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15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有关榕树的)师: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
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
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注意:“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秋季期小学校本课程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我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三首古诗词。
3.我能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重点)4.我能体会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知识链接】诗词的一些表达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叙事抒情、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等。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一)认真朗读诗歌,学习生字新词。
1.我放声读诗词,能在文中圈出下面的生字并注音、正确认读、书写。
(会读的用“√”表示,不会读的在对学、群学时请对子给予帮助。
)生字:洛榆畔帐多音字:间数还重行更2.我能写出有关本课生字中有价值的形近字并组词。
3.我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提示:通过看注释和利用工具书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⑴意万重:⑵那畔:⑶聒:⑷:4.练习写字,重点写“榆、帐”等字。
(提示:一要注意字的结构;二要注意易错的地方。
)(二)我能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提示:读诗歌时,要注意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之感。
)二、再读诗词,理解课文内容这三首诗词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
三、理解诗词含义,体会作者感情。
1. 朗读诗词,先说说重点字词的意思,再说出每句诗的意思,然后串联起来分别说说每首诗词的意思。
(提示:先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含义。
)重点字词:泊、间、数重山、绿、还、欲、意万重、复、行人、那畔、聒。
2.三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每首诗分别是由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情感的?表达情感:《泊船瓜洲》由勾起了作者的情感,《秋思》是由勾起了作者的情感的,《长相思》是由勾起作者的情感的。
3.这三首诗词都表达了思乡之情的主题,但表达方法各异,和同学说说这三首诗词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提示:表达方法: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四、拓展延伸。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导学案第1篇】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5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
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背诵。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作者名叫纳兰性德,复姓纳兰,跟我一起读他的名字---纳兰性德, 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文武双全。
他的词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二、检查预习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一课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教师补充:长相思是词牌名,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猜猜看长相思要表达作者什么意思?3、检查朗读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正读音)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出示PPT)指名朗读(两名以上同学)教师评价:字正腔圆在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谁来试试找找它的节奏。
指名朗读。
教学目的 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评价:这位同学读出了节奏。
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搭石”这种围赤定石的方法。
–掌握使用石块进行搭建结构的基本技巧。
–能够通过搭建石结构培养观察力、耐心和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搭石活动,培养学生的友爱和团结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整理好所需的石块、图纸和搭石工具。
2.确保教室桌面整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3.准备好介绍“搭石”活动的教材和视频资料。
4.分组准备好小组合作所需的任务分工表和合作规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搭石”这种方法的应用领域和意义,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搭石现象。
•看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对搭石活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 学习搭石方法•教师示范搭建基本结构,让学生观察并模仿操作。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石块的形状和大小,制定搭石的计划。
3. 小组合作搭石•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搭石任务。
•学生按照任务分工表,合作完成搭石任务,强调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4. 展示和讨论•每组完成后展示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彼此欣赏和学习。
•引导学生讨论搭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反思•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能积极合作?•学生在搭建过程中表现出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如何?•教师是否充分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搭石”的意义?•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设计或引入更多互动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延伸阅读•《搭石的由来和发展》:探究搭石在不同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和应用。
•《搭石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搭石在工程建筑领域中的创新应用和发展趋势。
六、参考资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搭石》课本教材•互联网相关资源搜索以上是本文对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句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的变化。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感悟母子深情。
3、理解本文主题,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句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的变化。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感悟母子深情。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主题,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一、创设情景,布置任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曾说:“中国作协只养一个人,那也该是史铁生。
”为纪念这位中国当代文坛极具思想深度的文学巨匠,我校文学社“名家漫谈会”活动本期聚焦于史铁生先生,诚邀同学们一起参加!情境任务:任务一:诵读感知,明造化弄人任务二:深研细读,品母子深情任务三:理清线索,悟好好儿活二、任务一:诵读感知,明造化弄人1、诵读感知:美读课文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
请参加漫谈会的同学们分组自由诵读课文。
【诵读要求】:①把握语速语调、语气节奏、停顿重音;②认知文字、感受音韵、领悟情感;③揣摩人物内心活动,置身情境,声情并茂。
2、扫清阅读障碍:①字词积累: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仿膳()豌豆()②词语释义: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形容说话啰唆。
()3、名家范读,思考: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感情的起伏变化要通过语气和节奏变化来表现。
请大家再读课文,概括段意,揣摩各段的情感变化和语气节奏变化,完成表格。
