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15.30 KB
- 文档页数:2
《海燕》《组歌》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海燕》高尔基(1868~1936),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第一个伟大代表。
二十世纪初,他的著名作品有《海燕之歌》《底层》《敌人》《母亲》等。
还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海燕》这首散文诗写于 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夜,当时人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也加强对人民革命运动的镇压,当时身在彼得堡的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行为的残暴。
为了热情地歌颂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及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于是就写下了《海燕》。
《组歌》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
著有纪伯伦散文诗集《先知》《先驱者》《泪与笑》《沙与沫》《暴风集》等。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他的作品最先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
这两首散文诗节选自纪伯伦的《泪与笑》。
《组歌》共有 5首散文诗,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两首。
《组歌》这两篇短文,作者以极富灵性与乐感的笔触,采用拟人化手法,向我们展现感性与理性交相辉映的自然画面。
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在《浪之歌》里,海浪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也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
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爱的使者的形象,“润物细无声”,把忧郁与苦难留给自己,把欢乐与幸福播种人间。
其实,作者在这里唱出了一曲婉转感人的歌:《让世界充满爱》。
知识积累《海燕》1.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2.胆怯.(q iè):胆小;畏缩。
3.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
文中用来比喻海浪。
4.精灵:民间传说中的恶魔鬼怪。
一、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另有散文诗《鹰之歌》和剧本《小市民》等。
二、故事背景《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 年3 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那时正是俄国1905 年革命前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
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目睹并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这个艺术形象,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为无产阶级革命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这首散文诗也深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三、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高傲(ào) 呻吟(yín) 翡翠(fěi) 一步掠起(1uè) 困乏(fá) 蜿蜒(wān yán)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精灵:指民间传说中的恶魔鬼怪。
在古代东方某些地方的神话传说中,精灵常指反抗上天统治者的“恶魔”。
这里是指海燕英勇、机智的反抗精神。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
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震,情绪过分激动。
号叫:这里形容海燕的极度欢乐。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预言家: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的人。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四、概括大意:1.(1—6节)暴风雨孕育之际海上景象2.(7—11节)暴风雨迫近之时海上景致3.(12—16节)暴风雨来临之前海上景观三、课堂讨论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全文着重描绘了三幅图画。
三幅图画就是全文的三段。
《海燕》学习要点(通用17篇)《海燕》学习要点篇1《海燕》高尔基1、高尔基(1868一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高尔基是笔名。
生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今高尔基城)一个木工家庭,四岁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只上过两年学。
他十岁时就被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
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与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小市民》等;《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发生了工业危机,蔓延到了俄国,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革命斗争正在动摇沙皇统治的根基。
正当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的时候,高尔基在1901年2月19日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他的家乡)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反动统治的尖锐演说,还参加了学生的示威游行,在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联名抗议沙皇暴行的公开信上签了名。
3月12日,他回到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之后,就根据这次斗争的经历,结合当时革命斗争形势,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
《海燕》就是它末尾的一章。
高尔基作品的影响《海燕》一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了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海燕》受到了列宁和其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视和高度称赞。
列宁曾在自己的演说和著作里引述过《海燕》中的诗句。
列宁在1906年8月21日写的《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一文中,曾经引用《海燕》里关于企鹅的描写,并且还引用“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号召力极为强烈的诗句,作为自己文章的结语。
一篇文学作品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史上是很光辉的一页。
海燕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海燕一字音字形:(一)字音:高傲(à) 呻吟(shēnín) 翡翠(fěi)掠起(lüè) 困乏(fá) 蜿蜒(ānán)(二)形近的字:崖(á):悬崖享(xiǎng):享受涯(á):天涯亨(hēng):万事亨通二词语解释:[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贬义词,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
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震,情绪过分激动。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胆怯]:胆小,畏缩。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敏感]:感觉敏锐。
[争鸣]:比喻学术上进行争辩。
三学常识:1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学的奠基人。
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
