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五年级下数学 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1课时 最小公倍数(1)
- 格式:doc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以趣激疑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
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
(师板书“公倍数”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
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
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
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
我肯定给钱。
”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
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想法。
(同学们达成共识: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五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5.通分第一课时最小公倍数五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使学生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观察、迁移、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求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的有关概念教学难点: 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自学课本p88-90页内容。
2、使学生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3、使学生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有什么疑惑?二、汇报展示:(一)1、谈话引入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赛车中的有关数学问题。
(出示场景:在跑道上有蓝色和黄色两辆赛车。
)2、找出4的倍数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蓝色赛车。
(幻灯出示图片及说明:蓝色赛车从起点出发后每隔4分钟会再次经过起点。
)⑴同学们你们认为从起点出发后,蓝色赛车第一次经过起点是几分钟后?(学生回答,师板书:4分钟);⑵那第二次经过起点是几分钟后?(学生回答,师板书:8分钟);⑶第三次呢?(学生回答,师板书:12分钟)如果蓝色赛车不停的开它经过起点的次数说的完吗?⑷最后完板书如下:4、8、12、16、20、24……⑸看到这一排数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都是4的倍数,板书)3、找出6的倍数现在,再让我们了解一下黄色赛车(幻灯出示图片及说明:黄色赛车从起点出发后每隔6分钟会再次经过起点。
)⑴你们认为从起点出发后,黄色赛车第一次经过起点是几分钟后?(学生回答,师板书:6分钟);⑵那第二次经过起点是几分钟后?(学生回答,师板书:12分钟);⑶第三次呢?(学生回答,师板书:18分钟)……⑷最后完板书如下:6、12、18、24、30……⑸看到这一排数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都是6的倍数,板书)(二)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1、感知4和6的公倍数提问:如果这两辆赛车同时从起点出发,至少多少分钟后它们才能同时经过起点?(1) 学生猜一猜(2)观看课件演示,请同桌的两个人合作看好从开始到第一次同时经过起点,两辆赛车分别跑了几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导学案【第1篇】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与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相比较,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基于此,我们开展了“自主+分享式”学习实践,下面结合这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一课,来谈谈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学会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教学学具:多媒体课件: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师:春节期间,龙湾社区为了增加春节期间的节日氛围,社区要用右图所示的这种规格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来装饰社区。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预设2:正方形的边长最短是多少分米?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今天一起研究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简单熟悉的情境中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尝试猜想,操作验证请同学们先猜一猜,你认为这些展板的边长会是多少分米?学生猜6,8,12,24等。
师:同学们猜的对不对呢?让我们动手验证一下吧。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用它代替“春”字,小组合作,先讨论好怎样摆,再用这些纸片摆摆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1.“找最小公倍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册教材对找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与约分、通分的知识进行了整合。
2.根据课标要求,本册教材对“找最小公倍数”的要求适当地限制,求最小公倍数把两个数限制在100以等。
3.“找最小公倍数”是学习通分的基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计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分数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在学习“找最小公倍数”之前,学生已掌握“找公因数”的方法和“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为学习“找最小公倍数”作好了铺垫。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推,培养学生迁移、分析、推理的数学能力。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对认知“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还停留在肤浅、模糊的状态,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会利用列举等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和应用,在原有的基础上比较类推,探索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和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复习铺垫(1)找出18和24的公因数。
(2)归纳整理找公因数的方法。
2.情境引入,进行找倍数活动。
出示题目:暑假其间,*每隔2天上网,苏老师每隔4天上网,7月31号她们都同时上了网,8月份两个老师哪几天上网的?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圈出来。
2.让学生观察日历之后回答:*上网和苏老师同时上网的日子是()。
它们都是()和()共同的倍数,也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这也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导学案)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3.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求最小公倍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明确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公有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①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以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②分解质因数法求最小公倍数以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分解质因数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求解最小公倍数的能力。
