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品的生态毒理学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大量的化学品进入了环境当中。
这些化学品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其中,生态毒理学研究的就是化学品对于生物体的毒性效应,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累积效应。
化学品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生态系统,例如通过废水排放、空气传播等。
它们可以对水体、土壤和空气中的生物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毒性影响。
生物体对于毒性的反应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其种类、年龄、体重等。
在多种情况下,活性化学物质会被吸附并对生物体造成毒性负担。
化学品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非常复杂。
它们会在环境中产生许多不确定的环境变量。
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
许多化学品都是对生物体有毒害的物质,即生态毒化学品。
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就是生物的毒性反应,即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的范围,涉及到不同物种的不同反应,包括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从繁殖和生长到死亡。
此外,还涉及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和营养水平等。
对于生物体而言,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影响它们,即通过1. 饮食、2. 呼吸和3. 皮肤等途径。
其中,饮食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因为生物体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
通过饮食摄入的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通常是最显著的效应,但同时也是最难检测的效应。
皮肤的途径通常是次要的,因为物体表面通常相对较小而且被皮肤所保护。
除此之外,某些化学物质也可能通过空气进入生物体,这种方式通常针对水生生物和昆虫等。
在生态系统中,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通常会经过许多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吸收、吸附、转化和累积等。
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到生物体的毒性反应速度和程度。
例如,许多生物体可以通过吸收和转化来将有毒的化学物质转化为无毒的化学物质。
此外,化学物质的吸附和累积效应也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生态系统中的一些生物体可以通过吸附化学物质来减轻该物质对其长期影响的负担。
第一节常规毒性试验一、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h内多次染毒生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
其目的是确定化学物质的毒性程度以及剂量—反应关系,确定此化学物质与其他化学物质的相对毒性,确定具体的急性毒作用以及提供毒作用模式方面资料,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一项设计合理的急性毒性试验,可以得到用以计算LD50的资料。
(一)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1.鱼类毒性试验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是水生生态毒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广泛应用于水域环境污染监测工作中,对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保护水域环境,发展渔业生产,制定渔业水质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1) 试验用鱼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便于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的当地经济鱼类,对毒物敏感,个体健康。
短期试验多采用我国的青鱼、草鱼、鲢鱼及鳙鱼四大养殖淡水鱼,一般体长在7cm以下为宜。
也可采用金鱼,一般在3cm以下。
选择行动活泼、体色光泽、鱼鳍舒展完整、逆水性强和食欲好的当年鱼种,在实验室内驯化培养7—10天使用(2) 试验条件试验容器采用玻璃缸或白搪瓷桶,其盛水量以每条鱼2—3L为宜,水的PH值为6.5—8.0,冷水温度为12—18℃,温水温度为20—28℃,一次试验中水温变化范围为±2℃。
水中溶解氧不能低于4mg/L,可用清洁的河水、湖水或放置3天以上的自来水。
(3)半数致死浓度(LC50)的测定先做预备试验,确定100%致死浓度和不引起死亡的最大浓度,然后以此浓度范围,按等对数间距确定5-6个浓度组,另加一空白对照组,每组10-20尾鱼,染毒48-96h。
染毒刚开始8h内经常观察,以后可作24h、48h、72h、96h的定期观察,记录中毒反应及死亡时间。
死亡鱼立即取出剖检。
试验期间保持溶解氧、pH值、水温等条件的稳定。
根据24h、48h、96h各组鱼的死亡数,按LC50计算方法,求出相应时间的LC50 。
一般采用直线内插法或对数-概率模式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毒物与毒理学第二节环境毒物与生态毒理效应第三节生态毒理学的基本框架第四节生态毒理学的研究意义与展望第一节毒物与毒理学一、毒物及其分类毒物:一般是指与生命体或生命组织发生相互作用能引起生物受到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的物质;或者说,毒物是指那些以相对较小的剂量就能导致生物受害或严重的细胞功能损伤以及生态系统产生不良效应的物质。
可从衣食住行来举例说明食盐和酒(量的问题)毒物分类通常采用的一些方法分类范畴物理状态气体、液体、固体、尘用途农药、溶剂、添加剂化学结构芳香胺类、脂肪族类、乙二醇一般作用大气污染物、慢性毒物、工业毒品效应致癌物质、致突变物质、致畸物质目标器官神经毒素、肝毒素、肾毒素作用机制刺激剂、抑制剂、阻碍剂毒作用潜力轻度、中度、超毒性物质标签需要氧化剂、酸、爆炸物质一般分类塑料、有机化学品、重金属二毒理学及其发展(一)古代毒理学毒理学一词源于希腊文字“toxikon”《淮南子》、《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等公元前1500年,一个系列的8本埃及纸草文“书籍”(800多个医药和毒药处方)一股来说,公元9~15世纪的中世纪.有关毒理学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教条和经验,而不是实验证据16世纪德国医生Paracelsus(1493—1541),把毒理学的研究带到了—个新的高度,强调实验的作用。
二)现代毒理学的开端和发展意大利内科医生Ramazzini(1633-1714) 《工人的疾病》意大利内科医生Fontana(1720-1853)进一步发展了靶器官毒性概念。
西班牙医生Orfila(1787-1853)被认为是现代毒理学的奠基人,他是系统利用实验动物的第一个科学家,并发展了在组织和体液中鉴定毒物的化学分析方法。
1930年实验毒理学的第一本杂志<<Archives of Toxicology>>创刊,同年在美国成立了NIH 1937年引起急性肾衰竭和死亡的“磺胺事件”,促使了美国FDA的成立(Food and Drug Admistration ),1955年,美国人Lehman和他的同事共同出版了《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化学物的安全性评价》通过了许多新的法规,创办了许多新的杂志,成立了国际毒理学协会(1965)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农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化学工业, 环境污染严重,发生公害事件基础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取得的进展,促进了毒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章测试1.生态毒理学是研究有毒有害因子,特别是环境污染物对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与防护的科学。
A:错B:对答案:B2.生态毒理学与环境毒理学是同一个学科。
