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大地30条著名江河名称的由来

中华大地30条著名江河名称的由来

中华大地30条著名江河名称的由来
中华大地30条著名江河名称的由来

中华30条著名江河名称的由来

长江三峡黄河

30条著名江河名称的由来

一、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最古老的名字叫“黑水”。东北是我国著名的黑土地,江水在黑色的河床中流淌,远远望去乌黑一片,故名。又因为“乌黑的江水”在弯曲的河床中奔流不息,矫若游龙,所以人们又称之为“”。

二、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当年红军长征曾经过此地,毛主席后来还写下了豪迈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古称,是长江的上游,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中段,因古代盛产金沙而得名。据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金多者出金沙江(古名),此水源出吐蕃,绕流府,至于北胜州,回环五百余里,出金者有数截。”

三、扬子江在我国本来指的是长江下游的仪征、一带,但在西文里,“扬子江”却是整条长江的称呼。

“扬子江”之名始见于隋代,指的是长江下游今仪征、一带。近代,长江下游的扬子江沿岸是中国的繁华之地,西方传教士到中国最先到达此地。对西方传教士而言,长江就是“扬子江”,翻译成西文时他们便把长江译成了Yangzi

River。因此在外语中“扬子江”指的是整条长江。

四、黄浦江是的母亲河,也是重要的文化标志,它沉淀了的历史,见证了的风云,哺育了的繁华,与紧紧相连、密

不可分。

在战国时代曾是楚国属地。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拜黄歇为相,封春申君,一带就是他的封地。当时是一片荒凉之地,有一条河从这里注入大海。每逢大雨,此河泛滥成灾,人们深受其害。相传黄歇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泻入东海。从此沿江两岸的人们安居乐业,这条江便称作了“黄歇浦”,也称“黄浦江”。浦,原指水边之地,引申指水流。

五、钱塘江是省最大的河流,流经市,由西往东注入湾而入东海。

代曾在今西置钱唐县。唐代以“唐”为国号,乃加“土”为“塘”。钱塘江因流经钱塘县而得名。

六、鸭绿江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当年志愿军就是跨过此江入朝作战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鸭绿江因为江水的颜色而得名。鸭绿江流域森林茂密,两岸崇山峻岭,江水清澈碧绿,特别是在的照射下,绿得透亮,绿得醉人。先人们形象地拿雄鸭颈毛上的亮绿作比,于是把此江称为鸭绿江。

七、怒江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国际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从流入缅甸,最后注入印度洋

不是。一般认为,“怒江”之名最早来源于世居的少数民族怒族。怒语中称怒江为“阿怒恩梅”,意为“怒人之江”。

八、永定河是的母亲河,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因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而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历史记忆。

永定河过去是一条水患不断的河流,几乎年年都要发洪闹灾,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原名“无定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廷曾在卢沟桥以

下沿河两岸修筑长堤以防水患,康熙帝还下令改河名为“永定河”,希冀它能“永远安定”。河水虽然后来泛滥如故,但“永定河”之名却流传了下来。

九、赣江是的母亲河,自南而北纵贯全省。

赣江是长江的八大支流之一,鄱阳湖水系的第一大河,其源有两支,东支称贡水,为赣江正流,西支为章水。章水、贡水在汇合后曲折北流,自此始称赣江。“赣江”原作“贑江”,“贑”即“章”“贡”二字合并而成。这就是赣江名称的由来。

十、漓江,奇峰夹岸,碧水潆洄,白云倒映于江中,景色犹如锦绣画廊,是世界著名的风景胜地。

漓江,一称漓水,位于广西东北部,同湘江上游的灵渠(湘桂运河)相通。“漓江”的“漓”意思是“离”。据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从灵渠出五里之后,水分两派,

一派向南流而曰漓水,一派向北流而曰湘水,“漓,离也,言违湘而南”。

十一、青衣江,它发源于省宝兴县北,最后在市的大佛前汇入大渡河。你知道这条江为何名“青衣”吗?

