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主题十四 世界古代文明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69 MB
- 文档页数:20
中考历史线索中外古代文明类型1.奴隶制文明(奴隶制文明按照文明形成的环境又可分为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项目大河文明(又称东方文明、亚非文明)海洋文明(又称西方文明、欧洲文明)不同点位置亚非地区欧洲地区文明代表及主要成就(1)古代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太阳历、象形文字、木乃伊等。
(2)古代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阴历、数学(60进位制计数法)等。
(3)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佛教、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即后来的阿拉伯数字)、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
(4)古代中国:甲骨文、青铜工艺等(1)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荷马史诗》、雕塑艺术(《掷铁饼者》、宙斯像等),建筑艺术(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等),哲学(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智者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体育(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2)古代罗马:建筑(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万神庙等),法学(《十二铜表法》等),基督教,历法(儒略历)等地位古代亚非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罗马文明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地理环境(1)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
(2)大河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多山、多岛屿,平原面积很小,耕地有限,多港湾,距离海岸较近,有利于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特点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追求稳定,具有封闭性;易产生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以人治为主以海洋为基础,崇尚海外扩张,具有开放性;以法制为基础的城邦政治(如雅典民主政治)相同点(1)文明特征:都具有区域性、民族性、不平衡性、多元性;都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性。
(2)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3)文明成就:都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推动文明发展的因素: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努力;世界各地区文明的交流。
第四章世界古代史上古人类文明、中古亚欧文明、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思想文化一、考点解读(1)中考考点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3.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4.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5.西欧城市的兴起。
6.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7.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2)考点对照表二、中考热身1.(2013·荆州)河流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下列属于古埃及尼罗河文明的是(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B.巴黎圣母院C.“阿拉伯数字”D.楔形文字读、研究可以了解( )A.古巴比伦奴隶制度概貌B.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C.欧洲封建等级制的形成D.阿拉伯人对世界的贡献3.(2013·湛江)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口里劳动4.(2013·广东)西方有一句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 )A.种姓制度B.雅典民主政治C.中央集权制D.君主立宪制5.(2012·广东)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有关的是()①希腊帕特农神庙②巴黎圣母院③洛阳白马寺④麦加大清真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原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
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
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田令》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
高一历史14课必背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既是研究过去的经验与事件,也是反思人类文明进程的学问。
在高一历史学习中,有14个必背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还包括了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并分析其对于理解历史、把握未来的意义。
第一课: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第一个独立的王朝,周朝则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了解这三个朝代的主要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课:秦汉时期的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朝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繁荣时期。
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状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和世界观的形成。
第三课:隋唐时期的中国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但重要的朝代,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王朝之一。
隋朝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唐朝则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了解隋唐时期的中国,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对于中国历史中的兴盛和衰落的观察。
第四课:宋元明清的社会变迁这四个朝代分别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蒙古王朝、明朝和清朝。
这些朝代之间的交替不仅在政权上有了显著的改变,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变革。
了解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变迁。
第五课: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也是东方文化的发源地。
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以及中国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第六课:西方近代科学革命及其影响科学革命是指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在欧洲大地上出现的一系列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和变革。
这一时期的科学革命不仅仅改变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也影响了人类思维方式和社会制度。
第七课:近代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作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革。
主题十四古代欧洲文明泰安模拟题组一、选择题1.(2019宁阳模拟)“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公民之所以如此自豪,是因为雅典()A.完善了王位继承制度B.民主政治发展到全盛时期C.实现了男女真正平等D.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2.右面这幅漫画反映的民主政治状况源自古代一文明古国,当时其执政者是()A.嬴政B.屋大维C.伯里克利D.汉谟拉比3.(2019新泰模拟)“出东征,扫小亚,攻埃及,占两河,灭波斯,远印度。
”此段话描述的是()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B.希波战争C.罗马帝国的扩张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4.下列有关世界古代文明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有()①古埃及文明——金字塔②古巴比伦文明——种姓制度③古印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④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5.“它繁荣的奴隶制经济、典型的民主政治和辉煌的文化艺术,一直为后世所赞叹。
”材料赞叹的是()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雅典城邦D.亚历山大帝国6.公元前5世纪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会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如果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参政是公民的义务B.实施残暴的统治C.统治遭到公民的反抗D.公民大会形同虚设7.图像史料在证史研史中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一组图像史料,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A.古代希腊文明B.古代日本文化C.古代罗马法制D.古代阿拉伯文明8.(2018泰安模拟)这场战争一方面给被征服地区和人民带来战火之灾,另一方面客观上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