A:对B:错答案:B3.生态毒理学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A:错B:对答案:B4.1848年英国生物学家对桦尺蛾发生的工业黑化现象的报道是环境污染对动物种群影响的最早报道。
A:对B:错答案:A5.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野外生物B:植物C:家禽D:家畜答案:A6.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前必须进行()。
A:环境生物监测B:生态风险评价C:环境化学监测D:生物标志物筛选答案:B7.研究环境污染物在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生态效应的一种试验方法是()。
A:分子毒理学试验B:整体毒性试验C:微宇宙生态系统毒性试验D:离体毒性试验答案:C8.生态毒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属于生物范畴是()。
A:动物B:微生物C:植物D:环境污染物答案:ABC9.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评估或研究环境污染物()。
A:生物体的吸收水平B:在环境中的浓度C:对机体损伤的机制D:物理性质答案:ABC10.从学科知识结构来看,生态毒理学分支学科可分为()。
A:应用生态毒理学B:理论生态毒理学C: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D:实验生态毒理学答案:ABD第二章测试1.进入体内的环境污染物在不同生物酶的催化下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而发生结构和性质改变并形成其衍生物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A:对B:错答案:A2.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统称为环境污染物的第二相反应。
A:对B:错答案:B3.内剂量是指吸收进入体内的外源化学物的数量。
A:错B:对答案:B4.半数致死剂量是指群体中有50个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A:错B:对答案:A5.结合反应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是()。
A:谷胱甘肽结合B:硫酸结合C:乙酰结合D:葡萄糖醛酸结合答案:D6.被动转运主要包括简单扩散和()。
A:易化扩散B:主动转运C:滤过作用D:特殊转运答案:C7.根据外源化学物存在的状况,可把剂量进一步分为外剂量、内剂量和()。
生态毒理学及环境污染的生物学效应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在当地,还会扩散到其他地区。
生态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对生界生物的毒害效应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仅是研究环境污染的物理化学效应,还涉及到环境污染对生物体内物质代谢、免疫系统及生殖系统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毒害效应及生态毒理学的相关研究。
I.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毒害效应环境污染的来源很广泛,包括工业废水、废气、化学品、农业化肥、医疗废物等。
这些污染物质或其代谢产物可聚集在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生长、繁殖、行为等生物学特征。
这些毒害效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 营养不良环境污染物质对生物的应激反应会导致营养摄取不足,影响生物体内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的代谢。
例如,重金属汞对鱼类的生长发育会产生影响,锰对植物的营养吸收也会产生影响。
2. 生物体内毒性反应环境污染物质不仅能影响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还会对生物体内的蛋白质、DNA 等有毒作用。
例如,多氯联苯等有机氯农药在生繁殖时会影响生物的生理基础,如对鱼虾类、哺乳动物、鸟类等影响极大。
3. 免疫系统抑制环境污染物质能影响生物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生物免疫力下降。
例如,某些有机氯农药可以降低植物的免疫力,使得植物更容易受到病原体和真菌的感染。
4. 生殖系统损伤环境污染物质对生物的生殖系统有害作用。
例如,苯并芘等化学物质能影响生物的重要生殖指标,如精子数量、体形、性腺大小等。
II. 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生态毒理学在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方面使得人们更加了解了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生物体内的生化、遗传等方面的变化。
生态毒理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进展:1. 污染源追踪污染源追踪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稳定同位素技术和化学标记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生物体内的污染物质,确定污染源和污染物质的迁移和积累。
2.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毒性研究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学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增加。
然而, 这些活动对海洋环境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问题。
这些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环境污染物如何影响这些生态系统。
此时, 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什么是生态毒理学?生态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如何影响生物、生境和生态系统的学科。
环境污染物可以是天然的或人为的, 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健康有长期和永久的影响, 因此, 了解毒理学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生态学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是生态毒理学的目的。
海洋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分散、复杂和互相联通的生态系统。
它包括海洋生物群落、海洋物理学和海洋化学等多个领域的交互作用。
环境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严重, 因此,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学研究也变得非常重要。
化学污染物的影响化学污染物是最常见的海洋毒素之一。
它们常常通过工业排放、废水排放、运输和海洋油漏等渠道进入海洋生态系统。
一旦进入海洋生态系统, 它们很容易通过生物链的过程转移到更高层次的生物中, 包括大型鱼类和哺乳动物。
其中, 最臭名昭著的化学污染物之一是多氯联苯(PCB)。
它们是一种有毒、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化合物。
这些污染物已经引起了负面的影响, 例如致病和生殖成功率下降。
另一个影响的来源是无机污染物, 例如重金属。
重金属常常来自废水排放或深海矿物开采。
它们同样具有生物累积性和毒性, 严重影响海洋食物链的平衡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物理和其他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物理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很重要。
例如, 风暴、洪水和浪涌常常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并导致生态系统的功能障碍。
其他因素也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例如, 区域生物的移动和转变、深海浸泡探测器的使用、海上风力发电和海洋深海矿物资源开发等等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生态毒理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生态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对于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态毒理学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
