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全切除术后快速康复护理评价分析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妇科子宫全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分析目的:探讨妇科子宫全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对60例患者行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60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术后并发症。
结论:护士对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综合地术后护理,是有效避免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标签:妇科;子宫全切除术;护理子宫切除是妇科疾病中经常会使用到的手术之一,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可进行盆腹腔探查,手术视野清晰、操作容易、止血确切、感染机会少的优点[1]。
子宫对于女性来说非常重要,对女性的生活及精神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大部分女性患者来说,子宫切除是独特的创伤性经历,对女性生活有较大影响[2]。
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科对60例患者经腹行全子宫切除术,具体护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年龄,33~67岁,平均47.5岁;其中子宫肌瘤38例、子宫腺肌瘤10例、宫颈原位癌5例、子宫内膜增殖症4例、功能性子官出血3例。
2 护理2.1心理护理子宫是女性生殖器中的重要器官,被妇女视为女性的特征。
子宫切除无疑会给术后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适应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患者术后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甚至绝望心理反应,影响病情康复。
因此,术后必须全程进行心理护理,这要求护士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一定要重视患者的权利,尊重患者的人格,护理人员应融入角色,理解患者心情,态度和蔼,鼓励患者讲述内心的苦恼,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3]。
这样才能尽快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密切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尽早康复。
2.2常规护理术后6h应去枕平卧,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因舌后坠而发生窒息,或呕吐时发生误吸,6h后改为半卧位,利于腹腔积液的引流和腹胀。
术后24~72小时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并做好記录。
2.3引流管、导尿管的护理患者术后置有盆腔引流管,保持盆腔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堵塞、打折,每日更换引流袋,禁止引流袋高于伤口,因引流液发生逆流,可导致腹腔感染。
第1篇: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术后临床干预子宫脱垂,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它主要指的是患者子宫沿阴道从正常位置下滑至坐骨棘甚至滑出阴道的病症。
造成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是分娩、产后不良习惯等,其临床表现为腰酸、腹部下坠感等,严重的甚至出现行动受限、宫颈糜烂、宫颈溃疡等。
本文选择年0 ? 年0 以来,我院妇科收治的进行阴式子宫全切术的子宫脱垂患者76例。
按照抽签法将她们随机的划分成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8例。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术后临床干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进行术后临床干预,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及效果。
现将详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随机择取年0 ? 年0 之间,在我院妇科接受阴式子宫全切术的子宫脱垂患者76例。
患者的年龄大约在35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7±5.5)岁;脱垂程度中,42例为Ⅱ度脱垂,34例为Ⅲ度脱垂。
按照抽签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即对照组患者38例,观察组患者38例。
经过临床分析,两组患者均无其他的严重疾病,且在年龄、病情、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对比结果差异性不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术后临床干预。
1.2.2观察组对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进行术后临床干预。
具体方法为:1.2.2.1基础护理患者术后完成后,要及时给予正确的体位护理,并随时监测其临床体征、症状等情况,并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等护理,以避免褥疮、静脉炎等的发生。
1.2.2.2切口护理医护人员要定时对患者的切口情况(是否红肿、渗血及分泌物情况等)进行观察,并一天2次采用高锰酸钾稀释液或碘伏对会阴部位进行消毒清洁,保持会阴部位的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1.2.2.3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加强同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随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通过语言、肢体行为、实际案例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慰抚、疏导等,尽量消除患者的紧张、抑郁、忧虑等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使其能够保持轻松、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护理治疗。
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后实施快速康复外科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围术期模式的对照组(38例)与快速康复外科的观察组(38例),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疼痛感轻且并发症少,值得借鉴。
【关键词】妇科;子宫全切除;术后;临床护理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目前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达8%,而在生育女性中发生率更高,目前对于这一类妇科疾病的治疗以子宫切除术为主,而行全子宫切除术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1]。
因此,采用一种科学、全面的护理方法,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重点分析妇科子宫全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8年5月-2020年5月,选取所在医院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8例。
纳入标准:无腹部手术史;无高血压及糖尿病。
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证;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
对照组年龄48~59岁,平均(54.73±2.65)岁,子宫肌瘤21例,子宫腺肌症10例,其他7例。