青衣江古称青衣水,《水经注》卷十四云:“青衣水出青衣县西……县故青衣国。”这句话的意思是:青衣江与古代的青衣县名称,均源于上古时代的青衣国国名。远古时代的青衣国,是青衣羌人建立的国家,也称“青衣羌国”。青衣羌族据称是因族人崇拜青色的服饰而得名。可见,“青衣”二字说到底是源于“青衣羌族”的族名。黄河壶口瀑布春景十二、黄河名称的由来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在黄河上游,有个黄家庄,一个叫“黄河”的姑娘被恶霸逼死了。她的亲人听说她是投河自尽的,便驾船沿河而下,寻找的她的尸体,一路走一路呼唤她的名字。“黄河”之名由此而来。

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事实上,在两千多年以前,黄河只是

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代森林植被还比较多。在有“八水绕京城”一说,可见那时黄土高原上还草水丰茂。只是由于近千年来气候变迁,以及战争、大兴土木、滥砍森林,才导致环境恶化。黄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失,注入黄河,黄河才变成今天这个浑浊黄汤般模样,于是两岸百姓逐渐称呼其为“黄河”。

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希望有一天经过不懈的治理,黄河再去掉那个“黄”字。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相对比较清澈,那时它的名字并不叫黄河。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为“大河”。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含沙量增多,有人称它为“浊河”或“黄河”,但并没有普遍认可,一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半岛等等。6000多年前,流域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

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它部族,形成“华夏族”。世界各地的炎黄子,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十三、灞河,唐代长安东有一条河叫灞河,灞河上有一座桥叫灞桥。灞河两岸柳依依,出京东行几乎都需经过这里,当时人们送别亲友常在此处“折柳留恋”,故而“灞桥折柳”成了唐诗中著名的典故。

灞河位于市的东郊,发源于岭,原名滋水。春秋时,穆公向西扩,几十个西戎小国先后归服了国,“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穆公称霸西戎后,为了昭显武功,把都城外的滋水改名为霸水,后来在“霸”字旁加上三点水,而成“灞水”,再后来人们又逐渐改称其为“灞河”。【】中国十二条著名江河名称的由来

其它中华著名大江大河名称由来:松花江名称的由来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介绍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起源 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

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要求助于他人。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必须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现在的人当然知道,生了病要去医院诊疗。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由古「医」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一)先谈一谈巫的治病,原始时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简单的。多数是饮食不适合,所引发的肠胃病「腹泻」之类,和气候不适应所引起的「感冒发烧」等。当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时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但是病是现实的,正在腹泻的病人靠祈祷是止不住的。聪明的巫便改换用食疗的方法,顺手采一些植物给病人吃。当然没有经过白老鼠、兔子、猴子做试验,直接做临床,是非常危险的事。所以病人吃的结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没有影响,有的更严重了。巫又把它记录下来,什样的草治什么病,把植物的形状绘出来。到神农时候又把它整理归类汇编成「神农本草经」,所以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就是指此事,绝对不会是用自己做试验。 (二)再关于问事:先民所问的事,以气象为主。主要是为了打猎。让我们回想一下,气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学仪器,尚且无法预测气象的变化,巫又有什么本领可以确实预测呢?然后巫发现对于

最新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刘晨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汉字则以其独特的形体,悠久的历史。构成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汉字的起源于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孕育,另一方面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表现载体反映着各个时代的文化与文明。 关键字: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发展;中国文化 汉字作为汉民族的文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的文化休戚相关。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化的消亡,只留下一些历史的印记相比,中华文化不仅传承下来,而且不断发展。伴随着文化的消亡的还有他们的文字。因为文化的断层他们的文字已经很难被解读,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而寄生于汉文化的汉字则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并得到发展。即使中原地区几度被少数民族征服,在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汉字的性质与地位也几遭质疑。但汉字在今天依旧被我们使用。并且与世界接轨。汉字与汉文化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汉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长达五千年而未曾断流,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堪称一枝独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在于中华文化本身不好战,崇尚中庸之道。中华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中国文化的主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让”,是儒家倡导的行为准则。《诗经》中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是古代仕者的审美准则。古巴比伦文明的消亡源于他们内部奢靡,古埃及则是其对外的战争。曾经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也因为十字军东征而导致其文化的式微。纵观中国历史,自秦始皇起对对外战争就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中国的统治者在乎的是国内的安定,四海升平的繁荣。即使好战的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也起于反击。中国的地理环境,东临大海,南有喜马拉雅山,西有帕米尔高原,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而在封建社会开始就修筑长城抵御北方蛮族入侵。因此中华文化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孕育发展。这种环境造就了中国人保守严谨的性格,汉字的发明与发展与创制和使用正与这种性格息息相关。 关于汉字的起源问题,学术界至今尚未有定论。历史学家从出土原始时代器物上的符号认为是汉字的最初雏形,如在半坡遗址中的陶器上发现的一些符号“”,即认为是文字。而文字学家则根据文字的性质出发认为文字的产生以

