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线路的拉线安装
- 格式:docx
- 大小:7.94 KB
- 文档页数:3
架空配电线路拉线装设有什么规定?答:1.拉线应根据电杆的受力情况装设。
2.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宜采用45度,当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小,且不应小于30度。
3.跨越道路的水平拉线,对路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4.拉线柱的倾斜角宜采用10度-20度5.跨越电车行车线的水平,对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9M,6.拉线应采用镀锌钢铰线,其截面应按受力情况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5MM27.空旷地区配电线路连续直线杆超过10基,宜装设防风拉线。
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是用于配网馈线回路的各种馈线远方终端,配电变压器远方终端以及中压监控单元等的通称,其余用通信通道,完成数据采集和远方控制等功能。
1.FTU: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开关和开关柜处,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控制等功能的远方终端。
2.DTU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开闭站和配电室,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控制等功能的远方终端。
3.TTU:用于配电变压器的各种运行参数的监视测量的远方终端。
《消保法》的适用范围是:消费者为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该法保护,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其行为受该法规范,如为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亦参照该法执行。
使用滑车组时要求:1.1T的滑车组之间的距离为0.7M 2.5T的滑车组之间的距离为0.9M 3.10-20T的滑车组之间的距离为1.0M 4.32-50T的滑车组之间的距离为1.2M复合绝缘子安装注意事项:1.轻拿轻放,不应投掷,并避免与尖硬物碰撞、摩擦2.起吊时绳结要打在金属附件上,禁止直接在伞套上绑扎,绳子触及伞套部分应用软布包裹保护。
3.禁止踩踏绝缘子伞套4.正确安装无均压装置,注意安装到位,不得装反,并仔细调整环面与绝缘子轴线垂直,对于开口型均压装置,注意两端开口方向一致。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规定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在一般地区各级电压导线的边线延伸距离如:1-10KV为5M 35-110KV为10M 154-330KV为15M 500KV为20M。
简述架空线施工中拉线的设置要求架空线施工中拉线的设置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拉线的方向必须与线路的走向保持一致,同时应避免过度的弯折和扭曲。
2.拉线的安装应考虑到地形、地质、气象等条件,以确保其能够承受相应的载荷
和应力。
3.拉线应与电杆的夹角保持适当的距离,通常为45°-60°,以满足线路的稳定性
和安全性要求。
4.拉线的材料应选用高强度钢材,并经过防腐处理,以确保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5.在设置拉线时,应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和设施的干扰,如有必要应采取相应的
防护措施。
6.拉线的设置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其符合电力线路施工的要求。
在实际施工中,拉线的设置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施工完成后还需进行验收和维护,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架空线路的拉线安装1、工艺流程:拉线下料→拉线组合制作→拉线安装2、拉线下料:2.1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拉线的组合方式确定拉线上、中、底把的长度及股数。
每把铅丝合成的股数应不少于三股,底把股数应比上、中把多两股。
2.2当使用铅丝时,应先抻直;使用钢绞线时,应在需要断线处的两侧用细铅丝缠绕。
然后下料。
3、拉线组合制作:3.1使用铅丝时,应将铅丝绞成合股。
绞合时,应使每股铅丝受力一致,绞合均匀。
3.2上、中、底把连接处煨扣鼻圈,安装拉线绝缘子,缠绕制作。
一般混凝土电杆的拉线可不装设拉线绝缘子,但穿越导线的拉线及水平拉线应装设绝缘子。
在断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
拉线的连接缠绕、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3.2.1铅丝拉线可自身缠绕固定,中把与底把连接处可另数铅丝缠绕,缠绕应整齐、紧密、缠绕顺序、圈数及长度见表3—73所示。
3.2.2钢绞线拉线可使用钢索卡或铅丝缠绕固定。
