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的中医原理与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5
老中医谈月经,终于知道月经不调的原因了(史上最全)湖北中医院退休老中医吕老师说“女性以血主事,气血相依” 气不上盈,血不下达就会导致气血亏虚。
气血亏虚必然导致月经不调,众所周知,月经是女性的一个重要排毒渠道。
之所以女性比男性寿命要长,就是每月一次的月经能排除体内的淤毒。
古语说“有月经你还是女人,没有了月经你就是老人了”一、月经不调的症状有哪些1、例假提前这说明你已经开始气虚了,经量相对会较多。
人体气血双行,虽然你感觉没什么,但说明你的免疫力已经开始下降了。
肺气不足了。
如果这时不在意,后期会发展成例假后拖,就到了血虚的地步了。
如果这时怀孕生出来的孩子就特别容易感冒经常性经期提前会轻则会导致皮肤暗淡无光,长斑、长痘痘,影响美观。
重则引发头疼和妇科病,导致不孕症展开剩余94%2、例假推后说明你已经从气虚到血虚了,经量相对会较少。
这时肝肾已经开始出现亏虚了。
如果这时不在意,很有可能发展为早期闭经的情况。
如果这时怀孕出现来的孩子就特别容易出现不长个,小儿多动症。
经期延迟现象严重,且不及时进行常规治疗与调理,就会引起一些妇科病的入侵还会引起宫外孕甚至引起不孕症3、闭经例假长时间拖后,很容易发展成闭经,有才28岁闭经近十年的。
像这种情况已经到了肝肾严重亏虚的情况,再加上工作或是学习的压力大而形成的。
女人没有例假是不会生孩子的。
只要是50岁以前停经或是经常不怎么来,都属于早亏现象,都要好好保健,有例假才代表着你的身体正常,是年轻的资本。
4、例假忽前忽后这说明你已经从血虚到脾虚的地步了。
这种情况最容易出现在减肥的人身上,挑食,不爱吃粮食。
久了身体吸收也成问题。
这时如果不在意后期就容易发展成为量不正常,甚至继续下云可能会有闭经的现象产生。
这时如果怀孕,孩子生出来就容易挑食,不吃这不吃那,吸收差等症状5、月经量多一般来说,女性来月经时,前三天的量是最多的,需要大容量的卫生巾,这很正常。
医学上说,经期,若每日流量大于80毫升,或跟平常相比明显增多,那么量就算多了通俗来说,如果你只用了1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把一包大容量的卫生巾用完的话,那么这就是“月经量过多”。
中医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应用月经不调在女性中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为人们工作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月经不调症状已经成为了困扰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月经周期和经量的异常是月经不调的具体表现,西医临床多采用雌、孕激素,促排卵药物等治疗,治疗效果并不是尽如人意,而且西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大。
中医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历史悠久,且临床疗效十分显著,现代医学中医针灸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被越来越多的女性所接受,临床应用也比较广泛。
1.病名由来中医最早关于妇女疾病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直到《皇帝内经》中有了对月经病的记载和认识,由最早的症状记载到病名的确定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更改到现代的统一,汉代《金匮要略》提到“经水不利”,晋代《脉经》则使用“月使不调”做记载,到了隋代《诸病源候论》中论述了“月水不调”,而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下·月经不调第四》中最早使用了“月经不调”之名,这一病名在现代使用的比较普遍,已经被作为月经异常的一类疾病的专用名词并得到了公认沿用至今。
2.病因病机月经不调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等,是由脏腑的功能失常、或气血失调、或冲任损伤而导致的肾-天葵-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失控所致。
月经周期的任何症状的异常,都有可能导致月经不调,寒邪侵袭被认为是形成月经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冲任阻滞是寒凝血瘀证的重要病机。
追本溯源,治疗月经不调的治疗重点则在温经散寒化瘀,行气活血化瘀的同时,注意对冲任二脉的功能调节。
3.中医对月经不调的认识月经病在中医被称为“月经不调”,治疗该病则被称为“调经”,治疗月经病的原则重在治本调经,而调经之法则重在补肾,疏肝,健脾,调理冲任、气血。
中医又将月经不调分为四证九型,包括寒症、热证、虚证、实证,其中寒症又分为实寒型、虚寒型,热证又有实热型、虚热型之分,虚证囊括了气虚型、血虚型、肝肾亏虚性,实证则有气滞型、血瘀型。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发布时间:2021-07-15T14:42:19.41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5期作者:陈星宇[导读] 月经不调可以说是女性朋友最烦恼的事情。
陈星宇大竹县中医院四川达州 635100月经不调可以说是女性朋友最烦恼的事情。
许多女性朋友初次月经不调时很少接受治疗。
病情严重后才会治疗,通畅情况下是自己买一些药物治疗,但不能较好的保证治疗效果。
如果治疗中出现异常则会导致月经不调更加严重。
在相关研究中得知,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可起到不错的效果,那么本次我就和大家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下关于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一、什么是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女性的月经异常,包括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异常。
女性的正常月经周期在22到35天之内,月经早或推迟7天内是正常的。
月经量正常范围在20ml至80ml,不在此范围内的都是月经异常。
月经不调可能与长期抑郁,情绪紧张和压力有关。
以及服用紧急避孕药也可能导致本月月经提前或延迟。
如果经常服用紧急避孕药,则会长期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
月经不调也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有关。
二、中成药治疗月经不调1、当归丸该药可养血补气,调节月经,缓解疼痛。
此药通常用于血虚症导致的月经不调。
2、七制香附丸该药可缓解气虚,调节月经。
主要用于因气滞血瘀所引起的月经不调。
应该注意的是,阴虚发热的患者不能使用。
3、益母草膏具有活血调经,主要应用在月经量少,产后腹痛的患者中。
4、加味逍遥丸此药可起到舒肝清热、健胃养血之功效。
主要应用在两肋胀痛,倦怠食少,月经提前的患者中。