观察组年龄49~58岁,平均(53.48±3.37)岁,子宫肌瘤20例,子宫腺肌症11例,其他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常规进行健康宣教,术后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术后翻身活动,鼓励尽早下床活动,给予饮食指导等。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护理目的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在手术完成后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
结果为42例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后,无1例患者产生严重并发症,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在4~10d,平均(5.2±1.7)d。
结论在全子宫切除术后进行全面及对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在临床中应重视推广使用。
标签:护理;全子宫切除术;探讨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疾病,如子宫肿瘤及子宫脱垂等的有效方法,目前全子宫切除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
由于该术式可引起术后发烧及出血多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必须重视术后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分析了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7月收治的42例作为观察对象,年龄在36~74岁,平均(53.9±3.4)岁。
所有病例均为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其中子宫脱垂13例,子宫肌瘤11例,宫颈癌8例,子宫腺肌症10例。
1.2方法1.2.1基础护理完成全子宫切除术后应强化基础护理工作,首先要注意对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如阴道渗血或出血情况、血压、呼吸状态、体温及脉搏等,呼吸、脉搏及血压应每隔30min~1h测量1次,测量后应做好相应的记录。
如术后患者表现为大汗淋漓、躁动不安、面容苍白及四肢阙冷等,应注意预防发生休克现象[2]。
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术后6h内应保持去枕平卧状态,同时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以避免呼吸道被呕吐物等堵塞。
此外,可帮助患者翻身及扣背,以加快肠蠕动,同时叮嘱患者适当活动下肢,以免发生静脉血栓。
1.2.2心理护理全子宫切除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烦躁及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为了避免负性情绪对康复造成影响,则术后尤其需要重视强化心理护理。
术后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要让患者认识到切除子宫对于治疗疾病的重要作用,并告知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正常现象,可自行消退,从而有效缓解患者内心的焦虑情绪。
子宫切除术后临床护理分析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其疗效虽取决于操作技术但术后护理也很重要,如术后护理不当,可加重病人病情,增加病人痛苦。
自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行子宫切除术84 例(全切60例,次全切24 例),均治愈出院,现将该病术后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84例,年龄32-64 岁,发病诱因,子宫肌瘤48 例(全切25 例次全切23 例),双角子宫3 例,功血2 例,输卵管肿瘤6例,子宫内膜增殖症25例。
术后切口疼痛34 例,发热8 例,腹胀10例,排尿不畅3 例,切口迟缓愈合12 例并发肺炎1 例。
2心理护理对策心理护理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通过与病人进行友好的交流,可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消除或减轻紧张心理。
护士要具备较好的人文学科修养,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要善于观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需求,学会分析患者的心理技能,掌握确定患者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的方法,要随时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
对于老年患者,患者入院后心理比较焦虑、紧张,护士要体谅患者,积极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了解其心理及躯体状态,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并提供有效的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整洁、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与他们谈话时,要热情、耐心、细致,使她们在精神上减少恐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对于青年患者,护士热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对其传播有关女性人体解剖结构,讲解子宫的主要作用是生育、维持月经。
让患者知道,虽然子宫被切除,但还保留卵巢,术后内分泌功能不受影响,保留卵巢仍分泌激素,不会过早衰老,女性的体态、性格也不会改变。
我们要做好其家庭及丈夫的工作,让他们用亲人的关爱去鼓励和温暖患者,使患者能树立信心,面对现实,消除忧虑和恐惧,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未来[1]。
3术后护理3.1麻醉复苏后及体位护理:患者术后由麻醉医师及护士平车推送回病房.病房护士协助患者过床并妥善安置各引流管,详细询问麻醉师及手术室护士有关患者术中情况,评估患者手术后身心状况,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以消除其顾虑。
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5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住院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减少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并发症;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3-0159-02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手术刺激常会引发明显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因此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必不可少[1]。
快速康复护理是通过优化临床路径管理来减少手术的应激反应,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2]。
本研究旨在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5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情同意,且排除心脑血管功能障碍、精神病史、认知障碍、手术禁忌症及临床资料不全者。
患者年龄30~66岁,平均(48.73±3.55)岁;子宫肌瘤19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增生8例,子宫腺肌病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具体为:(1)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向患者讲解子宫功能及子宫切除后所带来的影响、实施全子宫切除术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更好的配合手术。
浅谈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护理【摘要】通过对我科16例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护理与观察,总结如下: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如术前心理护理、阴道准备、肠道准备、术前常规准备,及术后阴道护理、导尿管的护理、饮食排便指导,出院指导是手术顺利进行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痊愈出院的保证。
