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美人 屈原
- 格式:ppt
- 大小:471.50 KB
- 文档页数:8
屈原《九章·思美人》原文|译文|赏析《九章·思美人》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
此诗写追慕先贤,感慨时世,劝谏君王,希望君王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表达了作者坚守节操、不变节从俗的决心。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九章·思美人》原文先秦:屈原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
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
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
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
独历年而离愍兮,羌凭心犹未化。
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迁逡次而勿驱兮,聊假日以须是时。
指嶓冢之西隈兮,与纁黄以为期。
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揽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解萹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
佩缤纷以缭转兮,遂萎绝而离异。
吾且儃徊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
窃快在中心兮,扬厥凭而不竢。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纷郁郁其远蒸兮,满内而外扬。
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
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注释及译文译文怀念着我心爱的人呵,揩干眼泪而远望。
没人介绍而路又迢遥,有话却无法成章。
我至诚一片而蒙冤,我进退两难而不前。
愿每日陈述我的心思,心思沉顿而难表现。
愿浮云为我捎信,云师却不肯讲情。
托鸿鸟为我传书,鸿高飞而不应命。
我难比帝喾高辛,能遇凤凰而授卵。
要变节而随流俗,我知耻而有所不敢。
多年来我遭受摧残,毫不减我心中的愤懑。
宁失意而长此终身,我何能如掌之易反? 我明知正路难通,但我不能不走正路。
离骚中用香草美人比喻的句子(一)离骚中用香草美人比喻•首先,《离骚》是古代文学家屈原的作品,描写了他内心的痛苦与追求。
其中,作者以香草美人作为比喻,来表达对理想与追求的迷恋之情。
1. 名利场的香草美人•“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意?” 这句诗用香草美人比喻了名利场上的妖媚女性,意味着虚华与迷乱。
2. 心灵的香草美人•“邪灵百种咸作舞,忘高得罪忘忘于江湖。
” 这句诗中的香草美人,代表了内心的迷惘与对成功与名利的崇拜。
3. 理想世界的香草美人•“未堪闻道重锦才,屈身事短怅明德。
” 这句诗中的香草美人,象征了艺术创作中的追求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4. 世俗欲望的香草美人•“愿与妻戚相远离,令事何为应遽归?” 这句诗中用香草美人来比喻感情与欲望,暗示作者对纷扰俗世的疲惫与反感。
5. 迷失在虚幻中的香草美人•“道多不足,变化多端,而无厌心。
” 这句诗中的香草美人,表现了对人生迷茫与虚幻世界的追逐。
6.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句诗中的香草美人象征了离骚之情,揭示了人生的苦痛与无奈。
7. 爱情的香草美人•“艳窘女子,媚于动人;使狐突兀,何太美丽。
” 这句诗中,香草美人比喻了爱情中的诱惑与迷恋。
8. 情感的香草美人•“凄凄冷冷,愁思种愁,为替良郎结愁酒。
” 这句诗中的香草美人,象征了情感之花的凄凉与痛苦。
9. 美好回忆的香草美人•“欲把相思抚心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这句诗中,香草美人代表了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与思念。
10. 追求自由的香草美人•“世间万物皆有主,常受命于那神皇。
” 这句诗中的香草美人,象征了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以上是关于离骚中用香草美人比喻的经典句子集锦。
在《离骚》中,香草美人比喻了名利、内心的迷惘、理想世界、世俗欲望、虚幻、离骚之情、爱情、情感、美好回忆和追求自由等各种情感与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感受和思考。
文化艺术研究 A Study of Culture and Art175《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分析杨柏松(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摘要:香草美人是屈原《离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两类意象。
香草美人内涵丰富,香草是屈原美好品质的象征,美人可以自喻,也可比喻君臣关系。
这两类意象的运用,使《离骚》极富浪漫色彩。
关键词:屈原;离骚;香草;美人《离骚》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带有自传性质。
该诗以真挚的情感表达、独特的浪漫主义精神流传于世。
从内容上来说,该诗表现了屈原对当时楚国政治腐朽的愤慨之情,对宗族国家的热爱之情,对个人不幸遭遇的哀怨之情。
屈原品质之坚贞、兴楚之迫切、实现美政之追求,都寄托在香草美人之中。
一、香草之于美德《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据统计达到17种之多。
如下:兰(含秋兰)、芷、椒、蕙、荃、荷、江离、木兰(树)、宿莽、菌桂、留夷、揭车、杜衡、秋菊、薛荔、胡绳、琼茅。
香草的寓意有三:一是美德,二是作为装饰丰富了美人意象,三是与恶草相对。
