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348.00 KB
- 文档页数:12
综合训练[新素材/2024福州统考]团雾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大雾中局部范围内出现的能见度更低的雾。
2024年12月28日至31日,华北平原某黄河大桥出现团雾现象,因此桥上实施了临时交通管控。
下表为当时的天气资料表。
据此完成1—3题。
12月28日12月29日12月30日12月31日天气晴晴晴多云转阴最高温7 ℃ 6 ℃8 ℃11 ℃最低温-4 ℃-4 ℃-5 ℃-2 ℃风力1级2级1级2级1.一天中该黄河大桥雾最浓的时间是(B)A.0点左右B.6点左右C.12点左右D.18点左右【解题思路】雾主要是空气中的水汽凝合成的小水滴,在水汽足够、大气稳定的前提下,降温幅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凝合越多,雾越浓。
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日出前后为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段,此时大气中的水汽遇冷凝合最多,最可能形成深厚的团雾,并且此时近地面大气易形成逆温层,团雾不易扩散,故选B。
2.此黄河大桥出现团雾的主要缘由有(C)①黄河宽度大且未封冻②冷锋过境降温明显③过桥车辆排放热量多④夜间桥面降温明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题思路】黄河宽度大且未封冻,白天气温较高,可通过蒸发为团雾的形成供应水汽,①正确;冷锋影响区域比较广,过境降温形成的雾区比较大,不行能局限于某一大桥上,②错误;过桥车辆排放热量多会使近地面气温上升,不利于雾的形成,③错误;夜间桥面比四周水体降温更明显,桥面温度更低,空气中的水汽在桥上更易凝合形成团雾,④正确。
故选C。
3.除团雾外,对该大桥实施临时交通管控的缘由还有(D)A.横向强风干扰行驶B.气温过低动力不足C.积雪过深阻碍行驶D.桥面结冰车轮打滑【解题思路】2024年12月28日至31日,桥面和近桥面的气温在一些时段低至0 ℃以下,空气中的一部分水汽会干脆在桥面凝华成冰,这极易造成车轮打滑,因此须要临时交通管控,D正确。
读表可知,2024年12月28日至31日风力较小且没有降雪,气温最低为-5 ℃,并不过低,不会导致汽车动力不足,A、B、C错误。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第4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体系架构][素养考查] 1.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结合具体图文材料,判断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的成因、特征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区域认知: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典型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认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差异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差异。
课时20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
其中,暖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冷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高低纬间低纬度→高纬度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高纬度→低纬度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海陆间海洋→陆地水汽充沛,降水较多陆地→海洋水汽稀少,降水较少3.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1)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2)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1.气候要素——气温(1)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因素具体表现纬度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能多,气温高,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能少,气温低,日较差小,年较差大海陆分布沿海:冬季降温慢,夏季升温慢,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冬季降温快,夏季升温快,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地形海拔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山地阻挡冷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低,背风侧气温较高;暖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高,背风侧气温较低封闭地形谷地、盆地等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气温较高坡向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冬季风如距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气温越低(2)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第四节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素养目标】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季节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大气环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并能运用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气环流对当地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考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移动1.认识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3)成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写出三圈环流的名称:①低纬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圈; ③高纬环流圈。
(2)写出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A赤道低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中纬西风带,E副极地低压带,F极地东风带,G 极地高压带。
(3)观察并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021·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
完成(1)、(2)题。
(1)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思维路径】信息解读位置:非洲西部→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气流:垂直上升→赤道低气压带;水平气流→吹向赤道→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综合分析图中垂直上升气流位置位于赤道以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判断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季节)【解析】(1)选C,(2)选B。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接下来随着本店铺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目录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高一地理大气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一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下列各题。
【1】1962年一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答案】D【解析】从图形中可知,从1962年一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有时段升高,有时段降低,但总体上是上升的。
其变化趋势为波状上升。
选项D正确。
【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答案】C【解析】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生长期延长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
2.下图为“亚欧大陆及附近海域1月零度等温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2分)(1)C地与F地温度同为零度,但F地纬度偏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2)A、E两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什么?1月影响两地的大气环流形式与气候特征有何相似之处?(4分)(3)A地与B地纬度相当,但气温比B地高,试解释原因。
(6分)【答案】(1)F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
(2分)(2)A地为地中海气候(1分),E为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两地1月均受盛行西风控制(1分),温和多雨(1分)。
