有晶腐蚀要求除外)钢板及其焊缝的刨削。 本规程适用于焊缝清根,焊缝返修时的清除缺陷,开焊接坡口等刨削。 2、本要求 2.1气刨应选用高温、导电好、不易断列、粉尘少的镀铜实心碳棒。 2.2碳弧气刨用直流电焊机应具有陡降外特性和较好的动特性并具有较大的容量 3.3碳弧气刨手把应有良好的导电性,压缩空气风力应集中,碳棒夹持牢固,更换方便,外壳绝缘好,使用轻巧方便。 3、工艺: 3.1常用碳弧气刨规格及其适用电流如表1: 3.2碳弧气刨使用直流反接法(即碳棒接正极),操作应以短弧进行,一般长1~ 2毫米,并使用电弧焊稳定燃烧,刨削时保持均匀的速度(刨削速度一般取 0.5—1.2m/min),以使刨削光滑和均匀。 3.3引弧前应先打开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压力取0.4—0.6MPa),以避免刨削夹碳, 刨削结束时应先断弧,然后关闭压缩空气,以合碳棒冷却。 3.4碳弧气刨的碳棒直径应按板厚来选用,常规可按表2: 3.6碳棒伸出长度一般为80~100毫米,当烧损20~30mm时,就需要调整。刨 削前应调节风口,使风口对准刨槽中心线。 3.7气刨刨削时,碳棒与刨槽中心线夹角由所需刨槽深度来决定,一般为45度~ 60度,夹角愈大,刨槽愈深,夹角愈小,刨槽愈浅。

3.8厚钢板的深坡口刨削时,可采用分段多层刨削,碳弧气刨后的坡口深度和坡 口角度,应按图纸或有关规定的要求,以满足焊接操作的要求。 3.9碳弧气棒刨削常见缺陷和原因排除情况见表3 全刨清,其他缺陷是否完全清除。 3.11经碳弧气刨后的整个长度、刨槽宽度和深度应均匀平滑,刨槽内不得有夹碳,沾渣,铜斑等,直线偏差不得超过给定偏差。 4.操作安全 4.1碳弧气刨工作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环境。 4.2碳弧气刨操作应注意铁渣伤人和电源过载发热。 4.3露天作业时,尽可能顺方向操作,防止吹散的铁水及渣未烧损工作服并注意场地防火。 4.4避免在容器中操作,必须在容器内部操作时,内部尺寸不能过于狭小,且必须加强通风及排除除烟尘措施。 4.5垂直气刨位置时,应由上向下刨削,以防铁渣伤人。 5.碳弧气刨吹刨方向应避开各种制成品。 5、刨后清理 5.1经碳弧气刨后的工件应对坡口内和两侧20毫米处用角向磨光机打磨至金属光泽,不锈钢还应去除渗碳层约0.5~1毫米后,方可焊接。

压力容器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102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通用工艺规程文件编号Q/PV-Q-3-102-2003 第 1 版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第0 次修改修改日期: 第 1 页共8 页 1总则 1.1 本守则依据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和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标准,以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版,结合我厂设备及技术力量,编制的压力容器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1.2 由于压力容器种类较多,各种类型之间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本守则若同产品设计或工艺文件有矛盾时,应以产品设计图样设计要求或工艺文件规定为准。 1.3 操作工人必须熟悉图样和工艺文件,对本岗位所使用的设备结构性能和操作规程必须了解。 1.4 筒体焊缝必须由持证合格焊工施焊。 2 材料 2.1 制造筒体用的材料质量及规格应符合《容规》第10条国标、部标及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关的规定,并具有质量证明书,材料上明显部位有清晰、牢固的钢印标志或其他标志。 2.2 属下列之一的主要受压元件材料应复验 2.2.1 设计图样要求复验的; 2.2.2 用户要求复验的; 2.2.3 制造单位不能确定材料真实性或材料的性能和化学成分有怀疑的; 2.2.4 钢材质量证明书注明复印件无效或不等效的。 2.3 需要代用的材料,原则上应事先取得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更改批准文件。 2.4 制造筒体的钢板表面不得有严重锈蚀或裂纹、斑疤、夹层等影响强度的缺陷。 2.5 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 3 筒体加工 3.1 领料 3.1.1 领料人员应根据领料单、图样、工艺过程卡,核对材料规格,材质标记,并在工艺过批准: 审核:编制: 2003.08.15实施

