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胃痛
- 格式:ppt
- 大小:10.05 MB
- 文档页数:44
中医内科学——胃痛展开全文打开想看资讯查看更多精彩图片一、概念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称之胃痛,又称胃脘痛。
胃脘部一般系指上、中、下三脘部位,或指两侧肋骨下缘连线以上至鸠尾的梯形部位。
二、病因病机1.外邪犯胃2.饮食不节3.情志不畅4.脾胃虚弱三、诊断要点1.病史: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2.诱因: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3.症状: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4.理化检查: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有助诊断。
四、鉴别诊断1.与胃痞的鉴别2.与真心痛鉴别注意:1.中老年人既往无胃痛病史,而突发胃脘部位疼痛者,当注意真心痛的发生。
2. x线、胃镜、心电图及生化检查有助鉴别。
五、辨证要点1.辨寒热2.辨虚实3.辨气血4.辨在胃、在肝、在脾六、治疗原则基本原则:理气和胃止痛,审症求因,审因论治。
具体治法:散寒、消食、理气、泄热、化瘀、除湿、养阴、温阳。
七、分证论治l.胃气壅滞主症: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或可兼见纳呆少馨,嗳腐,或有伤食病史,或有伴有风寒、风热、暑湿等表证。
舌脉:伤食:苔白厚腻,脉滑;伤于风热:苔薄黄,脉浮滑或浮数;伤于风寒:苔薄白,脉浮数;伤于暑湿:苔白腻,脉濡。
治法: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香苏散化裁。
苏叶——辛温解表散寒;香附——行气和血;陈皮——理气和胃降逆;甘草——和中。
2.肝胃气滞主症:胃脘胀痛,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连及两胁,攻撑走窜,可兼见喜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
舌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气血双调,使肝体得养,肝用自如,气血调畅;川芎——调血中之气;香附——理气中之血;3.胃中蕴热主症:胃脘灼热,得凉则减,得热则重,或兼见口干喜冷饮,或口臭不爽,口舌生疮,甚至大便秘结,排便不畅。
脾胃病证-胃痛一、A11、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胁痛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者为( )A.疼痛的部位B.疼痛的性质C.疼痛的持续时间D.疼痛的兼症E.疼痛的诱因2、胃痛发病的关键病机是( )A.气虚B.气怯C.气陷D.气滞E.气逆3、胃痛最常与何病混淆( )A.心痛B.胃痞C.胁痛D.胆胀E.腹痛4、肝胃郁热胃痛的特点是( )A.隐痛B.灼痛C.胀痛D.暴痛E.刺痛5、胃痛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与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 )A.肝肾B.肝脾C.胆肾D.脾肾E.心肺二、A21、患者张某,男,27岁,聚餐后出现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治宜选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藿香正气丸D.半夏泻心汤E.保和丸2、周某某,男,18岁,前日因食过饱后即胃脘胀痛,嗳腐吞酸,大便不畅,苔厚腻,前医曾用保和丸不效,现胃脘痛而便闭,当用保和丸合下列何方治疗为最佳( )A.小承气汤B.大承气汤C.枳实导滞丸D.小陷胸汤E.理中汤三、B1、A.寒邪客胃证B.饮食伤胃证C.肝气犯胃证D.湿热中阻证E.瘀血停胃证<1>、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暖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
证属( )A.B.C.D.E.<2>、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证属( )A.B.C.D.E.<3>、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证属( )B.C.D.E.2、A.柴胡疏肝散加减B.清中汤加减C.四君子汤D.保和丸E.黄芪建中汤<1>、肝气犯胃型胃痛治宜( )A.B.C.D.E.<2>、湿热中阻型胃痛治宜( )A.B.C.D.E.<3>、脾胃虚寒型胃痛治宜( )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单元测试-胃痛”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5171,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单元测试-胃痛”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5166,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单元测试-癫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5159,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该题针对“第十一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5150,点击提问】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该题针对“第十一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5148,点击提问】二、A2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第十一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5173,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小承气汤证【该题针对“单元测试-癫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5157,点击提问】三、B1、【答疑编号100065230,点击提问】<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单元测试-癫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5233,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单元测试-癫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5236,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单元测试-癫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5239,点击提问】2、【答疑编号100065221,点击提问】<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该题针对“第十一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5224,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该题针对“第十一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5225,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第十一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5228,点击提问】。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脾胃病证胃痛腹痛痞满泄泻呕吐痢疾噎膈便秘呃逆脾胃病证胃痛胃痛的概念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痛的病因病机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