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0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学论等,对世界学的影响很大。
2写作背景:本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
海燕本文知识点总结一、海燕的分类海燕属于燕科,共有5个属,包括白腰燕属、树燕属、燕雀属、雨燕属和丹顶燕属。
其中丹顶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分布范围广泛,可见于世界各地的海岸、河口和湖泊等地方。
二、海燕的生态习性1. 分布范围:海燕主要分布在海岸、河口和湖泊等水域附近。
2. 觅食方式:海燕主要以食物捕食为主,常常在海面上觅食,通过观察水面找到鱼群后,迅速俯冲捕食。
3. 群体特点:海燕通常以大群的形式活动,它们在觅食、繁殖和迁徙时都会形成大规模的鸟群。
4. 习性特点:海燕善于飞行,飞行速度快,经常在海面上飞翔,能够轻松地穿越海浪,展现出强大的飞行能力。
5. 适应环境:海燕对沿海和水域环境非常适应,它们的羽毛密而光滑,能够有效地防止海水的侵蚀,保持身体干燥。
三、海燕的飞行特点1. 飞行姿势:海燕的飞行姿势非常独特,它们通常以振翅飞行为主,翅膀振动频率高,能够迅速地在空中滑翔。
2. 飞行速度:海燕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捕食时,能够以极快的速度俯冲到水面上抓取食物。
3. 飞行高度:海燕通常在水面上方盘旋飞行,有时也会在海面上滑翔,飞行高度较低,能够更好地观察水面上的食物。
4. 飞行技巧:海燕在飞行中展现出了极强的飞行技巧,它们能够轻松地穿越海浪,灵活地转弯和盘旋,表现出了出色的空中操纵能力。
四、海燕的繁殖1. 繁殖地点:海燕通常选择在悬崖峭壁、悬崖洞穴和屋檐等地方筑巢繁殖,这些地方通常可以提供良好的保护和隐蔽的环境。
2. 筑巢方式:海燕以泥土和草等材料筑巢,筑巢的过程需要辛勤的劳动,但海燕通常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筑巢工作。
3. 产卵孵化:海燕通常在巢中产卵,并由雌性海燕孵化,孵化期约为2-3周,孵出后雏鸟需要在巢中接受雌性海燕的哺育和保护,直到能够独立觅食。
4. 繁殖季节:海燕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季到夏季,这段时间海燕将会集中筑巢和繁殖后代。
五、海燕的保护1. 繁殖地保护:海燕的筑巢地通常位于悬崖峭壁或河岸树木上,这些地方需要得到保护,以免人为破坏或开发对海燕繁殖造成影响。
第一单元(修订)名师导学(原文不动)1 海燕趣味导入走近作者(原文不动)背景资料正当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的时刻,高尔基在1901年2月19日到了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尖锐演说,参加了学生示威游行,目睹了沙皇对学生的血腥镇压。
他在抗议沙皇政府暴行的公开信上签了名。
3月12日,他根据自己在彼得堡的经历,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成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它的结尾部分,就是著名的《海燕》。
主旨提炼(原文不动)结构分析(原文不动)重难点解析(原文不动)亮点赏析(原文不动)❷优化考题新演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原文不动)2.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原文不动)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B.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晨雾和碎沫。
C.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D.——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
B.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扬州漆器,用料讲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闻名遐...迩.。
C.朝鲜不顾世界各方坚决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D.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举行、筹划农民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次农民起义。
B.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快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为了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行安全路,做文明人。
海燕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海燕》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一篇著名散文诗,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之时”和“暴风雨即将来临”。
第一部分(第1至第6段):写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可以分为两层,其中第一层(第1至第3段)写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海面上骄健地飞翔,第二层(第4至第6段)写海鸥、海鸭和企鹅等鸟禽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丑态,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部分(第7至第11段):写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部分(第12至第16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其中第12至第14段写海燕高声的呼唤,第15段写海燕热情的呼唤,第16段写海燕胜利的预言。
这种划分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情节发展。
同时,通过对每个部分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海燕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整个文章以“暴风雨”为线索,通过描写海燕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同时,文章也暗示了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和革命斗争的必然胜利。
二、文章赏析《海燕》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一篇著名散文诗,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象征手法的运用、对比烘托的塑造、形象生动的描写以及深邃的哲理思考等方面。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海燕》最重要的写作特色。
作者通过描绘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勇敢、无畏和乐观,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同时,作者还将大海、暴风雨、太阳等自然景象赋予象征意义,如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等。
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在表达上更加含蓄、深刻,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对比烘托的塑造也是《海燕》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比海燕与其他鸟禽的表现,如海燕的勇敢无畏与海鸥、海鸭、企鹅的胆怯、自私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海燕的高大形象和革命精神。
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知识点整理
1、文中各种象征体的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了革命的黑暗势力。
文中两次写到了大海和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2、对比和烘托在文中的作用:
在塑造“海燕”形象的同时,还刻画了象征了形形色色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的“海鸥”“海鸭”“企鹅”的形象,它们的胆怯、自私和逃避现实,对比、烘托出了海燕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在对暴风雨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所形成的鲜明对照中,一个勇敢无私、乐观坚定的海燕形象出现了。
写“风”“雷”“云”“电”也是为了反衬“海燕”矫健、勇猛的战斗雄姿和乐观无畏的革命豪情。
高尔基正是运用形象的对比、烘托,抑恶扬善,鞭挞恶丑,褒扬美善,才塑造出“海燕”这一形象,鼓励民
众勇敢地投入到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去的。
