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格式:ppt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7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气相色谱法测定少量气体中一氧化氮的装置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孙扬,王跃思
申请号:CN201420241569.2
申请日:20140512
公开号:CN204129020U
公开日:
201501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基于气相色谱法测定少量气体中一氧化氮的装置,包括:进样单元为一个十通进样阀和一个四通进样阀,各连接一个智能时间继电器;分离检测单元由一根预分析柱和一根主分析柱组成;预分析柱连接至十通进样阀,主分析柱的一端连接十通进样阀,主分析柱的另一端连接四通进样阀;四通进样阀连接一电子捕获检测器,该电子捕获检测器连接一计算机工作站。
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检测少量气体中的一氧化氮,并且有速度快,精度高,响应范围大的特点。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址: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市朝阳德外大街祁家豁子华严里4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宋焰琴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方面的非气象局部门的院士)1.巢纪平气象学家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
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2.符淙斌气候学家1939年10月14日生于上海。
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黄荣辉气象学家1942年8月17日生于福建惠安。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6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4.李崇银气象学家1940年4月15日生于四川达县。
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吕达仁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40年生于上海市。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6.穆穆大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4年8月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籍贯安徽定远。
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7.吴国雄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1943年3月20日生于广东潮阳。
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
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伍荣生大气科学家1934年1月17日生于浙江瑞安。
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曾庆存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1935年5月4日生于广东阳江。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相关领域)1.陈俊勇大地测量学家1933年5月16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
FGOALS高分辨率气候模式系统模式研制与应用综述俞永强;安博;刘海龙;包庆;林鹏飞;何编;郑伟鹏;栾贻花;白文蓉;李恬燕【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年(卷),期】2024(48)1【摘要】当今气候系统模式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通过提高模式的空间分辨率,改进对气候系统中多尺度相互作用过程和极端事件的模拟能力。
过去5年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并完善了25 km分辨率大气环流分量模式FAMIL2.2、1/10°分辨率海洋环流分量模式LICOM3.0,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FGOALS-f3-H。
利用上述高分辨率模式,开展了大量的数值模拟试验和预报/预测研究,其中包括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高分辨率模式比较子计划(HighResMIP),建立了海洋环流预测系统(LFS)等。
初步评估分析表明,相对于低分辨率模式,高分辨率模式对气候平均态和气候变率的模拟能力均有明显改进。
其中高分辨率大气环流模式可以更好地模拟台风、极端降水事件,高分辨率海洋模式可以更好地模拟海洋中尺度涡旋和西边界流,而高分辨率耦合模式则可以更好重现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热带不稳定波动(TIW)等事件。
【总页数】18页(P200-217)【作者】俞永强;安博;刘海龙;包庆;林鹏飞;何编;郑伟鹏;栾贻花;白文蓉;李恬燕【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中国科学院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气候系统模式FGOALS-s2对南半球气候的模拟和预估2.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I模拟的小冰期气候3.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模拟的全球季风:版本比较和海气耦合过程影响分析4.亚洲季风降水季节演变特征的气候系统模式模拟:基于FGOALS-g3和FGOALS-g2的比较评估5.影响气候系统模式温室气体敏感度的反馈过程——基于FGOALS模式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科学院⼤⽓所淮南研究院办公室⼯作⼈员招聘启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所)淮南研究院(淮南⼤⽓科学研究院)是⼤⽓所与安徽省淮南市政府近期共同成⽴的科研机构,旨在推动典型地区⼤⽓科学领域的观测研究、基础研究、应⽤发展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作。
因⼯作需要,现⾯向社会公开招聘办公室⼯作⼈员1-2名,具体如下:⼀、岗位职责:1、协助研究院领导制定淮南研究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具体组织实施;2、协助研究院领导进⾏淮南研究院的园区规划并具体组织实施;3、⽂秘⼯作,印章、⽂件、档案的保管⼯作;4、研究院与淮南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作;5、⼤⽓所⼈员往返的接待⼯作;6、研究院聘任的其他⼯作⼈员的管理和服务⼯作;7、研究院领导交办的其它⼯作。
⼆、招聘要求:1、具有硕⼠及以上学历,⼤⽓科学、环境科学或管理科学专业背景者优先;2、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强烈的事业⼼和责任感,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和⽂字表达能⼒,有相关⼯作经验者优先;3、具有很好的计算机⽔平,熟练使⽤常⽤办公软件;4、思路清晰,善于总结,办事条理性强,有⼀定的⽂档管理和财务知识,有会计资格证书者优先;5、⾝体健康,能长期(2年以上)在淮南⼯作,年龄在35岁以下。
三、聘⽤后待遇与管理:1、⼯资待遇参照⼤⽓所相关待遇执⾏;2、符合解决户籍条件⼈员可帮助解决北京市或淮南市户籍;3、试⽤期3个⽉,试⽤合格后签订聘⽤合同,合同管理按研究所有关政策执⾏。
四、应聘⽅式:请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于2011年8⽉10⽇前将应聘申请表以电⼦邮件发送到xjcheng@。
对初选合格者,将在2011年8⽉20⽇前邮件或电话通知⾯试。
应聘申请表见附件。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方面的非气象局部门的院士)1.巢纪平气象学家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
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2.符淙斌气候学家1939年10月14日生于上海。
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黄荣辉气象学家1942年8月17日生于福建惠安。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6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4.李崇银气象学家1940年4月15日生于四川达县。
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吕达仁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40年生于上海市。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6.穆穆大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4年8月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籍贯安徽定远。
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7.吴国雄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1943年3月20日生于广东潮阳。
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
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伍荣生大气科学家1934年1月17日生于浙江瑞安。
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曾庆存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1935年5月4日生于广东阳江。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相关领域)1.陈俊勇大地测量学家1933年5月16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
备注:红色字体P37表示在《大气物理学》书中第37页,另外本文档中试题答案为自己总结的。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1996-2014年考博试题及答案 2014年一、名词1、标准大气:(P37)标准大气,又称“参考大气”。
能够反映某地区(如中纬度)垂直方向上气温、气压、湿度等近似平均分布的一种模式大气。
它能粗略地反映中纬度地区大气多年年平均状况,并得到一国或国际组织承认。
2、天电:(P407)天电是指大气中放电过程引起的脉冲电磁辐射,其中闪电是主要的天电源。
3、莫宁-奥布霍夫长度:(P248)4、云凝结核:(P320)5、光化学烟雾:(P29)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 )和氮氧化物(NOx )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等二次污染物,这些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混合形成有害的光化学烟雾。
6、播撒云: “播种云一供应云”机制:高空对流泡中通过凝华和结淞增长大量冰晶,成为自然“播种云” ,冰晶降落到低层浓密的层状云中碰并水滴,从而将云水转化为雨水。
在低层,由中尺度抬升而产生的浓密的层状云为降落下来的降水粒子提供了丰富的云水,成为“供应云”。
高层播种云,一般是卷层云,在气旋云系中,高空对流泡是一种典型的播种云。
由于高空对流泡尺度小,可能同时存在好几个,因此,使地面降水存在着小尺度的不均匀结构。
供应云,一般指浓密的层状云,如高层云、雨层云、层积云或层云。
当供应云受到冰雪晶粒子的播种后,云内会通过云水碰冻→云冰碰连→雪晶的有效转化以及碰并等过程,使其降水强度明显增加。
7、冰雹的湿增长:(P348)8、普朗克定律(P68):对于绝对黑体物质,单色辐射通量密度与发射物质的温度和辐射波长或频率符合以下关系:1/51152)1()1(2),(2---=-=T c Tk chB e c e h c T F λλλλπλ,其中c 1为第一辐射常数:24821107427.32-⋅⋅⨯==m m W h c c μπ;c 2为第二辐射常数:K m kch c ⋅==μ143882。