a使用钢线卡固定时,每个连接端不得少于两个钢线卡。
中把的下端不应单独使用钢线卡固定,还应用铅丝缠绕固定。
b使用铅丝缠绕时,应缠绕整齐、紧密,缠绕长度见表3—74。
3.2.3使用UT型线夹、楔形线平时,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
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可靠固定(可使用铅丝缠绕)。
3.2.4UT型线夹或花篮螺栓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
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花篮螺栓应封固(可使用铅丝缠绕)。
3.2.5拉线棒与接线盘连接后,其圆环开口处应用铅丝缠绕或焊接;当拉线棒与拉线盘的连接使用螺杆时,应垫方形垫圈,并用双螺母固定。
接线棒露出地面长度为500—700mm。
3.2.6拉线两端的扣鼻圈内应垫好心形环。
4、拉线安装:4.1将已安装好底把的拉线盘滑入坑内,找正后,分层填土夯实。
用拉线抱箍将拉线上端固定在电杆上。
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4.1.1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宜小于45°,当受环境限制时,不应小于30°。
架空线路的导线架设安装方案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的导线架设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所采用的器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2导线:2.1.2.1导线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裸铝绞线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
2.1.2.2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
2.1.2.3绝缘导线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规定。
绝缘层应挤包紧密,且易剥离、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
2.1.2.4导线最小截面应符合表2.1.2.4所示数值。
导线最小截面(mm2)表2.1.2.42.1.32.1.3.1瓷件与铁件组合无歪斜现象、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
2.1.3.2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2.1.3.3弹簧销、垫的弹力适宜。
2.1.3.4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2.1.4绑线:裸导线的绑线应选用与导线同金属的单股线,直径不应小于2.0mm,绝缘导线应选用绝缘绑线。
2.1.5耐张线夹、并沟线夹、钳压管、铝带2.1.5.1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
2.1.5.2线夹转动灵活,与导线接触面符合要求。
2.1.5.3碗头挂板、平行挂板、直角挂板、U型挂环、球头挂环、拉板、曲型垫等。
2.1.5.4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
2.1.5.5应热镀锌,镀锌良好,镀锌层无录音落,锈蚀现象。
2.1.6螺栓:2.1.6.1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皮剥落及锈蚀现象。
2.1.6.2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应良好,加大尺寸的内螺纹与有镀层的外螺纹配合,其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直径1~300mm公差》的粗牙三级标准。
2.1.6.3螺栓宜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安装工艺要求1.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1.1.基坑施工前的定位符合下列规定:⑴.直线杆顺线方向位移,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 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超过50mm。
⑵.转角杆、分支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
1.2.电杆基础坑深应符合设计规定。
电杆基础坑深度允许偏差应为+100mm、-50mm。
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抄平1.3.电杆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为杆高的1/6,有底盘时坑深等于埋1.4.电杆的拉线基础与堤坝基础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埋设深度的 2 倍。
电杆的拉线基础与沟渠边沿距离不应小于1.0M,小于1.0M时应有保护基础措施。