最新全国河流名称代码

全国河流名称代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形数据库水系要素执行国家标准《全国河流名称代码》 (送审稿)

河流名称代码的有关定义 1) 主要河流 集水面积大于1000Km2、主干河道长度大于500Km的河流。西部干旱地区、岛屿及沿海独流入海的河流,指标适当降低。 2) 流域 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 3) 一级流域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独立水系的几条最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流域,并适当顾及行政管理现状及内、外流特点而划分出的最高一级河流流域。 4) 二级流域 一级流域主干河流的一条、两条或更多条一级支流的集水区域,也指一条或几条独流入海河流的集水区域。 5) 主干河流 二级流域的主流。一般情况下,一个二级流域只有一条主干河流,但特别流域,也可以有两条或两条以上主干河流,如淮河流域的沂沭泗流域、长江流域的洞庭湖水系等。 6) 河流等级 综合考虑集水面积、河流长度、流量、通航能力、主支关系、河流重要性及河流密度等因素,将全国主要河流分为五级,一级为最高等级。 代码结构 全国河流名称代码采用六位数字字母混合码。其结构如下:

其中: ①代码第一位为字母码,表示一级流域和内流区,从字母A开始顺序排列。 ②代码第二位为字母码,表示二级流域和内流区,从字母A开始顺序排列。 ③代码第三、四位为数字码。其中: 01—09表示流域中的主干河流 10—99表示一级支流 ④代码第五位为数字及字母码,表示二级和二级以下支流,从1—9,再从A 开始顺序排列。 ⑤代码第六位为数字码。其中: 1—5分别表示1—5级河流 6表示扩充的六级河流 9表示京杭大运河 流域分区代码表: A 黑龙江流域 AA 黑龙江干流 AB 松花江流域 AC 乌苏里江流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九单元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 2、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开国大典盛况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具准备 1、课文第一幅图和开国大典的有关图片音像。 2、国旗、国徽、国歌的图片以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录音。 3、印制卡片。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地点 代表 决定 1949.9

北平 中国共产党 各民主党派 无党派人士 各人民团体 人民解放军 各地区、各民族 国外华侨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组织中央人民政府. ②选举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 ③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文第一幅图。 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幅图?能说说这幅图画反映的情景吗? 学生回答后师述::通过这幅图的观察,我们已经知 道,1949年10月1日是值得中华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为了这一天的到来经历了漫长的奋斗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

经过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灾难深重中国人民从水深 火热之中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翻开了 新的一页.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过和开国大典的盛况吧!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九单元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新中国的建立” 1.出示思考题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谁提议召开的?会议的 内容是什么?会议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是哪些方面 的代表?会议作出了哪些重要决定。 2.填写卡片 3.教师引导学生看67页插图 (1)第一幅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第一次全会的会场。 (2)第二幅图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的主席台上。 4、教师小结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了首都国歌、国旗、国徽等。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我国的国旗、国徽各有什么 意义?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作为国歌 三、师生讨论国旗、国徽、国歌的意义

中华大地30条著名江河名称的由来

中华30条著名江河名称的由来 长江三峡黄河 30条著名江河名称的由来 一、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最古老的名字叫“黑水”。东北是我国著名的黑土地,江水在黑色的河床中流淌,远远望去乌黑一片,故名。又因为“乌黑的江水”在弯曲的河床中奔流不息,矫若游龙,所以人们又称之为“”。 二、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当年红军长征曾经过此地,毛主席后来还写下了豪迈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古称,是长江的上游,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中段,因古代盛产金沙而得名。据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金多者出金沙江(古名),此水源出吐蕃,绕流府,至于北胜州,回环五百余里,出金者有数截。” 三、扬子江在我国本来指的是长江下游的仪征、一带,但在西文里,“扬子江”却是整条长江的称呼。 “扬子江”之名始见于隋代,指的是长江下游今仪征、一带。近代,长江下游的扬子江沿岸是中国的繁华之地,西方传教士到中国最先到达此地。对西方传教士而言,长江就是“扬子江”,翻译成西文时他们便把长江译成了Yangzi River。因此在外语中“扬子江”指的是整条长江。 四、黄浦江是的母亲河,也是重要的文化标志,它沉淀了的历史,见证了的风云,哺育了的繁华,与紧紧相连、密

