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5_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内外业核查105
- 格式:pptx
- 大小:38.63 MB
- 文档页数:106
浅谈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实施及外业调查举证1. 引言1.1 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背景意义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是全国范围内的一次重要数据采集活动,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利用情况,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背景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对于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重要的基本生产要素之一,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通过第三次土地调查,可以全面掌握土地资源的分布、类型、质量等情况,有助于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保障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流转难度大等问题,第三次土地调查可以为土地流转、产权确认等改革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1.2 外业调查举证的重要性外业调查举证是土地调查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外业调查举证是保证土地调查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外业调查,可以验证和完善室内编制的土地调查成果,确保土地资源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业调查举证是规范土地管理和利用行为的有效手段。
通过外业调查,可以及时监督和检查土地利用行为,减少土地资源的滥用和浪费,维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外业调查举证也可以为土地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外业调查获取的土地信息可以为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土地管理政策和规划,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外业调查举证对于提高土地调查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推动土地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正文2.1 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实施过程1. 筹备阶段:在进行实地调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筹备工作。
包括确定调查范围、制定调查方案、确定调查人员和装备等。
2. 数据采集:实地调查阶段是整个土地调查工作的核心环节。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9年5月目录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总则 (1)3.1目的与任务 (1)3.2程序 (1)3.3计量单位 (4)3.4补充规定 (4)4准备工作 (4)4.1人员准备 (4)4.2仪器、工具和设备准备 (4)4.3建立样本图斑特征库 (4)5 资料检查 (4)5.1要求 (4)5.2提交核查资料 (4)5.3检查内容 (5)6内业核查 (5)6.1 变化流量流向审查 (5)6.2 自动筛查 (5)6.3 图斑分类 (6)6.4按照国家依据影像判读地类调查的图斑检查 (6)6.5 重点地类图斑和未按照国家依据影像判读地类调查的图斑检查 (6)7地方整改 (9)8复核 (9)9“互联网+”在线核查和外业实地核查 (10)9.1要求 (10)9.2 核查内容与方法 (10)10国家修改数据库 (10)11核查主要成果 (10)11.1内业(复核)核查成果 (10)11.2“互联网+”在线核查成果 (11)11.3外业实地核查成果 (11)11.4 核查结果报告 (11)11.5 评价结果 (11)12质量控制 (11)12.1基本要求 (11)12.2工作实施 (11)13质量评价 (12)13.1县级调查成果质量评价 (12)13.2省级调查成果质量评价 (12)附录 (13)附录A县级国土调查成果整体评价表 (13)附录B地类一致性核查记录表 (15)附录C县级调查成果质量评价表 (16)附录D“互联网+”在线核查记录表 (18)附录E外业实地核查记录表 (19)附录F质量检查记录表 (20)附录G疑问图斑截图要求 (21)1 范围本规定规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的目的、任务、程序、内容、方法、要求和质量控制及评价等。
本规定适用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浅谈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实施及外业调查举证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中国政府2017年启动的一项大规模调查行动,旨在全面了解国家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利用情况,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该调查分为两个阶段,包括室内数据处理和外业调查举证。
首先是室内数据处理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全国各地的土地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
数据到手后,要进行统计和分类整理,建立电子数据库。
调查人员要对数据进行审核、审查、整合和统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除此之外,还要对数据进行归档、备份和维护,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是外业调查举证阶段,这是整个调查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调查人员需要实地进行土地调查,通过测量、采集、取样等方式,全面了解土地的使用情况和变化情况。
同时还要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等,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土地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抓住重点,重点调查农村和城市用地情况、未利用的土地资源、产权清晰度等问题,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外业调查举证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调查人员要熟悉调查方法和技能,严格按照调查计划和标准操作,做到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要注意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极端天气和环境下,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3、要注重沟通,与当地政府部门和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4、要加强协作,成立调查小组,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分工,共同推进土地调查工作。
总的来说,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要的调查行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这次调查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是推进国家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步骤。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9.05.14
•【文号】国土调查办发〔2019〕12号
•【施行日期】2019.05.1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
定》的通知