我们可以诗歌中体悟屈原对香草的挚爱之情。
诗人种植收割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诗人饮香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穿戴香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种植收割香草,有育才之喻。
屈原待这些人才成熟之时,将他们奉给楚国,为实现楚国复兴而贡献力量。
臣子穿戴香草是一种礼节,表示对君主之敬,与屈原的“内美”相呼应。
饮香草有古贤之风,可与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相比。
《离骚》创作时间是屈原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
此时屈原个人命运坎坷、报国望、国家前途暗淡。
在此种境遇下,屈原仍不忘楚国时政,他担心香草会变质变节,沦为恶草。
他在诗中说,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在恶劣环境中,屈原矢志不渝。
但是楚国佞臣当道,那么其他人能坚持多久呢?在中国神话中,有一类神话叫变形神话,例如精卫填海。
香草美人名词解释古代文学“香草美人”:《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着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选,但它们又是上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
这些较为原始的楚地民间文化中的文学意象不但被屈原借以描述现实,同时也帮助屈原进入古代神话或原始宗教的情境之中,通过对来自历史和人类心灵深处的自由和激情的体验,达到对现实的超越。
【资料拓展】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编撰者刘义庆。
它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它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
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嗒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2、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25人。
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3、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著四种传奇剧木的合称,即《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
因作者是江西临川人,所居书斋名玉茗堂,四剧中都有描写梦境的情节而得名。
汨罗江十大屈原典故(八):香草美人典故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已经成为汉语成语,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出自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屈原《离骚》写作完稿在河泊潭渊北的玉笥山上(屈潭之左)。
《拾遗记》《洞庭山》云:“屈原以忠见斥,隐于沅湘,披蓁茹草,混同禽兽,不交世务,采柏实以全桂膏,用养心神;被王逼逐,乃赴清泠之水。
楚人思慕,谓之水仙。
其神游于天河,精灵时降湘浦。
楚人为之立祠,汉末犹在。
”沈亚之《屈原外传》云:“屈原瘦细美髯,丰神朗秀,长九尺,好奇服,切云之冠,性洁。
一日三濯缨。
””尝游沅湘,俗好祀,必作乐歌以乐神。
词甚俚,原因栖玉笥山,作九歌,讬以讽谏。
至山鬼篇成,四山忽啾啾若啼啸。
声闻十里外,草木萎死。
又见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佹僪,与古观怪物行事。
因书其壁,呵而问之。
时天惨地愁,白昼如夜者三日,晚益愤懑,披蓁茹草,混同鸟兽。
不交事务,采柏实和桂膏,歌远游之章,讬游仙以自适。
“《拾遗记》所记洞庭山,实为磊石山。
中国第一座屈原庙就是磊石庙。
中国第一座洞庭庙(龙神庙)也在磊石山上,的确可以证明,屈原居住的玉笥山,就是对岸(东凤凰山台南)的凤凰玉笥山上。
历代在此山西汨罗山上建有屈原庙(相沿称汨罗庙)。
屈原墓也在此汨罗山上。
笔架山笔架山位于凤凰玉笥山左侧、河泊潭春江嘴(屈潭)岸边。
据传屈原被流放到汨罗江后,他选择在磊石山对岸玉笥山上南阳庙居住下来(今有南岳庙),开始写作《离骚》。
屈原选择在这个地方居住,一是交通便利,磊石港(罗汭)是上达长沙下通郢都的中心交通站;二是南阳庙对岸就相传有黄帝墓的黄陵山,还有舜帝二妃墓在其山上;背有凤凰台,是黄帝登熊湘山、张乐洞庭之野的地方,还传说黄帝在此乘龙升天;其右有磊石洞庭山,有龙神庙在山上,是楚人祭龙的地方,也是罗子训练水兵的港口。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它揭示了屈原在诗歌创作中对对比手法的不断发展和丰富。
香草美人对比兴是指通过对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等对立面的描述和对比,来展现诗人的审美情感和思想境界。
在屈原的作品中,这种对比手法得到了深入运用和发展,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审美效果。
香草美人对比兴在屈原的早期作品中已经有所体现。
在《离骚》中,“服食姜芥,不足以效烈”正是运用了香草美人对比兴,通过姜芥的刺激和辣味来对比表现诗人内心的烈火般的情感。
这样的对比手法让诗歌形象更加鲜明,也更具有情感共鸣力。
随着诗人审美情感的不断深化和对对比手法的理解加深,屈原的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也呈现出了更为深刻的发展。
在《天问》中,“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将天上的鸢和地下的鱼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忧国忧民的担忧之情,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错综复杂和纷繁多变。