治疗中需要注意不能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同时还不能过于劳累。
5、乌鸡白凤丸其能够达到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的功效。
主要应用在气血两虚,月经不调以及腰腿酸软和白带增加的患者中。
三、月经不调辨证论治(1)、血热型:其症状为月经血呈红色或紫色或深红色,质地粘稠,心情烦躁,口干,尿液发黄。
应采取适清热凉血的治疗原则,可服用固经丸,清经散胶囊等药物。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随着人们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的提升,月经不调已经成为女性的常见病,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延后、月经过少、月经提前等。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诱发妇科炎症、痛经、头痛、子宫肌瘤等疾病,甚至还会引起不孕不育。
中医将其归为经期延长、崩漏等范畴,常以中药汤剂、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基于此,本文将综述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具体如下。
1、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和寒热湿邪侵袭、情志因素、房劳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渡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间接或直接地损伤冲、任、督、带和胞宫、胞脉、胞洛,以及肾-天葵-冲任-胞宫功能失调而致。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让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最终引起月经失调。
“经水出诸肾”月经不调的重要病因是肾虚,临床治疗时可从肾入手。
但有关学者认为,冲脉失利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病因,诊治此病时,应对冲脉实施辩证论治,根据寒热之别、阴阳气血等使用平逆、固冲、理冲、温冲等方式进行治疗。
足以看出,月经失调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学者有不同诊治方法。
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中医辨证论治月经不调多表现为月经先期、月经过少、月经后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
2.1月经先期月经多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3个周期以上,多是因气虚和血热因素导致的。
(1)对于因气虚导致月经提前的患者,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是因体质素弱,或饮食失节,或劳倦思虑过渡,损伤脾气,脾伤则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以致月经先期来潮。
脾为心之子,脾气既虚,则赖心气以自救,久则心气亦伤,致使心脾气虚,统摄无权,月经提前。
舌诊时,舌质呈现淡红,舌苔薄白。
脉诊时,脉细弱。
可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药物:人参、黄芪、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等,其中人参、黄芪益气为君;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臣;当归补血,陈皮理气为佐,升麻、柴胡升阳为使,诸药合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摄血归经,能有效改善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心得与经验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女性都会遇到月经不调的问题,这给我们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而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愿意分享我在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方面的心得和经验。
一、了解月经不调的原因在开始中医治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月经不调的原因。
根据中医理论,月经不调可能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情绪压力等多种因素相关。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针对具体症状进行治疗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全身状况。
二、调理饮食习惯调理饮食习惯是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重要环节。
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中医师会针对性地建议饮食调理方案。
比如,对于经期多血、经期腰腹酸痛的人群,可以适量摄入一些补血养血的食物,如红枣、黑豆、猪肝等;而对于经期少血、经期乳房胀痛的人群,则可以适量摄入一些活血行气的食物,如桂圆、香蕉、花生等。
三、经络按摩经络按摩是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经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缓解月经不调的症状。
例如,常用的子宫经络按摩方法是沿着脐封、关元穴、气海穴等穴位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可以在月经前后每天进行。
四、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重要手段。
通过中药的辨证选药,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月经不调的效果。
在选择中药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例如,对于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人群,可以使用补益气血的中药,如当归、黄芪、白芍等;对于月经过少、经期推后的人群,则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桃仁、红花等。
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中医治疗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注意情绪调节,都有助于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