船厂安全操作规程

船厂安全操作规程 车工安全操作规程 1、开车前应先对车床、机件详细检查,机床应进行加油,运转部位是否灵活,确信无故障后,再开车空转一分钟,方准开始工作。 2、工作前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应扎好袖口、不准戴手套,女工不留长发,并要扎紧头发,车铸铁件时需戴口罩。 3、机床外露的运转部分,必须装有可靠的防护装置,不得擅自拆除。 4、加工前工件和刀具必须夹紧,上下工件时,卡盘上不准放置刀具,刀架必须推开,机床床面不可敲击和放置工具材料等。 5、开刀时,刀具要慢慢接近工件,不要过猛,在换刀测量检查时,一定要停车后进行。 6、机床开动时不许用手去检查工件,不能用手帮助停车,更不能用倒车开头代替刹车。 7、机床电机及电线保持清洁,机床电器设备应按时维护修理,发生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 8、不许在机床运转时离开工作岗位,必须离开时,应停车。 9、严禁酒后上岗。 船舶水线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1、遵守一般钳工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2.班前应了解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及安全情况。 3、清洗和搬拿有飞刺或有菱角的工件,必须戴手套以防扎手。 4在高空作业时,必须检查脚手架、踏脚板是否搭稳牢靠,必要时须系安全带;在梯子上工作时,必须检查梯子是否安稳,必要时须有人扶牢梯子。确认脚手架或梯子没有问题后,方可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要注意铁渣、工件和工具落下打伤下面人员。 5.在船舱内工作时,要戴安全帽,进出船舱要注意安全,以

防碰伤、跌伤。使用的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伏,并要有安全罩。 6、在水上船舶舷外作业时,必须穿救生衣,使用的划子要用缆绳系稳,必要时须有专人驾船,以防落水。 7.上下层交叉作业,必须戴安全帽,注意上面的工件、工具等落下伤人。 8、在进行拼装时,应与焊割工密切配合,要互相打招呼,要戴防护眼镜,以防电焊弧光灼伤或热工件烫伤,注意工件压坏电线。 9、焊接和气割工件必须由焊割工进行,如钳工自行焊割,必须遵守焊割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10、严禁酒后上岗。 管道安装工安全操作规程 1、遵守一般钳工机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2、锯割管子在快剧断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把手碰伤。 3、禁止在有压力的各种气体管道上及附件上进行修理工作。修理易燃、易爆气体输送管时,应先向有关部门联系好,切断气源,清除余气,采取防火、防爆措施,才能进行工作。 4、送气时阀门必须缓缓开动且应站在阀门侧面进行。 5、紧固导管及零件时,只准一手用力,另一手应攀住固定物。 6、递接工具、材料禁止投掷,起重和放下物件时禁止人物在物件下面站立和通行。 7、在船舱内和地沟暗处操作,要戴安全帽,进出船舱和地沟要注意防止跌、碰伤,并要有二人以上在一起工作。行灯电压应在36伏以下。 8、焊接和气割管子必须由焊割工进行,如钳工自行焊割必须遵守焊割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9、高空作业,必须检查脚手架、踏脚板是否搭稳,必要时得系紧安全带;在梯子上作业,必须检查梯子是否安稳,必要时得有人扶牢梯子,确认脚手架或梯子无问题后,才能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要注意工具、工件落下伤人。上下层交叉作业时必须带安全帽。 10、严禁酒后上岗。

某压力容器制造企业换热管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QB/HT-RQ-08-07 山东QQ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换热管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放单位 接收单位 接收人: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换热管的精度要求,制造工序操作要点和控制的内容及质量要求。本守则适用于换热器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及有色金属换热管的制造。 2编制依据 a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b《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c 本公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3换热管制造工艺的主要工序流程图: 图1 4领料 4.1按生产通知单工艺定额要求开领料单,领取换热管,领料单中注明名称和编号。 4.2 对换热管的材料代号、规格、牌号、标记及标准、设计图样或技术协议书中对换热管有附加要求时,应按其要求执行。 4.3 查换热管表面,不得有裂纹、重皮严重锈蚀等缺陷。 4.4 测换热管外径和壁厚允许偏差按表1的规定。 4.5 按领料单及工艺定额要求发放换热管。 5下料:按下料工艺守则执行。 5.1抽查换热管下料尺寸允许偏差符合表2的规定。