在自然界中,各种污染物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会随着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进行迁移,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
通过生态毒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掌握这些污染物的行踪,预测它们可能对哪些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造成危害,从而提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以重金属污染为例,生态毒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某些重金属如汞、镉、铅等,在进入土壤或水体后,会被植物吸收并在食物链中逐级传递和富集。
这意味着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如人类,有可能摄入大量的重金属,从而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了解了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在源头加强对重金属排放的控制,选择低积累重金属的作物品种,或者采取土壤修复等措施,减少重金属在生态系统中的积累和危害。
其次,生态毒理学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是否健康、安全的重要指标,而污染物排放标准则是限制企业和工厂排放污染物的法定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必须基于科学的研究和数据,而生态毒理学正是提供这些关键信息的学科。
生态毒理学家通过进行大量的实验室实验和野外调查,确定了各种污染物对不同生物的毒性阈值。
例如,对于某种化学物质,他们会研究其在不同浓度下对鱼类、鸟类、昆虫等生物的生长、繁殖、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可以推算出该物质在环境中能够允许的最大浓度,从而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了解污染物在生产过程中的产生量和排放途径,结合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可以制定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促使企业采取更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生态毒理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生态毒理学是生态学专业的选修课,主要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视野,补充毒物影响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有关生态系统内毒物的来源、传播和归宿,理解毒物对生物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影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环境中毒物的检测、毒物效应研究和毒物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习题要点:何谓生态毒理学?生态毒理学有哪些基本研究方法?本章重点、难点:生态毒理学概念,发展过程,研究的内容、目的和基本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态毒理学的起源和基本研究方法,理解生态毒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生态毒理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第二章生态系统内毒物的种类、性质及其来源习题要点:何谓毒物?毒物的来源和基本特性?本章重点、难点:毒物的概念、来源、分类方法和基本特性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态毒物的基本来源,理解其分类方法,掌握毒物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第三章环境中化合物的分布与转移习题要点:何谓环境相?化合物的相间分配?半衰期?生物有效性? 环球污染?本章重点、难点: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分配转移规律、转化与生物有效性,以及环球污染过程。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分配转移规律,理解化合物的转化与生物有效性,以及环球污染过程,掌握环境相和半衰期等基本概念,以及半衰期的测定方法。
第四章毒理过程和剂量效应习题要点:何谓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剂量效应关系?毒物联合作用类型?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本章重点、难点:毒物的代谢和作用机理,剂量效应关系,持续和间断接触的毒理效应,毒物的联合作用,毒力影响因子,室内毒力测定,毒力资料分析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化合物的毒理作用过程和毒力影响因子,理解初级代谢、次级代谢、剂量效应关系、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最小作用剂量,掌握毒物联合作用的类型和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第五章生物个体及以下水平的毒效反应习题要点:三致作用?个体毒效反应及其生态学意义?本章重点、难点:致癌、致畸和致变,生理生化反应和行为反应类型,及其生态学意义。
环境毒理学中的生态毒理学随着人类活动不断扩张和深入,全球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
其中,环境污染就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还对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环境毒理学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环境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的学科,其中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化学品毒理、放射性物质毒理、生物毒理等多个方向。
其中,生态毒理学作为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毒物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生态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自然界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探讨的是毒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传输、转化和累积过程,以及毒物对生态系统多个层次结构的影响,从而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除了生境自身,还包括这个自然生境中的各种生物群体,例如单细胞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等。
这些生物群体都因为一些原因或另外一些原因而发生了变异和堆积,例如诱变和基因突变,而这些变异和堆积通常是由于外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和其它因素所引起的。
因此,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毒物对生命体的影响,从而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
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方向很多,例如水体生态毒理学、土地生态毒理学、空气生态毒理学等等,这些方向都是为了探索毒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影响。
例如,水体生态毒理学主要探究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水中的微生物生态作用;土地生态毒理学则是探寻含汞和其他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等毒性化学品对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空气生态毒理学主要探讨有机物对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这些研究方向都非常复杂,需要借助实验室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才能取得一些可靠的数据和结论。
