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古诗包括《鹿柴》、《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嫦娥》、《出塞》和《凉州词》。
具体内容如下:
1.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是唐代的王维。
2.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
3.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是宋代的苏轼。
4. 《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作者是宋代的卢梅坡。
5.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者是唐代的李商隐。
6.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是唐代的王昌龄。
7. 《凉州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是唐代的王翰。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描绘了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和丰富情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五课《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1.题西林壁。
这是苏轼在1084 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2.游山西村。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二、解释词句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不知道庐山的真样子,是因为自己在山里面,只能看到一部分。
2.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译:不要笑农民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总能用足够的东西招待客人。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走过了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以为没有路,在前面看到一簇簇花,一棵棵树,就知道前面又有村子了。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译: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
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形状、姿态是不同的。
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没希望了,忽然有了新的转机。
3、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应该用那句诗句来形容?(横看成岭侧成风,远近高低各不同)四、悟理:1.《题西林壁》这首诗是(宋朝苏轼)写的,这首诗不仅对庐山( 雄奇壮观、千姿百态 ) 景象的赞美,而且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即(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正如俗语所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游山西村》是(宋)朝( 陆游 ) 写的 , 该诗生动地描绘了( 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 ,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 ( 农村生活的喜爱的真挚感情。
精心整理[标签:标题]篇一: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电子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电子书1 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2 雅鲁藏布大峡谷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
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两首》同步训练(2015)填空题1. 给下列字注音。
莫________ 腊________ 浑________ 疑________2. 比一比,组词。
腊________ 浑________ 豚________ 洒________蜡________ 挥________ 啄________ 酒________3. 我会查字典。
“识”字的音节是________ ,字义是________。
“浑”字的音节是________ ,字义是________。
“复”字的音节是________ ,字义是________。
4. 读拼音,写词语。
huái yí________ hún hòu________ là yuè________mó míng qí miào________5. 填一填。
有福同享,________。
满招损,________。
强中自有强中手,________。
6. 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缘:①因由,原因②沿,顺着③因为④婚姻只________身在此山中________他无________无故的不上学了。
________________木求鱼,不如退而结网。
________7.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________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____8. 照样子写出下面句子的歇后语。
例:棒打鸭子——刮刮(呱呱)叫姜太公钓鱼________芝麻开花________9. 在括号里解释画线的字。
________西林壁。
________只________身在此山中。
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________。
________山重水复________无路。
________10. 选词填空。
隐蔽隐藏要想不被捉到,就得找一个________地方藏起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预习单
姓名:班级:家长签字:
一、请把古诗读5遍,默读2遍,出声读3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家长听最后一遍。
二、用横线划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侧.成峰(cèchè)腊酒浑.(hún jūn)足鸡豚.(tūn tún )
二、本课生字组词,写在下面。
(生字加拼音)
三、结合注释中词语的解释,想想你都读懂了什么?或找资料书理解古诗。
四、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1)读《题西林壁》第一、二句,诗人看到的庐山什么样子?
(2)读三、四句,为什么作者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
(3)从《游山西村》后两句中,作者心情先后怎样?为什么?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目录第一组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4*火烧云第二组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第三组9.巨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12*小木偶的故事第四组13.白鹅14*白公鹅15.猫16*母鸡第五组17.长城18.颐和园19*秦兵马俑第六组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21.搭石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24*给予是快乐的第七组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7*乌塔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第八组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目录第一组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2.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4.七月的天山第二组5.中彩那天6.万年牢7.尊严8.将心比心第三组9.自然之道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蝙蝠和雷达12.大自然的启示第四组13.夜莺的歌声14.小英雄雨来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第五组17.触摸春天18.永生的眼睛19.生命生命20.花的勇气第六组21.乡下人家22.牧场之国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24.麦哨第七组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6.全神贯注27.鱼游到了纸上28.父亲的菜园第八组29.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30.文成公主进藏31.普罗米修斯32.渔夫的故事。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一《古诗两首》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
再出示“岭”和“峰”。
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
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
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共10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一):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3课《鸟的天堂》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4课《火烧云》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5课《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6课《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7课《蟋蟀的住宅》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9课《巨人的花园》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0课《幸福是什么》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1课《去年的树》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2课《小木偶的故事》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3课《白鹅》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4课《白公鹅》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5课《猫》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6课《母鸡》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7课《长城》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8课《颐和园》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9课《秦兵马俑》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0课《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1课《搭石》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3课《卡罗纳》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四年级上册语文书(二):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第一组1 