注:引用请说明来自生物统计家园网机构数量数量排名经费/万元经费排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13616902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24210997.2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8735318.661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86462885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8556292.5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165729.87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8175418.3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818431714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7945351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76106673.3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751162846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711251711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68135602.18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67143614.52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621538621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6216370918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6117378517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6118232237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601934242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5920350521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562145641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56223241.126中国科学院大学55233837.216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54243282.125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5125286630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482633482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48273307.32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48282657.53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4729322827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4730297629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4531249232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4432246234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44332405.335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4434196944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4335369419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4236305528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42372491.433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4238236836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393919554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38402055.539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3741174252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3742163258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34431703.55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3344204840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3345165356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3346151759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3247182648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3248180149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314920024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3150186247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3051179450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3052145463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30531261.47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30541215.376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95520264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956164457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857196945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2858130370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2859128172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760211038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761148161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76214596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66317825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664145464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565203341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2566139169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2467125674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36817375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2369165655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370116180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371106482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227292885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173149960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2174144765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2175119578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76143066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771136.681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78101284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7987789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20807679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81139768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882140467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1883129971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18841187.879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88563293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1786123975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787120677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178854397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68988487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59088488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15917389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1492101583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149363294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139492186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139561696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129645999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19767692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198408100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109963095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10100406101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910134310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7102387102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7103312104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7104267105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7105265.7106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6106237108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510750998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5108192109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410926510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2110148110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211112911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211210611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1134011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111430114305115。
