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精选12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篇1 教学目标: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难点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
这节课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1)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三、探讨解决问题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找出童话中相关内容,品读体会。
点拔:豌豆苗的成长让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心情也开朗起来。
这样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什么样子的?像“一个小花园”又是什么样子?前后描写是否矛盾?为什么?点拔: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因为青苔缝隙小,不能动弹,被裹得严实;说像“一个小花园”是因为小女孩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看到豌豆苗,现在豌豆苗要开花了,小女孩就拥有一个一粒豌豆形成的花园。
3.体会小豆子的发芽、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生病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2、小豆子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他们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篇2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荚、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等12个生字。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目标:1.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区分作者对五粒豆的两种不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赏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相关的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豌豆荚。
2.请学生描述。
3.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
体会普通的豌豆荚在作者笔下是多么富有情趣。
4.导读3—8自然段。
5.学生自由读,说说豌豆们各自的打算,并用几个字归纳它们的愿望。
6.引读第9—12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课文,标上段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再读读课文13—17段,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
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三、边读边思,体会情感1.根据板书提出问题。
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提问,并通过重点研读课文13—17段,联系上下文阅读解决问题。
2.随机朗读。
想象说话:(1)小姑娘看见绿色了,心里真高兴,。
(2)小豌豆爬上了窗台,看见了小姑娘,。
(3)小姑娘看见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3.小姑娘对小豌豆有着怎样的感情?小豌豆又是怎样说的呢?学习课文第18、20段。
独立说话练习: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
4.学习19、21段理解作者对五粒豌豆的两种态度,小结。
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其余四粒豌豆虽然各有归属,但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归属。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反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图片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提问”这一阅读策略编排,是继三年级“预测”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问方法。
本文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五颗一起长大的豌豆,各自奔向自己理想的未来,其中一颗在一座小楼窗台的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给一位长期卧病在床的小姑娘带来生机,给她信心和勇气,战胜病魔的故事。
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提问策略,学会筛选有价值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好起来的原因,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体会小豌豆美好的心灵。
(四)教学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不同目的提出不同方面问题。
(五)教学准备1.在第一课时中带领学生疏通字词,理清文意,梳理五粒豆子的不同命运。
2.布置学生根据文章来提问,教师在课前收集并整理。
02说学情图片学生对安徒生的童话非常喜爱,也读过很多他的童话故事,对本课的学习和体会人物的情感有很好的帮助。
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于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生虽然能够能提出问题,但是学生的发问大多缺乏质疑精神,不能针对整体提问。
例如:随意发问,问题只是指向文本内容,不知如何确定有价值的问题等等。
因此在提问策略方面教师应给予引导。
03说教学方法图片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我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点拔启示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安徒生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理解技巧。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豆荚里五粒豆的不同特点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安徒生童话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并给出阅读理解任务,如总结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深入分析:选取一个角度,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如分析豆荚里五粒豆的不同特点和象征意义。
5. 课堂互动: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阅读理解任务:给出阅读理解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和理解课文。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交流和互动。
3.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展示课文内容、问题和分析结果等。
4. 互动问答: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在讲解过程中,适时给出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现场练习和巩固。
2. 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写读后感、分析豆荚里五粒豆的不同特点和象征意义等。
3.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水平。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多媒体PPT:使用多媒体PPT,展示课文内容、问题和分析结果等。
3. 互动问答平台:使用互动问答平台,方便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和问答。
4. 其他工具:根据需要准备其他教学工具,如教学卡片、挂图等。
七、结论本次课程通过讲解、阅读理解、小组讨论、深入分析和互动问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安徒生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水平。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这个故事主要写了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
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一个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通过描写五粒豌豆的经历,来赞叹生活,好在描写了五粒豌豆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豌豆的事情,让人感动。
【作者介绍】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
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夜莺》《皇帝的新装》《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豌豆,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高0.5—2米。
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
叶具小叶4-6片,托叶心形,下缘具细牙齿。
小叶卵圆形;花于叶腋单生或数朵排列为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裂片披针形;花冠颜色多样,随品种而异,但多为白色和紫色。
子房无毛,花柱扁。
荚果肿胀,长椭圆形;种子圆形,青绿色,干后变为黄色。
花期6—7月,果期7—9月。
原产地中海和中亚细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
种子及嫩荚、嫩苗均可食用;种子含淀粉、油脂,可作药用,有强壮、利尿、止泻之效;茎叶能清凉解暑,并作绿肥、饲料或燃料。
一、看拼音,写词语。
bōli kǒng pà nài xīn tàn chū()()()()二、选词填空。
舒适适合1.大多数鱼类都不()在陆地上生活。
2.我们坐在新教师里,感觉既暖和,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流畅朗读。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小动物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难点:运用语文知识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学生课本。
2.教具:图片、幻灯片、小黑板。