病机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病理因素——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病理变化比较复杂。
1.胃痛日久不愈,脾胃受损,可由实证转为虚证。
2.若因寒而痛者,寒邪伤阳,脾阳不足,可成脾胃虚寒证。
3.若因热而痛,邪热伤阴,胃阴不足,则致阴虚胃痛。
4.虚证胃痛又易受邪,如脾胃虚寒者易受寒邪。
5.脾胃气虚又可饮食停滞,出现虚实夹杂证。
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
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1.胃痛与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绞痛、闷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
而胃痛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证候。
2.胃痛与胁痛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吞腐。
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3.胃痛与腹痛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
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胃痛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虚实寒热2.辨在气在血实——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中医内科学(胃痛)-试卷1(总分52,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最常引起胃脘痛的外邪是A. 风B. 寒C. 湿D. 燥E. 火2. 与胃痛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 肝、脾、胆B. 肝、脾、胃C. 肝、脾、肾D. 肺、脾、胃E. 肺、肝、胃3. 胃脘痛的多发年龄为A. 少年B. 青年C. 中青年D. 中老年E. 老年4. 胃痛的治疗,主要是A. 调肝理气止痛B. 调肝和胃止痛C. 理气和胃止痛D. 调理脾胃止痛E. 调肝理脾止痛5. 下列哪项不是胃痛脾胃虚寒证的表现A.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B. 空腹痛甚,得食痛减C. 手足不温D. 遇寒痛增,暴作E. 泛吐清水2. A2型题1. 患者,男,45岁,胃部隐隐作痛,遇寒、饥饿、饮食生冷则疼痛加重,按之则舒,进食可使疼痛缓解。
经治未愈,胃痛加重,并见呕吐、肢冷。
可选用何方治疗A. 大建中汤B. 香砂六君子汤C. 黄芪建中汤D. 六君子汤E. 归脾汤2. 患者,男,50岁。
胃脘疼痛反复发作10年,近2天因饮食生冷后胃脘疼痛加剧,疼痛隐隐,进食后缓解,喜抚按和温熨,治疗最佳方剂为A. 大建中汤B. 养胃汤C. 化肝煎D. 黄芪建中汤E. 香砂六君子汤3. 患者,男,45岁,胃脘疼痛日久,疼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痛甚,舌质紫暗,脉涩。
其辨证为A. 肝气犯胃B. 肝胃郁热C. 瘀血停滞D. 饮食停滞E. 寒邪客胃3. A3型题某男,28岁,平素嗜食辛辣,一个月前因饮酒过度引起上腹部疼痛,多方治疗效果不佳。
现病人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嘈杂,口燥咽干,口渴欲饮,体瘦,大便偏干,舌红无苔而干,脉细。
1. 其辨证为A. 饮食伤胃B. 肝气犯胃C. 湿热中阻D. 胃阴亏耗E. 胃热嘈杂2. 治法为A. 清化湿热,理气和胃B.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C.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D.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E. 清热化痰,和中止痛3. 宜选何方A. 益胃汤B. 麦门冬汤C. 柴胡疏肝散D. 清中汤E.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4. 若伴有泛酸可加A. 温胆汤B. 左金丸C. 益胃汤D. 四君子汤E. 乌贼骨、瓦楞子5. 胃脘胀痛较剧,兼有气滞宜加A. 木香、陈皮B. 吴茱萸、干姜C. 元胡、香附D. 佛手、厚朴花E. 荔枝核、乌药6. 若大便干燥难解,宜加A. 麻子仁丸B. 润肠丸C. 黄芪汤D. 六磨汤E. 火麻仁、瓜蒌仁等4. B1型题A.胃阴亏耗,胃失濡养B.阴虚湿热,肠络受损C.阴津不足,肠失濡润D.肝脾气滞,腑气不通E.肝气郁结,气机不畅1. 胃痛之胃阴亏耗的病机为A. B.C. D.E.2. 气秘的病机为A. B.C. D.E.A.益胃汤B.丁香散C.保和丸D.藿香正气散E.柴胡疏肝散3. 胃痛、泄泻均使用的方剂为A. B.C. D.E.4. 既治疗胃痛又治疗腹痛的方剂为A. B.C. D.E.A.柴胡疏肝散B.逍遥散C.木香顺气丸D.四七汤E.化肝煎5. 肝气犯胃型胃痛治宜A. B.C. D.E.6. 肝气犯胃型呕吐治宜A. B.C. D.E.A.肝气犯胃,胃失和降B.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道、胃脘C.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D.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E.脏腑气机阻滞,气血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7. 胃痛的基本病机是A. B.C. D.E.8. 腹痛实证的病机是A. B.C. D.E.5. X型题1. 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主症有哪些A. 每因情志因素而发病B. 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C. 嗳气频繁D. 舌苔薄白E. 脉弦数2. 保和丸可用于下列哪些病证A. 饮食伤胃型胃痛B. 饮食积滞型腹痛C. 食滞痰阻型积聚D. 食滞肠胃型泄泻E. 食滞内停型呕吐3. 导致胃痛呕血黑便的病理机制有A. 胃热迫血妄行B. 瘀血阻滞C. 胃阴不足D. 肝火上炎E. 脾虚不能统血4. 以下何项不符合胃脘痛的特点A. 多见于老年B. 当胸而痛,动则加剧C. 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D. 伴心悸,气短E. 伴恶心,嘈杂,泛酸。
《中医内科胃痛》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胃痛概述•中医对胃痛的认识•胃痛的中医内科治疗•胃痛的预防与护理•胃痛病例分享•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痛的优势与展望01胃痛概述胃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中医又称“胃脘痛”。
定义急性胃痛、慢性胃痛;实证胃痛、虚证胃痛;寒性胃痛、热性胃痛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脾胃虚弱等。