【关键词】子宫阴式全切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40-02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是经阴道切除子宫,以往多用于子宫脱垂患者,随着妇科手术的不断提高,近年已经用于临床。
它主要还适用于阴道前后壁膨出及小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
与以往腹式子宫全切除术相比,它具有创伤小,伤口疼痛轻,不干扰腹腔脏器,可以减少腹腔感染机会,肠蠕动恢复快,术后进食快,无肠粘连,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
我科至今做阴式子宫全切术已累计数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合并症发生。
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科共实行阴式子宫切除手术16例,年龄40~76岁,平均58岁,其中8例是子宫脱垂患者,4例是功血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4例是子宫腺肌病,病人术后6-8天出院,平均住院日7天。
2 护理要点2.1 术前准备及护理2.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医院和科室规章制度,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及护士,同病房的病友,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一张笑脸,一声亲切的问候,送上第一杯开水,提供一张干净整洁的床铺,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增加与患者的亲切感。
2.1.2 心理护理首先,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如恐惧、担忧、羞愧分别给予正确的指导,由责任护士向家属和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手术的最佳阵容。
简单介绍麻醉方式和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和处理对策。
告诉患者术后不会影响性生活,不会过早衰老,身体发胖等,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和一切不利因素,鼓励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术,积极主动配合医疗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子宫全切除术后快速康复护理的实施效果评估及分析发表时间:2016-06-15T16:41:03.4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作者:刘英娟古丽沙拉[导读]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促进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人民医院 835500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子宫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择期行子宫全切除术的75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围术期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留置管道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管道时间、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促进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子宫全切除术;快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子宫全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手段,但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后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和生理负担,从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为此本文将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择期行子宫全切除术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34-56岁之间,75例患者均已婚,且有生育史,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7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自愿参加本文实验。
观察组41例,平均年龄(45.2±2.6)岁,原发疾病类型中子宫腺肌病8例,子宫内膜癌12例,子宫重度脱落2例,子宫肌瘤19例,对照组34例,平均年龄(44.9±2.7)岁,原发疾病类型中子宫腺肌病6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重度脱落1例,子宫肌瘤1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14期子宫全切术是子宫良性病变的治疗方式,可以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还可以治疗子宫腺肌症等[1]。
现阶段,这一术式涉及3种类型:①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②阴式子宫全切除术;③腹式子宫全切除术,前两种术式创伤轻,利于术后恢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2]。
但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因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有限,加上医疗设备限制,所以主要采取腹式子宫全切除术治疗[3]。
在子宫全切术后,为促进患者康复,则需要辅助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常规护理主要遵循医嘱进行护理,护理工作缺乏主动性和个体化,无法与患者实际护理需求相适应[4]。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作为新型护理理念,其可以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同时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术后康复有促进作用,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5]。
本研究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子宫全切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8年1月-2020年8月收治子宫全切除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
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6.89±3.45)岁,平均病程(7.56±1.78)个月;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56.93±3.56)岁,平均病程(7.62±1.8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
方法: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辅助完善检查,告知注意事项,术中协助医师操作,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观察病情。
⑵研究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①术前:手术前1d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并对相关意义及内容向患者进行讲解,术前6h 禁食。
术前指导踝泵运动及床上翻身,并评估掌握情况。