五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年 级五学科语文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2014.7.15---2014.8.15总课时1授课时间学习内容1、师恩难忘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学习重点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自学感悟:1、出示生字词2、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分节读课文,读不流畅的句子要求多读几遍。
3、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可以略讲,注意提示“尽量用简洁的话概括”“说清楚就行”。
)设问导读: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句子,并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回忆了“我”读小学时候的哪些事情?3、小组内进行字词类知识学习及课文朗读。
导学过程巩固练习:1、检查自读情况,学生每人朗读一自然段,相机帮助学生正音。
如:拄、杖、纸、炊都是翘舌音;恍、醒、捅、杖是后鼻音。
2、根据质疑的问题进行朗读、思考、交流。
3、小老师带读生字词、组词、形近字辨析。
4、好词积累,词语理解,如: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5、近反义词、多音字积累。
拓展延伸:摘抄关于赞美教师的诗句。
板书设计1、师恩难忘提纲:“我”到小学读书——老师编故事——教诲之恩导学反思五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年 级五学科语文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2014.7.15---2014.8.15总课时2授课时间学习内容1、师恩难忘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感悟田老师启迪我文学兴趣的高超的教学技艺,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学习难点体味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学习作者先叙事后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准备重点句幻灯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是《搭石》,本文作者(刘章)写了自己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每年汛(xùn)期,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情感,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
本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为:认识“汛、谴”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访"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
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大多比较复杂,比如“谴”“惰”“衡”,要综合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记。
“汛”注意与“讯”相区分:汛期、防汛;喜讯、通讯。
本课的第二个学习目标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这里提示了提高阅读速度的一些方法,可在阅读本课的课文时运用: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结合课后第一题加深理解。
本课的第三个学习目标为: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就要先体会作者是怎样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
可结合课后第二题理解。
课后反思: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五年级上册)
班级五课题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时1课时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4*我的‚长生果‛
课后反思
5、古诗词三首
学习收获
学习收获
课题 6.梅花魂课时第2课时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五课题 8*、小桥流水人家课时 1课时使用日期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五年级课题 9鲸课时第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9鲸课时第2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10*松鼠课时 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1、新型玻璃课时第 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1、新型玻璃课时第 2课时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五课题 18*慈母情深课时 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
(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2*假如没有灰尘课时 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13钓鱼的启示课时第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3钓鱼的启示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时第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16*珍珠鸟课时第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时第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五课题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搭石》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掌握生字词:搭、石、架、轻松、浑浊、琢、精制、单薄、羊毛等。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语简单描述故事情节。
4.能够模仿课文朗读,感悟课文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听懂课文《搭石》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中的情感,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情绪。
2.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整理教学材料、课文及相关图片。
•确保课堂环境整洁,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道具。
2.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展示的图片或道具,引入对“搭石”这个词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知道‘搭石’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会有搭石的故事呢?”3. 学习课文(25分钟)•给学生朗读课文《搭石》,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解释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熟悉这些词的用法。
•分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4. 讨论与互动(15分钟)•分组讨论《搭石》中主人翁的性格特点,分享自己的看法。
•鼓励学生用课文中的短语或句子描述主人翁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引导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境,如何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20分钟)•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课文内容,并且表达看法。
•练习生字词的造句和运用,巩固学习成果。
6. 课堂总结(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这篇课文中的收获和感受。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情感体会。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中布置的作业。
•继续阅读课文,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默写生字词,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本节课《搭石》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思考,加深理解,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一、课前导学1.预习标题,写下重点2.阅读篇章,大致了解文章内容3.练习选择题二、课堂导学1.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习作”一词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介绍一种事物”,我们可以选择介绍哪些事物呢?2.感知文章情感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篇章表达的情感色彩,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感情价值。