1.5.双杆基础坑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开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mm,两杆坑深度应相等;2)直线杆、跨越杆、直线耐张杆。
两杆坑基底标高应相等;3)转角耐张双杆基础坑,内角坑高于外角坑2――3cm,使转角杆向外侧有一定倾斜。
1.6.15M及以上的转角、耐张杆,在沼泽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的杆位,应设底盘。
为防止洪水冲刷和基础冻胀,可采用高杆深埋措施。
电杆基础用底盘时,底盘圆形平面应与电杆中心垂直,找正后应填土夯实至底盘平面。
底盘的原槽直径不允许超过电杆根直径50mm。
1.7.电杆基础用卡盘时应符合以下原则:1)安装前应将其下部分层夯实,安装方向、位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上平面据地面不应小于500mm,安装方向应考虑主风向。
2)卡盘弧面应与电杆吻合,卡盘螺栓应紧固可靠。
3)12m 及以下电杆除在沼泽地、或地下水位较高或砂壤路径外可不用卡盘;15M及以上水泥杆当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够时应使用卡盘。
1.8.基坑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块应打碎。
2)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基坑每回填30cm应夯实一次。
3)松软土质的基坑,回填土时应增加夯实次数或采取加固措施。
4)回填土后的电杆基础宜设防沉土层。
架空电力线路拉线安装施工记录DQ-28
说明:本表由施工单位负责填写;适用于拉线的安装。
拉线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说明:本表由施工单位负责填写;适用于架空电力线路的测量。
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弧垂观测记录DQ-29
说明:本表由施工单位负责填写;适用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弧垂的观测。
架空电力线路穿跨越距离测量记录DQ-31
说明:本表由施工单位负责填写;适用于电力线路对穿跨越物最小垂直距离的测量。
隔离(负荷)开关安装调整记录DQ-03
说明:本表由施工单位负责填写;适用于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的安装和调整。
避雷器安装施工记录DQ1-04
附件安装施工记录
避雷器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及高压熔断器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附件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杆上电器设备及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电缆敷设施工检查记录DQ-09
说明:本表由施工单位负责填写;适用于各种动力、控制电缆敷设施工检查。
电缆绝缘电阻测试记录DQ-10
说明:本表由施工单位负责填写;适用于各种低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的绝缘电阻测试。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TY-40
电缆线路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变压器安装检查记录 DQ-05
电力变压器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TY-25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TY-25
土石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工程划分明细表TY-33
工程划分明细表TY-33。
架空线路施工架空电力线路由电杆、导线、横担、金具、绝缘子和拉线等组成。
架空电力线路的施工主要项目包括线路的勘测定位、基础施工、立杆、拉线的制作和安装、横担的安装、导线架设及驰度观测等。
1、电杆的安装(1)电杆的定位和挖坑首先根据当地电力部门技术人员到现场确定线路的起点、转角点和终端点的电杆位置,然后定出中间点的电杆位置。
同时,顺线路方向划出长1~1.5 m、宽0.5 m的长方形杆坑线。
直线杆的拉线与线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转角杆的拉线位于转角的角平分线上(电杆受力的反方向),拉线与电杆中心线夹角一般为45°,现场受地形的限制时,夹角可减小到30°。
杆坑的形状一般分为圆形坑和梯形坑两种。
对于杆身较重、较高及带卡盘或底盘的电杆,为立杆方便,可挖成梯形坑。
杆坑深度随电杆长度和土质好坏而定,一般为杆长的1/6。
混凝土杆的埋入深度可参见下表。
混凝土杆埋入深度为确保坑位正确、尺寸符合要求,杆坑深度偏差不得超过5%,横向偏移不得超过0.1 m。
(2)立杆立杆的方法有汽车起重机立杆、三脚架立杆、倒落式立杆、叉杆立杆等。
汽车起重机立杆比较安全,效率也高,适用于交通方便的地点。
立杆前,先将汽车起重机的钢丝绳结在距电杆底部1/3~1/2处,再在距杆顶500 mm处结3根调整绳。
电杆竖起后,要调整电杆的中心,使其与线路中心的偏差不超过50 mm。
直线杆的轴线应与地面垂直,其倾斜度不得大于电杆梢径的1/4。
(3)主杆校正电杆立好后,四方拉绳掌牢,用吊线头将电杆校正,然后将四方拉绳固定,将电杆洞四周用石头和泥土混合夯实,再用吊线头复校一次。
