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346.17 KB
- 文档页数:20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介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用于评估一个特定区域内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人、财产和环境造成的风险。
这个评估过程通常由专业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风险评估专家组成的团队完成。
以下是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一般标准介绍:1. 确定评估区域: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具体区域范围。
这可以是一个城市、乡镇、建筑物、公共场所或任何需要评估雷电风险的地方。
2. 收集历史记录:收集区域内过去发生的雷电灾害的历史记录是评估的关键步骤之一。
这包括雷电事故报告、灾害损失数据和天气记录等。
这些数据将提供评估区域的雷电灾害风险的起点。
3. 分析气象条件:评估团队将分析区域的气象条件,包括雷暴频率、雷电活动的季节分布和雷电活动的强度等。
这需要收集历史天气数据和使用天气预报模型来分析。
4. 分析地理特征:评估团队还将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雷电活动的分布和强度。
5. 评估人口和财产暴露:评估团队将确定区域内的人口和财产暴露情况。
这包括人口密度、建筑物类型和用途、重要基础设施和环境敏感区域等。
6.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以上收集到的数据,评估团队将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确定不同区域内各种程度的雷电灾害风险等级。
这些等级通常包括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
7. 提供风险管理建议:最后,评估团队将提供相应的雷电灾害风险管理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改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雷措施、制定应急计划和加强公众的风险意识等。
总的来说,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旨在提供科学的、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以帮助决策者和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并提高公众对雷电灾害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江西省雷击风险评估若干规定赣气发【2011】22号文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雷击灾害,规范雷击风险评估,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等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雷击风险评估是指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击的概率及雷击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
第三条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省雷击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各设区市气象主管机构、各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辖区雷击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雷击风险评估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闪电定位监测和资料整理、雷电灾情收集、雷击风险区划;(二)负责组织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建设项目开展雷击风险评估;(三)负责对承担雷击风险评估业务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四)负责对建设项目单位及防雷设计单位执行雷击风险评估情况的监督检查;(五)负责对违反雷击风险评估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依法查处。
第四条具有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险且涉及公共安全的建设项目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具体范围如下:(一)大型建设工程和高层建筑,包括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10层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高度30米以上的构筑物或建筑物工程;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或建筑群体工程;长度超过300米的桥梁(含跨江、河、湖、水的桥梁以及陆上立交桥或架空桥)。
(二)重点工程,包括当地或上级政府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
(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环境,包括油库(站)、气库(站)、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粮、棉、麻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场所,因雷击可能发生燃烧爆炸事故的矿藏开发项目;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
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标准
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雷击跳闸率:这是评估线路防雷性能的重要指标。
雷击跳闸率是指在每一百公里线路、40个雷电日中,雷击输电线路造成的线路保护装置的开断次数。
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各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也有所不同。
例如,220kV 线路的雷击跳闸率指标为次/百公里·年。
2. 绕击风险控制指标(Sr):这表示绕击造成的跳闸率,其计算方法为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管理规范》中第八十九条中跳闸率规定值(规范中为40个雷暴日)乘以运行经验中绕击所占比例。
3. 反击风险控制指标(Sf):这表示反击造成的跳闸率,其计算方法为跳闸率规定值乘以运行经验中反击所占比例。
4. 地闪密度:这是评估线路所在地区雷电活动强度的指标,可以通过气象部门或相关机构获取。
地闪密度越大,线路遭受雷击的风险越高。
5. 线路绝缘水平:这是指线路的绝缘配置情况,包括绝缘子类型、片数等。
绝缘水平越高,线路耐雷击的能力越强。
6. 接地电阻:这是指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的电阻值,接地电阻越小,线路耐雷击的能力越强。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可以对输电线路的雷击风险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雷击风险越低,线路的防雷性能越好。
6目 次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基本规定5 大气雷电环境评价6 雷击损害风险评估7 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8 雷电灾害环境影响评价9 其他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年预计雷击次数N 的评估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内损害概率P r 的评估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损失量L r 的评估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服务设施损害概率P 'r 的评估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服务设施损失量L 'r 的评估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开头过电压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损失费用计算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风险容许值附录I (规范性附录)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分级附录J (规范性附录) 用于电子信息系统雷击风险评估的N 和N c 的计算方法 附录K (规范性附录) 防雷区的划分 附录L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量的影响因子 附录M (资料性附录) 建筑物及服务设施的分区 附录N (资料性附录) 土壤电阻率的测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大气雷电环境评价、雷击损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雷电灾害环境影响评价等。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矿山等易燃易爆物资的生产或者贮存场所,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与电气装置,通信基站、微波站等通信设施,城市桥梁、轨道交通、燃气、体育场馆等市政公用设施,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构)筑物及其他场所与设施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IEC60364:建筑物电气装置IEC60479:人畜的电流效应IEC62305-2 :2005 雷电防护风险管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依据及计算方法我跟你说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这事儿,我一开始真是瞎摸索。