3.解读篇章结构,提取篇章信息分析篇章的框架,了解首尾段的功能,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4.深入理解,思维升华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与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作业1.阅读全文,理解篇章结构2.搜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素材,准备写作四、拓展任务1.从你所了解的场景中,选择一个人物或物体,自由发挥,写一篇介绍他(它)的作文。
2.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写作,互相交流、改进。
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第一课时一、预习:范文选择填空( )1.一个我想做的事。
──首段A.小猫 B.写信 C.飞机( )2.我想从山顶没有头发的上头~~永远一只毛毛虫。
──尾段A.鹿 B.蝴蝶 C.球( )3.一种非常奇怪和半透明的小东西。
──各小段的首句A.青蛙 B.蚕茧 C.水母( )4.我们应该爱护一种很可爱的生物。
──各小段的尾句A.花草 B.大树 C.小蝌蚪二、导学篇章结构分析:整篇文章在老师带动下,设想了一个非常神奇的事物。
篇章首先简单地给出了中心想法,并从这种事物的一般特征和它的内部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使事物变得更有特色和趣味。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段中,文中以“我想对它说”或“我想给它”开头,以简短的语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最后,作者通过给出一个办法来引发读者对一篇文章进行写作的思考。
三、感知篇章1.导入篇章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只和作者握手的小朋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导学案第1篇】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2、花生,明白不明白?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
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此刻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明白,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2、指名说板书种花生过收获节3、课文就这两大部分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明白是谁写的吗?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重点突出)(1)要弄明白作者透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己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一)1、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
怎样明白文章哪一部分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2、此刻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3、对。
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
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学生默读。
5、指名读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状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资料,我们就重点学。
(二)1、此刻请你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2、学生默读课文3、好,此刻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5、此刻再看,第一部分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
《搭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悟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心灵之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每想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板课题)2.请学生们齐读课题,提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想一想什么是搭石?用波浪线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2)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学生们抓住“脱鞋绾裤”这个词并从读中感受搭石的美。
3.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并用横线画出来。
(三)深入体会,品味搭石过渡: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1.学生默读2-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学生依顺序来交流汇报。
3.学生齐读,课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小组讨论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教师用小组读、个别读、男女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体会画面的美。
5.理解“绰”是的三种意思,出示: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6.让学生伴随音乐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导学案第【1】篇〗《父爱之舟》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别有情趣的语言文字,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并学会感恩父母。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并学会感恩父母。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课件出示生词“蚕茧、考试、糖葫芦、暑、煮”等。
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巩固生字词。
2.指名说说上节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互相补充师总结:“我”在梦中,梦到了父亲卖蚕茧给“我”买枇杷、住旅店、给我买豆腐脑、给我做万花筒以及父亲雨雪天背我上学等事情,感受到父亲对“我”无声的爱,我对父亲也有说不尽的感激。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课文6-10小节1. 出示任务:1)默读课文6-10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还有哪些场景,让我泪洒枕边?圈画相关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互学,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心酸的哭了。
1)这段文字,你喜欢哪些词句?简要说说原因。
2)边读边想象画面,“我”为什么心酸?我心底会有什么样的想法?3)这里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心酸的滋味,凑钱很艰难但是全家都愿意把钱花我身上;感受到父亲对我的关爱,也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很沉重)4)为了回馈家庭,我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有怎样的收获?预设二:父亲划船送我上学。
1)为什么选择划船?这里第二次提到借船,你感受到了什么?2)这时候,父亲和姑父轮流为我摇船,却让“我”去睡觉,能睡着吗?你觉得“我”心里是怎么想的?3)为了维护“我”的自尊心,父亲又做了什么?(预设:船不靠靠近学校就停)4)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取了。
小语五年级上册导学案1窃读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窃、腋”等7个生字,准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2、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难点: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知识链接: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
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
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能够独立完成。
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预习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
jù pà qiè dǔ cháo cai wū yán(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3、谦指自己。
《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并实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
(在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实行评价。
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来闯关:。
1、听写词语。
(10个)2、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语( ) 戏()相()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