②术中: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控制在50%~60%,根据患者感受进行调整,术中输注液体均提前加温处理,减轻手术应激刺激。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录2021年8月到2022年1月期间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共计180例,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康复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干预1dVAS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VA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干预1d静息时段SaO2数据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静息时段SaO2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康复组生活质量评分较之对照组高(P<0.05)。
结论:行子宫全切术后开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更好地促进术后康复效率改善,优化生理状态,降低术后疼痛感,优化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子宫全切除术;护理应用效果子宫全切术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有效方式之一,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等疾病;当前阶段的医疗干预中,子宫全切术的实施通常借助腹腔镜或阴道镜完成子宫全切,手术创伤轻,术后恢复效率快,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在术式实施阶段,有效的预后护理措施能进一步促进康复效率的提升[1]。
本次医学研究基于子宫全切术护理阶段的护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录2021年8月到2022年1月期间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共计180例,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对照组数据分析中,平均(45.35±1.74)岁;康复组数据分析中,平均(45.39±1.77)岁;基本资料分析无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干预,术前配合医生完成辅助检查,并告知手术阶段的注意事项,注重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观察患者身体状况的指标,指导相关药物的服用以促进康复效率的提升[2]。
子宫全切除术后快速康复护理评价分析作者:卓万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子宫全切除术后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方法:选择子宫全切除术患者68例,其中,34例采用快速康复护理,34例采用常规模式护理。
结果: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子宫全切除术后;快速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74-01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减少手术应激和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及缩短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术期多学科综合运用措施[1]。
快速康复外科早期的倡导者及实践者是丹麦外科医生Kehlet,他早在2001年就率先提出了此概念,并在许多种的手术病人积极探索其临床可行性及优越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们科室从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对68例子宫切除术病员分别实施了快速康复护理和常规模式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方法:1.1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讲解术后快速康复护理的内容、重要性及效果。
手术当天指导床上勤翻身,活动四肢,术后第1天开始进食稀饭、菜汤等流质饮食,术后第2天练习床边坐,床周活动,术后第3天下床活动,每天至少2次,每次20-30分钟。
1.2 常规模式护理为预防阴道吻合口出血,手术后除大小便外均卧床休息,术后第1天开始饮水,术后第2天才开始进食稀饭、菜汤等流质饮食。
2 结果: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无1例发生肠梗阻和深静脉血栓,常规模式护理组发生2例不全肠梗阻,有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住院天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平均 6 天,采用常规模式护理者平均住院天数8 天。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常规模式护理住院天数平均少 2 天,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向差异(P3 讨论:快速康复外科不仅是护理人员的事,也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不仅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康复治疗师、护士,也包括病人及家属的积极参与。
子宫全切术后的护理研究子宫全切术是把子宫连同宫颈都切除,是根治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疾病的重要手段。
但其子宫全切术后的并发症较多,因此手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有人报告,子宫切除比胆囊切除术后产生的精神症状高两倍,术后去精神科就诊的要比一般人多3倍[1]。
手术作为刺激,足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也可以影响手术效果及疾病的转归。
子宫是象征女性性别的一个重要标志,行子宫全切术对患者来说,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来说都是一大创伤,所以心理护理极其重要。
通过手术前后的健康指导,给他们讲解女性解剖常识和性知识,积极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沟通,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忧虑、抑郁、自卑等心理影响,对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术后生理心理康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术前护理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感觉子宫的摘除改变了女性特征,对未来性生活等造成影响,常出现抑郁、情绪、焦虑多变等,给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2]。
因此对护理人员对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日常查房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与患者多交流,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负担、心理疑惑给予心理疏导工作。
对家属进行相关教育,可适当增加家属探望时间或次数,利用家庭的力量鼓励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一视同仁,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尊重患者的权利与人格通过沟通建立起护患间相互满意的关系,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安全的氛围。
针对老年患者,由于入院后心理比较焦虑,我们积极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了解其躯体及心理状态,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针对青年患者,对其讲述有关女性人体解剖结构,讲述其主要作用是维持月经、生育。
让患者知道,虽然子宫被切除,但还保留卵巢,术后内分泌功能不受影响,保留卵巢仍分泌激素,不会过早衰老,女性的体态、性格也不会改变。
对紧张怕痛的患者让其了解麻醉医师业务水平、麻醉效果、手术医师、以及术后止痛方法的介绍,鼓励患者与医生积极配合,护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和蔼有耐心,稳重自信沉着冷静、操作娴熟准确,真正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