观潮(赵宗成朱明元)2* 雅鲁藏布大峡谷(杨逸畴)3 鸟的天堂(巴金)4* 火烧云(萧红)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习作·写自然景观第二组5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6 爬山虎的脚(叶圣陶)7 蟋蟀的住宅(法布尔)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我看到了习作·观察日记第三组9 巨人的花园(奥斯卡·王尔德)10* 幸福是什么(埃林·彼林)11 去年的树(新美南吉)12 小木偶的故事(吕丽娜)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习作·写童话故事第四组13 白鹅(丰子恺)14* 白公鹅(叶·诺索夫)15 猫(老舍)16* 母鸡(老舍)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习作·写自己喜欢的动物第五组17 长城18 颐和园19 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保护文物第六组20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21 搭石(刘章)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竹林)23* 卡罗纳(亚米契斯)24* 给予是快乐的(丹·克拉克)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感谢和安慰第七组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陈沚)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肖复兴) 27* 乌塔(汪晓洁)2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习作·成长的故事第八组29 呼风唤雨的世纪(路甬祥)30* 电脑住宅(蒋豫浙)31 飞向蓝天的恐龙(徐星)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许龙)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选读课文1 延安,我把你追寻(祁念曾)2 五彩池(杨其力)3 小青石4 麻雀(屠格涅夫)5 迷人的张家界6 一个苹果7 真实的高度8 人造发光植物(王一川)替换课文仰望布达拉生字表1生字表2中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相关知识积累带*是略读课文四年级上册语文书(三):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书应背课文 1,3,5,6,13,15,18,20,26,31课都要背,精读课文要读熟.望采纳!O(∩_∩)O谢谢!【四年级上册语文书】四年级上册语文书(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我们来举些例子说一说.3.我能体会到下面句子中括号四年级上册语文书(五):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7长城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四年级上册语文书(六):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八单元我的发现还有哪些诶50个像一口同声(异)苦心孤旨(诣)出人投地(头)生灵涂叹(炭)一蹋糊涂(塌)大材小用( 才 )(采)兴高彩烈(篑)功亏一匮行)形迹可疑(彩)光采照人(蓝)可做篮本(汹)来势凶凶(工)巧夺天功(铄)众口烁金(璨)璀灿夺目(曼)轻歌漫舞(犹)过尤不及(反)义无返顾(翩)浮想联篇(镇)坐阵指挥四年级上册语文书(七):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语文园第一日积月累和读读背背内容是什么第一单元日积月累:·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绿山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因雪白头·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四年级上册语文书(八): 4年级上册语文书p119页是什么【四年级上册语文书】日积月累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成语故事杏林春满四年级上册语文书(九):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13课课文主要内容课该走得让文四年级上册语文书(十):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14课主要写了什么我是五年级的写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和白鹅的品质四年级上册语文书内容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书。
5、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准确默写《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会全面看待问题、正确处理问题的
方法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并正确默写古诗名句,
三、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掌握看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查阅收集有庐山的图片及陆游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
件。
五、教法及学法: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题西林壁》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欣赏庐山图片,依据自己的感受体会,在小组内说一说
你所看到的庐山有什么特点。
二、预习检测:小组内听写文中生字,相互纠正错误。
三、1、自读《题西林壁》2-3遍,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互相指正。
3、指名读,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指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
例如:
“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读诗时,“远”稍强,“近、高”强,“低”
稍强等
4、学生掌握读诗的有关“抑扬顿挫”后,再读古诗,并自己结合文中
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5、在小组内交流对古诗意思的理解,相互质疑、评价、补充。
教师巡
视,适时参与小组讨论,注意点拨引导。
6、展示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师:你们认为诗中哪些词语应该重读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别找一找读诗时需要突出读的字,教师加以提示指导,如“横、侧、远、近、高、低”等几个
字。
师:从这几个字中你体会到什么?突出了庐山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在小组内再读课文,分别说一说,议一议,体会诗人因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故所看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
师:你认为作者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学生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分析原因并从中感悟人生哲理,教师巡视,
适时参与小组讨论,注意点拨引导学生认识诗中哲理。
师:谁能说一说“管中窥豹”、“盲人摸象”这两个四字词语的意思吗?
学生查词典,相互交流,体会意思,结合课文,大体理解文中道理。
师:齐读古诗,说一说你明白的道理?
四、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展示,
课堂小结:
文中所含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五、达标检测:
1、填空: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
2、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寓理与景----雄奇壮丽、千姿百态
哲理:要全面、客观、多角度看问题
七、作业:1、默写《题西林壁》
2、识记诗中道理及后两句诗意
第2课时:《游山西村》
一、导入:依据自己课前搜集的陆游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对陆游
的认识。
学生班内展示交流。
二、预习检测:小组内背诵《游山西村》,相互纠正错误。
三、1、自读《游山西村》2-3遍,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互相指正。
3、指名读,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指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例如
“足”读出农家人的热情,“又一村”读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4、再读古诗,自己结合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5、在小组内交流对古诗意思的理解,相互质疑、评价、补充。
教师巡
视,适时参与小组讨论,注意点拨引导。
6、展示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师:你们认为诗中哪些词语应该重读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别找一找读诗时需要突出读的字,教师加以提示指导,如“莫笑、足、山重、又一村”等几个字
词。
师:从这几个字中你体会到什么?前两句突出了山西村的什么特点?
学生再读课文,体会诗句的含义,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小组讨论,注意点拨引导。
提示:农民淳朴热
情、年景丰收。
师:作者享受完乡民的盛情款待之后,眼前的山西村又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分析原因并从中感悟人生哲理,教师巡视,
适时参与小组讨论,注意点拨引导。
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相互交流,联系生活体会意思,
课件展示生活示例:当你把心爱的玩具拆开,准备重新组装,尽管
反复尝试了多种方法安装,但仍无法恢复原样,
最后经过妈妈的稍微指点,你茅塞顿开,很快
组装好这个玩具,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师:齐读古诗,说一说你明白的道理?
四、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展示,
课堂小结:
文中所含哲理:生活即使陷入困境,也不要放弃,只要抓住契机就
会解决问题,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五、达标检测:
1、填空:
(),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
2、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游山西村——寓理与景----淳朴热情、风光优美
哲理:陷入困境,不要放弃、克服困难、
会有转机
七、作业:1、默写《游山西村》
2、识记诗中道理及后两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