4. 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两个相关联的量,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应用拓展等环节,让学生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对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中,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数学的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出2的倍数有哪些,3的倍数有哪些?二、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一)探索公倍数1.观察刚才同学们说的2的倍数和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2.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公倍数的含义。
(二)探索最小公倍数,引出课题。
三、探索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1.列举法2.分解质因数法3.短除法(二)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1.找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7和14 8和24 9和185和6 2和7 9和42.观察每横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3.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方法。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习题。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找最小公倍数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6的倍数有:6、12、18、24、30、……4和6公倍数有:12、24、……最小公倍数: 12〖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会利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理解分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3、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数学的自身规律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运用和列举法和短除法确定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小组探究法、知识迁移法教学准备复习题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什么叫公因数?2、什么叫最大公因数?3、写出下列各组的最大公因数3和7 4和6 9和18 12和30引出新课二、师生共研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4.5.1 最小公倍数(1)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公倍数和最大公倍数的含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大公倍数的方法。
重点:初步认识公倍数和最大公倍数的含义,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大公倍数的方法。
难点:在认识公倍数和最大公倍数以及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大公倍数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自学释疑与你的父母一起找一找、写一写。
照样子画出4的倍数和6的倍数,再填空。
4和6的公倍数有();最小公倍数是()。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请学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并报出自己的学号。
请学号是6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并报出自己的学号。
①为什么学号是12,24的同学会起立两次呢?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②两位同学都找到了36,它既是4又是6的倍数,你同意吗?两种表示方法你更认可谁的?说说理由。
③你还能说出既是4又是6的倍数的数吗?48,60 ……④找得完吗?找不完我们用什么表示呢?12,24,36,48,60 ……这些数就叫做4和6的公倍数。
你能找到4和6的最大公倍数吗?如果找不到最大的,我们可以找到它们最小的公倍数吗?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请你向学习最大公因数那样,用几何图的方式表示出4和6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探究点二、把3和6的倍数、公倍数填在相应的位置,并圈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①②怎么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排列法: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的倍数:8,16,24,32,40,48 ……6和8的公倍数:24,48 …… 最小公倍数是24。
筛选法: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其中24,48也是8的因数,其中24最小。
③大家在倍数和公倍数的后面都加了“……”表示什么意思呢?除了24和48,你还能找到更多的6和8的公倍数吗?时间1分钟,看看哪个同学找到得多。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板书设计导学案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板书设计导学案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最小公倍数(1)课时第四单元第10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
2、我能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在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过程中,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用不同的方法寻找最小公倍数。
教学准备 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4的倍数有:……(50以内的数字)6的倍数有:……(50以内的数字)4和6公有的倍数有:……(50以内的数字)其中公有的最小倍数是4的倍数 6的倍数4和6公有的倍数合作探究︵约10分钟︶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8、69页例1、例2。
1、回答: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为什么不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倍数呢?2、小组合作求6和8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
①列举法:②分解质因数法:③短除法思考:①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时每次用什么做除数去除;除到什么时候为止;怎样求出最小公倍数。
②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
我们的发现: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
汇报展示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
达标检测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5.通分第1课时 最小公倍数(1)课题最小公倍数(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本课时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解决问题。
在学生读完题、理解题意后,教师没有多讲,而是让学生动手拼卡片,在拼过程中找到解题关键点,把“铺墙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问题。
2.精心设计练习题,练习题富有变化。
在讲完例题后,教师出示了两个练习题,而这两个练习题和例题相比有一定变化,也有一定难度,通过这两个练习题训练,提高了学生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灵活性。
学习目标 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意义。
2.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方法,会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
学习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方法。
学习难点 能够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环节导 案学 案达标检测一、引入课题,初步感知。
(5分钟)1.选出20名同学,分成两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反应最快。
要求:请报数是2倍数同学和报数是3倍数同学起立。
2.交流发现,并说说报数是6、12同学为什么要起立两次。
3.6、12既是2倍数,又是3倍数,我们把这些数叫做2和3公倍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倍数。
