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评审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5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表风险评价的目的风险评价目的是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目的。
风险评价组织组长: 副组长: 组员:风险评价程序1、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公司存在的危害形式及所在部位进行识别和分析。
从企业从事的活动,使用的设备设施中选取分析对象,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艺过程、作业场所等方面进行危害识别。
2、确定风险评价范围3、确定风险评价方法4、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后果严重性的判断准则,对己确定的重点部位、关键装置、作业活动等进行评价,划分风险等级5、评价过程如下图所示:风险评价范围Array通过全公司存在的危害形式和存在的场所,作业活动。
见下表风险评价方法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风险评价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和预危险性分析法(PHA)。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JHA)是一项系统的分析程序,它将普遍接受的安全健康原则和惯例纳入特定的作业,在JHA分析过程中,对每一项基本的工作步骤都要,以便识别潜在危害,找出做这项工作的最安全途径。
这一程序用的其它说法是工作安全分析(JSA)和工作危害分解。
工作危害分析(JHA)较适用于检修、入罐(釜)清洗、折除等作业活动。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
由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
并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较适用于关键装置的风险评价。
3、预危险性分析法(PHA)预危险性分析法是在项目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在概念或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害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预危险性分析法可对现有及已建成的装置进行粗略的危害和潜在的事故分析。
风险管理活动记录表文件编号:风险管理活动主要是对公司的在经营活动周期内(包括销售、采购、验收、储存、运输等过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评价,确保降低经营风险,保证患者使用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风险管理活动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综合剩余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受益分析等内容。
一、风险等级界定;表1风险的严重度水平表2风险的概率等级表3风险评价准则A:可接受的风险;R:合理可行降低(ALARP)的风险;U:不可接受的风险。
二、风险分析;对经营活动中的各项环节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风险以及风险可接受程度。
1. 销售过程;1.1 客户资质:客户是否具有合法资质,客户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有合法资质□ 无合法资质□经营范围符合□ 经营范围部符合□1.2 销售合同是否经过评审:合同经过评审□ 合同未经评审□经评审部门认可□未经评审部门认可□1.3 客户信誉度:初次合作□ 多次合作□信誉度未知□ 信誉度良好□2. 采购过程;2.1 供方资质:客户是否具有合法资质,客户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有合法资质□无合法资质□经营范围符合□经营范围部符合□2.2 供方评审情况:如实进行□ 未进行□供货及时□ 供货时间长□2.3 供方信誉度初次合作□ 多次合作□ 信誉度未知□ 信誉度良好□3. 验收、储存过程;3.1 是否建立查验制度;已建立□ 未建立□ 保存检验记录□未保存检验记录□3.2 有专职检验人员履职;专职检验人员□兼职检验人员□经过培训□未经培训□3.3 是否按产品储存要求储存;产品有特殊储存要求□ 产品无特殊储存要求□低温冷藏□常温储存□3.4 是否对储存环境进行监控有监控调节设备□无监控调节设备□监控设备已计量□监控设备未计□3.5 是否具备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系统是否具备规定功能;有计算机管理系统□无计算机管理系统□系统功能齐全□系统功能缺失□4. 产品防护过程;4.1 包装、标签、说明书;齐全□缺失□符合总局6号令□不符合总局6号令□4.2 区域划分;仓库区域划分明确□仓库区域未划分□货架摆放合理□货架摆放杂乱□4.3 产品防护;发货包装牢固□发货包装松软□包装标识清晰□包装无标识□4.4 运输过程;配送□自提□常温运输□冷链运输□三、风险评价、控制:对已发现的风险进行评价和控制,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降低风向发生的概率,保证经营过程正常进行。
好好学习社区
供应商风险评价记录表
供应商名称负责人
电话传真
E-mail
提供物料
地址
评价内容证据资料备注A供应商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取相关认证证书:
□ISO9001 □IATF16949 □ISO13485 □ISO14001 □GPMS
□B企业信誉非常优秀
□世界五百强企业
□上市公司
□C唯一厂商而且无替代品的材料采购
□D顾客或相关国家/地区豁免的产品
□E经过公司专家小组评审共同签署
□F包材类(纸箱、胶袋、吸塑盒)客供材料及配件,证章配件(焊
针、安全别针、蝴蝶帽、钥匙扣、珠链等),保护膜、网板、PS
板、其它与产品无直接关系的材料等。
□G代工类原材料(油墨、开油水、洗网水等)背胶类,五金材料
(铝材、钢材、不锈钢、不锈铁)
□H其它
评价结果:高风险级别□低风险级别□豁免级别□制定:审核:批准: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德信诚培训网。
