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报告评审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
风险分级管控整套体系文件和记录范本1.1 作业活动清单1.2 设备设施清单1.3 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2.1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2.2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3.1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规定3.4.1 重大风险汇总表3.4.2 重大风险清单4.3.1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流程4.3.2 控制措施评审记录5.1.1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5.1.2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5.2 双体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审定发布通知5.3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考核奖惩制度6.1 安全风险告知制度6.2.1 公司级风险点分布图6.2.2 车间风险公告栏6.2.3 岗位风险告知卡可编辑的Word/Excel原件可在PDF文档左侧回形针处取出。
清单作业活动清单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1板料剪切作业剪切车间剪切工序每天2板料冲裁作业冲裁车间冲裁工序每天3板料折弯作业折弯车间折弯工序每天4切割作业切割车间切割工序每天5电焊作业电焊车间电焊工序每天6组装作业组装车间组装工序每天7打磨抛光作业产品打磨车间打磨工序每天8打孔作业打孔车间打孔工序每天9咬口作业咬口风管咬口工序每天10压筋作业压筋风管压筋工序每天11检测作业检测检测室每天12转运作业转运产品区、仓库每天13检维修作业动力巡检、维保维修车间、配电间每周14配电作业供配电配电间每天15电梯使用使用电梯货梯每天设备设施清单序号所属风险点设备名称类别数量所在部位是否特种设备备注1剪切工序剪板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2冲裁工序可倾压力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3液压板折弯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折弯工序4折弯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5剪角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6等离子切割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切割工序7型材切割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8金属圆锯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9电焊工序氩弧焊机通用机械类6车间10组装工序组装工具--车间11打磨工序台式砂轮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12打孔工序台式钻床通用机械类1车间13咬口工序咬口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14压筋工序五线压筋机通用机械类1车间15检测室检测工具--检测室16叉车起重运输类1仓库是转运工序17货梯起重运输类1车间是18配电间配电柜通用机械类1车间19仓库仓库-1仓库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单元风险点风险等级工作内容工作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区域导致的职业病或健康损伤车间打磨一般风险打磨定点作业其他粉尘、噪声台式砂轮机职业性噪声聋、尘肺剪板低风险剪板定点作业噪声剪板机职业性噪声聋切割低风险切割定点作业噪声切割机职业性噪声聋电焊一般风险电焊定点作业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紫外辐射电焊机职业性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矽肺注:依据职业卫生检测报告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规定文件编号:版本:编制:审核:批准:******有限公司 发布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规定1 风险评价方法企业对所有风险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均应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报告书一、目的为规范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评价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消除或减少事故危害,降低安全风险。
由部门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估工作。
二、评价范围评价小组从部门工作的全过程,对所有可能造成危害和影响的活动进行了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将部门部分作业过程及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排查、识别。
三、评价组部门发动员工参与风险评估,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员工一起参与风险评估过程,采用了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SCL)两种基本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时的程序如下:1、作业危害分析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由各单位的评价小组中岗位操作人员、班长、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岗位的所有作业活动列出清单,并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做完成后先经科室负责人审查修改,修改完成后,上报部门评价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基层单位再进行修改,部门通过后上报公司风险评价组进行会审和确定。