另外,在《九歌》中,“暴风檐雨,白露霜雪”也是屈原运用香草美人对比兴的又一经典之作。
诗人通过自然现象的对比来表现了人生百态和社会百态,既有着对自然的敬畏,也将人生的悲欢聚散融入到了大自然的背景之中,形成了壮美的意境。
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得到了持续和深刻的发展,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审美情感和思想情感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他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表达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这种对比手法不仅使屈原的作品更富有诗意和表现力,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更为深刻丰富的感悟和思考。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香草美人对比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审美手法,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对比手法的审美追求和把握,也将诗歌的表现力和意境深化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对比兴,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诗人的才华横溢和深情款款,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和韵味。
希望在今后的诗歌创作中,能够借鉴屈原的对比手法,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深度和广度,也更具有审美魅力和思想内涵。
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我通过深入研究屈原的作品,深入理解了他对香草美人对比兴的运用和发展。
042I!"争鸣I从《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窥视其人格魅力◎杨芳《离骚》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归根到底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汉代王逸在《离骚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以譬;,以君;,以人。
”从这段话我可以,《诗》的比兴,屈原以,一的,'香草美人”的,《诗》而,离骚》中的的喻,而段的比兴在诗中,喻喻一的的‘I 之,之”一,香草和一,的。
这于物物的,我国文学中“香草美人”的喻传,,以至于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南楚之地,人杰地灵,树木花草也灵气。
据记载,楚国先向周王室进贡之物,是祭祀用的灵草,诗人它来表达一种特别的结。
'荃=”喻,君王,缘于“荃=”这香草,它保存着楚人古残留着的识,留存着楚人对古先祖的崇拜和怀念的情愫,它先王的,其实已积淀在楚人的集无识中,而在屈原的笔下发挥到了极致。
这些香草是以花来取胜,甚一定花,只要它的根,茎或叶够发香味,而别一番空谷幽的姿态,这些在南方山环水绕,水气氤氤才孕育来的物,频繁的在《楚辞》当中,构上的特性,强烈的地方文特色。
《汉书•地理》说,楚地“有江汉山之;江南地广,或水,,以山,‘贏蛤,物常足”。
《离骚》中充满类繁多的香草,有十八种之多,这些香草作为装,美人的,离骚》中的人的是由香草‘香草一的物,它一方面和人的高洁;一方面和恶草对,着政治的方,香草或比当,或喻古代人,文,而,物,保的存态;屈原痛心',之荒秽”,屈原绝望:'而草兮,荃而为茅;之芳草兮,今也!”古人洪兴祖》:'草,比喻。
”'于进而,之能,之流从,无"”这是“香草”的根,向来'”的屈原,可以这些的香草自喻。
一离骚》中,过的于美人香草于的辞,过上下地灵的的面,过述自己的迹,重建了崇高的诗人自我‘《离骚》中屈原来自喻德的只荷。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I﹑理解《离骚》的准确含义及英语译文,理解“香草美人”的含义,为赏析译文打下基础:“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从屈原的全部作品及作品中的政治思想联系起来,就是从整体认识问题,暂时逃离骚乱的楚国,这就是‘离骚’。
”通常译为“Sorrow After Departure”.有译为“On Encountering Trouble”。
也可以直接写“Li Sao”.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在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从以上对屈原德行文采之评价,我们似乎可以闻到远古飘来的淡淡的芬芳。
诸如以上谈到香草香木的诗句,不下六、七十句,种类约有三十种之多。
他一再以兰蕙等香草来显扬君子修身养性所追求的「明德之香」。
II﹑了解屈原生平,以把握《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的背景。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
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诗人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
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
如下列诗句中英文的比兴意义: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以芬芳香草比品德高尚。
I make a belt of grasses sweet ,oh!And add to it clovers and thymes.②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众女嫉妒比小人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