评审记录表范本评审记录表项目名称:XXX 日期:2022年1月1日评审人员:A、B、C序号评审内容评审意见解决措施负责人日期1 项目需求是否明确清晰?否对需求进一步澄清 A 2022-01-012 项目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是无需修改 B 2022-01-013 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是讨论解决方案 A 2022-01-024 是否有足够的资源保障项目完成?否确定资源来源 C 2022-01-035 是否有必要的文档和培训支持?是提前准备文档 B 2022-01-036 是否有必要的质量保障计划?是开始制定计划 A 2022-01-047 是否有必要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否设立监测机制 C 2022-01-058 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是无需修改 B 2022-01-059 是否有必要的变更管理机制?是开始制定机制 A 2022-01-0610 是否有必要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是开始制定机制 C 2022-01-07评审总结:通过本次评审,发现项目需求存在一些不清晰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澄清和细化。
项目进度安排合理,没有修改的必要。
有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需要讨论解决方案。
项目缺乏足够的资源,需要确定资源来源。
需要提前准备文档和培训支持。
有必要制定质量保障计划。
需要设立监测机制以及变更管理机制。
另外,也有必要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
评审记录表的作用是监督和管理项目的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通过记录评审内容、意见、解决措施以及负责人和日期等信息,方便项目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保证项目进展和质量的可控性。
评审记录表的设计要简洁明了,内容要全面准确,以便评审人员和项目团队成员能够清楚地了解评审情况和后续解决方案。
同时,评审记录表要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评审记录表的填写应由评审人员负责,他们要认真记录评审过程中的问题和意见,并与项目团队共同讨论并确定解决方案。
评审记录表经过团队成员的审核确认后,方可生效使用。
风险评价记录表药品经营过程风险评价序号:001经营环节风险因素产生原因风险后果风险控制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值(严重性*发生可能性)风险等级采购环节供货方资质审核、产品资质审核、销售人员资质审核1.未审核;2.资质过期;3.审核不到位。
购入假药或劣药。
1.确立企业“进、储、销”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未经审核,系统不能确认企业为合格供应商;资质过期,系统自动报警;非授权人员不能在系统内审批;2.对审核人员加强药品购进管理制度、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制度及相关程序的培训;3.通过年度药品质量进货评审,对质量信誉不好的企业不购进其供应产品。
1.人为因素影响较大;2.系统可控。
风险较高,企业提供虚假证明文件;销售人员挂靠企业或未经授权代理其它企业产品或冒充药品的产品。
15.5(5.0*3.1)高药品经营过程风险评价序号:002经营环节风险因素产生原因风险后果风险控制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值(严重性*发生可能性)风险等级采购环节供货方销售人员资质审核1.未审核;2.审核不到位。
购入假药或劣药。
1.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供货方销售人员进行管理,委托书过期、未经备案的人员不能发生业务1.人为因素影响较大;2.系统可控。
与未经备案人员或委托书过期的人员发生业务往来,容易发生假药及劣药的购进18.4(4.6*4.0)高药品经营过程风险评价序号:003经营环节风险因素产生原因风险后果风险控制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值(严重性*发生几率)风险等级采购环节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内容质量保证协议内容不全购进药品发现问题。
企业与供货单位签订健全的质量保证协议书,其内容应当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内容签订。
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此环节为药品经营活动开始的环节,质量保证协议书内容不全,极易造成质量分歧,对企业造成损失。
2(2*1)低药品经营过程风险评价序号:004经营环节风险因素产生原因风险后果风险控制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值(严重性*发生可能性)风险等级采购环节采购发票1.发票上的购、销单位名称及金额、品名与付款流向及金额、品名或财务账目内容不一致;2.《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物清单》未加盖供货单位发票专用章。
GJB9001C-2017风险分析与评估控制程序含记录表格1 目的对复杂产品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以便在产品的全过程中进行控制,以降低风险的发生和产生的危害,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复杂产品在设计、生产、交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控制等。
3 职责3.1系统事业部/板卡事业部/结构事业部负责识别产品实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将风险分析报告传递给顾客。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存在风险点的分析及采取相关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等级。
3.3体系中心负责监督各部门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等级措施的落实。
4程序4.1风险辨识风险辨识的任务是找出风险点(风险事件)。
可通过专家或评估人员对项目的考察,进行类推比较,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判断评价,找出关键的风险。
4.1.1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风险4.1.1.1由产品的使用要求转化为产品的设计要求过程中存在的风险a) 对顾客提出的使用要求未认真评审和沟通,产品要求规定不当、过粗,设计要求模糊;b) 未明确使用环境要求;c) 设计要求提的过高或不稳定。
4.1.1.2设计方案和技术途径a)方案阶段未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b)设计方案或人机界面问题不符合顾客的人力和技能要求;c)依赖于未经考验的技术且无替代的方案;d)项目的成功依赖于最新技术的进步。
4.1.1.3设计的成熟性和可行性a)设计采用了未成熟技术或“稀有”材料来满足性能指标要求;b)技术未在所要求的条件下得到验证;c)技术指标依赖于复杂的硬件、软件或综合设计;d)软件设计缺陷,软硬件之间系统需求分配不合理;e)设计对人员的培训和技能及设备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等。