表1 表2 换热管长度允许偏差(mm) 5.2抽查换热管管端倾斜偏差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换热管管端倾斜允差(mm) 6 拼焊 6.1 换热管拼接处允许有壁厚的15%的错边量,且错边量不大于0.5mm。

6.2 拼接直线度偏差以下不影响顺利穿管为限。 6.3 同一根换热管的对接焊缝,直管不得超一条,U型管不得超过二条。 6.4 拼接处的焊接按焊接工艺守则施焊,并做好施焊及焊缝外观检查记录。6.5 抽查拼接管的10%对拼缝进行射线探伤,合格级别为GB4730-94中的三级,如有一条不合格应加倍抽查,再出现不合格的应100%检查。 6.6 将焊缝打磨至与母材平齐。 6.7 拼接的换热管均须作通球检查,钢球直径按表4 表4 作通球检查用钢球直径 注:di—换热管内径 7 弯管及盘管 7.1 弯管及盘管下料应留工艺余量,一般100-300mm。 7.2 弯管应进行冷弯,需热弯时应征得用户同意。 7.3 U型弯管段的圆度偏差,应不大于管子名义外径的10%,当弯曲半径小于2.5倍换热管名义外径,圆度偏差不大于管子名义外径的15%。 7.4当有耐应力腐蚀要求,冷弯U型管包括至少150mm直管段的弯管段应进 行热处理。 a) 碳钢低合金钢管作消除应力热处理。 b) 奥氏体不锈钢管按供需双方商定的方法进行热处理。 8 管端除锈 碳素钢、低合金钢换热管管端外表面应除锈,有色金属换热管管端应清除表面附着物及氧化层。用于焊接时,管端其长度应不小于管外径,且不小于25mm;用于胀接时,管端应呈现金属光泽,其长度应不小于二倍的管板厚度。

不锈钢容器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1. 主题内容及适应范围本规程对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材料、各零部件和成品的组装程序、组装要求、质量检验、试验等做出通用规定。本守则如与设计、工艺文件相矛盾之处,应以设计、工艺文件为准。制造时,除引用标准和有关工艺守则外,还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规定。本守则中引用的法规、标准、守则等如经修改,应以新的版本为准。 2. 引用标准 TSG 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压力容器》 GB151《管壳式换热器》 JB4710《钢制塔式容器》 JB4731《钢制卧式容器》 HG20584《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NB/T47015《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GB/T 21433《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 3. 材料要求 材料验收、保管按照《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中材料质量控制的规定执行。不锈钢材料及零部件应防止长期露天存放、混料保管。要求按时投料、集中使用、随时回收、指定区域存放遮蔽保管。 不锈钢与碳素钢等原材料有严格的隔离措施,搁置要稳妥,堆放要整齐,防止损伤(划痕、磕碰、压痕)和弯曲,散装的光亮板材应立放在15°斜度的木架上。 设计图样要求对原材料进行抗晶间腐蚀试验复验的,其复验用试样的形状、尺寸、加工和试验方法,除设计图样另有规定外,应符合GB/T 21433或设计图样规定的试验方法。制造压力容器用的不锈钢材料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结疤等缺陷。用于制造有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不锈钢板,应经80?100号砂头抛光后,再检查表面质量。不锈钢钢板表面允许存在深度不超过厚度负偏差之半的划痕、轧痕、麻点、氧化皮脱落后的粗糙等局部缺陷。 经酸洗钝化供应的不锈钢材料表面不允许有氧化皮和过酸洗现象。不锈钢原材料和不锈复合钢板应按牌号、规格、炉号、批号分类存放,不锈钢材料上应有清晰的入库标识,应采用无氯、无硫记号笔书写,氯含量要w 25PPm也可用纸质标签粘贴标识。 钢板或另部件在吊运制作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钢板表面的清洁,并防止磕碰划伤。深度超过规定应清除,清除打磨的面积应不大于钢板面积的30%,打磨的凹坑应与母材圆 滑过渡,斜度不大于 1 :3。 打磨后,如剩余厚度小于设计厚度,且凹坑深度小于公称厚度的5%或2 mm (取小者),允 许不做补焊;如凹坑深度较深,剩余厚度仍满足上述要求,与设计部门联系协商解决。超出上述界限的缺陷应考虑补焊,但应符合以下要求: (1)低合金铬钼钢,单个修补面积小于或等于 100cm2,总计面积小于或等于300 cm2或2%(取小者); ( 2)允许焊补深度不大于板厚的1/5 。 (3)钢板边缘的分层长度如不大于25 mm,可免于修补或清除;长度大于25 mm,且深度大于mm的分层均应打磨消除。打磨深度如不大于3 mm,可免于焊补,否则焊补后使用;同一平面内,间距不大于板厚5%的分层,应作为连续的分层长度。 (4)钢板表面及坡口分层补焊应符合《焊接通用工艺守则》的规定。焊接材料应严格按照焊材库的验收、保管、烘干、发放和回收制度执行。 4、制造环境 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造应有独立、封闭的专用车间或场地(场区),制造场地通风、清洁,应与碳钢产品或零件严格隔离。不锈钢压力容器中附有碳钢零部件,其碳钢零部件的制造场地也应与不锈钢分开。 为了防止铁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生产场地应铺设橡胶或木质地板,零