诱因劳累、饮食不规律、药物刺激、精神压力等。
病因与诱因上腹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根据病史、症状、舌象、脉象等综合诊断。
诊断与心痛、胁痛等其他腹部疼痛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02中医对胃痛的认识病因病机寒邪侵入胃腑,导致胃失和降,气血阻滞,引发胃痛。
寒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脾胃虚弱饮食不节,过量进食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导致胃腑损伤,引起胃痛。
长期忧虑、抑郁、愤怒等情绪不畅,导致肝气犯胃,引发胃痛。
脾胃功能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胃失濡养,导致胃痛。
辨证论治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寒邪犯胃型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饮食伤胃型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情志不畅型健脾和胃、濡养胃络。
脾胃虚弱型用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寒邪犯胃型用保和丸加减。
饮食伤胃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情志不畅型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胃虚弱型中药治疗原则03胃痛的中医内科治疗1针灸治疗23针灸可以调和气血,舒缓胃肠道的紧张和痉挛,从而缓解胃痛。
舒缓胃痛针灸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改善胃液分泌,调整胃肠道功能。
调整机能针灸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药物副作用。
辅助治疗改善循环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胃部血液循环,减轻胃部炎症。
缓解症状通过推拿按摩,可以缓解胃痛带来的不适感。
调整机体推拿可以调和阴阳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力,增强胃部抗病能力。
推拿治疗拔罐可以舒缓胃部肌肉紧张,缓解胃痛。
缓解疼痛消除炎症增强抵抗力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胃部免疫力,消除胃部炎症。
第十一单元胃痛、第十二单元呕吐第十一单元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病因病机1.胃痛的常见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脾胃素虚。
2.胃痛与肝、脾的关系肝与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
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痛。
脾与胃同居中焦,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脾病多涉于胃,胃病亦可及于脾。
3.胃痛的基本病机及转化基本病机是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病理变化比较复杂,胃痛日久不愈,脾胃受损,可由实证转为虚证。
诊断和类证鉴别1.胃痛的诊断要点(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酸等上消化道症状。
(3)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
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2.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绞痛、闷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
而胃痛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证候。
辨证论治1.胃痛的辨证要点应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实者多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虚者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胃痛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为寒证;胃脘灼痛,喜冷恶热,为热证。
一般初病在气,久病在血。
在气者,有气滞、气虚之分。
在血者,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痛如针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2.胃痛的基本治疗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通”法,如散寒、消食、疏肝、泄热、化瘀、养阴、温阳等,总以开其郁滞、调其升降为目的,这样才能把握住“胃以通为补”的真谛,灵活应用“通”法。
中医内科学—胃痛1.胃痛是由于哪些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 )A.肺肝肾B.心肝肾C.胃肝脾D.脾肝肾E.肺脾肝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胃痛的治疗原则( )A.温胃散寒,行气止痛B.消食导滞,降逆止呕C.疏肝解郁,理气止痛D.疏肝泄热,和胃止痛E.化瘀通络,和胃止痛3.因寒邪犯胃引起胃痛年主要表现的疼痛是( )A.冷痛拒按而喜温B.胀痛引两胁C.冷痛喜温喜按D.刺痛固定不移E.灼痛隐隐4.某患者,胃痛暴作,疼痛剧烈,得温痛减,遇寒加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其主要病机为( )A.寒邪犯胃,胃气不通B.饮食停滞,胃失和降C.肝气郁滞,胃失和降D.湿热中阻,胃失和降E.瘀血内停,脉络不通5.胃脘胀闷,痛连两胁,攻撑走窜,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喜太息,胸闷嗳气,大便不爽,舌苔多薄白,脉弦。
其治疗首选取方为( )A.良附丸加减B.保和丸加减C.柴胡疏肝散加减D.丹栀逍遥散或化肝煎加减E.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C B A A C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
胃痛,又称胃脘痛。
【病因病机】胃痛的病因主要为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
【诊断】1.上腹胃脘部疼痛及压痛。
2.常伴有食欲不振,胃脘痞闷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胃气失和的症状。
3.发病常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累,受寒等诱因引起。
4.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等检查,查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有助于诊断。
治疗原则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分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