不可分。 在战国时代曾是楚国属地。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拜黄歇为相,封春申君,一带就是他的封地。当时是一片荒凉之地,有一条河从这里注入大海。每逢大雨,此河泛滥成灾,人们深受其害。相传黄歇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泻入东海。从此沿江两岸的人们安居乐业,这条江便称作了“黄歇浦”,也称“黄浦江”。浦,原指水边之地,引申指水流。 五、钱塘江是省最大的河流,流经市,由西往东注入湾而入东海。 代曾在今西置钱唐县。唐代以“唐”为国号,乃加“土”为“塘”。钱塘江因流经钱塘县而得名。 六、鸭绿江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当年志愿军就是跨过此江入朝作战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教学内容: 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 1、通过标准而有感情的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有表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难点:(1)弱起和三连音。 教学准备: 1、录音机、磁带、《江姐》的录像片段、vcd、电子琴。 2、《国歌》诞生和“开国大典”的相关历史资料、聂耳生平、江姐的故事、各种《国歌》奏响时的场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上课(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唱歌 导入:1、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有小号演奏的曲调。(跟《国歌》的开头相似)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二)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范)。 (2)教师指导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小声哼唱)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国歌》和介绍曲作者聂耳,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 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等要求,知道三连音、附点节奏以及 休止符给以音乐的力量。 3、了解国旗、国徽图案的含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唱准国歌、唱好国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1、用音乐声进行师生问好 2、组织学生练声保持正确的歌唱状态。 3、唱音阶,听单音听节奏。 二、创设激情,导入课题(5分钟) 师: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旗帜,体现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气质,是国民奋勇前进的号角,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和国歌,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关于国旗的知识。 1、法国:国旗以“三色旗”著称,由蓝、白、红、三个竖条组成,国歌《马赛 曲》。 2、英国:此旗是由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字旗、苏格兰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 爱尔兰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国歌《神佑女王》 3、美国:国旗是星条旗旗面左上角为蓝色星区,区内共有9排50颗白色五角星, 以一排6颗、一排5颗交错。星区以外是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4、韩国:太极旗,中央的太极象征宇宙,蓝色为阴,红色为阳,4个角落的卦 代表天地水火,父母男女之意,也正象征民族的融合与国家的发展。国歌《爱国歌》。 三、感受国歌 1、听《国歌》的管弦乐演奏和人声演唱两种版本。 2、初步感受歌曲,找出歌曲调号、拍号、速度要求、词曲作者。 3、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 4、讲解新知(三连音、弱起小节、附点节奏、渐强和强音记号) 5、分组完成歌曲旋律简谱视唱。 6、集体订正分析旋律、节奏特点。 四、演唱国歌 1、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跟琴演唱歌曲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晨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汉字则以其独特的形体,悠久的历史。构成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汉字的起源于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孕育,另一方面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表现载体反映着各个时代的文化与文明。 关键字: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发展;中国文化 汉字作为汉民族的文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的文化休戚相关。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化的消亡,只留下一些历史的印记相比,中华文化不仅传承下来,而且不断发展。伴随着文化的消亡的还有他们的文字。因为文化的断层他们的文字已经很难被解读,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而寄生于汉文化的汉字则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并得到发展。即使中原地区几度被少数民族征服,在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汉字的性质与地位也几遭质疑。但汉字在今天依旧被我们使用。并且与世界接轨。汉字与汉文化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汉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长达五千年而未曾断流,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堪称一枝独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在于中华文化本身不好战,崇尚中庸之道。中华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中国文化的主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让”,是儒家倡导的行为准则。《诗经》中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是古代仕者的审美准则。古巴比伦文明的消亡源于他们部奢靡,古埃及则是其对外的战争。曾经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也因为十字军东征而导致其文化的式微。纵观中国历史,自始皇起对对外战争就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中国的统治者在乎的是国的安定,四海升平的繁荣。即使好战的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也起于反击。中国的地理环境,东临大海,南有喜马拉雅山,西有帕米尔高原,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而在封建社会开始就修筑长城抵御北方蛮族入侵。因此中华文化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孕育发展。这种环境造就了中国人保守严谨的性格,汉字的发明与发展与创制和使用正与这种性格息息相关。 关于汉字的起源问题,学术界至今尚未有定论。历史学家从出土原始时代器物上的符号认为是汉字的最初雏形,如在半坡遗址中的器上发现的一些符号“”,即认为是文字。而文字学家则根据文字的性质出发认为文字的产生以文字