3.学生:学生课本、学习笔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具有特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课文1.听课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阅读课文:学生课本自读,学生互相朗读,教师解释生词和句子。
3.理解课文:分组讨论课文的重点内容,展示个别小组讨论结果。
三、学习与讨论1.背诵篇段:让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并进行评比。
2.组织小组讨论: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及人物对话,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四、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教师对课文的意义、情节进行解释和解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练习与扩展:设计课后练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归纳总结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故事情节和重点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课文内容,通过书写、背诵等多种形式完成。
七、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优秫营校讲座,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5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浓郁而淳朴的乡村生活,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悉5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扫瞄回忆课文师:今日我们来学习第5板块童年的第4篇课文,跟随作家詹政伟去感受他在江南农村的童年生活。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出声读文,圈画趣事沟通师:课文描写的是江南农村的生活,你们这些生活在东北的城里孩子读起来感觉特新奇,是吧?现在呀,就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你觉得特殊好玩,读到那就想停下来好好读一读,越读越觉得喜爱,请你把这样的地方画一画,圈一圈,多读两遍,争取读出趣味来,一会儿我们看谁读得最有味道。
生出声读,圈画。
三、再读课文,读到文字背后1、默读批注师:现在教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一回默读,找找你最喜爱的句子反复读,专心品尝,看一看,字里行间你都读出了什么,简洁地做一下批注。
生默读批注。
2、学生自由沟通师:好了,我们沟通一下。
你最喜爱哪句话?3、想象体验,感受“冒”的舒适,重点品读句子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
真是舒适。
4、圈画词语,体会“扯”的当心,重点品读句子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当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
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
四、美读课文,积存诗的语言1、配乐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2、把自己喜爱的段落读成诗(4分)师:同学们读得意境美丽,如诗如画,多好啊!每段话真的都可以是一首诗啊!瞧!五、品读课题课件出示: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师:短短的四非常钟,五月的江南、丰收的田野、自由欢乐的童年生活伴着那生动活泼的诗一般的语言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童年生活那不尽的自由、欢乐融于那样一幅奇妙的画面(指大屏幕),也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来品一品课题——(指大屏幕)。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重点】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对豌豆熟悉吗?在通话世界里,豌豆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
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左右结构:豌、按、枪、玻、璃、探、愉、绕,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上下结构:曾。
半包围结构:适。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僵硬:(肢体)不能活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豆类的生长历程,掌握《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基本情节;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的整体理解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情景表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让他们亲身感受角色的情感和行动,做到“身临其境”。
3. 语文知识讲解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语言现象,如语气、修辞手法等。
4. 词语解释对生僻或不太常见的词汇给予解释,并引导学生思考生词的意义及用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学生能够运用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领会。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作品的寓意;2.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情节的温馨和感人之处。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让学生看一组图片,询问“这是什么?” “你日常生活中吃过哪几种豆类?”“珍珠豆芽是怎么生长的?”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话题。
2. 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了解历史人物名字的由来和生命史。
3. 分组阅读(10分钟)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让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角色情感和思想,感受故事情节的温馨和感人之处。
4. 情景表演(15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分组演练相应的情节和角色,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情节的情感渲染。
5. 领会寓意(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寓意,提问“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小草和天鹅是怎样的情感?”等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6. 语文知识讲解(10分钟)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语言现象,如语气、修辞手法等,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7.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教学环节,让学生总结学到的内容和经验。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也评价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授课能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优秀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优秀教案教学设想: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写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课件出示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表达。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同学们都很善于提出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资料)1.咱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2.下面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
3.课件展示要求:(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课文标上段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
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三、细读童话,理解内容(一)边读边思体会情感根据板书提出问题。
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提问并通过重点研读课文段联系上下文阅读解决问题。
随机朗读。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二)想象说话:小姑娘看见了绿色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爬上了窗台看见了小姑娘。
小姑娘看见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小姑娘对小豌豆有着怎样的感情,小豌豆又是怎样说的呢。
独立说话练习: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豌豆、按照”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成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称赞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课件出示:豌豆荚。
学生描述。
2.揭题:同学们,你们对豌豆熟悉吗?在通话世界里,豌豆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
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情?讲述的是麦田边的一个成熟的豆荚,被路过的小男孩摘了下来。
小男孩将里边的五粒豆装进玩具枪射了出去。
这五粒豆飞到广大的世界各奔前程,最后一粒豆飞进了窗子下长满青苔的裂缝里,它努力发芽、开花,给卧病在床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的故事。
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小小的豌豆看起来那么不起眼,却能给小女孩带来快乐和生命的希望,小豌豆也因此能感觉到自己是强大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都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3.全班交流:(1)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价值。
