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感觉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008.50 KB
- 文档页数:7
第十章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递质2、受体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5、传入性侧支抑制6、回返性抑制7、特异性投射系统8、非特异性投射系统9、牵涉痛10、运动单位11、脊休克12、牵张反射13、去大脑僵直14、后发放二、填空题1、神经系统主要由和两种细胞构成。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等特征.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组织有和两方面作用。
反过来,神经所支配的组织也能产生支持神经元的。
3、神经元按其机能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4、化学性突触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根据神经元轴突接触部位的不同,突触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时,Na+内流K+外流而产生的电位变化;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则是突触后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而产生的电位变化.6、突触传递的特征有、、、、、和.7、突触抑制可分为和两类。
除了突触抑制外,还有。
8、中枢神经递质可分为、、、、、和递质等多种类型。
9、丘脑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可分为和两大类.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非特导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10、内脏痛的定位,还往往发生。
11、牵张反射有和两种类型.1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有和。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动物的脑干,可以产生。
此僵直属于丁僵直.13、临床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主要表现可分为和两大类。
14、前庭小脑的功能是,脊髓小脑的功能是,皮层小脑的功能是。
15、自主神经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其功能在于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16、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伴有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17、下丘脑是较高级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能调节、、、、和等过程。
18、学习的形式可分为和两种。
19、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与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
条件反射的建立,实质上就是无关刺激转变成条件刺激的过程。
20、人类大脑皮层活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有语言和抽象思维机能;人和动物共有的系统的是,人类特有的系统是有。
《身体的奥秘》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1.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的类型和功能器官的组成和功能人体系统的介绍和功能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互动游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1.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人体的基本结构的掌握程度。
设计相关习题,评估学生对各个系统功能的了解。
第二章:人体的感觉系统2.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感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不同感觉器官的作用和感受过程。
2.2 教学内容: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嗅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味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感觉的运作过程。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感觉系统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感觉系统的理解。
设计相关习题,评估学生对不同感觉器官的认识。
第三章:人体的运动系统3.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骨骼、肌肉和关节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2 教学内容:骨骼的结构和功能肌肉的类型和功能关节的类型和功能人体的运动原理3.3 教学方法:通过模型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
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运动原理。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运动系统的理解。
设计相关习题,评估学生对骨骼、肌肉和关节的认识。
第四章:人体的循环系统4.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心脏、血管和血液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2 教学内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类型和功能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4.3 教学方法:通过模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绪论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第一章外部形态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部分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的变形物,珠星多出现在生殖季节或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明显。