(4分)(3)A地处大陆西岸(1分),1月受盛行西风控制(1分),风由低纬海洋吹向陆地(1分);B地处大陆东岸(1分),1月受西北季风影响(1分),风来自高纬陆地(1分)。
(6分)【解析】(1)图中亚欧大陆的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受其影响F地增温,所以F地的纬度偏高。
(2)A地位于30°—40°N的亚欧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B地位于40°—60°N的亚欧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1月分两地都受西风带影响,其气候特征为温和多雨。
【寄语:同学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就要拼搏,才会有成功的可能,让我们期待着!】
地理好望角学案第16期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第三课时
一、锋面系统
2如何区别冷锋和暖锋,规律:
1.(1)看箭头指向:
(2)看符号: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5)看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看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
①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时间:2011、12、1
编辑:高玉晓
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天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出现的台风天气①我国北方地区秋季出现的“秋高气爽”天气
②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7月)。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大气=干洁空气+水汽+杂质干洁空气: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气(含量78%,N元素是生物体基本元素)氧气(含量21%,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是温室气体,具有保温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地球生物的保护伞)。
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中水汽和杂质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非洲运动员田径项目成绩优异原因: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中含氧量低,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潜能。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较高纬度地区更高---原因: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
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大气上冷下热(上冷下热是对流运动的前提)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集中了整个大气圈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
逆温的影响(先只做了解即可,在其他部分都记住的基础上再识记该部分):积极: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
逆温层的出现有利于保持温暖湿润的局地气候,而冬季逆温层有利于生物越冬。
消极:①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②加剧大气污染。
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标题: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四章主要聚焦于地球的大气圈,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
这一章的主题是“地球的大气圈”,它涵盖了大气圈的基本概念、组成、运动和气候形成等多个方面。
一、大气圈的基本概念大气圈是地球上空覆盖的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巨大圈层。
它分为五层,自下而上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外层。
其中,对流层是地球表面上方的大气层,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大气层。
二、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主要由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其中氮约占78%,氧约占21%,氩约占1%,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和微粒只占少量。
三、大气圈的运动大气圈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是风。
风是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季风、海风、山风等。
另外,大气圈还有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如对流运动、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等。
这些运动都与地球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四、气候形成气候形成是第四章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它造成了地球各地的温度差异,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四章“地球的大气圈”是理解地理环境的核心内容之一。
掌握这一章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天气预报和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所带来的。
2、人口数量的自然变化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3、人口空间分布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P)÷土地面积(A),单位:人/平方千米或人/公顷。
4、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三股巨大的洪流,即人口增长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人口迁移从高死亡率向低死亡率的地区迁入;人口分布从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为0的地区向死亡率为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的地区,最终趋于相对稳定和平等的全球性分布。
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1.深层地热是指地球深层数千米、温度更高的深层地热能或干热岩资源,深层地热能将成为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深层地热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答案】A【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位17km,由材料“深层地热是指地球深层数千米”,可知A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B或D。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
解题时注意注意关键词“数千米”即可。
【2】深层地热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答案】D【解析】深层地热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地球内部,D正确。
2.下列诗句描写与流水侵蚀作用无关的是A.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B.峭壁飞来锦水滨,仙人洞壑捧星辰。
(明•王继芳《锦石崖》)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D.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清•冯云山《咏瀑布》)【答案】C【解析】“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明显反映风力作用,故与流水侵蚀作用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理解诗句的内容,判断外力作用形式。
3.读某种气压系统气流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近地面该气压系统分别属于( )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答案】A【解析】图中近地面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因此为高压中心,且呈顺时针旋转,故位于北半球。
所以本题A选项正确。
【2】该种天气系统出现时间与地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A.1月地中海B.7月印度C.1月蒙古D.7月冰岛【答案】C【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天气系统是位于北半球的高压系统。
1月地中海受盛行西风控制,A错误;7月印度受印度低压控制,B错误;1月蒙古受亚洲高压控制,C正确;7月冰岛受西风影响为主,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