此外,适度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身体的平衡。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具体症状。
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并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月经不调【辨证论治】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病证。
凡外感六淫、伤七情,以及房室不节,饮食劳倦,或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均可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而出现病态者。
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等。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来两次,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如仅提前三、五天,并无其他不适的,或偶尔提前一次者,都不属月经先期围。
【病因病机】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原因是血热妄行或气虚不固两种。
1.血热妄行嗜食辛辣或外感邪热致阳盛血热;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迫冲任,致经血先期而下。
2.气虚不固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使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以致月经先期而下;也可因产育过多或房室过劳,肾气不固,冲任失约而为月经先期。
【辨证论治】1.血分实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红,兼有面红唇赤,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如生地、丹皮、白芍、玄参、地骨皮、青蒿、旱莲草、黄柏。
经行有块加泽兰、丹参活血化瘀;乳房、小腹胀痛加川楝子、橘叶行气止痛;经量较多者酌加地榆、槐花、仙鹤草收敛止血。
2.肝郁化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鲜红或紫,常夹瘀块,经前乳房、胸胁或小腹胀痛,烦躁易怒,苔微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丹皮、栀子、香附、炙甘草。
经量少而有块者,加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有寒热往来者,去白术、白芍、加半夏、黄芩和解少阳;有潮热者,去柴胡,加青蒿、鳖甲清虚热。
3.阴虚血热【临床表现】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经期偏长,兼见颧红面赤,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两地汤加减:药如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
虚热甚者,可加银柴胡、胡黄连;午后潮热者,加青蒿、鳖甲养阴清热。
中药泡脚治疗月经不调的奇效月经不调是许多女性面临的常见问题,给她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中医学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机体的内分泌失调所致。
而中药泡脚作为一种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调理月经不调的治疗中。
本文将就中药泡脚治疗月经不调的奇效进行探讨。
一、中药泡脚治疗月经不调的原理中药泡脚是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将有效成分渗透至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中,达到调理机体的作用。
针对月经不调,中药泡脚可以帮助改善女性内分泌的失调状况,调理气血运行,促进月经的正常排出,从而达到治疗月经不调的目的。
二、适用中药泡脚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材1. 当归: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是调理月经不调的重要药材之一。
可以选择将当归研磨成细粉,加入足浴水中,泡脚20-30分钟。
2. 川芎:川芎可以活血通络,调节月经。
将川芎研磨成细末,与当归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3. 红花:红花能疏散寒凝、活血化瘀,对经络气血不畅引起的月经不调有一定的疗效。
可以将红花用开水冲泡,待其温度适宜后,加入足浴水中,泡脚约20分钟。
4. 益母草:益母草具有调理血气、温经散寒的功效,适用于寒凝引起的月经不调。
将益母草用水煎煮,待其浸泡充分后,加入足浴水中,泡脚约30分钟。
三、中药泡脚的正确方法1. 准备足浴水:将适量的温水倒入足浴盆中,足够淹没双脚。
保持水温在40-45摄氏度之间,热水慢慢加入,同时搅动水面,使水温均匀。
2. 加入中药材: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将其放入足浴水中。
通常每次使用5-10克中药材即可。
3. 泡脚时间:将双脚浸泡在足浴水中,用力按摩足底穴位,使中药成分充分渗透。
泡脚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不宜过长。
4. 注意事项:在泡脚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情放松身心,避免受凉或受风。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中药泡脚治疗月经不调的注意事项1. 坚持使用:中药泡脚是一项较为温和的治疗方法,疗效需要时间积累。
要想达到较好的效果,需要坚持定期使用。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心得与心得分享作为女性,大多数人都会经历月经周期的变化。
然而,有些女性却遭受月经不调的困扰,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烦恼。
在西方医学中,通常会开出药物来调节月经不调,但是作为中医养生的信徒,我发现中医具有独特的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和心得,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我在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方面的心得。
首先,在寻求中医治疗之前,了解和识别月经不调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中医的理论,月经不调可以分为虚寒和实热两种类型。