填图练习-世界主要河流(有答案)

1 世界主要河流填图练习 1、在世界地图中根据编号填写主要河流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16 20 21 22 23

2 1、幼发拉底河 2、 锡尔河 3、 阿姆河 4、 乌拉尔河 5、 伏尔加河 6、 多瑙河 7、 莱茵河 8、 鄂毕河 9、 叶尼塞河 10、 勒拿河 11、 黄河 12、 长江 13、 湄公河 14、 恒河 15、 印度河 16、 赞比西河 17、 尼罗河 18、 尼日尔河 19、 刚果河 20、 墨累-达令河 21、 密西西比河 22、 亚马逊河 23、 拉普拉塔河 2、3河流注入的湖泊名称: 咸海 河流17的发源地-湖泊名称: 维多利亚湖 4、5河流注入的湖泊名称: 里海 2、根据河流的流向以及水系形状特征和流经地的经纬度,判断以下河流的名称

3 ① 长江 ② 黄河 ③ 亚马孙河 ④ 刚果河 ⑤ 尼罗河 ⑥ 恒 ⑦ 密西西比河 ⑧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3、判断下面三组河流的名称以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名称: 组1: ① A 咸海 B 锡尔河 C 阿姆河 两河流流经大部分地形单元为 图兰平原 ② A 大西 洋 B 刚果河 B 河的发源地为 东非 高原和 南非 高原 大部分流经地为 刚果盆地 (地形单元) B 河所在地的气候类型主要为 热带雨林气候 ③A 里海 B 伏尔加河 A 为 咸水 (咸水或淡水)湖,该湖附近蕴藏丰富的 石油 资源。 判断 B 河是否被成为俄罗斯的母亲河( 是 ) ④A 孟加拉湾 B 恒河 C 喜马拉雅山 D 布拉马普特拉河 B 河入海口的经纬度为 北纬23.5和东经90 附近城市为 达卡 该河口三角洲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飓风和洪涝 D 河中国境内为 雅鲁藏布江 A B C A B A B A B C D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理解,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一、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自信的演唱《国歌)。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二、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2.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3.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课前播放《国旗国旗真美丽》..\歌曲\原唱\一音下国旗国旗真美丽_1.flv 1.考考你: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2.教师说说国歌的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集结了大批市民,他们都是在等待升旗仪式。当宣布升旗仪式开始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当洪亮的国歌奏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把目光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高唱着国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然而生。 3.唱一唱: 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歌曲\原唱\国歌.mp3 4.考考你: 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 5.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国歌的故事。 二、寓教于乐,引导体验。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之学说 1、西来说: 2、中源说:正统学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譬如,世人说史,大多从盘古说起,即所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①盘古: 中国传说系统中的领头雁,他的事功只是开天辟地,同人事并无多大关系。按《三五历记》所载,他的事功是:“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②三皇五帝: A.“三皇” “三皇”所指何人,各种文献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一是天皇、地皇、人皇,二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以后者为主。也有文献以祝融、女娲或黄帝代替燧人氏,但伏羲氏和神农氏则是大多数文献的共识。 古人认为,历史按皇、帝、王、霸的顺序展开,三皇、五帝、夏商周王道、春秋战国的霸道,且一代不如一代。《管子·兵法》曰:“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管子·禁藏》:“凡有天下者,以情伐者帝,以事伐者王,以政伐者霸。”《庄子·人世间》:“古者五帝贵德,三王用义,五霸任力。”《淮南子·本经训》:“帝者替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 三皇时代,人民生活并不幸福。《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以为王,号之燧人氏。”《吕氏春秋·恃君》曰:“昔太古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三皇给人民带来了福祉,但却没有“治国平天下”的伟业。 三皇的功业: 燧人氏的功业是“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具去毒”; 伏羲氏的功业是“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 神农氏的功业是“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土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B.“五帝” 五帝所指何人,各家说法不一。 《国语》记展禽语:“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即以黄帝、颛顼、帝喾ku、尧、舜为五帝。《五帝德》、《帝系姓》、《五帝本纪》都依此说。 《吕氏春秋》以少白皋、太白皋、黄帝、炎帝、舜帝为五帝。