国土调查办发〔2019〕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核查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9〕4号),并结合第三次国土调查实施方案、规程和有关标准等,制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现予以印发,请在具体工作中注意把握。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5月14日附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遥感监测成果说明1 . 遥感监测任务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DOM影像图为基础底图,高程数据等控制资料为基础,以区县为单位,使用2019年采集的最新遥感数据制作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通过套合、对比2019年遥感监测影像图与三调影像图,提取两期影像上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和拆除图斑。
2. 成果内容以县级辖区为单位,以文件夹形式管理阶段遥感监测成果。
内容、命名与格式见下表:表1 统一时点遥感监测信息管理文件夹内容、命名与格式注:1.没有围填海造地图斑的监测区无填海造地图层文件。
2. 监测区遥感数据分批次下发,批次成果后时相DOM仅包括沿镶嵌线或接边线裁切后的该批次新影像,镶嵌块信息文件为该批次更新后全辖区完整文件。
3. 镶嵌块信息镶嵌块信息全部在属性表内体现,包括对应影像文件名称、数据源、时相等。
详见下表:表2 镶嵌块信息文件属性结构4.监测图斑属性监测图斑属性表结构如表3所示。
表3 监测图斑属性表结构5. 图斑类型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实际需求,以及尽可能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统一时点阶段遥感监测图斑提取类型及说明如下,填海造地图层单独存储。
第一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痕迹,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特征(如地基、建筑物、构筑物、广场、公园等)。
根据影像特征再细分为ABCDEF 六个二级类。
A类指可确定为住宅小区、工厂、别墅、高层建筑、集中建设的大规模农村居民点、学校、运动场、机场、大型游乐场度假村等大型建设项目及可确定为以上用地类型的建设地基。
B类指不能明确归为A类的建筑或建设项目,具有或疑似彩钢特征的建设项目,零散分布的农村居民点,以及已建项目内部新建或扩建的附属绿地、广场、停车场)。
C类指内陆地区大型水工建筑、港口码头、堤坝等。
D类指非建设用地附属的独立广场、停车场、露天货站、驾校等以地面硬化为主的用地;E类指休憩及美化环境的绿化用地;F类指简易的疑似设施农用地或简易临时建筑。
浅谈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实施及外业调查举证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指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07年至2009年期间实施的一次全面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状况,为国家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该调查涵盖全国范围,覆盖城乡各类土地,是我国近年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地调查活动之一。
外业调查是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实地进行采集调查,获取土地信息的真实数据。
在外业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需要深入农田、林地、草地等实地,对各类土地进行测量和勘察,同时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等细节信息。
在外业调查中,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土地测量、勘测和采样等。
土地测量是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如全站仪、GPS等,对土地面积、边界等进行测量,以获取土地的准确数据。
勘测则是对土地的地貌、地形、地势、植被等进行详细勘察,以了解土地的地理特征和环境状况。
采样是在勘测的基础上,对土地的土壤、水质等进行采集,以获取土地质量的真实数据。
外业调查需要调查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和勘测。
他们还需要了解土地资源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有一定的了解。
调查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当地农民、地方政府等进行有效的沟通,获取土地调查所需的信息。
外业调查的举证工作是调查人员完成外业调查后的重要环节。
举证工作主要包括将调查人员在外业调查过程中获取的数据整理归档,并生成相应的调查报告和地图。
这些数据和报告将作为依据,供决策者和相关部门参考,用于土地管理、规划和保护等工作。
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实施及外业调查举证是为了获取土地资源的真实数据,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外业调查需要调查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且需要进行严格的数据整理和举证工作。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现状,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附件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种植情况比对分析技术规定1.范围本规定规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图斑种植情况比对分析工作的目的、方法、原则、流程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规定适用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种植情况影像比对核实工作。
2.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1055-201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地类认定细则》(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3.总则∙目的采用遥感影像对第三次全国国调查耕地图斑种植情况标注成果进行抽样比对核实,评估耕地种植情况标注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方法以县为基本单元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耕地图斑,主要利用2019年亚米及2米级多期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根据不同区域物候特点和影像时序变化特征,对耕地图斑中粮食作物、非粮食作物、粮/非粮轮作和未耕种4种类型进行比对核实。
∙原则∙系统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以县为基本单元,按照粮食作物、非粮食作物、粮/非粮轮作和未耕种4种类型和2-10亩、10-50亩和50亩以上3个面积分档,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耕地图斑。
∙区域差异性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作物耕作制度、物候期、地形地貌等特征,确定遥感影像时相,制定比对核实规则。
∙关键物候期判定原则通过关键物候期的典型作物影像特征认定粮食作物或非粮食作物;关键物候期显示为裸露地等未耕种状态的认定为未耕种。
∙相容性原则标注的实际种植情况与影像特征应互相吻合,影像时序变化特征与作物生长变化应保持一致。
4.流程4.1 资料整理与处理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基准,开展相关数据整合处理,形成空间基准统一的数据集。
4.2 耕地图斑抽样以县为单位,按照粮食作物、非粮食作物、粮/非粮轮作和未耕种4种类型,以及2-10亩、10-50亩和50亩以上三个面积分档,随机抽取图斑。