4.1.1.4设计过程的控制a)没有或未实施的设计原则、规范和程序;b)松散的、走过场的设计评审过程,达不到评审的目标;c) 没有采用所需的设计手段和分析技术(如:CAD技术、电应力、振动应力、热应力、最坏情况容差、故障模式和影响等)。
4.1.2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4.1.2.1综合试验阶段a) 未在项目的早期启动试验规划、编制试验计划;b) 试验未考虑所有的重要性能和适用性规范;c) 试验设备不能完成特定试验,尤其是系统级试验;d) 试验时间不够,未做完环境加速方面的试验;e) 重大改进或改型后未进行试验。
2018年度风险控制效果评审报告一、风险控制效果评价范围及目的企业一年来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等所有过程中,危险源识别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风险控制措施(方案)是否充分、有效,是否将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在落实控制措施中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需要补充完善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已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在面对诸如完成工作的压力等情况下是否被忽视。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评价,评定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作为来年制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安全工作计划和隐患治理方案,修订完善运行控制程序、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的依据,并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健康的目的。
二、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组织企业成立了风险评价组织,即风险评价小组。
要求风险评价人员严格按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风险控制效果评价工作,为预防和控制事故提供可靠依据。
三、风险控制效果评价情况一年来,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实现了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具体如下:(一)以有效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为契机,夯实基础工作,规范安全管理,完善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核心,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方案,逐条对照《潍坊市小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的考核条款,查出企业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存在的不足,排出整改进度表,按轻重缓急有序进行整改,完善各类检查表、记录台帐、危险作业票证、修订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在规范各种制度、票证、台帐记录的同时,加强监督执行力度,逐步使各级组织和人员把执行规范标准变为一种习惯,并将风险管理日常化,在每项作业前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有效防范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强化过程监控。
1、以生产现场为重点,加强作业环节安全管理,落实风险控制措施严。
企业以生产现场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加强现场人、物、环境的管理,认真落实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加强关联性作业协调指挥,规范信息沟通联络、跨区域作业监护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评估记录表
备: 1、本评估标准适用于对工贸行业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表中双重预防体系指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及职业病危害双重预防体系,除特别注明外,表中风险均包含安全生产风险和职业病危害风险,隐患均包含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2、总分共计1000分,累计得分/总分*100=实际得分,其中缺项部分按0分计入累计得分,相应的评估要点按0分计入总分。
每一评估要点的分值扣完为
止。
3、标杆企业得分80分合格,一般企业得分60分合格。
4、评估记录应根据评估标准逐项描述评估情况,并附带相关评估记录,严禁仅简单填写不符合。
5、以抽查形式进行询问或者检查的情况,应将总数、抽查数目、不符合情况等描述清楚。
6、本评估标准最终解释权在山东省安监局工商贸处。
12。
风险抑制措施评审记录表
项目概述
本评审记录表用于记录对项目中采取的风险抑制措施的评审情况。
通过对项目的风险抑制措施进行评审,可以保证项目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减少潜在风险的影响。
评审记录
评审内容
1. 项目A
风险抑制措施
- 进行定期风险评估和监控
- 设立风险管理团队
- 资金预留用于应对潜在风险
评审结果
- 经过评审,认定该项目的风险抑制措施合理有效
2. 项目B
风险抑制措施
- 建立紧急应对预案
- 高效沟通和协作机制
- 进行供应商风险评估
评审结果
- 经过评审,认定该项目的风险抑制措施合理有效
3. 项目C
风险抑制措施
- 建立项目风险登记与识别系统
- 维护项目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
- 更新风险管理计划
评审结果
- 经过评审,认定该项目的风险抑制措施合理有效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项目中的风险抑制措施进行评审,可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降低潜在风险的影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始终对风险抑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调整,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