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记忆系统共56页
- 格式:ppt
- 大小:826.00 KB
- 文档页数:28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考试测试题——基础心理学部分08 (本测试题共150题,单选题100道,多选题50道)118. 遗忘是指()(多选,1.0分)A: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B: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C: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D: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基础心理学-记忆-记忆及记忆过程-第49页。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基础心理学-记忆-记忆及记忆过程-第45页。
119. 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包括()(多选,1.0分)A:自然衰退B:编码错误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
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基础心理学-记忆-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第51页。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基础心理学-记忆-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第46页。
120. 默写古诗词属于()过程(多选,1.0分)A:回忆B:再现C:再认D:识记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基础心理学-记忆-记忆及记忆过程-第49页。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基础心理学-记忆-记忆及记忆过程-第44页。
121. 记忆是()。
(多选,1.0分)A:是人类智慧的根源B: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C: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D: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以及信息的编码、储存和加工的方式的不同,分为三个记忆系统。
认知心理学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以及信息的编码、存储和加工的方式的不同,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背词法的理论基础复习的原则(这里主要讲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时间间隔20分钟1小时8小时1天2天6天31天重学节省涌读时间百分数复习点的确定人的记忆周期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是30分钟第三个记忆周期是12个小时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下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周期。
第四个记忆周期是1 天第五个记忆周期是2 天第六个记忆周期是4 天第七个记忆周期是7 天第八个记忆周期是15天以上的8个周期被应用于笔者的背词法,作为一个大的背词的循环的8个复习点,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背单词的效率。
第二章背词法杨鹏是以老于的书为例的。
以第一个LIST 为例。
步骤一、LIST的第一页,共有9个单词,用不到5分钟的时间背一遍。
骤二、此五分钟的记忆周期已到,请不要看第二页,立即迅速的复习一遍第一页的单词。
复习的标准是“试图回忆该单词的意思” 步骤三、2、3页和4、5页的内容每一页都要重复刚才的步骤二。
即每背完一页的单词,都要再复习一遍。
步骤四、等背到7、8时仍然重复步骤二的方法,所不同的是在背完该页的单词之后,请不要背9页的单词,而是重复步骤五的内容。
步骤五、由于距离背第一个单词的时间已经有了30分钟,所以立即回到第一页,迅速的把1-8的内容复习一遍。
步骤六、对于剩下的半个LIST,仍然在半个小时的时间内,重复步骤五,整个LIST 共用一个小时的时间。
杨鹏建议G友选择早晨的时间来背新的单词。
到了晚上也就是在背过单词的12个小时以后,到了记忆的第三个记忆周期一定要复习今天新背过的单词。
1 2 5 15 30 60当天的单词在上述的天重复一遍!( B eta 3 Extra)●课文原文是PDF文件,请去以下网址下载Adobe Acrobat Reader ,安装后就可阅读运用《哀宾浩斯遗忘曲线》背诵《哀宾浩斯遗忘曲线》是一位外国专家发现的,他发现人的遗忘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遗忘速度逐渐减慢,按照这条曲线来背诵新概念,就要求复习的间隔逐渐延长,如今天背完一课,第一天复习一次,第二天复习一次,第四天复习一次,第七天复习一次,背诵加上复习共需四十三天,具体如下:第一天:1课第二天:1,2课第三天:2,3课第四天:1,3,4课第五天:2,4,5课第六天:3,5,6课第七天:1,4,6,7课第八天:2,5,7,8课第九天:3,6,8,9课第十天:4,7,9,10课第十一天:5,8,10,11课第十二天:6,9,11,12课第十三天:7,10,12,13课第十四天:1,8,11,13,14课第十五天:2,9,12,14,15课第十六天:3,10,13,15,16课第十七天:4,11,14,16,17课第十八天:5,12,15,17,18课第十九天:6,13,16,18,19课第二十天:7,14,17,19,20课第二十一天:8,15,18,20,21课第二十二天:9,16,19,21,22课第二十三天:10,17,20,22,23课第二十四天:11,18,21,23,24课第二十五天:12,19,22,24,25课第二十六天:13,20,23,25,26课第二十七天:14,21,24,26,27课第二十八天:15,22,25,27,28课第二十九天:16,23,26,28,29课第三十天:17,24,27,29,30课第三十一天:18,25,28,30课第三十二天:19,26,29课第三十三天:20,27,30课第三十四天:21,28课第三十五天:22,29课第三十六天:23,30课第三十七天:24课第三十八天:25课第三十九天:26课第四十天:27课第四十一天:28课第四十二天:29课第四十三天:30课备注:第一天就从2月3日起,直到3月17日止,刚好被完一遍。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图及解析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
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
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
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
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
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
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
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1]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2]设初次记忆后经过了x小时,那么记忆率y近似地满足y=1-0.56x^0.06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