当时就觉得很迷茫,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去做这个评估。
先说说依据吧。
我开始到处找资料,发现相关的国家标准那肯定是个重要依据,比如说关于防雷建筑物分类的标准之类的。
把不同的建筑物、设施按照它的功能、性质、人员密集程度等进行分类,这个分类结果就对后面的风险评估有很大影响。
我有一次就是没太弄清楚一个仓库到底该归到哪类防雷建筑,结果后面计算得出的风险特离谱。
后来就学乖了,把标准研究透彻才是正道。
还有像雷击密度的统计数据也是依据的一部分。
你就想啊,这个地方以前经常被雷劈,那这个就是个事儿,风险肯定相对大些。
我当时为了获取本地比较准确的雷击密度数据,折腾了好久。
找气象部门的数据,结果他们的格式我还不太会处理,就像你拿到一堆零件却不知道该怎么组装成一个完整的东西。
一顿研究后才顺利搞到了有用的数据。
再聊聊计算方法。
我试了好多种呢。
其中有一种是利用了一个比较常见的风险计算公式,这里面会涉及到像雷击概率、雷电危害造成损失的程度之类的参数。
这个雷击概率就像是抽奖中奖的概率一样,不同的雷击环境下,概率不一样。
我就试着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还有避雷设施配备情况这些来确定这个概率。
但是这中间有个困难点就是不同损失程度量化很难。
比如说人的生命损失量化起来多揪心,又复杂,我就参考了一些专家的论文,从里面找思路。
对于雷电危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那又得考虑好多方面,像建筑物本身价值,内部设施价值,一旦被雷劈了停产或者停业带来的连锁损失。
我有一回计算一个小工厂的雷电灾害风险的时候,只顾着算厂房和设备价格,忘记了停产的损失,结果就不准确了。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借助一些专业的软件来进行风险评估计算。
但是软件这东西,也不是拿来就能用好的。
得熟悉每个参数怎么设置,我刚开始用的时候,好多默认的参数没改,以为它挺智能能自动适应我的评估对象呢,结果那计算结果偏离实际情况老远。
6目 次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基本规定5 大气雷电环境评价6 雷击损害风险评估7 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8 雷电灾害环境影响评价9 其他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年预计雷击次数N 的评估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内损害概率P r 的评估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损失量L r 的评估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服务设施损害概率P 'r 的评估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服务设施损失量L 'r 的评估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开头过电压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损失费用计算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风险容许值附录I (规范性附录)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分级附录J (规范性附录) 用于电子信息系统雷击风险评估的N 和N c 的计算方法 附录K (规范性附录) 防雷区的划分 附录L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量的影响因子 附录M (资料性附录) 建筑物及服务设施的分区 附录N (资料性附录) 土壤电阻率的测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大气雷电环境评价、雷击损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雷电灾害环境影响评价等。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矿山等易燃易爆物资的生产或者贮存场所,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与电气装置,通信基站、微波站等通信设施,城市桥梁、轨道交通、燃气、体育场馆等市政公用设施,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构)筑物及其他场所与设施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IEC60364:建筑物电气装置IEC60479:人畜的电流效应IEC62305-2 :2005 雷电防护风险管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学与信息化2022年6月上 37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朱新健 青海省气象服务中心 青海 西宁 810001摘 要 经过实际统计发现,雷电灾害是导致电力系统损害的重要因素,为从根本上控制区域内雷电灾害发生概率,还需要注重使用各类风险评估手段,找寻出雷电灾害发生规律,并由此制定出专项可行的控制方案。
基于此,本文以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概念为切入点,提出常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式,对比分析不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式的优缺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引言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雷电灾害对地区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需关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预防雷电灾害,科学评估危机可能引发的风险损失量,制定专项可行的风险预防与控制技术手段。
现阶段应用在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方式较多,不同评估方式的优缺点较为显著,应当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地区雷电分布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手段。
1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式1.1 国际标准下的风险评估程序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国际标准IEC62305-2,此评估程序是一种定量化评估方式,可通过收集区域内雷击点、明确被评估建筑物或电力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来源、损害类型,确定各类潜在累计风险因子[1]。
借助固定计算手段评估建筑物或电力系统遭受雷击灾害的风险值。
对比分析计算风险值与可承受风险值,最终判断建筑物或电力系统是否要进行专项防雷保护、防雷保护等级以及所需采用的防雷保护手段。
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期间,工作人员需要设置收集年预测雷电次数、人机损坏概率以及危机损坏后果等数值,并由此精准推算出雷击损害风险系数。
1.2 闪电定位数据评估手段在雷电定位数据评估过程中,需要首先确定等效截收雷击区域。
结合引雷空间理论,定义定位误差值[2]。
选择包络矩形包围评估边界范围,并以矩形中心作为等效定位误差圆心,从而对等效接收雷击区域内的雷电定位数值进行筛选与分析。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23号令)第三十一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第570号令)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讲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3、《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8号令)第二十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讲行雷击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4、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第11 号令)第八条申请防雷装置初步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四)防雷装置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需要提交雷击风险评估报告。