(4)埋杆当电杆竖起并调整好后,即可用铁锹沿电杆四周将挖出的土填回坑内,边填边夯实。
夯实时,应在电杆两侧交叉进行,以防挤动杆位。
多余的土应推在电杆根部周围,形成土台,最好高出地面300 mm左右。
(5)拉线的制作和安装拉线又称为扳线,用来平衡电杆,使电杆不因导线的拉力或风力等影响而倾斜。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拉线安装1、拉线盘的埋设深度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拉线棒与拉线盘应垂直,连接处应采用双螺母,其外露地面部分的长度应为500〜700niiii。
拉线坑应有斜坡,回填土时应将土块打碎后夯实。
拉线坑宜设防沉层。
2、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安装后对地平面夹角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35kV架空电力线路不应大于1。
;2.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大于3° ;3.特殊地段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对正;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三、跨越道路的拉线,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对通车路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5m。
四、当采用UT型线夹及楔形线夹固定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前丝扣上应涂润滑剂;2.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在尾线侧, 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3.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固定可靠,线夹处露出的尾线长度为300-500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应扎牢;4.当同一组拉线使用双线夹并采用连板时,其尾线端的方向应统一;5.U T型线夹或花篮螺栓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花篮螺栓应封固。
五、当采用绑扎固定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拉线两端应设置心形环;2.钢绞线拉线,应采用直径不大于3. 2nmi的镀锌铁线绑扎固定。
绑扎应整齐、紧密,最小缠绕长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3.采用拉线柱拉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拉线柱的埋设深度,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坠线的,不应小于拉线柱长的1/6;2.采用无坠线的,应按其受力情况确定。
表1最小缠绕长度、拉线柱应向张力反方向倾斜10°〜20。
o三、坠线与拉线柱夹角不应小于30°。
四、坠线上端固定点的位置距拉线柱顶端的距离应为250nini。
架空电缆线路敷设方案及吊线8种终结方法编辑:北京华远高科电缆时间:2012-07-04 09:14:39 分享.架空电缆线路分为吊挂式架空电缆线路和自承式架空电缆线路。
吊挂式架空电缆线路吊线的敷设包括:吊线的选用、安装吊线夹板、布放吊线、吊线接续、做终结(死头)收紧吊线等。
架设吊挂式全塑电缆线路有预挂挂钩法、动滑轮边放边挂法、定滑轮牵引法和汽车牵引动滑轮托挂法。
自承式架空电缆线路,不需要另外架设吊线和挂电缆挂钩,但必须选用自承式专用铁件,只要安装好曲槽夹板装置即可布放电缆,然后再收紧自承钢线、做终端。
架空电缆吊线的8中终结方法:第一:丁字结第二:分层装设吊线终结:第五、两条同规格的平行吊线终结(俗称合手)第六、十字结:第七、一般吊线终结:||>惟头打线双方拉煩止吊规 t单位:cm-J m —也杆吕鬲oopiiiiHiiiii 归Fm IU + IQ冲+ 10_ 15150*L L":》1111 IU 阻』11 旦11他HI I 川 i 」mTija=!卄:"riimiiiiiiii==iiias电 H' ^llllll Hill illl 11 11HIIIII1111_ 2 _电料勻鬲&題目㉛电面国iMmi 卜llb SIBU ・L-L -> ?-3 I第八、长杆档辅助吊线装置:I &砒5刪(«)蹶書杆上件誅k?f£I 血钢找5幽血R«tt-卑卅注;圭按檢籍头拉規・—| Q 十士 电町尹MI iiiiMiR I HI in 1111 |)^卡岂^洼ll 川川IH 川皿刍Will亘电杯旨第三,辅助结:54性展蚪1卜刖他'WE)愉澤加l<mi Vi I- fn、H內时來诧加姑助#普第四、假终结:IO養此斤和杆出貼(a)水泥杆假终结(b)木杆假终结。
架空线路杆塔拉线
1.采用楔型线夹连接的拉线。
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夹的舌板与拉线应紧密接触,受力后不应滑动。
线夹的凸肚应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使线股损伤;
2 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断头侧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散股。