4.3 耕地种植情况核实比对4.3.1 “三调”耕地种植情况核实比对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抽取的“三调”耕地图斑种植情况的真实性进行逐图斑核实比对。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监理方案为顺利推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国家级核查监理工作,把住关键环节,守好质量关口,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9〕4号),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监理工作是“三调”成果国家级核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核查成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
(一)主要目标坚持国家立场和实事求是原则,建立科学、完善的“三调”成果国家级核查监理体系,全程跟踪监督核查工作进度和质量。
监理工作跟踪监督“三调”成果国家级核查的前期准备、资料检查、内业核查(抽样检查、逐图斑检查)、复核、外业核查(“互联网+”在线核查、外业实地核查)等关键环节,检查核查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督核查承担单位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确保“三调”成果真实准确可靠。
(二)主要任务1. 对国家级核查进度进行监理。
根据国家级核查任务总体安排,采取多种方式对各任务承担单位的生产进度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检查和控制,保证国家级核查任务在计划时间内完成。
2. 对国家级核查承担单位的工作过程进行监理。
主要包括对工作的程序、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等各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3. 对国家级核查成果的质量进行监理。
对经国家级核查的县级调查成果开展监理检查,检查地类、边界、属性标注等信息是否与实地现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检查国家级核查成果的齐全性、规范性和正确性。
4. 对国家级核查成果的质量进行评定。
依据国家级核查成果质量技术评分标准,通过现场和成果监理,对国家级核查承担单位的成果质量进行评定。
二、原则和依据(一)监理原则1. 公开透明原则。
监理的实施要求、监理内容、评分标准等各项标准规范全部予以公开,监理结果及时公告,监理工作透明。
2. 公平公正原则。
统一监理要求与评分标准,严格监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监理工作公平公正。
3. 实事求是原则。
对现场监理如实记录,对核查成果客观评分,确保监理全流程有规可依、有据可查。
信息视点信息视点Information Network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19北京: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近日,随着最后一份土壤样本自怀柔区送回,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三普”)的外业调查采样部分宣告结束。
接下来,这些取自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的大量土壤样品将进行测试化验,获取进一步的理化数据。
据悉,自今年2月底北京市全面启动“三普”试点工作以来,已完成国家下发的3801个调查样点,包括3723个表层样点和78个剖面样点。
今年,北京市有10个区参加“三普”试点,调查点位涉及167个镇(乡)1881个村。
“近年来,北京农用地的土壤肥力提升,建设用地减量化腾退复垦等工程的开展让耕地面积得以增加。
地下水位变化使得‘二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时期的沼泽土、盐碱化潮土和风沙土面积减少。
总体来讲,外业调查采样成果喜人。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组副组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吴克宁说。
接下来,“三普”将进入内业测试化验阶段,构建土壤数据库和样品库,开展数据整理审核、分析和成果汇总等工作。
“三普”距离1979年启动的“二普”已有43年,这期间北京市城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郊野变为城镇,荒山披上绿装,农田种植越来越机械化……自然条件的变化与人类的活动对土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土壤的质量现状如何?还有多少后备耕地资源?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将在此次普查中得到更详细、更全面、更完善的数据支持。
“‘三普’按照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一年收尾的时间安排进度展开。
今年是启动与试点之年,已在全国选取88个县开展试点。
北京有10个区入选,是全国最多的。
”吴克宁介绍,与“二普”相比,这次普查的范围更大,技术手段也更加先进。
“三普”对象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
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
浅谈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实施及外业调查举证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的一项重大的土地调查工作,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为做好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外业调查是土地调查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实地勘测、测量等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本文将就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实施及外业调查举证进行一定的探讨与分析。
一、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实施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我国自1956年以来,时隔32年进行的一次全国性土地资源普查。
该项调查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源变化情况,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实施工作主要分为前期准备、内业处理和外业调查三个阶段。
1.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是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组织机构建设、技术装备准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在这一阶段,要进行人员招聘、技术培训、设备采购、工作方案制定等工作,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2. 内业处理内业处理是指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属性进行提取和处理,主要包括图件编绘、数据库建设、数据整理和分析等工作。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土地利用强度的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等工作,为下一步的外业调查提供数据支持。
3. 外业调查外业调查是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是对土地资源的实地调查和监测。
这个阶段需要派遣专业人员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勘测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调查土地质量和保护状况,记录土地资源的详细情况,并及时上报数据。
二、外业调查举证的意义和方法外业调查举证对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质量和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外业调查,可以实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发现问题和矛盾,为后续政策制定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外业调查举证也可以作为土地资源执法和管理的依据,对于解决土地资源纠纷和维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有重要的意义。