5、《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皖政〔2008〕69号)第三十三条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依法监督、指导防雷减灾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一)依法组织对防雷装置检测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资质认定;(二)依法组织对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三)依法组织对相关场所和设施的防雷安全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设施的防雷安全监督检查;(四)依法组织编制防御雷电灾害风险规划,开展雷电灾害影响评估等工作。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分类、编制要求和编制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714.2—2015 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GB/T 32936—2016 爆炸危险场所雷击风险评价方法GB/T 33629—2017 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NB/T 31039—2012 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系统技术规范QX/T 85—2018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DB41/T 1978—2020 文物建筑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21714.2—2015和QX/T 85—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根据雷电特性及其致灾机理,分析雷电对评估对象的影响,提出降低风险措施的评价和估算过程。
[来源:QX/T 85—2018,3.1.1]3.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根据项目委托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所在地气象资料和现场勘查情况,通过综合分析和科学判断,编制出的包含雷电损害性分析、雷电环境评价、雷电灾害风险计算、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论及防护建议等主要内容的文书。
4 分类4.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对象的类型分为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和建筑物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4.2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适用于以下情况:a)由多个单体构成的评估对象;b)包含多种属性、特征或使用性质的评估对象;1c)输油输气管道、轨道交通系统等长输管道或线路。
4.3建筑物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适用于单体建筑。
4.4应根据评估的内容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一、前言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不仅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为了应对雷电灾害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必须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以减少或避免相关损失。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1、雷电灾害的定义与特点雷电灾害是指雷电活动对人工设施、自然环境和人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
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多发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2、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内容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内容通常包括:雷电灾害的潜在危害、影响程度、可能发生的频次、风险的评估、应急预案、监测预警等方面。
3、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常见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有:统计分析法、风险评估模型法、多因素综合评估法、GIS技术法等。
2、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制定1、制定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制定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能够为相关单位在雷电灾害来临时提供及时、有效的保护,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各部门的应急处理水平。
2、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应当符合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环境特点。
3、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责任部门、制度运行机制、风险评估标准、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监测和预警等方面。
4、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审核与修订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应当定期进行审核,根据实际需要,适时修订完善,以确保其符合实际需求。
3、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实施1、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督导与检查各级行政部门应当督导和检查相关单位的风险评估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各级行政部门应当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宣传培训,提高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意识。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重庆是全国多雷暴地区之一,雷电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重庆市的经济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上亿元,人员伤亡达数十人。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重庆特殊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另一方面,自《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防雷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国内缺乏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相关技术规范,使得防雷设计审核、施工监审、竣工验收等缺乏必要的参考数据。
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标准规范相关领域工作,保证防雷技术水平,确保防雷安全。
一、任务来源根据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重庆市防雷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编制本规范。
标准名称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由重庆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主要起草单位为重庆市防雷中心。
二、工作简况按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标准编制任务,标准编制承担单位于2006年1月完成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编制计划,2006年1月完成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编制的提纲,并经规范起草小组专家审阅后于2006年2月正式启动编制工作。
2006年2月完成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初稿。
规范编制小组邀请了国内部分专家和起草单位相关专家于2006年2月20日在重庆市防雷中心会议室召开了规范初稿审查会,并根据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了修改,于2006年3月形成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006年3月,重庆市防雷中心以“关于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的函”向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重庆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重庆销售公司、重庆市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协会、后勤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重庆消防学会、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大学、重庆市设计院、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等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先后收到意见共17条,经分析整理形成10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