注:引用请说明来自生物统计家园网机构数量数量排名经费/万元经费排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13616902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24210997.2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8735318.661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86462885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8556292.5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165729.87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8175418.3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818431714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7945351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76106673.3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751162846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711251711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68135602.18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67143614.52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621538621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6216370918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6117378517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6118232237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601934242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5920350521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562145641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56223241.126中国科学院大学55233837.216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54243282.125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5125286630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482633482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48273307.32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48282657.53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4729322827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4730297629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4531249232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4432246234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44332405.335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4434196944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4335369419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4236305528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42372491.433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4238236836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393919554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38402055.539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3741174252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3742163258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34431703.55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3344204840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3345165356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3346151759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3247182648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3248180149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314920024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3150186247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3051179450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3052145463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30531261.47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30541215.376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95520264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956164457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857196945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2858130370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2859128172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760211038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761148161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76214596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66317825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664145464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565203341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2566139169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2467125674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36817375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2369165655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370116180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371106482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227292885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173149960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2174144765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2175119578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76143066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771136.681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78101284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7987789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20807679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81139768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882140467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1883129971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18841187.879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88563293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1786123975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787120677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178854397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68988487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59088488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15917389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1492101583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149363294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139492186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139561696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129645999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19767692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198408100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109963095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10100406101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910134310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7102387102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7103312104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7104267105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7105265.7106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6106237108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510750998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5108192109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410926510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2110148110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211112911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211210611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1134011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11143011430511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现有职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2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6人,中级科技人员108人。
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
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毕业生就业重点保证单位。
现有在学博士生211人,硕士生105人,博士后18人。
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的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
四个优势创新研究领域是: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所拥有的科研部门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大气分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
2005年,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科研工作取得若干重要进展,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一等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共发表科技论文4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6篇,申报专利5项。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论著及科技成果奖励条例(暂行)(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1条为鼓励科技人员多出高水平科技成果,多获得高级别科技奖励,提高我所科研绩效和学术影响力,增强我所的整体显示度,特制定本试行条例。
二.期刊论文及专著、专利第2条SCI收录论文: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20万元(人民币,下同);在SCI收录的刊物,根据各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IF): 如果IF<1,每篇奖励3500元;如果1<IF≤3,每篇奖励10000元;如果IF>3,每篇奖励12000元;在国内外SCIE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2500元;在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含《气候与环境研究》)发表论文每篇奖励800元。
第3条国际出版的英文学术专著,将在年终根据同行评议结果,奖励6000元或10000元不等;中国(含中外联合)出版英文学术专著,每部奖励5000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出版基金资助的中国出版学术专著,每部奖励4000元;其它中国出版学术专著,每部奖励3500元。
对于正式出版的编著、译著和教材,每部奖励1500元。
第4条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每项奖励10000元;国际实用新型专利,每项奖励4000元;国际外观设计专利,每项奖励2500元。
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每项奖励5000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每项奖励2500元;中国外观设计专利,每项奖励1500元。
三.“三大奖”奖金匹配第5条匹配范围:获得中科院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发明(以下简称“三大奖”)的成果。
第6条匹配比例:国家“三大奖”各奖级均按其相应奖金额度的100%匹配;院部级“三大奖”各奖级按标准奖金额度的50%匹配(以中科院“三大奖”各奖级金额度为标准奖金额度)。
第7条获得国际奖成果,给予个人1000元的荣誉奖励;其它的个人获奖,将不再有匹配奖励。
中国各大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中的部分清华学子678人张贴时间:2007-06-08 访问次数:12537 不完全统计,就任中国各大设计研究院领导的清华学子,中国科学院有9人(各分院院长另有16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7人,中国核武器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有8人,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有5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有5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有3人,中国核动力研究院有3人,其他建筑、水利领域的研究院院长、总师不计其数。
中国卫星设计院院长赵九章院士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在德国获得气象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院士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曾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所长、二机部副部长。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院士清华第二期留美公费生。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华罗庚院士1931-1933年清华大学数学系研究生班听课学习。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叶笃正院士1940年清华大学地学系毕业。
还曾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科院院士,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裴丽生1933年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东生院士1935-1938年清华化学系学习,材料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两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义埙1956.9-1962.9 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
1曾任中科院电子所原所长、中国网通公司总裁。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昌1935-1937年在清华大学学习,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中华民国"中山科学院院长阎振兴1934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
历任台湾大学工程院院长、中山科学院院长、教育部部长、新竹清华大学校长和台湾校成功大学校长。
"中央研究院"院长钱思亮1931年获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理学学士学位。
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中国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朱光亚院士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6位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历届获奖者籍贯、院校等分析一、校友统计:北京大学4人:王选、黄昆、王忠诚、吴征镒清华大学4人:王永志、金怡濂、吴征镒、叶笃正交通交大2人:徐光宪、吴文俊中央大学2人:闵恩泽、刘东生浙江大学2人:谷超豪、叶笃正南开大学1人:刘东生哈工大1人:孙家栋同济大学1人:吴孟超山东农学院1人:李振声西南农学院1人:袁隆平其中吴征镒、叶笃正、刘东生三人分别列入两所大学。
∙二、籍贯统计:辽宁:孙家栋、刘东生、王永志山东:王忠诚、李振声浙江:谷超豪、徐光宪北京:黄昆、袁隆平上海:王选、吴文俊天津:叶笃正、金怡濂江西:吴征镒、袁隆平江苏:金怡濂、王选四川:闵恩泽福建:吴孟超其中金怡濂、王选、袁隆平分属两个省市。
∙三、院士分布: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
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
中科院院士12人,工程院院士6人。
同时是两院院士的闵恩泽、王选。
当选院士时最年轻的是黄昆,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时年仅36岁。
其次吴文俊1957年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38岁,吴征镒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39岁。
当选院士时年龄最大的是吴孟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年69岁),王忠诚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年69岁)。
其他绝大多数当选时年龄介于55-65岁之间。
除去黄昆、吴文俊、吴征镒,其他13人当选院士时平均年龄62岁。
全部16人的平均年龄57岁。
∙四、获奖时年龄:吴征镒(91岁)、叶笃正(89岁)、徐光宪(88岁)、刘东生(86岁)、吴孟超(83岁)、闵恩泽(83岁)、王忠诚(83岁)、谷超豪(83岁)、黄昆(82岁)、吴文俊(81岁)、孙家栋(80)、李振声(75岁)、金怡濂(73岁)、王永志(71岁)、袁隆平(70岁)、王选(64岁)平均年龄80岁。
其中王选、黄昆、刘东生三人已经病逝,分别享年69岁、86岁、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