《海燕》知识要点一、象征手法:海燕:(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大海:(革命高潮时)广大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
海鸥、海鸭、企鹅:形形色色怯于革命、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乌云、狂风、闪电、雷声:反革命势力与黑暗的社会环境。
太阳:革命的胜利。
二、修辞:1、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比喻、拟人。
从形和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矫健、勇猛、善战的雄姿2、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拟人。
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
比喻。
写出战争的恶劣环境。
3、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拟人。
突出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强大力量。
4、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比喻、拟人、反复。
比喻和拟人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反复手法,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的信念。
5、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人。
突出了波浪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
6、乌云像青色的火焰,闪电活像一条条火蛇。
比喻。
写出了反革命势力嚣张的气焰。
7、“乌云听出了欢乐“”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各和胜利的信心”。
拟人、排比。
渲染了海燕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气概。
8、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反复。
强化了海燕作为“信使”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预示着黑暗的沙皇统治行将崩溃,一场人民革命行将到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对时代历史剧变的敏锐的预见性。
三、问题1、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和企鹅?文章抓住它们的声音、行动、情态,状写它们惊恐万状的丑态,反衬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象。
2、写大海与乌云、闪电的激战象征了什么?写大海最终取胜的目的是什么?大海与乌云、闪电激战,象征了革命斗争的进一步激化。
八年级语文海燕知识点总结在八年级语文海燕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对我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还提高了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几个典型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发和帮助。
1. 文言文阅读在八年级语文海燕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注意文言文的音韵和词语用法。
文言文熟知打字、发音、读音,再加上江山易改《易经》,其繁杂程度不同于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
只有了解文言文的音韵、词语用法和古代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
其次,需要注意文言文的结构和修辞。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比较多,例如夸张、对比、比喻等,需要我们仔细揣摩。
此外,文言文的结构也比较复杂,有时需要多次阅读才能理解。
最后,需要注意文言文的意义。
文言文大多是关于人生哲理、人情世故之类的内容,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意义性。
在阅读时,我们需要思考文言文的内在含义,领会其道理和精神。
2. 散文阅读在八年级海燕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散文阅读。
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通常以抒情、记叙、议论或描写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阅读散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散文的语言用词。
散文通常以朴素、清新的语言作为载体,表现出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我们需要注意散文的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敏锐地捕捉其中的美感和思想精华。
其次,要注意散文的结构和思想内涵。
散文通常会有一个中心思想或主题,其它内容都围绕主题展开。
读者需要了解散文的结构和主题,才能更好地理解散文的意义和情感。
最后,要注意散文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散文通常反映出作者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和文化底蕴。
在阅读散文时,我们需要对散文背景的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领会其内涵和作用。
3.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海燕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2016年初二下册语文辅导知识:海燕
《海燕》是一篇着名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全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
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二下册语文辅导知识还满
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列夫托尔斯泰》初二下册语文辅导知识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辅导资料:雷电颂。
2016年初二下册语文辅导知识:海燕
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灌溉,所以接下来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初二下册语文辅导知识,希望大家好好阅读哦。
《海燕》是一篇着名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全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
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二下册语文辅导知识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初二语文《海燕》知识点整理
初二语文《海燕》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呻shēn吟
yín飞窜cuàn
胆怯qiè
翡fěi翠
蜿蜒wānyán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3)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2.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高尔基是前苏联作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知识点整理
1、文中各种象征体的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了革命的黑暗势力。
文中两次写到了大海和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2、对比和烘托在文中的作用:
在塑造“海燕”形象的同时,还刻画了象征了形形色色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的“海鸥”“海鸭”“企鹅”的形象,它们的胆怯、自私和逃避现实,对比、烘托出了海燕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在对暴风雨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所形成的鲜明对照中,一个勇敢无私、乐观坚定的海燕形象出现了。
写“风”“雷”“云”“电”也是为了反衬“海燕”矫健、勇猛的战斗雄姿和乐观无畏的革命豪情。
高尔基正是运用形象的对比、烘托,抑恶扬善,鞭挞恶丑,褒扬美善,才塑造出“海燕”这一形象,鼓励民
众勇敢地投入到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