钢结构制造及注意事项

钢结构制造及注意事项 1.钢结构构件的制作加工 1)钢材的储存 (1)钢材储存的场地条件钢材的储存可露天堆放,也可堆放在有顶棚的仓库里。露天堆放时,场地要平整,并应高于周围地面,四周留有排水沟;堆放时要尽量使钢材截面的背面向上或向外,以免积雪、积水,两端应有高差,以利排水。堆放在有顶棚的仓库内时,可直接堆放在地坪上,下垫楞木。 (2)钢材堆放要求钢材的堆放要尽量减少钢材的变形和锈蚀;钢材堆放时每隔5~6层放置楞木,其间距以不引起钢材明显的弯曲变形为宜,楞木要上下对齐,在同一垂直面内;考虑材料堆放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通道以便运输。 (3)钢材的标识钢材端部应树立标牌,标牌要标明钢材的规格、钢号、数量和材质验收证明书编号。钢材端部根据其钢号涂以不同颜色的油漆。钢材的标牌应定期检查。 (4)钢材的检验钢材在正式入库前必须严格执行检验制度,经检验合格的钢材方可办理入库手续。钢材检验的主要内容有:钢材的数量、品种与订货合同相符;钢材的质量保证书与钢材上打印的记号符合;核对钢材的规格尺寸;钢材表面质量检验。 2)钢结构加工制作的准备工作

⑴详图设计和审查图纸一般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不能直接用来加工制作钢结构,而是要考虑加工工艺,如公差配合、加工余量、焊接控制等因素后,在原设计图的基础上绘制加工制作图(又称施工详图)。详图设计一般由加工单位负责进行,应根据建设单位的技术设计图纸以及发包文件中所规定的规范、标准和要求进行。加工制作图是最后沟通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意图的详图,是实际尺寸、划线、剪切、坡口加工、制孔、弯制、拼装、焊接、涂装、产品检查、堆放、发送等各项作业的指示书。图纸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项目:①设计文件是否齐全,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施工图、图纸说明和设计变更通知单等。②构件的几何尺寸是否标注齐全。③相关构件的尺寸是否正确。④节点是否清楚,是否符合国家标准。⑤标题栏内构件的数量是否符合工程和总数量。⑥构件之间的连接形式是否合理。⑦加工符号、焊接符号是否齐全。⑧结合本单位的设备和技术条件考虑,能否满足图纸上的技术要求。⑨图纸的标准化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等。图纸审查后要做技术交底准备,其内容主要有:①根据构件尺寸考虑原材料对接方案和接头在构件中的位置。②考虑总体的加工工艺方案及重要的工装方案。③对构件的结构不合理处或施工有困难的地方,要与需方或者设计单位做好变更签证的手续。④列出图纸中的关键部位或者有特殊要求的地方,加以重点说明。⑵备料和核对根据图纸材料表计算出各种材质、规格、材料净用量,再加一定数量的损耗提出材料预算计划。工程预算一般可按实际