虚寒型的月经不调通常伴有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延长、经前腹痛等症状;而实热型的月经不调则表现为月经量多、色红、经期提前、经前乳胀等症状。
因此,在治疗月经不调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和月经不调的表现,以便选择适合的中医治疗方法。
其次,中医重视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在治疗虚寒型月经不调时,中医通常会采用温补的方法,例如使用生姜、肉桂等温性草药,来温暖子宫和补充身体的阳气。
同时,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提高体温,促进气血循环,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
对于实热型月经不调的患者,中医通常会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例如使用黄连、栀子等清热草药,来清除体内的热毒素,平衡体内的阴阳。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理脾胃功能。
在中医看来,脾胃是人体的消化系统,它与女性的月经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调理脾胃功能对月经不调的治疗非常重要。
中医推崇养生养胃的方法,例如饮食调理、正常作息、适当运动等,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脾胃功能,并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
另外,中医强调生活的节制和调整情绪。
过度的劳累、情绪波动等都会对月经周期产生影响。
因此,在治疗月经不调时,我们应该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同时,可以通过中医的针灸和推拿手法来舒缓身体的紧张和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月经周期。
综上所述,中医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心得。
通过了解月经不调的原因,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脾胃功能、生活节制和情绪等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对月经不调的治疗研究月经不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异常、时间不规律或者经量过多或过少等问题。
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给女性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少困扰。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月经不调的问题。
本文将就中医药对月经不调的治疗研究进行探讨。
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益气补血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对不同的月经不调类型,中医医生会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1. 调经活血法调经活血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之一。
此法通过活血化瘀、调理气血运行,促进子宫内膜的脱落和排出来达到调经作用。
常用的调经活血药物包括当归、川芎、桃仁等。
这些中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子宫内膜的增生和脱落,从而帮助恢复月经周期的正常。
2. 补益法对于月经不调的患者,中医药还常常采用补益法来调理身体。
这是因为月经不调与体内的气血亏虚有关。
中药补益法能够通过益气活血、滋阴补肾等作用来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常见的中药补益药物包括人参、黄芪、熟地等。
这些中药能够调理人体气血,促进气血的平衡流通,从而改善月经不调问题。
3. 按穴疗法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还包括按穴疗法。
这是一种通过按摩、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理月经的方法。
按穴疗法可以促进经气畅通,调整经脉的运行,对于月经不调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常见的穴位有关元、三阴交等。
通过定期按摩这些穴位,可以改善月经不调问题。
4. 益肾调经法益肾调经法是治疗月经不调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肾主摄生殖、生长发育等机能,肾气盛衰与月经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
因此,补肾调经可以通过调理肾气的盛衰来改善月经不调问题。
常用的中药有地黄、枸杞子、淫羊藿等。
这些中药能够滋养肾阴、益精气,调理肾脏功能,从而恢复月经的正常。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于月经不调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理论支持。
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活血化瘀、补益气血等手段,中医药能够改善月经不调的问题,恢复女性的生理周期。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心得体会分享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生理问题,经期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或缩短、经期不规律等都属于月经不调范畴。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因为人体内脏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
在经过长期的中医治疗后,我收获了一些治疗月经不调的经验和心得,现分享给大家。
一、中医调理1.中医辨证施治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中医辨证包括气虚、血虚、寒凝、湿浊等。
针对不同的辨证,中医将采取针灸、中药调理、食疗等方案。
因此,在治疗前,患者需要向医生详细描述自己的症状,以便中医师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
2.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等,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药的服用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往往需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效果。