雄性个体突出,雌性无或弱。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由鳞棘和基板构成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包括圆鳞和栉鳞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不长细齿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光滑边缘密生细齿鳞嵴:也称环片,鳞片表面形成一圈一圈的隆起,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围绕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绪论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第一章外部形态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部分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的变形物,珠星多出现在生殖季节或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明显。
雄性个体突出,雌性无或弱。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由鳞棘和基板构成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包括圆鳞和栉鳞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不长细齿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光滑边缘密生细齿鳞嵴:也称环片,鳞片表面形成一圈一圈的隆起,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围绕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第十章神经系统(一)1.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 )A.不受温度的影响B.C.与刺激强度有关D.2.神经细胞兴奋阈值最低,最易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 )A.胞体B.树突C.轴丘D.3.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主要靠 ( )A.单纯扩散B.C.电突触D.4.中枢神经系统内,化学传递的特征不包括 ( )A.单向传递B.C.兴奋节律不变D.5.E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 ( )A.Na+、K+、Cl-,尤其是Na+B.Ca2+K+C.Na+、K+、Cl-,尤其是K+D.Na+、K+、Cl-,尤其是Cl-6.I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的增加 ( )A.Na+B.Ca2+C.K+和Cl-,尤其是Cl-D.Na+ 、K+和Cl-,尤其是K+7.EPSP是 ( )A.动作电位B.C.静息电位D.8.缝隙连接是神经元间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它普遍存在于 ( )A.外周神经内B.C.中枢神经内D.9.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相同点是 ( )A.B.C.D.都与后膜对Na+通透性降10.为保证神经冲动传递的灵敏性,递质释放后 ( )A.不必移除或灭活B.C.必须迅速移除或灭活D.11.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 )A.乙酰胆碱B.C.5-羟色胺D.12.去甲肾上腺素存在于 ( )A.B.神经-C.D.13.N1受体存在于下述组织结构 ( )A.B.C.D.14.对肾上腺素能纤维正确的叙述是 ( )A.B.C.D.15.对胆碱受体不正确的叙述为 ( )A.N1B.筒箭毒既可阻断N1受体也可阻断N2C.D.M16.肾上腺素受体兴奋不涉及的作用是 ( )A.β1B.C.D.α217.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神经纤维传导速度B.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D.18.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 ( )A.轴突-轴突型突触B.轴突-C.轴突-胞体型突触D.胞体-19.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 )A.B.C.D.20.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 )A.B.C.D.2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活动减弱的原因在于 ( ) A.B.D.22.脊髓何处损伤可引起痛、温觉与触觉分离 ( )A.脊髓空洞症B.C.半离断D.23.脊髓半离断可致 ( )A.同侧痛觉障碍B.C.对侧深感觉障碍D.24.对感觉投射系统正确的叙述是 ( )A.B.C.D.特异投射系25.对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不正确的叙述是 ( )A.B.C.D.26.对丘脑功能错误的叙述是 ( )A.B.C.D.27.躯体感觉的大脑皮层投射区主要分布在 ( )A.中央前回B.C.枕叶皮层D.28.第二体感区的结构功能特点有 ( )A.倒置分布B.C.D.29.对痛觉叙述错误的是 ( )A.B.C.D.30.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 ( )A.腱反射B.C.对侧伸肌反射D.31.快速叩击肌腱时,刺激哪一种感受器引起牵张反射 ( )A.腱器官B.C.游离神经末梢D.32.脊髓的最后通路为 ( )A.α运动神经元B.C.33.牵张反射的反射弧不直接涉及 ( )A.肌梭B.C.快肌纤维D.34.对肌梭正确的叙述为 ( )A.B.C.D.35.下列有关脊休克的论述错误的是 ( )A.B.C.D.36.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可出现 ( )A.肢体痉挛麻痹B.C.去皮层僵直D.37.人类新小脑损伤所特有的症状是 ( )A.静止性震颤B.C.肌张力增强D.38.震颤麻痹主要是下列哪一通路受累的结果 ( )A.纹状体--B.黑质-C.黑质-D.39.躯体运动的大脑皮层代表区主要分布于 ( )A.中央前回B.C.枕叶D.40.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是 ( )A.肌紧张增强B.C.肌萎缩明显D.41.对锥体外系不正确的叙述是 ( )A.B.C.D.42.能使汗腺分泌增多的自主神经是 ( )A.交感神经释放ACh作用于NB.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MC.交感神经释放ACh作用于MD.躯体运动神经释放ACh作用于M43.属于交感神经功能特点的是 ( )A.B.C.D.44.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不出现 ( )A.骨骼肌收缩B.C.消化腺分泌加速D.45.大脑皮层自发脑电活动是 ( )A.由阈下刺激引起B.C.D.46.按照频率由高到低次序排列,脑电波类型的顺序应是 ( )A.β、α、θ和δB.C.θ、δ、β和αD.47.人在紧张状态时脑电活动主要表现是 ( )A.出现α波B.C.出现θ波D.48.对皮层诱发电位,正确的叙述是 ( )A.B.C.D.49.慢波睡眠中,哪种激素分泌明显增加 (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C.糖皮质激素D.50.睡眠的表现不包括 ( )A.感觉消退B.C.D.51.快波睡眠的生物意义是 ( )A.B.C.促进食欲和消化D.52.关于条件反射错误的叙述是 ( )A.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B.C.D.53.对第二信号系统正确的叙述是 ( )A. B.C.D.54.所谓优势半球的优势主要是指 ( )A.空间辨认能力B.C.音乐欣赏、分辨D.55.谈论梅子引起唾液分泌是 ( )A. B.C.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D.56.下列哪项指标较适用于检查睡眠的深度 ( )A.体温变化B.C.血压变化D.57.在进行突触传递时,必需有哪种离子流入突触小体 ( )A.Ca2+B.NaC.K+D.Cl-58.