第 1 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展示图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道路”。 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刻画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正如歌词中所说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就沿着这样一条路一起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了解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三个篇章来学习 第一篇——二中全会引乾坤 播放视频:“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讲话”片段。 文字材料: 从现在起,重新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毫无疑问,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在这次七届二中全会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重大决定。会后,毛泽东更是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他们将开创一个新事业,缔造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带领全国人民跨进新时代。 为了这个伟大的新事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作了充分详细的筹备,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他们为新中国到底作了哪些准备工作。对,我听到有的同学已经说出来了,首先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第二篇——开国大典辟新天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政协会议 展示图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 中国共产党本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主题,与社会各界包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召开了这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现在

中国七大河流名称的演变

中国七大河流名称的演变 1、长江 长江古名江,又称大江,六朝以后,通称“长江”。近代不少国家把整条长江称为扬子江。长江各段名称和别名总计不下30种。一般常用的分段名称有:从江源至当曲口,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称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称金沙江;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通称长江。其中,宜宾至湖北省宜昌市,因长江大部分流经四川省境内,俗称川江。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阳市城陵矶,因长江流经古荆州地区,俗称荆江;江苏省扬州、镇江附近及以下江段,因古有扬子津渡口,得名扬子江。除以上常用名称外,尚有:沱沱河上游的江源河段,藏族称为“那钦曲”;沱沱河,藏族称“玛曲”(意为“红河”),蒙古族则称“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滔滔的红水河”),沱沱河一名即由蒙语而得,也有译为“托托河”或“滔滔河”的。通天河,藏族称“直曲”,或译“活曲”、“州曲”,意为“犁牛河”。楚玛尔河口以上的通天河段,过去曾称“木鲁乌苏”(蒙语)。金沙江,古称“绳水”、“丽水”,藏族称“布垒河”或“布列楚河”。长江在四川省江津附近弯曲呈几字形,又称“几江”。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的三峡河段,俗称“峡江”。江西省九江市,古称浔阳,附近江段又称“浔阳江”。江苏省镇江市,古称京口,附近江段又名“京江”,长江下游江段在明、清时期还曾名为“洋子江”。 2、黄河 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相对比较清澈,那时它的名字并不叫黄河。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为“大河”。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含沙量增多,有人称它为“浊河”或“黄河”,但并没有普遍认可,一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它部族,形成“华夏族”。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3、淮河 古称淮水。据传说,淮河边生存着一种叫“淮”的短尾鸟,“淮水”就因此而得名。在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有“淮”字出现,历史上,淮河与长江、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起源教育案例设计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起源教育案例设计 张吉杰一)研究背景:近年来一股“国学热”悄然兴起。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源头是什么?那个激情澎湃的思想盛世留给了我们那些智慧与震撼?诸子学说对我们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 (二)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交流与展示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诸子百家的学习,体会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内容:诸子学说中影响最大的四大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方法:1)利用互联网、学校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2)通过汇报、演讲、多媒体课件、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四)预期成果:1).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名言集锦。2).自选角度的研究成果汇报演讲。3).书法、诗词、手抄报、小品、绘画、课件等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实施步骤:1)、课前准备:1.动员与培训,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方法。2.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按儒墨道法四个子课题研究,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子课题,教师适当调配成员。3.各组选举组长并制定活动方案。2)、课题实施:1.多渠道搜集有关资料。 2.对资料分析加工,形成成果。3)、汇报交流:1.各组制作各学派的名言录,并阐释该学派的思想主张。2.自选角度,就本组研究成果发表一个两分钟演讲。 3.组间相互质疑提问。 4.其它形式的汇报交流。(六)推荐研究子课题。 1.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孟子的“性善说”与荀子的“性恶”说。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浅谈老子的辩证法。 4.老子“无为”思想与今天的环境保护。 5.《墨子》中的科学之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表现效果。 二、多方位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情感互动,组织教学: 1、学生在老师富于激情的引导下,边听歌曲《歌唱祖国》边做军人行走的动作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考考你: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播放课件) 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揭示课题 三、新歌教学,体验快乐: 1、初听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体会音乐情绪。 2、师边弹琴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考考你: 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演唱时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听完后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国歌的故事。