除了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之外,生态毒理学还可以揭示毒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运移、转化和累积过程。
这样,就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污染物的来源、途径和迁移规律。
例如,针对某一具体的毒物物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模拟,可以揭示出它在生态系统中的运移和转化过程,并通过建立生态模型,预测它在未来的环境中的变化和趋势。
生态毒理学对环境保护的价值评估概述生态毒理学是一门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以及生物系统产生的毒性效应的学科,它对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评估环境中存在的毒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生态毒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还可以指导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实践的制定。
毒性评估与风险评估生态毒理学研究是基于毒性评估和风险评估的,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混淆。
毒性评估是评估特定化学物质或其他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的过程,而风险评估则更注重将这些毒性效应与实际暴露水平联系起来,以确定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风险。
生态毒理学通过综合这两个评估过程,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毒物对环境的影响和风险。
价值评估的方法生态毒理学对环境保护的价值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 确定环境风险: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了评估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的重要依据。
在了解了毒物的毒性效应之后,可以通过分析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以及生物体的易感性来评估潜在的风险水平。
这样的风险评估可用于制定环境政策和监管措施,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2. 评估生态系统功能:生态毒理学研究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通过探索毒物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程度,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污染物对水质、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等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这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护生态平衡。
3. 揭示生态风险热点:生态毒理学研究还有助于揭示污染源以及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热点。
通过监测和评估环境媒介和生物体中的污染物水平,生态毒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受污染的环境区域和生物群落。
这对于环境保护决策制定者来说,能够提供有关哪些区域需要采取优先行动的重要信息。
4. 指导环境政策和管理实践:生态毒理学研究为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不同的风险和环境质量标准,生态毒理学可以指导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监督。
这有助于确保环境污染物的控制和管理措施能够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生态毒理学与技术进步
21世纪整个毒理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研究层次同时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深入并有机结合;从整体动物实验到替代试验;从阈剂量到基准剂量;从传统毒理学到系统毒理学;从构效关系到定量构效关系;从危险度评定到危险度管理。
毒理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关系。
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说明。
首先,随着科技进步,工业化越来越广泛,大量外源化学物涌入我们的生产、生活及周围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更多对化学物质的识别及其毒性危害的认识,需要毒理学的全面发展。
这就导致了21世纪的毒理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例如,我国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正逐步将视野从此前一直关注的农药和工业毒物上过渡和转移到分布广、危害性高或毒性不明并且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大众健康密切相关的优先化合物中来,包括重金属、纳米及其他新材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营养素及营养补充剂等等,并对这些优先化合物对机体、环境和生态所造成的有害影响进行研究。
其次,毒理学随着生命科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渗透,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赋予毒理学工作者新的启迪和工具,从而改变了传统毒理学研究的基本格局,真正实现了从整体和器官水平向细胞和分子水平的飞跃,在阐明毒物对机体损伤作用和致癌过程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热点,比如氧化应激损伤的信号通路及通路串话。
生物标志物也是近年来毒理学研究的前沿性领域。
它几乎包括反映生物系统与环境中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任何测定指标,并用于阐明外源性物质与健康损害的关系。
表观遗传学是近年来毒理学机制研究的又一热点。
生态毒理学是研究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各种不良生态因子对生命系统产生毒性效应以及生命系统反馈解毒与适应进化及其机理与调控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技术进步促进其发展,其发展又反作用于技术进步,二者关系密不可分。
人类发展必然需要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定能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使得毒理进一步发展,然而科技进步又会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
而生态毒理学主要研究的就是已知或可疑有害物质特别是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和机理,包
括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个体健康、种群或群落以及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构成的危害作用及其微观机理,进而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治措施。
为人体健康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这就强调文明要从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强调污染环境与生命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二是围绕生态系统水平上的毒理效应开展研究,三是重视分子水平上的生态毒理过程的探索。
姓名:历军
学号:212012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