压力容器碳弧气刨工艺守则

压力容器碳弧气刨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 1.1主要用于碳钢与低合金钢双面焊时,清除背面焊根; 1.2清除焊缝中的缺陷,适用于焊缝返修; 1.3同样适用于抗腐蚀性要求不高的不锈钢焊件焊缝背面清根和焊缝返修工序; 2设备材料 2.1材料 2.1.1核对焊件材质,确认其适用碳弧气刨; 2.1.2焊接接头及其两侧50mn范围内的污物、氧化物清除干净; 2.1.3碳棒直径符合要求,经检验合格;干净、干燥、无损坏; 2.2设备 2.2.1主要设备:空气压缩机、直流弧焊机 2.2.2主要机具:气刨机具:气刨枪、翻转胎、砂轮磨光机; 2.2.3主要量具:焊缝检测尺、钢直尺、钢卷尺; 3操作条件 3.1操作前穿好防护服、保护鞋,戴好防护罩,并做好其它安全防护措施; 3.2施工人员对焊接工艺文件熟悉,对碳弧气刨操作熟练,熟知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3直流弧焊机性能良好,电压电流在允许范围内; 3.4检查导气管是否畅通,不得有漏气现象; 3.5检查电源极性(反接),据碳棒直径调好电流,调节碳棒伸出长度80~100mm; 3.6检查压缩空气压力,以0.4?0.6Mpa为宜; 3.7在容器内操作时,应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但操作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4工艺参数 4.1极性:直流反接 4.2碳棒直径:与钢板厚度、刨槽宽度有关,或采用表1推荐直径; 表1 4.3气刨电流:与碳棒直径成正比关系一般可参照下面经验公式选择电流 I = (35 ?50)d 式中:I——电流(A) d ----- 碳棒直径(mm) 4.4刨削速度 一般刨削速度为0.5?1.2m/min左右为宜,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速度要平稳;4.5碳棒外伸长度 碳棒以刨枪外侧至电弧的端部为伸出长度,一般为80?100mm碳棒消耗超过30mmi时,应予以重新调整; 4.6引弧 打开气阀,随后引弧,起弧时,倾角要小,逐渐将倾角增大到所需的角度,一般手工碳弧气刨采用倾角45°左右为宜; 4.7刨削 碳棒中心线应与刨槽中心线重合,刨削速度要均匀,倾角大小不变,当调整碳棒伸出长度

碳弧气刨安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2472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碳弧气刨安全操作规程 正式样本

碳弧气刨安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认真执行《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2、工作前必须检查确认空压机、各风管接头及电钳处于安全状态。 3、禁止气刨封闭的管路或压力容器等,对不明工件应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气刨。 4、气刨的气流方向不准对人或其他易受其伤害的物品。露天作业时,风速超过六级或雨天不得作业。 5、气刨时,应随时注意焊机及电缆电钳是否有“过载”现象,气刨时间不宜过长。 6、气刨时应加强通风,减少粉尘危害。

7、气刨结束后应及时切断电源,关闭风机,清除余火和氧化渣。 8、.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以防止发生意外。同时清理工具,做好机床保养工作。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压力容器制作埋弧焊工艺守则