线夹尾线宜露出300~500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应用镀锌铁线绑扎或压牢;
3 同组及同基拉线的各个线夹,尾线端方向应力求统一。
2.采用压接型线夹的拉线,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液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SDJ 226的规定;
2 当采用外爆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架空电力线路外爆压接施工工艺规程》SDJ 276的规定。
3.杆塔的拉线应在监视下对称调整,防止过紧或受力不均而使杆塔产生倾斜或局部弯曲
4.对一般杆塔的拉线应进行调整且要求拉线收紧即可。
对设计有初应力规定的拉线应按设计要求的初应力允许
范围且观察杆塔倾斜不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进行安装与调整。
5.架线后应对全部拉线进行复查和调整,拉线安装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拉线与拉线棒应呈一直线;
2 X型拉线的交叉点处应留足够的空隙,避免相互磨碰;
3 拉线的对地夹角允许偏差应为1°;
4 NUT型线夹带螺母后的螺杆必须露出螺纹,并应留有不小于1/2螺杆的可调螺纹长度,以供运行中调整;NUT线夹安装后应将双螺母拧紧并应装设防盗罩;
5 组合拉线的各根拉线应受力均衡。
架空线路的拉线安装
1、工艺流程:
拉线下料T拉线组合制作T拉线安装
2、拉线下料:
2.1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拉线的组合方式确定拉线上、中、底把的长度及股数。
每把铅丝合成的股数应不少于三股,底把股数应比上、中把多两股。
2.2当使用铅丝时,应先抻直;使用钢绞线时,应在需要断线处的两侧用细铅丝缠绕。
然后下料。
3、拉线组合制作:
3.1使用铅丝时,应将铅丝绞成合股。
绞合时,应使每股铅丝受力一致,绞合均匀。
3.2上、中、底把连接处煨扣鼻圈,安装拉线绝缘子,缠绕制作。
一般混凝土电杆的拉线可不装设拉线绝缘子,但穿越导线的拉线及水平拉线应装设绝缘子。
在断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
2.5m。
拉线的连接缠绕、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3.2.1铅丝拉线可自身缠绕固定,中把与底把连接处可另数铅丝缠绕,缠绕
应整齐、紧密、缠绕顺序、圈数及长度见表3—73 所示。
3.2.2钢绞线拉线可使用钢索卡或铅丝缠绕固定。
a 使用钢线卡固定时,每个连接端不得少于两个钢线卡。
中把的下端不应单独使用钢线卡固定,还应用铅丝缠绕固定。
b 使用铅丝缠绕时,应缠绕整齐、紧密,缠绕长度见表 3 —74。
323使用UT型线夹、楔形线平时,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
无滑动现象。
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可靠固定(可使用铅丝缠绕)。
3.2.4UT型线夹或花篮螺栓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
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花篮螺栓应封固(可使用铅丝缠绕)。
3.2.5拉线棒与接线盘连接后,其圆环开口处应用铅丝缠绕或焊接;当拉线棒与拉线盘的连接使用螺杆时,应垫方形垫圈,并用双螺母固定。
接线棒露出地面长度为500—700mm。
3.2.6拉线两端的扣鼻圈内应垫好心形环。
4、拉线安装:
4.1将已安装好底把的拉线盘滑入坑内,找正后,分层填土夯实。
用拉线抱箍将拉线上端固定在电杆上。
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4.1.1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宜小于45°,当受环境限制时,不应小于30°。
水平拉线的拉桩坠线与拉桩杆夹角不应小于30°。
4.1.2终端杆及耐胀杆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对正;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4.1.3拉线盘的埋设深度最低不应低于1.3m,且应符合设计要求。
4.1.4水平拉线的拉桩杆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杆长的,拉线距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拉桩坠线与拉桩杆夹角不应小于30°拉桩杆应向张力反方向倾斜10°—20°坠线上端距杆顶应为250mm;水平拉线对通车路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5m。
4.1.5当拉线位于交通要道或人易接触的地方,须加装竹套管保护。
竹套管上端垂直距地面不应小于1.8m,并应涂有明显标志(如红、白相间的油漆)。
4.2撑杆的安装,撑杆埋深不宜小于0.5m,并设有防沉措施。
撑杆与主杆之间夹角应为30°,允许偏差为±5。
°
4.3 进行拉线中、底把连接。
可使用紧线器拉紧拉线,并使终端杆及转角杆向拉线侧倾斜,应保证使紧线后的终端杆及转角杆向拉线侧的倾斜不大于一个电杆梢
径;水平拉线的拉桩杆向张力反方向倾斜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