浅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内业核查初查工作作者:李辛铭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20年第06期摘要:通过人机交互检查我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确保我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真实准确。
文章主要介绍了省级核查出现的几个共性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核查;内业核查0 引言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8号)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1055-2019)的要求,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同意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求。
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核查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9〕4号)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国土调查办发〔2019〕12号)的文件要求,以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成果核查规范和标准,对各县(区、市)提交的国土调查成果进行内业全面核查,保证调查成果真实准确。
1 省级核查概况省级核查内容为地方调查成果,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正射影像图、实地举证照片,与国土调查数据库中相关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套合,检查图斑的地类、边界、属性标注等信息与实地现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省级核查流程为了节省时间,降低错误率,地方三调成果应在上交省级核查单位前,地方三调单位利用软件自动筛查,修改错误图斑。
省级核查单位接收到县级调查成果后,经资料检查符合要求的,进入内业核查阶段。
一方面利用核查软件对县级调查成果自动比对筛查;另一方面,结合内业调查信息提取结果,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县级调查成果的图斑进行分类内业检查,对照遥感影像、举证照片,逐图斑检查地类、边界、属性标注等信息是否与实地现状一致,并逐一记录检查结果。
省级核查单位,应先进行乡镇抽查,检查合格后,再进行全面核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外业调查工作的实施及问题处理作者:刘星红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年第08期【摘; 要】近年来,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逐渐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
2017年,我国正式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这一工作的开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基于此,论文针对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外业调查工作的实施及问题处理开展研究,首先介绍外业实地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概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实施流程及相关要求,最后对调查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been growing steadily and people's life qua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aspect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t gradually realizes the network and informatization. In 2017, China officially launched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work has aroused wid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roblem treatment of the field survey work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field survey,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related requirements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work, and finally proposes solving strategies to the problems in the survey.【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外业调查;问题【Keywords】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field survey; problem【中图分类号】P272;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8-0106-02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土地资源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人们的作业需求,对现有的数据库整理方法和土地调查形式进行完善优化,在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同时,整合数据库的数据信息。
第三次全国国⼟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作管理规定第⼀章总则第⼀条为规范第三次全国国⼟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国家级核查⼯作,完善国家级核查制度,根据《第三次全国国⼟调查实施⽅案》(国⼟调查办发〔2018〕18号)和《第三次全国国⼟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案》(国⼟调查办发〔2019〕4号),制定本规定。
第⼆条本规定所称“三调”成果国家级核查(以下简称“国家级核查”),是指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调查领导⼩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三调办”)统⼀组织,遵循实事求是、以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按照核查规范和标准,对省级提交的国⼟调查成果进⾏内业全⾯核查和外业重点核查的⾏为。
第三条全国三调办和承担国家级内、外业核查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核查单位”)和核查⼈员(以下简称“核查⼈员”),以及承担国家级核查监理任务的⼈员(以下简称“监理⼈员”),开展或配合做好国家级核查⼯作适⽤于本规定。
第四条地⽅各级三调办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依据本规定,制定相应的核查⼯作管理制度。
第⼆章职责分⼯第五条全国三调办负责国家级核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具体负责编写核查⽅案、制定核查技术规定、接收省级调查成果资料、组织实施核查⼯作、开展调查和核查成果质量评价,以及反馈核查结果等。
第六条省级三调办负责本省核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本级调查成果的检查、核查⼯作。
具体包括:负责上报调查成果、完善资料,做好本地区不合格成果整改及错误图斑修改,配合国家开展“互联⽹+”在线核查、外业实地核查等⼯作。
第七条核查单位负责国家级核查⼯作的具体实施。
负责编写本单位核查⽅案、组织完成核查的具体⼯作任务、不合格核查成果的修改完善。
向全国三调办定期报送核查进度,提出存在问题。
第⼋条监理⼈员负责核查⼯作的过程和最终成果的监理。
监理⼈员向全国三调办负责。
监督核查单位核查⼯作的各环节质量、检查、评定核查单位成果质量。
对抽样检查、逐图斑检查、复核、“互联⽹+”在线核查等关键环节进⾏监督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