突触传递的兴奋效应表现为 ( )A.突触前膜去极化B.C.突触前膜超极化D.59.出现突触前抑制的关键在于 ( )A.突触前膜的去极化B.C.突触前膜的超极化D.60.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B.C.D.儿茶酚-氧位-61.关于特异投射系统,下述错误的是 ( )A.除嗅觉外,均经丘脑感觉接B.C.D.62.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下述错误的是 ( )A.B.经丘脑非特异核群(髓板内核群)C.D.63.有关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B.C.D.64.当骨骼肌剧烈收缩同时用力牵拉该肌肉时,可引起 ( )A.肌紧张反射B.C.反牵张反射D.65.屈反射的生理意义是 ( )A.维持骨骼肌长度B.C.维持骨骼肌的力量D.66.脊休克时,脊髓反射消失的原因是 ( )A.B.C.67.引起α僵直的神经结构是 ( )A.前庭神经核B.脑干网状结C.小脑D.68.有关肌梭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B.C.ⅠaD.69.下述哪项不是小脑的功能 ( )A.管理平衡B.C.发动随意运动D.70.关于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的功能,下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通过锥体系发动随意运动,B.C.D.71.有关内脏反射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B.C. D.72.正常人在闭目安神时,脑电波主要是 ( )A.α波B.β波C.θ波D.73.有关皮层诱发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B.C.D.(二)1.神经元的生理功能有 ( )A.接受刺激B.C.整合信息D.E.2.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是 ( )A.生理完整性B.C.相对不疲劳性D.E.3.轴浆运输的特征是 ( )A.不断进行的过程B.C.有顺向、逆向两种运D.是一种被动过程E.4.兴奋由神经向骨骼肌传递时发生 ( )A.B.C.E.5.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 )A.突触前膜去极化B.C.D.通过轴突-E.6.关于突触后抑制,正确的叙述有 ( )A.一个兴奋性神经元不能直接引起突触后B.C.D.E.7.中枢神经递质包括 ( )A.多巴胺B.C.氨基酸类D.5-E.8.神经元之间的环路式联系是哪些功能的结构基础 ( )A.正反馈B.C.后发放D.E.9.外周神经中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有 ( )A.躯体运B.C.D.E.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汗腺、骨骼肌舒血管纤维)10.胆碱受体包括 ( )A.M受体B.NC.α受体D.β1E.β211.肾上腺素受体包括 ( )A.M受体B.NC.α受体D.β1E.β212.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可引起 ( )A.血管收缩B.C.胃肠道平滑肌收缩D.E.13.儿茶酚胺与β受体结合可引起 ( )A.血管舒张B.C.胃肠道括约肌舒张D.E.14.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发挥效应后的主要去路是 ( )A.转变为多巴胺B.C.D.在肝脏破坏灭活E.15.与EPSP产生有关的是 ( )A.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K+、Cl-B.是一C.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对Na+、K+、Cl-的通透性,尤其是Na+通透D.KE.Na16.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特点是 ( )A.作用范围局限B.C.潜伏期短D.E.17.脊髓半横断时,断面以下可出现 ( )A.B.C.D.E.断面同侧的肢体发生运动障碍18.对丘脑功能正确的叙述为 ( )A.它是感觉传导(除嗅觉外)B.C.D.E.19.关于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下述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 )A.B.C.D.E.主要终止于皮层相应感觉区的??420.关于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正确叙述有 ( )A.B.C.D.E.21.有关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 )A.必须通过丘脑-B.C.D.E.22.关于内脏痛的特征,正确的是 ( )A.B.C.D.E.23.与牵涉痛产生有关的是 ( )A.B.C.D.意识上产生错觉E.24.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作用包括 ( )A.B.C.D.E.25.脊髓反射有 ( )A.肌牵张反射B.C.屈反射D.E.26.骨骼肌肌梭的传入神经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兴奋 ( )A.拮抗肌缩短B.C.牵拉肌肉D.E.27.腱反射是 ( )A.紧张性牵张反射B.C.位相性牵张反射D.E.28.有关脊休克,正确的叙述有 ( )A.B.C.D.E.29.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是 ( )A.大脑皮层运动区B.C.网状结构易化区D.E.30.去大脑僵直时 ( )A.伸肌紧张性B.C.D.31.基底神经节的功能是 ( )A.感觉的高级中枢B.C.调节随意运动D.E.32.小脑的功能包括 ( )A.维持姿势平衡B.C.协调随意运动D.E.33.人类由于锥体系统或皮层运动区的功能障碍,即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出现 ( )A.肌紧张增强B.C.肌肉明显萎缩D.E.34.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的功能特征是 ( )A.交叉支配B.C.D.E.35.关于锥体系正确的有 ( )A.不只起源于大脑皮层4B.C.D.E.36.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 )A.全射多数血管收缩B.C.消化道括约肌收缩D.E.37.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点有 ( )A.具有紧张性作用B.C.D.E.38.下列哪些器官的活动只受交感神经调节 ( )A.肾上腺髓质B.C.竖毛肌D.E.39.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是 ( )A.作用较广泛B.C.D.E.40.对脑电波正确的叙述为 ( )A.C.D.E.低频高41.慢波睡眠的特点有 ( )A.B.C.D.E.42.关于快波睡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C.D.E.43.对大脑半球一侧优势现象正确的叙述有 ( ) A.B.C.D.一般人右侧大脑皮层44E.44.关于条件反射 ( )A.B.具有极大易变性C.D.E.1.2.3.4.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5.6.7.8.9.低位脑干有哪些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10.简述迷走-胰岛素系统的生理意义?11.12.13.14.15.16.何谓脑电的同步化和去同步化?六、论述题1.2.3.内脏痛是怎样引起的?有何特征?4.试述牵张反射的类型及产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