2、设备设施的危害分析主要采取安全检查表(SCL)分析,由各单位的评价小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列出设备设施清单,按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进行,做完成后先经科室负责人审查修改,修改完成后,上报部门评价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基层单位再进行修改,部门通过后上报公司风险评价组进行会审和确定。
五、评价过程见部门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表安全检查(SCL)分析表六、风险信息的更新1、在下列情况下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和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进行更新:---工艺指标或操作规程变更时;---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有新项目---有因为事故、事件或其他而发生不同的认识;---其他变更。
2、如果没有上述变化时,部门一年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风险识别的结果。
七、评价准则使用推荐的风险评价方法,部门/科室/班组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按照以下方法开展风险等级划分;风险(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表1:危害发生可能性L判定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表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3)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频率)S——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单会议时间:yyyy年mm月dd日会议地点:XXX公司会议室主持人:XXX会议记录员:XXX会议参与人员:1.姓名:XXX职位:XXX公司:XXX2.姓名:XXX职位:XXX公司:XXX3.姓名:XXX职位:XXX公司:XXX4.姓名:XXX职位:XXX公司:XXX5.姓名:XXX职位:XXX公司:XXX会议议程:1.主题:XXX问题讨论-针对XXX问题展开讨论,各参会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就XXX问题达成一致意见,XXX负责X项工作,完成日期为XXX。
-同时指定XXX负责X项工作,完成日期为XXX。
2.主题:XXX项目进展情况汇报-XXX项目负责人就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包括项目目标、进度、风险等方面的内容。
-与会人员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就XXX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讨论,并确定解决方案。
3.主题:XXX决策事项审议-就XXX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确立决策事项。
-对各项决策事项进行评估和投票表决,确定最终决策结果。
4.主题:XXX资源调配问题-针对XXX资源调配问题,各参会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经讨论,确定XXX资源调配方案,并分工负责,完成日期为XXX。
5.主题:XXX项目验收计划制定-针对XXX项目的验收工作,确定验收标准和流程。
-就XXX项目验收计划进行分工,各参会人员确定责任和完成日期。
6.主题:其他事项-就其他相关事项进行讨论和决策。
会议纪要:本次管理评审会议于yyyy年mm月dd日在XXX公司会议室顺利召开。
会议由XXX主持,XXX担任会议记录员。
1.针对XXX问题,与会人员就该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讨论,XXXXX负责X项工作,完成日期为XXX。
同时,指定XXX负责X项工作,完成日期为XXX。
2.XXX项目负责人就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与会人员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大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确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XXXX产品风险管理报告文件编号: LX-RM-项目编号版本:风险管理编写参加人员:编制时间:审查人员:审查时间同意人员:同意时间:第一章概括1.1目的辨别 XXX产品可能对病人、操作者、服务人员、仪器邻近人员及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找出除去风险或控制风险的解决方法。
1.2依照有关标准(按公司所生产产品的种类列举有关标准,以下标准为举例)1)YY0316-2008 医疗器材——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材的应用2)注册产品技术要求3)其余标准1.3范围此风险管理报告包含研发早期能够识其余所有风险及依照预期目的使用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建议使用的附件也包含在本风险剖析范围以内。
而对于使用到产品以后外延部分的风险将在详细的产品中进行剖析,此报告不予进行剖析。
风险管理合用产品: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型号: xxxxxxx本报告合用于 xxxxx 产品,该产品处于试产批量生产阶段。
1.4产品信息1.4.1 产品描绘产品预期用途。
产品应用范围、功能、性能描绘。
1.5 产品研发背景描绘产品研究历程,1.6 产品使用描绘产品使用说明书,描绘产品安装服务,作用对象。
1.7 产品标准配置零件数目1台1台1台1套1份1份1份1份1.8 产品可选配置零件数目1台1台1台1套1份1份1份1份1.9 风险管理计划及实行状况简述XXXX 产品于 20XX 年开始策划立项。
立项同时,我们就针对该产品进行了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指定了风险管理计划(文件编号:XXXX,版本号 XX)。
该风险管理计划确立了风险管理活动范围、参加人员及职责和权限的分派、鉴于制造商决定可接受风险目标的风险可接受性准则,包含在伤害发生概率不可以预计时的可接受风险的准则、风险管理活动计划等内容。
XXXX 产品于 20XX 年开始试产批量生产,未发生设计、资料、工艺等方面的变更(或许发生了 XXXX方面的更改,公司已针对更改状况制定了风险管理计划并实行了风险评估及纠正)。