(2)提出疑难问题。
三、再读课文1.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样变好的?再读读课文13~17段,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
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优质教案教案:《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目标:1.了解豆荚的结构和构造,并能够描述和解释其功能;2.理解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故事情节,并能够表达对其惊奇之情;3.通过阅读理解和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记忆故事情节;2.理解和运用相关语言表达法。
教学难点:1.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豆荚的结构和构造;2.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夸张的描述。
教学准备:1.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材和教具;2.课文相关习题的学生练习册;3.PPT展示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豆荚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豆荚的外形和特点进行讨论。
2.提问学生,你们吃过豆荚里的五粒豆吗?听过这个故事吗?二、阅读课文(15分钟)1.播放动画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2.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故事情节。
3.分段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三、细读课文并理解(15分钟)1.老师提问:(1)豆荚是怎样的呢?何人见它就拿起来?(2)豆荚被弄碎后,里面有什么东西?(3)十分之大的高傲豆长什么样子?(4)十分之小的懒汉豆是如何被形容的?(5)十分之八的勤劳豆具有什么特点?(6)十分之五的虚弱豆是什么样子?(7)作者用什么句式来描述每一个豆子?2.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答案的依据。
四、朗读与表演(15分钟)1.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朗读和表演。
2.每个小组从课文中找出所负责角色的对话和描写,并进行排练。
3.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并给予点评和评分。
五、拓展练习(10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的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分角色进行问答,复述课文中内容。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2.评价学生的表现,针对不足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
3.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表演视频。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教学内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讲述了五粒豆种子从同一个豆荚里出发,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命运。
其中,第四粒豆种子落在了一个贫苦女孩的窗台上,最终发芽成长为一株美丽的豌豆藤,给女孩带来了快乐和希望。
这个故事通过五粒豆种子的经历,展现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五粒豆种子的命运;学会生字词,并能用词语造句;能够复述故事,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粒豆种子的命运及其寓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故事情节、生字词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豆荚和豆种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讨论五粒豆种子的命运及其寓意。
4.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总结。
5.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用词语造句,巩固知识。
6. 复述故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锻炼表达能力。
7.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8.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9.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2. 内容:- 故事梗概- 五粒豆种子的命运- 生字词- 课后作业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优质教案教学内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五粒豆种子在豆荚里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各自不同的命运。
本课旨在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难句。
2. 把握故事情节,领会生命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探讨故事中的道理。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板书设计1. 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2. 故事梗概:五粒豆种子在豆荚里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各自不同的命运。
3. 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课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意义的短文。
2. 课堂作业:学生分组讨论,为本课设计一个课后活动,如绘画、演讲等。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生命的意义。
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教案以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详细阐述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等方面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理解每一个字。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拼读和书写。
3.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课文内容,认识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涵。
•难点:理解课文中比喻句的意义,理解作者写作用意。
三、教学过程导入1.导入课文主题,引出课文内容。
2.通过图片或故事情节让学生猜测本节课内容。
学习过程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解读,解释生字生词,理解课文。
3.分组讨论,探讨课文的比喻句和作者用意。
4.配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练习,加深对该篇文章的理解。
练习与巩固1.布置相关练习题,课外作业。
2.学生互相评阅作业。
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明确重点。
四、板书设计•课文标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生字生词:豆荚、五粒、比喻、作者•课文内涵理解五、作业布置1.默写本节课的重点生字生词。
2.精读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推敲作者的用心。
3.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审美情感,通过展示课文内容和组织相关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五粒豆子的故事,通过描述豆子的生长过程,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丰富,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此外,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课文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
2.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3.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豆子是怎么生长的吗?”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
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引导学生回答,并简单概括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生字词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一篇富有想象力和哲理的童话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五粒豆子的成长历程,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感染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善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实现自己价值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实现自己价值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阅读体验。
2.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表演法:分组表演课文情节,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情节,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程。
2.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3.分组讨论卡片:方便学生分组讨论时记录自己的观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情节,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同时,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和生动。
之后,引导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