浅议子宫全切手术的护理摘要】子宫全切术是我们妇产科手术中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术,对于广大的手术的患者来说,她们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产生一些强烈的反应,这将会干扰到手术的顺利进行。
因子宫本身作为女性的重要性,她们在实施子宫全切术前都往往会产生一些犹豫。
这样就缺少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护理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因素,难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
【关键词】子宫全切手术护理子宫是象征女性特质和维持生育功能的重要器官,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只有通过护理人员及时、正确的健康教育,大部分的心理问题才会得到解决,使患者以健康的心态安全渡过手术。
一、患者心理分析子宫全切对于广大女性患者,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首先是焦虑和恐惧。
子宫作为女性的生育器官被切除,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的心理压力,焦虑和恐惧是术前最常见的情绪表现;再次是内疚感。
我国的女性对性问题虽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但作为生活中携手并进的伴侣,由于子宫切除后,很多妇女觉得失去了做女人的资格,对丈夫有着很大的内疚感,所以她们术前会很矛盾,这不仅影响患者自身的健康,在精神上也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二、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要进行手术室自然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子宫作为女性特有的实质性器官被切除,它将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的重大压力。
我们要以诚恳、耐心、关心的态度倾听、分析,然后采取最适应病人的心理状态,去解除病人的顾虑。
再者,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担忧手术治疗的安全性,这些心理因素对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均都会造成很大的困难。
因而进行正确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只有消除她们心理的紧张,积极调动她们良好的心态,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力争在术前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医学护理的众多关系因素中,护患关系是非常重要性。
作为患者,本身就在承受着痛苦和苦难,如果再得不到护理人员的关爱,心理的沉重可想而知。
只有给患者亲人般的关爱,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缩短护患距离,还要注意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不把个人情感反应带到工作中,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患者的治疗。
子宫全切除术后快速康复护理评价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子宫全切除术后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方法:选择子宫全切除术患者68例,其中,34例采用快速康复护理,34例采用常规模式护理。
结果: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全切除术后;快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74-01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减少手术应激和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及缩短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术期多学科综合运用措施[1]。
快速康复外科早期的倡导者及实践者是丹麦外科医生kehlet,他早在2001年就率先提出了此概念,并在许多种的手术病人积极探索其临床可行性及优越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们科室从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对68例子宫切除术病员分别实施了快速康复护理和常规模式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讲解术后快速康复护理的内容、重要性及效果。
手术当天指导床上勤翻身,活动四肢,术后第1天开始进食稀饭、菜汤等流质饮食,术后第2天练习床边坐,床周活动,术后第3天
下床活动,每天至少2次,每次20-30分钟。
1.2 常规模式护理
为预防阴道吻合口出血,手术后除大小便外均卧床休息,术后第1天开始饮水,术后第2天才开始进食稀饭、菜汤等流质饮食。
2 结果: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无1例发生肠梗阻和深静脉血栓,常规模式护理组发生2例不全肠梗阻,有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住院天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平均 6 天,采用常规模式护理者平均住院天数8 天。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常规模式护理住院天数平均少 2 天,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向差异(p<0.01))。
3 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不仅是护理人员的事,也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不仅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康复治疗师、护士,也包括病人及家属的积极参与。
整个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如术前心理护理、麻醉用药、饮食管理及营养支持、术后疼痛的护理等。
心理护理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对麻醉、手术的恐惧,尤其是担心麻醉、手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可能带来的一些并发症和后遗症、手术的失败等是引起患者术前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
文献报道,由于术前患者的恐惧所致的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和行为异常,分别约有80.7%和68%的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2]。
术后病人如果长期地卧床休
息,将增加肌肉丢失、降低肌肉强度、损害肺功能及组织氧化能力、加重静脉淤滞及血栓形成。
与传统常规模式护理方法相比,快速康复护理对器官功能有保护及促进作用,其优点有早期下床活动,可以更好地维护术后肌肉功能;术后早期地口服营养摄人,可以更好地保存瘦肉质群,减少术后肺功能的损害,早期恢复胃肠蠕动功能,增加活动能力,增强心血管功能。
快速康复护理还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同时减少了治疗费用。
总而言之,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通过多模式控制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很好地改善手术病人的预后,我们相信此技术的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逐渐被完善补充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江志伟,李宁,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27(2):131-133.
[2] 吴慧芬,叶淑梅.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实用临床医学,2002,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