4、分析曲调结构,随琴学唱旋律。 5、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6、学唱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 (2)教师重点指导部分: A、教师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乐句。 ﹥﹥﹥﹥ 6 5 | 2 3 | 5 3 0 5 | 3 2 3 1 | 3 0 || ·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 , ·学生用两种不同演唱来进行比较,体会这句歌词的含义以及重音运用的作用。 ·学生运用重音记号和休止符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候”,进一步体会歌曲内涵。 B、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课件) ·学生用手势表现这句旋律的走向。 ·教师穿插介绍音乐知识“上行”。 ·唱一唱:加入力度记号演唱,进一步体会这句话的情感表达。 C、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并加重音记号?(课件) ﹥﹥﹥﹥﹥﹥﹥ 5 1 | 5 1 | 5 1 | 1 0 || ·学生讨论、回答。 ·完整演唱最后一句。 7、学生有感情完整地演唱《国歌》,教师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加深体验 1、运用不同的表演唱形式进行表现歌曲。 (1)学生讨论自行排练节目。 (2)教师可提示学生用:绘画、舞蹈、齐唱、合唱、等形式。 2、播放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学生展示表演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册 第一次作业 (第一章、第二章) 一、填空 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2、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和的成果的总和。 3、狭义的文化是指,如哲学、宗教、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 4、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颜子、曾子、子思、、等。 5、的概念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礼的内在基础。 6、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他的思想核心是。 7、庄周梦蝶体现了家思想精神。 8、汉代官方哲学的最大代表是汉代哲学家。 9、玄学家们把、和称为“三玄” 10、宋明理学的创始人是。 二、选择题 1、商代文字记录材料主要是保存在甲骨、铜器、及其他器物的刻辞里,其中以上的刻辞为最多。 A、甲骨 B、铜器 C、其他器物 D、纸张 2、被后人奉为“亚圣”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3、《孙子兵法》是学派的经典著作。 A、法家学派 B、兵家学派 C、名家学派 D、阴阳五行家学派 4、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周敦颐 B、张载 C、朱熹 D、程颢 5、“疱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只有顺应自然来接人待物,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之辩”中的思想。 A、天人交相胜的观点 B、天道自然的思想 C、天人相分的观点 D、重人事,轻天道的观点 6、先秦时代讲动变最深刻、最丰富的著作是。 A、《论语》 B、《庄子》 C、《易传》 D、《孟子》 7、“白马非马”体现了传统哲学的之辩。 A、天人之辩 B、动静之辩 C、名实之辩] D、形神之辩 8、孔子的“讷于言而敏于行”体现了传统哲学的之辩。 A、知行之辩 B、形神之辩 C、动静之辩 D、天人之辩 9、范缜以刀刃比喻形体,以刀刃的锋利比喻精神说明锋利乃为刀刃所派生。这体现了传统哲学的。 A、名实之辩 B、知行之辩 C、形神之辩 D、动静之辩

世界著名河流相关数据

世界著名河流相关数据 世界重要河流的数据 一、世界重要河流的数据河流名称长度秒流量年流量流域面积含沙量 尼罗河6670 2570 81 287 1.40 亚马逊河6436 175000 6930 705 0.22 长江6397 30400 960 180 0.54 密西西比河6021 18400 580 322 0.54 黄河5464 1770 56 80 35.00 鄂毕河5410 12300 359 297 0.14 叶尼塞河5227 19800 626 260 0.02 湄公河[1] 4880 14700 475 81 0.44 刚果河4640 39000 1300 370

0.05 阿穆尔河[2] 4444 10800 341 186 0.10 勒拿河4400 17000 540 242 0.02 马更些河4240 11300 357 181 尼日尔河4160 6300 200 210 0.27 拉普拉塔河4100 25400 800 310 圣劳伦斯河3800 14200 447 130 伏尔加河3688 8000 254 138 0.11 萨尔温江[3] 3240 8000 252 33 育空河3185 6370 201 85 布拉马普特拉河[4] 3100 19600 618 62 0.81 印度河2900 6560 207 103 3.00 多瑙河2850 6430 203 82 0.33 伊洛瓦底江2714 15400 486 41 0.62