第二章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2.1 风险剖析人员及职责评审人员岗位职务职责总经理风险管理组长全权负责 XX产品风险管理的实行项目经理风险管理成员电子工程师风险管理成员构造工程师风险管理成员机械工程风险管理成员法例工程师风险管理成员软件工程师风险管理成员产品工程师风险管理成员临床专家风险管理成员....第三章风险可接收准则3风险可接收准则3.1 风险的严重度定性分级种类严重程度S1可忽视的不便或临时不适S2轻度的以致不要求职业医疗介入的临时性损害S3严重的以致要求职业医疗介入的伤害或伤害S4危重的以致永远性伤害或危及生命的伤害S5灾害性的以致患者死亡3.2 危害发生的概率可能性 ( 每年每台仪器发惹祸件的概种类率 )P5常常发生≥10-3P4有时发生<10-3和≥ 10-4P3有时发生<10-4和≥ 10-5P2极少发生<10-5和≥ 10-6P1特别少发生<10-63.3 风险可接受准则风险 =严重程度×发生可能性,结果:严重程度S1 可忽视的S2轻度的S3 严重的S4 危重的S5 灾害性的2020/3/27发生可能性P5 常常发生R N N N N P4有时发生A R N N N P3有时发生A R R N N P2极少发生A A R R N P1特别少发生A A A A R 备注:NACC(N) =不可以接受的风险( 10~25)ALARP( R)= 需要进一步对风险存在的得益进行研究(5~9)ACC(A)=可接受的风险( 1 ~ 4 )2020/3/27第四章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点的判断公司以 YY/T0316-2008 附录 C为基础对医疗器材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点进行了判断,经过对波及医疗器材的制造、预期使用者、预期用途、合理可预示的误用和最后处理等等提出一系列问题的方法,逐渐认识该产品的安全性特征,为进一步的风险剖析打下基础,XXXX产品安全特点问题清单以下:表 1 XXXX 产品安全特点问题清单问题内容特点判断可能的危害危害编号H1医疗器材的预期用途是什么和如何使用医疗器材医疗器材能否预期植入H2医疗器材能否预期和患者或其余人员接触在医疗器材中利用何种资料或组分,或与医疗器材共同使用或与其接触能否有能量赐予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能否有物质供应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提取医疗器材能否办理生物资料用于随后的再次使用、输液 / 血或移植医疗器材能否以无菌形式供应或预期由使用者灭菌,或用其余微生物学控制方法灭菌医疗器材能否预期由用户进行惯例清洁和消毒医疗器材能否预期改良患者的环境2020/3/27能否进行丈量医疗器材能否进行剖析办理医疗器材能否预期和其余医疗器材、医药或其余医疗技术结合使用能否有不希望的能量或物质输出医疗器材能否对环境影响敏感医疗器材能否影响环境医疗器材能否有基本的耗费品或附件能否需要保护和校准医疗器材能否有软件医疗器材能否有储藏寿命限制能否有延时或长久使用效应医疗器材蒙受何种机械力什么决定医疗器材的寿命医疗器材能否预期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材能否需要安全地退出运转或处理医疗器材的安装或使用能否要求特意的培训或特意的技术如何供应安全使用信息能否需要成立或引入新的制造过程医疗器材的成功使用,能否重点取决于人为要素,比如用户界面用户界面设计特征能否可能促成使用错误2020/3/27医疗器材能否在因分别注意力而以致使用错误的环境中使用医疗器材能否有连结部分或附件医疗器材能否有控制接口医疗器材能否显示信息医疗器材能否由菜单控制医疗器材能否由拥有特别需要的人使用用户界面可否用于启动使用者动作医疗器材能否使用报警系统医疗器材可能以什么方式被成心地误用医疗器材能否拥有患者护理的重点数据医疗器材能否预期为挪动式或便携式医疗器材的使用能否依靠于基天性能第五章判断可预示的危害、危害剖析及初始风险控制方案公司在对危害剖析中,已考虑合理可预示的状况,它们包含正常条件下、故障条件下;对危害产生的结果或伤害包含:对于患者的危害、对于操作者的危害、对于维修人员的危害、对于邻近人员的危害、对于环境的危害。
2018年度风险控制效果评审报告一、风险控制效果评价范围及目的企业一年来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等所有过程中,危险源识别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风险控制措施(方案)是否充分、有效,是否将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在落实控制措施中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需要补充完善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已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在面对诸如完成工作的压力等情况下是否被忽视。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评价,评定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作为来年制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安全工作计划和隐患治理方案,修订完善运行控制程序、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的依据,并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健康的目的。
二、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组织企业成立了风险评价组织,即风险评价小组。
要求风险评价人员严格按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风险控制效果评价工作,为预防和控制事故提供可靠依据。
三、风险控制效果评价情况一年来,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实现了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具体如下:(一)以有效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为契机,夯实基础工作,规范安全管理,完善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核心,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方案,逐条对照《潍坊市小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的考核条款,查出企业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存在的不足,排出整改进度表,按轻重缓急有序进行整改,完善各类检查表、记录台帐、危险作业票证、修订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在规范各种制度、票证、台帐记录的同时,加强监督执行力度,逐步使各级组织和人员把执行规范标准变为一种习惯,并将风险管理日常化,在每项作业前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有效防范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强化过程监控。