埋弧焊工艺守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守则对埋弧焊焊接的一般技术要求作出了规定,适用于本厂压力容器埋弧焊的焊接工作。 2 焊工 2.1 焊工必须持有满足企业制造资质和企业生产产品类型的特种作业人员证,并在证书认可资格范围内按焊接工艺卡及焊接工艺守则进行施焊; 2.2 焊工中断焊接压力容器产品6个月以上,要重新考试,否则不允许施焊,对于焊接质量一贯低劣的焊工,不允许从事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焊接或取消焊接资格; 2.3 焊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2.3.1 应熟悉和掌握图样要求、工艺规范及有关焊接的各种控制技术文件要求,并严格执行; 2.3.2 自检焊缝坡口形式和尺寸及坡口的清理程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不符合工艺要求的拒绝焊接; 2.3.3 受压元件焊接以后,在指定的位置打上焊工钢印,对不锈钢等不能打钢印的焊缝,应在规定位置进行焊工钢印代号标识并在“焊缝施焊标记图”上表示。焊工钢印只能用于自己焊的产品,不得转借他人使用; 2.3.4 焊工必须严格按照图样和焊接工艺的要求对坡口形状、尺寸及坡口的清理。 3 焊接材料 3.1 生产中采用的焊接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按本厂“材料零部件验收(复验)入库”的要求进行验收并合格; 3.2 领用的焊接材料应符合产品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要求,焊工和材料管理员按《焊接材料管理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分别进行领用和管理; 3.3常用钢材焊丝与焊剂的选用参照表1 ; 3.4焊丝表面上的铁锈、油污、氧化皮等,必须彻底清除,有过大的局部弯折处

必须矫直; 3.5 焊剂使用前必须烘干,烘干温度和时间参照表2; 表1: 表2:注:1.有特殊要求可按说明书进行。2.烘干时焊剂厚度在30㎜以下。 3.6必须经常保持焊剂的清洁和粒度(0.4~3㎜),一般连续使用三次后,应将焊剂过筛,除去其中的尘土和细粉。 4 焊接设备 4.1 所用的焊接设备完好,设备上的电流表、电压表在检定的有效期内; 4.2 对焊接设备实行定人操作,定期检查。 5 焊前准备 5.1铆工应按下列要求对焊件进行组装,焊工同时按下述要求进行验收,如不符合要求,应拒绝焊接; 5.1.1焊件的坡口尺寸及装配公差必须符合产品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规定; 5.1.2 焊缝坡口及相邻的金属表面应清理干净,直至漏出金属光泽,其宽度为每侧20~30㎜; 5.1.3 坡口边缘上应无毛刺、氧化皮、熔渣,其它污物及深度大于1.5㎜的凹陷;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1、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制造的各零部件下料规则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各受压元件的下料工作,非受压元件可参照执行。 2、材料要求 2.1 凡属受压元件用的材料,应有材料入库标记和材料质量保证书。 2.2 在材料领用前,必须核对工艺文件与图样要求是否一致,代用手续是否齐全,严禁使用不合格及未入库的材料。 3、划线 3.1 在划线下料前应对钢材表面进去污处理。 3.2 下料前,下料人员应根据材料规格、牌号及图样尺寸进行排版、放样,不锈钢用弹粉线或无氯无硫记号笔划线。划线时应考虑焊缝正确布置,尽量使相关部件避开纵环缝所规定的尺寸,对长度要求较严的部件,如换热器、塔器等,其筒体拼缝处应预留焊接接头收缩余量。 3.3 封头下料放样应根据《零部件制造通用工艺守则》中的封头制造通用工艺的规定。 3.4 钢板平直度必须在允差范围内方可下料。 3.5 凡下料后材料产生的变形,应立即将其平整,并去除下料时产生的毛刺、气割氧化铁等杂物。 3.6 凡在工艺文件上规定有试板的,筒体或封头在下料划线时,应按要求同时划出试板材料,并作好标记移植。

3.7 划线后,应作好材料标记移植,并经检验员确认后方可下料。 4 下料 4.1 除一般零件外,压力容器受压件应尽量采用剪板机剪切下料。 4.2 不锈钢需切割的应采用等离子弧切割,切割工艺按《等离子弧切割通用工艺》进行。 4.3 除切割时预留切割耗量外,切割后需机加工的零件,应预留加工余量,一般参照以下数量:500MM 之内每边加大3MM;510-1000MM 每边加大4MM;1000-2000MM 每边加大6MM。 5 坡口加工 5.1 凡需制备焊接坡口的,应严格按图样和工艺要求进行加工。 5.2 加工的方法 5.2.1 板材的坡口应尽量采用坡口机加工,DN500 以下无缝钢管可采用机床进行加工。 5.2.2不锈钢可采用等离子切割进行。此外,可采用碳弧气刨加工,按《碳弧气刨通用工艺守则》进行。 5.2.3 气割、等离子切割及碳弧气刨后应将熔渣清除干净,并将坡口及边缘20MM 范围内修磨出金属光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