赞比西河2660 7080 223 135 墨累河2589 190 28 107 恒河2527 17400 550 105 0.36 珠江2241 10600 336 45 0.22 莱茵河1320 2500 79 22 0.04 二、长度排名01 尼罗河6670 02 亚马逊河6436 03 长江6397 04 密西西比河6021 05 黄河5464 06 鄂毕河5410 07 叶尼塞河5227 08 湄公河4880 09 刚果河4640 10 阿穆尔河4444 三、流量01 亚马逊河175000 6930 02 刚果河39000 1300 03 长江30400 960 04 拉普拉塔河25400 800 05 叶尼塞河19800 6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教材分析: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作相应的力度变化,有层次地表现歌曲的内涵,以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2)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节拍、节奏、力度及歌词等要求,知道号角音素和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以及休止符给以歌曲音乐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演唱歌曲中,体会国歌的情感并能唱好国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教学重点: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真正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合作式、比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播放法国国歌《马赛曲》,引入中国国歌。 二、新课讲授 (一)、寻找国歌: 请你仔细想想,那些场合会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感受国歌 思考 (1)关于国歌,你知道多少?诞生时间、背景、词曲作者、国歌的故事、深刻含义、积极作用。 (2)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国歌? (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A、《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最新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标内容】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及所附图表,探讨课中思考题,让学生感知开国大典的动人场面,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 (2)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走访经历过新中国成立的老人,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句名言道德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西藏和平解放的经过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板书) [导入]:(开门见山进入主题)展示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图片,让学生感知祖国的繁荣昌盛与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提问:1949年4月,国民政府被推翻,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谁领导,代表哪些阶级利益呢?这一切都需要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本课的第一个标题。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板书) 1、时间 2、地点 3、性质(板书) 师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讲述: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师问:分析P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构成,这次会议由哪些方面的代表?体

中国河流大全

中国河流大全 中国河流大全 一、黑龙江: 名称:黑龙江Heilongjiang Province 长度:4478 km 平均流量:10,800 m³/s 流域面积:1,855,000 km&sup2 源头:蒙古国肯特山脉 注入:鞑靼海峡 流经国家:蒙古、俄罗斯、中国 亦称阿穆尔河(Amur River);亦作Hei-lung Chiang或Heilong Jiang,蒙古语作Kharamuren。 东亚大河。形成东南西伯利亚与中国之间的部分边界。发源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北部与西伯利亚之间的边界,并大体沿这条边界向东和东南方向流往西伯利亚城市哈巴罗夫斯克(Khabarovsk),然後再从那里掉头朝东北方向流去,注入鞑靼海峡,将西伯利亚与库叶岛分开;为北亚最长的河流。 总长度约4478公里(以海拉尔河为源头计算),发源于蒙古肯特山东麓,在石喀勒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形成。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北界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区(Khabarovsk Krai)东南界,流到鄂霍次克海的鞑靼海峡(Tatarskiy Proliv)。中国方面认为,黑龙江本是中国的内河,19世纪中后期沙俄强

行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之后,才成为中俄界河。黑龙江是中国三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有些资料计为第六),黑龙江沿线曾盛产沙金,在清朝达到繁荣,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签署最后边界协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基本界限划清。 二、松花江 松花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由嫩江和第二松花江汇合而成。满州语松花意为「天河」。发源于中、朝交界的长白山天池,流向西北在扶余县三岔河附近与嫩江汇合,後折向东流始称松花江。在同江附近汇入黑龙江。全长1,927公里(1,197哩),流域面积约550,000平方公里(212,000平方哩),跨越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三省、区。支流有嫩江、呼兰河、牡丹江等。牡丹江上火山熔岩堰塞河道,形成镜泊湖,建有水电站。1932年洪水漫进哈尔滨市。每年通航期约200天,哈尔滨以下可通航千吨以上江轮。冬季河流封冻,但江面冰厚,可通行汽车、牵引机,交通便利。佳木斯以下为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冲积成的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湖泊沼泽广布。现已建设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全流域有大小水库1,800多座,蓄水量为200亿立方公尺,其中第二松花江上的丰满水电站库容107亿立方公尺,装机容量554,000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