1、以生产现场为重点,加强作业环节安全管理,落实风险控制措施严。
企业以生产现场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加强现场人、物、环境的管理,认真落实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加强关联性作业协调指挥,规范信息沟通联络、跨区域作业监护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记录表(工地管理)
1. 项目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工地地址:
- 建设单位:
- 施工单位:
- 评估人员:
2. 评估内容
2.1 工地现状描述
简要描述工地的整体情况,包括建筑结构、设备设施、周边环境等,以便评估人员全面了解工地背景情况。
2.2 风险识别和评估
对工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根据实际情况,
列出潜在的安全风险清单,并对每项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等级、可能的影响和概率等。
2.3 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每项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控制方法、责任人、落实时间等。
确保采取合理和可行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
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2.4 监测和检查措施
建立监测和检查机制,定期对工地进行安全检查,确保风险控
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列出具体的监测和检查措施,包括检查
频率、检查内容和责任人等。
2.5 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评估结果,撰写风险评估报告,并将报告提供给建设单位
和施工单位。
报告中应包括工地现状描述、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
控制措施、监测和检查措施等内容,以便相关方面了解工地的安全
风险情况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3. 其他事项
- 评估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安全评估资质和专业知识,能够全面、准确地进行评估工作。
- 评估记录表应保存在工地管理档案中,便于日后查阅和使用。
以上是《安全风险评估记录表(工地管理)》的内容,希望对您
有所帮助。
风险管理记录表1. 风险管理目的本文档旨在记录项目中的风险管理过程,确保项目能够及时识别、评估和处理风险,降低项目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
2. 风险管理流程2.1 风险识别在项目启动阶段,由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参与风险识别工作坊,通过头脑风暴、专家访谈、历史数据分析等方法,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将风险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概率进行具体描述,并制定风险识别表。
2.2 风险评估针对已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包括对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优先级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将评估结果记录在风险评估表中,并为每个风险制定对应的应对措施。
2.3 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在项目计划中明确风险应对措施,并为每个风险指定责任人和应对计划。
风险应对措施可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风险接受等。
同时,监控风险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和计划。
2.4 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控和跟踪,确保项目团队及时了解风险的变化和演变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风险发生和扩大。
3. 风险管理记录表样例4. 风险管理记录更新风险管理记录表将在每次风险管理工作中进行更新。
项目团队成员需要及时完成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工作,并将最新的风险信息记录在风险管理记录表中。
项目经理负责监督和协调整个风险管理过程,并确保风险管理记录的及时更新。
5. 风险管理报告根据风险管理记录表中的风险信息,项目经理将定期编制风险管理报告,向相关利益相关方汇报项目的风险情况和风险管理进展。
风险管理报告可以包括风险趋势分析、风险热点分析、风险应对效果评估等内容,以帮助相关利益相关方了解项目的风险状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结论风险管理记录表是项目管理中重要的工具,通过规范的风险管理流程和有效的风险管理记录,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降低项目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
项目团队应按照风险管理流程执行风险管理工作,并确保风险管理记录表的及时更新和使用。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评估记录表
备: 1、本评估标准适用于对工贸行业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表中双重预防体系指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及职业病危害双重预防体系,除特别注明外,表中风险均包含安全生产风险和职业病危害风险,隐患均包含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2、总分共计1000分,累计得分/总分*100=实际得分,其中缺项部分按0分计入累计得分,相应的评估要点按0分计入总分。
每一评估要点的分值扣完为
止。
3、标杆企业得分80分合格,一般企业得分60分合格。
4、评估记录应根据评估标准逐项描述评估情况,并附带相关评估记录,严禁仅简单填写不符合。
5、以抽查形式进行询问或者检查的情况,应将总数、抽查数目、不符合情况等描述清楚。
6、本评估标准最终解释权在山东省安监局工商贸处。
12。
风险评估管理隐患排查整改情况评审报告
1. 引言