我们应该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完成中药的调理疗程。
3.食疗调养中医提倡合理饮食来调养身体,对于月经不调的患者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些食物可以调理气血,比如红枣、黑豆、山药等都具有补血的作用。
另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二、生活调整1.合理作息不论是对于月经不调的患者还是健康人来说,合理的作息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不熬夜,避免长时间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调整。
另外,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也能对月经不调产生正面的影响。
2.适度锻炼适度的锻炼对于调理月经不调的患者非常重要。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以增强体质,改善气血循环。
例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都是非常适合的运动项目。
3.调节情绪情绪的波动也对月经不调有较大影响。
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平衡身体的气血运行。
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注意事项1.避免寒凉食物寒凉的食物会导致气血凝滞,加重月经不调的症状。
患者应避免食用冷饮和过多生冷食物,尤其在月经期间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治疗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每月提前超过7天,甚至半个多月一行,连续二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病因病机:多由血热热扰冲任致血海不宁,或气虚统摄无权或闭藏失职致冲任失固所致。
辨证论治:月经的量、色、质为主,结合形气色脉全面辨证。
其次注意兼证。
治疗重在调理周期,使之恢复常度。
宜非经期服药。
分证论治 1.血热证:<1.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量多者安冲止血—清经散 <2.肝郁血热证:疏肝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丸 <3.阴虚血热证:滋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2.气虚证:<1.脾气虚弱证: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2.肾气不固证:补肾益气固冲—加参寿胎丸月经过多经血较常量明显增多,称为月经过多。
病因病机:多由气虚摄纳无权,冲任不能约制经血,或血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阴血流溢失常所致。
气虚:脾虚气弱,经血失于统摄,冲任不固而致经多。
或流产、手术损伤肾气,以致脾肾气虚,冲任失固所致。
血热:肝郁化火,热伏冲任,迫血妄行,血流散溢。
辨证论治:以月经周期、色质为主,参合其它脉诊证辨其虚实,辩证中注意疾病的转化,血热证阳盛者病程日久可致气随血耗,出现血热兼气虚证象,素体阴虚者,失血日久,气阴两虚,常出现气阴两虚夹血热证象。
宜于经期服药,以止血为主,急则治标,务在减少经量。
治以益气摄血或凉血止血。
分证论治 1.气虚证:益气升阳,摄血固冲。
—举元煎+炮姜炭、焦艾叶温经止血,乌贼骨收涩止血。
2.血热证:清热凉血止血—十灰丸月经后期月经周期每月推后八、九天,甚至四、五十天一潮,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称为月经后期。
病因病机:多由机体营血不足,血海空虚,不能按时满溢而致;或肾精不足,无精化血,冲任不盈,血海届时不满;或先天肾气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施泄所致。
亦有因寒凝、气滞、痰阻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迟滞,冲任受阻而致。
虚证中有血虚、脾虚、肾虚;实证有寒凝、气滞、痰阻。
辩证要点:根据月经量色质、全身症状、形气色脉,辨其寒热虚实。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妇科常见病。
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
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
自月经初潮起,就应学习、了解一些卫生常识,对月经来潮这一生理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恐惧及紧张心理。
注意经期及性生活卫生,防止经、产期间上行感染,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引起经血潴留的疾病。
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寒、凉、生、冷刺激,防止寒邪侵袭;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应尽量控制剧烈的情绪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平时要防止房劳过度,经期绝对禁止性生活。
病因1、情绪异常引起月经失调情绪异常长期的精神压抑、生闷气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可导致月经失调或痛经、闭经。
这是因为月经是卵巢分泌的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后形成的,卵巢分泌激素又受脑下垂体和下丘脑释放激素的控制,所以无论是卵巢、脑下垂体,还是下丘脑的功能发生异常,都会影响到月经。
2、寒冷刺激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起居无度据研究,妇女经期受寒冷刺激,会使盆腔内的血管过分收缩,可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
因此,妇女日常生活应有规律,避免劳累过度,尤其是经期要防寒避湿。
3、节食引起月经不调过度节食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少女的脂肪至少占体重的17%,方可发生月经初潮,体内脂肪至少达到体重22%,才能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
过度节食,由于机体能量摄入不足,造成体内大量脂肪和蛋白质被耗用,致使雌激素合成障碍而明显缺乏,影响月经来潮,甚至经量稀少或闭经,因此,追求身材苗条的女性,切不可盲目节食。
4、嗜烟酒引起月经不调嗜好酒烟烟雾中的某些成分和酒精可以干扰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引起月经不调。