1.明确报数规则,进行报数。
2.发现报数是6和12同学站起来两次。
站起来两次同学既是2倍数,又是3倍数。
3.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1.填一填。
50以内8倍数有( )。
50以内12倍数有( )。
答案:8、16、24、32、40、4812、24、36、482.找一找。
60、18、680、3、12、9、24、6、3612倍数( )。
12因数( )。
答案:60、12、24、363、12、6 3.把6和9倍数、公倍数填在相应位置,并圈出它们最小公倍数。
6和9公倍数6倍数 9倍数 答案: 6和9公倍数二、探究意义,建构概念。
(20分钟)1.课件出示例1。
(1)引导学生探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揭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
2.思考:两个数公倍数个数是有限还是无限?有没有最大公倍数?3.课件出示例2。
◎教学笔记5.通分第1课时最小公倍数▷教学内容教科书P68~69例1、例2、“做一做”及“你知道吗?”,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七”中第1~3题。
▷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观察、迁移、发现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发展数感。
3.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活动,揭示概念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首先报数。
从第一组第一列第一个同学开始,报数字1,后面接着报数字2,按顺序报,第一列报完了,第二列接着报,一直到全班同学都报完。
每位同学记住自己报的数,等会儿要用到。
开始!学生开始报数。
师:你们都记住了自己报的数吗?师:请2号同学站到前面讲台位置。
师:请报的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请2号同学任选一个数进行判断。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选择4,因为4是2的倍数。
师:再请3号同学站到前面讲台位置。
师:请报的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请3号同学任选一个数进行判断。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选择6,因为6是3的倍数。
师:我想采访一下1号同学,你有机会起立吗?为什么?【学情预设】1号学生可能会说,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不是2或3的倍数,所以没有机会站起来。
师: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谁能解释一下下面这个图的意思?【学情预设】学生会说:2的因数有1和2,3的因数有1和3,1是2和3的公因数,也是2和3的最大公因数。
师:报6的同学你能说说为什么两次都要站起来吗?【学情预设】6号学生可能会说,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两次都要站起来。
师: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以说6是2和3公有的倍数。
报12的同学能说一说为什么你也要站两次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12也是2和3公有的倍数,所以也要两次都站起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学习目标: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导学任务一一、任务呈现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
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要求:先**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学习情况三、展示交流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妈**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数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数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3、再次强调 4 的公倍数就是妈**休息日6 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4 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共同休息日4、最近是哪一天? 12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第14课时最小公倍数
学生每日提醒
~~~~~~~~~~~~~~~~~~~~~~~~~~~~~~~~励志名言:
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9、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0、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
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动手欲望强烈。
当他们知道数字的概念时,他们更愿意独立参与并自己发现。
再者,学生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小组合作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媒体运用任务导学明确任务老师:让我们在课前玩一个数数游戏,看谁反应最快。
请参加两组学生。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板书:12、24)老师:如果这些数字是3和4的倍数,我们就称它们为3和4的公倍数。
5.通分第1课时最小公倍数(1)
二、探究意义,建构概念。
(20分钟)
1.课件出示例1。
(1)引导学生探究公倍数和最
小公倍数。
(2)揭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的概念。
2.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
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有没有最
大的公倍数?
3.课件出示例2。
(1)组织学生用多种方法找6
和8的最小公倍数。
(2)出示几组数,引导学生找
出最小公倍数,观察并发现规律。
2和3 4和8 12和36 5和
7 8和12 24和36
1.(1)分别列举4和6的公
倍数,从中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及
最小公倍数。
(2)生自由读教材第68页
内容,进一步理解概念。
2.思考后汇报。
生1: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
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
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生2:因为两个数的公倍数
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
的公倍数,只有最小的公倍数。
3.(1)分别用列举法、筛选
法等不同的方法找6和8的最小
公倍数。
(2)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
倍数。
发现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
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
们的乘积;两个数是倍数关系
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
的那个数。
答案:60、12、24、363、12、6
3.把6和9的倍数、公倍数填在
相应的位置,并圈出它们的最小公倍
数。
6和9的公倍数
6的倍数9的倍数
答案:
6和9的公倍数
6的倍数9的倍数
4.某班学生人数在40~50之间,
分成8人一组或6人一组都正好分完。
这个班有多少人?
解:8和6的公倍数有24、48、
72……
48在40~50之间。
答:这个班有48人。
三、巩固提高。
(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
1、2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独立完成,交流发现。
3.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
材批改。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知识拓展。
(3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阅读教材第69页“你知道
吗?”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拓展知识面。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1.活动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探索得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开放了学生的思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求最小公倍数,真正体现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发展。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