该战争是()A.城濮之战B.希波战争C.亚历山大东征D.布匿战争9.(2018肥城模拟)李雪参加电视台举办的历史知识竞赛,碰到这样的问题“下面关于罗马共和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请你帮她判断一下,该如何选择()A.公元2世纪,罗马是地中海地区的霸主B.统治实权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把持C.公元前509年建立D.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成文法10.“在亚历山大远征之前,对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来说,地中海东部是一个死胡同……在远征之后,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找到了一条通往中亚、印度、阿拉伯和非洲东岸各市场的康庄大道。
第2轮专题突破强化训练专题一中外古代文明及文明的交流1.(2021解析与检测,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至今未能发现夏禹及其王朝后代所处时代的文字记载。
但大量后世文献如:《史记》《尚书》《竹书纪年》等古文献都有对于夏朝的记载。
……这些史书在介绍夏朝历史时同样介绍了它的地理位置,而根据古地名等史料,二里头遗址就在史书记载夏朝都城的地理范围内。
材料二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自幼向往铁马金戈的特洛伊疆场,陶醉于铿锵悦耳的荷马诗篇……1884年,施里曼在《荷马史诗》中所说的遗址,发现了位于坚固雄伟的城堡内的宫殿残迹。
它的正厅、门廊、庭院和整个轮廓与荷马诗中描述的奥德修斯等人的王宫非常相似。
(1)材料一有助于研究我国哪一朝代的历史?材料二可以为我们了解古代西方哪一文明提供重要资料?(2分)(2)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人类社会哪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状况?此阶段在人类文明史上处于什么地位?(2分)(3)两则材料在佐证历史方面有何共同之处?如果要了解古代世界其他区域文明的发展状况,还可以借助哪些真实性较高的史料?请举出一例。
(2分)2.(2021河南模拟,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图2材料二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无论何种文字,都是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而来的,它浸润着文化发展的基因。
西方文化重理性,讲科学,而中国文化重感性,讲体悟。
中西方社会形态不同,也使中西方文字的发展轨迹有所不同。
在历经悠久的历史长河之后,逐渐形成了代表当今文字体系的两大板块:代表华夏文化的汉字体系和代表西方文明的拉丁字母文字体系。
(1)观察材料一的两幅图片,你能得到与文字相关的哪些信息?(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西方文字存在差异的原因。
(1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1分)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学而优则仕”;提出“因材施教”。
中考历史--大单元、大概念整合之世界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古代史概述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展现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多元面貌。
其间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连续发展过程。
.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趋势(1)政治上:①东西方文明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②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封建制度以封君封臣制为主体并占据统治地位。
(2)经济上:①西欧庄园从9世纪开始兴起,是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在13世纪达到顶峰,直到14、15世纪瓦解;②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工商业的聚集地,以手工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其中分化出来的富裕阶层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3)文化上:①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诞生了世界古代文明,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②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③文明传播呈现出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并存的现象。
一、世界文明古国的成就二、世界古代文明交流三、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变化世界近代史概述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大约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重点展现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历程。
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趋势(1)政治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英美法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2)经济上: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初中历史听课记录1及评析一、《中国古代史》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史的第一课,《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是指奴隶制度在社会中占主要地位的社会形态,而封建社会则是奴隶社会的后继,并在其中形成了封建地主与农民的社会关系。
此外,我们还会讨论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
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学习。
评析:总结扼要,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本节课的内容。
开门见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古代东亚文明》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代东亚文明。
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这三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请同学们仔细听讲,做好笔记。
评析:教师在开头就指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抓住重点。
强调笔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习主动性。
三、《中国古代史》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也是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
在本课中,我们会学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请同学们跟随我一起学习,并准备好提问。
评析:通过点明本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提问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四、《古代阿拉伯帝国》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代阿拉伯帝国。
这是一个政治力量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辉煌的大帝国。
在本课中,我们将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扩张和衰落过程,以及它对世界的影响。
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认真听讲。
评析:引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思考和兴趣。
强调认真听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做好准备。
五、《古代中东文明》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代中东文明。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早文明之一的发源地,它的历史悠久、文化独特。
在本课中,我们将介绍古代中东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以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请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探索中东文明的奥秘。
评析:通过概述中东文明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史前时代人类的起源: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史前时代的原始人类:(1)生存于距今200万年~70万年前,代表有中国巫山人和建平人,及印度爪哇人。
(2)生存于距今约70万年前~1万年前,代表有中国北京人、法国克罗马农人和德国尼安德特人。
二、古代文明文明的起源(1)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2)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3)印度河、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4)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
产生于西亚的阿拉伯文明和产生于古希腊的西方文明,共同构成地中海文明。
产生于古希腊的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其标志是爱琴文明的发端。
古罗马的建筑风格是拱券式,代表建筑是古罗马大竞技场。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代表有胡夫金字塔。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诞生了《汉谟拉比法典》,其作者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古印度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其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最低等级是首陀罗。
古巴比伦王国的统一者是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
阿拉伯国家通行的是伊斯兰教,其发源地是麦加。
古代文明中,产生于西亚的阿拉伯文明和产生于古希腊的西方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王”担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娜》中说:“人是城邦的动物。
”也就是说,城邦之外无大事。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在《论法律》中说:“国家是人民的国家。
”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是金字塔,代表有胡夫金字塔。
古代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