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建模控制方式及系统建模
- 格式:ppt
- 大小:6.87 MB
- 文档页数:7
电力电子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不断推进,电力电子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电力电子技术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对电能进行转换、控制和调节等过程中应用的电子技术,其所涉及到的领域包括功率电子器件、电磁兼容、系统控制等方面。
在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建模与仿真技术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进行探讨。
二、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技术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是指对于电力电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抽象和模拟,以期能够得到该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特性。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技术可以分为两类:物理建模技术和黑盒建模技术。
1.物理建模技术物理建模技术是指基于物理原理和电路等的数学模型对电力电子系统进行建模。
比如,对于交流变电站来说,可以利用电机理论及变压器的等效电路进行模拟。
物理建模技术适用于系统结构相对稳定和系统的单元较为清晰的情况下,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工程实际应用。
2.黑盒建模技术黑盒建模技术是指将某些受控系统作为整体,而不考虑其内部结构和机制,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关系进行数学描述。
黑盒建模技术适用于系统内部结构复杂、组成部分很多或者对系统行为知识不够充分或不可预知的情况。
常用的黑盒建模技术包括ARMA、ARIMA、ARMAX、Gray Box等。
三、电力电子系统仿真技术电力电子系统仿真技术是指将建模结果转化为可以数字化处理的仿真模型,开展电力电子系统行为的数字化仿真分析。
在电力电子系统设计中,利用仿真技术可以预测系统性能、分析系统的优化方案和研究系统的控制策略。
电力电子系统的仿真技术包括离散时间仿真与连续时间仿真。
1.离散时间仿真离散时间仿真是指将一个连续时间的电路模拟器在存在离散时间的情况下进行仿真。
使用离散时间仿真可以很好地处理数值误差的问题。
通常,离散时间仿真适合于模拟具有整数时节性的系统。
离散时间仿真主要有的两种方法是事件驱动仿真和固定时间间隔仿真。
2.连续时间仿真连续时间仿真是指基于微分方程或者差分方程的模型对电力电子系统进行仿真。
如何设计高稳定性的电力电子系统控制算法在设计高稳定性的电力电子系统控制算法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来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系统建模、控制算法设计以及性能评估等方面,介绍如何设计高稳定性的电力电子系统控制算法。
一、系统建模为了设计高稳定性的电力电子系统控制算法,首先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准确的建模。
电力电子系统通常由电力电子器件、控制器和电源组成。
我们需要考虑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平均值模型(Average Value Model)或精确的开关模型(Switching Model),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
平均值模型适用于频率较低的应用,而开关模型更适用于高频应用。
二、控制算法设计在高稳定性的电力电子系统中,控制算法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控制算法设计策略:1. 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由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个部分组成。
通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可以实现对电力电子系统的动态响应、稳定性和鲁棒性的控制。
2. 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控制算法。
它可以处理非线性、不确定和模糊的系统,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通过模糊规则和隶属函数的设计,可以设计出适合不同应用的模糊控制器。
3. 预测控制: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将未来系统状态进行预测的控制算法。
通过将未来状态的预测纳入控制器中,可以实现对系统的优化控制。
例如,模型预测控制(MPC)是一种常见的预测控制算法,它通过对多步状态进行预测,并优化控制器的输出,以实现系统的最优性能。
4. 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一种能够自动调节控制算法参数的控制方法。
它可以根据系统的变化,实时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以保持系统的高稳定性和鲁棒性。
三、性能评估设计高稳定性的电力电子系统控制算法后,我们需要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些用于评估系统性能的指标:1. 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扰动时是否能够恢复到稳定状态。
电力电子建模-控制方式及系统建模
电力电子系统一般由电力电子变换器、PWM调制器、反馈控制单元、驱动电路等组成。
电力电子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的好坏与反馈控制设计密切相关。
先建立被控对象动态数学模型,得到传递函数,再应用经典控制理论进行补偿网络设计。
为了应用经典控制理论进行补偿网络设计,需要建立电力电子系统的线性化数学模型。
说明:本文来源网络;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90407Z10课程名称: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48(8)/3先修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自动化课程类别:专业课教材、教学参考书:1.《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徐得鸿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2.《电力电子学》,陈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3.《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杨荫福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4.《矩阵式变换器技术及其应用》,孙凯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重点介绍电力电子系统的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详细介绍开关电源、逆变器、UPS电源、DC/DC电源及矩阵变换器装置的基本组成、控制方式及其设计思想。
电力电子器件、装置及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技术涉及功率变换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和系统分析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电力电子产品和电源产品性能的提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DC/DC、三相变流器、逆变器和矩阵变换器等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动态建模方法;掌握DC/DC、三相变流器、逆变器和矩阵变换器等系统的控制方法;掌握开关电源、逆变器、UPS电源、DC/DC电源及矩阵变换器装置的基本组成、控制方式和设计思想。
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通过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控制系统的的分析与设计,着力于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课外作业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