在吸烟和过量饮酒的女性中,有25%~32%的人因月经不调而到医院诊治。
每天吸烟1包以上或饮高度白酒100毫克以上的女性中,月经不调者是不吸烟喝酒妇女的3倍。
故妇女应不吸烟,少饮酒。
临床表现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紊乱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规则子宫出血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
月经不调的原因及中医治疗方法发布时间:2021-01-19T14:20:46.2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5期作者:许凯[导读] 月经不调的原因及中医治疗方法许凯雅安市石棉县中医医院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加班熬夜成为了工作常态,不仅饮食习惯遭到了破坏,就连原本健康的作息也被打破。
这样的生活状态对于女性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对于女性的影响是非常大,同时也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其实造成月经不调的原因非常多,或因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或因全身性疾病等都。
大部分患者出现这一病症后更加倾向于选择中医进行治疗,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相较于西医而言更具优势,因为中医治疗产生的副作用很小,并且对于女性的健康来说好处更多一些。
因此,中医成为了人们治疗月经不调的首选。
女性月经的来临是因为卵巢中的激素发生了周期性变化,从而致使子宫内膜发生规律性的周期出血,通常情况下月经不调也被称为异常性的子宫出血。
月经的周期规律、周期频率以及月经时间和出血量等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都被称为异常性子宫出血也就是月经不调。
痛经其实并不完全属于月经不调病症,而是在月经来临时所伴随着的一种正常症状,并且每一个人对于疼痛的承受力都不尽相同。
月经不调症状的存在给女性患者带来了很多烦恼,而造成月经不调的原因非常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作息不规律不规律的生活作息是造成女性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
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很多人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熬夜成为了家常便饭,使原本稳定的生活作息被打破,长期这样生活就会导致身体的内分泌发生失调的现象,从而引发月经不调。
(2)过度减肥由于当前是一个以瘦为美的时代,所以很多女性朋友为了能够有一个完美的身材,则会通过减肥的方式来实现。
虽然说适当的减肥是一件好事,但是毫无节制的减肥就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尤其是女性。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的一类疾病,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冲任二脉损伤,发为月经不调。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以调经养血、疏肝解郁、补脾柔肝、补肾为原则,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情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气滞血瘀型: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不畅、胸胁乳房胀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可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具体药物有柴胡、香附、枳壳、郁金、赤芍、川芎等。
二、气血两虚型: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乏力、头晕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补气养血为主,可采用八珍汤加减。
具体药物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地黄等。
三、肝肾阴虚型: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腰酸膝软、头晕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滋补肝肾为主,可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具体药物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等。
四、阳虚内寒型: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腰酸膝软、畏寒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温阳散寒为主,可采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具体药物有桂枝、附子、熟地黄等。
五、痰湿型: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乏力、头晕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化痰除湿为主,可采用苍附导痰丸加减。
具体药物有苍术、香附、陈皮等。
六、血热型: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量多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清热凉血为主,可采用清经散加减。
具体药物有丹皮、栀子等。
以上是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几种类型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也会因人而异。
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用药或更改剂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情状态,对月经不调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月经不调中医验方1、调经姊妹散功能主治:调经活血,温经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等。
处方组成: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9克,香附9克,生蒲黄9克,瞿麦9克,泽兰叶9克,枳壳9克,白茯苓9克,荆芥穗9克,生姜3片。