本评审报告旨在对风险评估管理隐患排查整改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以确保安全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 评估背景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整改计划。
本评估报告将对整改情况进行评审,以确定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3. 评审内容
本次评审主要针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评估:
- 整改措施的计划性和可行性
- 整改措施的执行进度和完成情况
- 整改措施的效果和效益
4. 评估结果
在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整改措施的计划性和可行性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基本覆盖了
已识别的隐患。
- 整改措施的执行进度和完成情况整体较好,大部分隐患已得
到及时整改。
- 整改措施的效果和效益明显,已有效降低了相关风险。
5. 结论与建议
基于评估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 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较好,但仍有一些隐患未能及时整改完毕,建议进一步加强整改的督导与跟踪。
- 在后续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中,建议更加细致地分析和评
估潜在风险,以制定更精准的整改措施。
- 继续推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的工作,确保整改持续有效,
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6. 总结
通过本次评审,我们对风险评估管理隐患排查整改情况进行了
全面评估。
目前的整改措施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我们将密切关注整改工作的进行,并持续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风险管控措施评审报告Risk management is an essential process for any organization, as it helps identify potential threats and develop strategies to minimize their impact. 风险管理对于任何组织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它帮助识别潜在威胁,并制定策略来最小化其影响。
By conducting a risk control measures review, organizations can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current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make necessary adjustments. 通过进行风险管控措施评审,组织可以评估其当前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This not only helps in preventing potential risks but also ensures the business's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这不仅有助于预防潜在风险,而且确保了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
In this report, we will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risk control measures review, the process of conducting such a review, and the potential challenges faced in implementing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讨论风险管控措施评审的重要性、进行此类评审的过程以及在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时可能面临的潜在挑战。
iatf16949风险管理评审报告概要本报告旨在对iatf风险管理评审进行总结和分析。
iatf是一项全球通用的汽车质量管理标准,旨在确保汽车供应链中的产品和服务符合质量要求。
评审过程本次风险管理评审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收集信息:收集与汽车制造和供应相关的信息,包括供应商质量报告、质量控制计划等。
2. 分析与评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和其可能的影响。
3. 制定控制措施:基于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和管理风险。
4. 撰写报告:整理评审过程和结果,撰写风险管理评审报告。
风险评估结果根据本次风险管理评审的结果,我们发现以下潜在风险:1. 供应商质量不稳定:某些供应商的质量表现不稳定,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2. 物流延迟:物流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延迟,导致零部件供应不及时,影响生产计划。
3. 缺乏备件供应计划:在部分关键零部件的供应方面,缺乏备件供应计划,可能造成生产中断。
4. 设备故障风险:生产线上存在一些老化设备,存在故障风险,可能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控制措施建议为了降低和管理上述潜在风险,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 供应商质量管理:与不稳定供应商进行紧密合作,帮助其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2. 物流优化:优化物流流程,确保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延迟最小化,提前做好物料调度计划。
3. 制定备件供应计划:针对关键零部件,制定备件供应计划,确保备件及时供应,避免生产中断。
4. 设备维护计划:建立定期维护计划,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线上的设备,降低设备故障风险。
总结通过iatf16949风险管理评审,我们识别了潜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并确保汽车供应链中的产品和服务符合质量要求。
我们将密切关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并持续改进风险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