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创作基础》教案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40
《剧本创作基础》教学大纲1.课程的基本描述2.教学定位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奠定银幕写作的理论基础,阐述影视编剧的基本概念与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行不同风格与题材的影视剧本创作;具备声音、画面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剧本结构能力;并了解国内外影视剧作的基本趋势与最新动态。
本课程以影视基础理论为基础,与影视表演基础、音乐基础理论、中国电影史等课程相配合。
本课是广播电视编导、微电影创作、经典影视作品课的基础和先修课程。
全面阐述影视剧作的基本理论:1.抽象语言文字思维与视听结合、时空结合、声画结合的影视思维的本质区别与联系;2.视听语言、时空结构的基本特征:3.象征意蕴与象征本体、叙事视点与叙事态度的基本区别与联系;4.影视戏剧小品、电视单本剧剧本、电影剧本以及影视剧改编等的各种影视创作的基本方法和各类技巧。
课程的主要特点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传授剧本写作的理论基础,阐述影视编剧的基本概念与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行不同风格与题材的影视剧本创作;具备声音、画面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剧本结构能力;并了解国内外影视剧作的基本趋势与最新动态。
使学生掌握影视戏剧小品、电视单本剧剧本、电影剧本写作的基本方法和各类技巧。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抽象传授单一编剧技法,而是具体要将一个大二学生培养成具有文学素质的有一定创造力的编剧。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抽象语言文字思维与视听结合、时空结合、声画结合的影视思维的联系。
影视文学中的叙事处理:叙事者与叙事视点、叙事时间、叙事节奏、叙事态度等。
叙事性文学作品与影视艺术的契合点: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蒙太奇思维和时空处理、人物形象、场景描写,情节设置、动作展现、象征与关键性物质细节、色彩感觉。
教学方法把开放性的训练观念引进课程,小品汇报,微电影创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检验学生的编剧水平,真正能够使用导演语言来表达视觉故事,成为合格编剧。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编剧思维,掌握用视觉讲故事的技巧,按照教学环节把小品练习,人物小传训练,阅读剧本和改编剧本,微电影剧本写作融合其中,最终使学生获得剧本写作理论和应用上的能力。
剧本创作课件剧本创作课件剧本创作是一门有趣而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形式,它涉及到故事情节、角色发展和对话等方面。
在剧本创作课件中,我们将探讨剧本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艺术形式。
一、剧本概述剧本是一种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形式,通常用于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的创作。
剧本创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故事构思和写作技巧,以确保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角色的真实性。
二、故事构思故事构思是剧本创作的基石,它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吸引人的角色。
在构思故事情节时,可以从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观察中汲取灵感,也可以通过阅读和研究其他作品来获取启发。
三、角色塑造角色是剧本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他们的性格、目标和发展将推动整个故事的进展。
在创作角色时,需要考虑他们的背景、动机和心理特征,以使他们更加真实和引人注目。
四、对话写作对话是剧本中角色之间交流的方式,它需要具备自然流畅和生动有趣的特点。
在写作对话时,可以通过观察日常对话和阅读其他剧本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此外,要注意对话的语言风格和角色的口吻,使其与角色的性格和背景相符。
五、结构和节奏剧本的结构和节奏对于故事的传达和观众的体验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剧本应该有清晰的起承转合,合理的场景转换和紧凑的节奏,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保持剧情的连贯性。
六、场景和舞台指示场景和舞台指示是剧本中用来描述场景和动作的文字说明,它们可以帮助导演和演员更好地理解和呈现故事。
在写作场景和舞台指示时,要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以便于理解和实施。
七、反复修改和完善剧本创作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反复修改和调整,可以使剧本更加完善和出色。
在修改剧本时,可以请他人提供意见和建议,以获取更多的反馈和改进方向。
八、创作实践除了理论学习,创作实践也是提高剧本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可以参与学校或社区的戏剧活动,与其他创作者交流经验,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总结:剧本创作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剧本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艺术形式。
年月日课题绪论课时 4教学了解戏剧的概况,系统掌握剧本的格式。
目标戏剧的本质、剧本与编剧等教学内容重点重点:剧本的格式与难点:以编剧的修养要求自己难点教学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方法教学多媒体课件用具1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布置作业。
2 、备注栏内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教学方法和用具。
要求备注教学过程戏剧(drama)旧时专指戏曲 ,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具体含义】综合艺术的一种。
有两种含义: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中国称之为话剧。
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白毛女》、《胡蝶夫人》) 、舞剧(《红色娘子军》、《天鹅湖》《睡美人》)、诗剧、歌舞剧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者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普通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年月日课题课时4教学 目标教学 内容要求全面系统地认识生活积累与艺术感觉,了解什么是戏剧核,学会写戏剧开端1. 生活积累与艺术感觉2. 戏剧核重点 与 难点教学 方法教学 用具重点:了解戏剧核难点:掌握戏剧开端的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多媒体课件1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布置作业。
2 、备注栏内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教学方法和用具。
备注 教学过程要 求第一节生活积累与艺术感觉(一)、生活的积累1.生活积累的必要性老舍 (1899 年~1966 年) ,京派代表,享年67 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着名作家,因作品不少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年月日第二节剧本与编剧一、剧本1.什么是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承担着描绘蓝图的重要功能,“本”的含义体现在诸多方面:1.离开编剧的基础劳动,美轮美奂的舞台表演艺术就是空中楼阁,2从作用上看,剧本是整部作品的成功保证。
因为剧本是艺术活动的起点,剧本的主题、情节、结构、风格、语言等因素决定着整部作品的性质。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
也称为脚本、剧作等等。
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它是戏剧演出的文学依据,是导演和演员二次创作的出发点.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一切戏剧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
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
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戏剧发展史上,剧本的出现,大致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
古希腊悲剧从原始的酒神祭礼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就是以一批悲剧剧本的出现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的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印度和日本古典戏剧的成熟,也是以一批传世的剧本来标明的。
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戏剧形态是没有剧本的,例如古代希腊、罗马的某些滑稽剧,意大利的初期即兴喜剧,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头剧目,中国唐代的歌舞小戏和滑稽短剧,以及现代的哑剧等等。
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
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
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也叫书斋剧)。
比较著名的如王尔德的《莎乐美》等。
而好的剧本,能够具备适合阅读,也可能创造杰出舞台表演的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