针灸放血通月经的原理针灸放血通月经的原理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根据中医理论,女性月经不调往往是由于气血失调或经络阻滞所致。
而针灸放血则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缓解症状,促进月经的恢复。
首先,针灸放血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
针刺穴位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激活气血运行,使得血液循环和输送充分,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其次,针灸放血可以通过调整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月经不调的状况。
中医理论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肝脾肾三脏的功能紊乱所致。
针灸放血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使得大脑释放相关激素,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调节月经。
第三,针灸放血还可以通过改善人体的气机运行,促进气血行稳致和调整阴阳平衡。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代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和营养供应,而经脉是气血流动的通道。
当气血运行受阻时,就容易导致经络阻塞,从而引起月经不调。
针灸放血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调整气机运行,疏通经络,使得气血畅通,促进月经的恢复。
此外,针灸放血还有一些特殊作用,如疏肝解郁、理气祛瘀、温经散寒等。
月经不调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腹痛、乳房胀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与肝脏的失调有关。
针灸放血可以刺激肝经的穴位,疏肝解郁,改善情绪,减轻乳房胀痛等症状。
同时,针灸放血还可以活血化瘀,消除瘀血,改善子宫内膜的供血情况,并且通过温经散寒等方法,改善经血的质量和量,从而调节月经周期和血量。
总结起来,针灸放血通月经的原理在于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改善气血运行,调整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气机运行,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的畅通和调整阴阳平衡。
针灸放血也可以通过特殊作用,如疏肝解郁、理气祛瘀、温经散寒等来缓解月经不调的症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针灸放血治疗月经不调仍然需要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中医药调理月经不调的方法及原理月经不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的异常变化,包括月经提前、推迟、过多、过少、不规律等症状。
在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中,月经不调被认为是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的表现。
因此,中医药调理月经不调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中医药调理月经不调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药调理月经不调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中药的药物作用来调整女性体内的气血运行。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黄芩等。
这些中药能够活血化瘀、调理气血,从而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
中药的调理需要根据具体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因此建议女性在服用中药前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2. 饮食调理:中医药调理月经不调的方法还包括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女性月经不调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因此饮食调理应以健脾益气为主。
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温补食物,如山药、枸杞、红枣等,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此外,还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刺激脾胃,加重月经不调的症状。
3. 调节情绪:情绪波动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药调理月经不调的方法之一就是调节情绪。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放松技巧、心理疏导等方式来缓解压力、稳定情绪。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也有助于调节情绪,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
二、中医药调理月经不调的原理1. 活血化瘀:中医药调理月经不调的原理之一是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往往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瘀的形成。
因此,通过使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可以改善气血运行,消除血瘀,从而调理月经不调的症状。
2. 调理脏腑功能:中医药调理月经不调的原理之二是调理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往往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因此,通过使用具有调理脏腑功能的中药,可以改善脏腑功能,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月经不调的目的。
3. 平衡阴阳:中医药调理月经不调的原理之三是平衡阴阳。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往往是由于阴阳失衡,导致气血运行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