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后的效果图记忆遗忘曲线技巧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
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
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记忆的方法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 H. Ebbi nghaus ) 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
你想知道怎么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进行复习记忆吗 ?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忘记曲线复习记忆的方法。
忘记曲线复习记忆的运用遗忘曲线复习点的确定1. 第一个记忆周期: 5 分钟2.第二个记忆周期: 30 分钟3.第三个记忆周期: 12 小时4.第四个记忆周期: 1 天5.第五个记忆周期: 2 天6.第六个记忆周期: 4 天7.第七个记忆周期: 7 天8.第八个记忆周期: 15 天以上的 8 个周期应用于背词法,作为一个大的背词的循环的 8 个复习点,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背单词的效率背单词就找个小簿本窄窄的那种,每页中间对折左侧英文右边中文,每天背 100 个,分 5 组每组 20 个,每一个看过留下读音和拼写的印象,基本上 5~ 8 分钟一组,所有 5 组大体看 30 分钟,最好不要超过 40 分钟,而后再从第一组再看,每天一百个新的,看过的按记忆周期在第 2、4、7、15 天从头复习,基本每天进行的 300~400个单词记忆。
忘记曲线复习记忆的运用遗忘曲线背诵方法 1. 初记单词时需要记忆的内容:a) 单词外观,b) 单词的中文释义,c ) 单词的记忆法2.每个 l i s t 的具体背诵过程 ( 每个 l i s t 按 12 页,每页 10 个单词计 ) :a) 背完一页 ( 大概 5 分钟 ) ,立即返回该页第一个单词开始复习 ( 大约几十秒 )b) 按上面方法背完 1~ 6 页 ( 大约在 30 分钟 ) ,回到第 1 页开始复习 ( 两三分钟 )c) 按上面同样方法背完 7~ 12 页,一个 l i s t 结束d) 相当于每个 l i s t 被分为 12 个小的单元,每个小的单元自成一个复习系统 ; 每 6 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 2 个大单元各自成为一个复习系统。
大脑记忆的科学规律及基本原理记忆是对经历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方面。
你知道大脑的记忆有什么规律吗?下面是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大脑记忆的科学规律及基本原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大脑记忆的科学规律一、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第一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
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从什么时候开始遗忘的?怎样减少遗忘?何时复习效果最佳?通过遗忘规律可以一目了然。
时间间隔保持的百分比遗忘的百分比20分钟 58% 42%1小时 44% 56%8小时 36% 64%1天 34% 66%2天 28% 72%6天 25% 75%31天 21% 79%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
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二、魔力之七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过比较精确的测定:测定正常成年人一次的记忆广度为7±2项内容。
多于7项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
这个“七”被称为“魔力之七”或“怪数七”。
这个“七”即可是7个字符,也可是7个汉字,或7组双音词、7组四字成语,甚至于7句七言诗词。
由此可知,短时记忆广度的大小不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的意义,而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的数目!我们在记忆时可利用这一特点,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分配在7组之内,而这7组中的每一组的容量可适当加大。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图及解析你是否觉得记忆十分的辛苦,不想背课文,不想背单词。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
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
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
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
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
1. Neisser 于( C )年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1968B. 1976C. 1967D. 1956 2. ( C )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 境。
A. 自动加工B. 意义加工C. 控制性加工D. 自主加工3. 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约为( B ) A. 1—2秒B. 15—30秒C. 1—2小时D. 2—4分钟4. 言语系统是储存言语信息的,它与( A )有某种相似。
A. 语义记忆B. 情景记忆C. 动作记忆D. 情感记忆5. ( B )是指对一个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员的判断要快于对非典型成员的判断。
A. 熟悉效应B. 典型效应C. 否定判断D. 识别效应6. ( C )是语义记忆的两个网络模型。
A. 集理论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B. 激活扩散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C. 激活扩散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D. 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7. 在认知心理学初期心理过程主要是被看成心理的( C )加工过程。
A. 各自分立B. 连续系列C. 普遍联系D. 并列同步8. 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是记忆表征,其信息来自( C )A. 感觉B. 经验C. 知觉D. 记忆9. 在概念结构理论中,与原型说对立的是( B ) A. 建构说 B. 特征表说 C. 层次网络模型说D. 假设考验说10. 问题解决学说中,影响较大的有联想理论和( C ) A. 人本主义理论 B. 建构理论 C. 格式塔理论D. 尝试-错误理论11. 人们所应用的问题解决策略分为两类:即( A ) A. 算法式和启发法B. 推论法和启发法C. 算法式和推论法D. 经验法和算法式12. ( B )策略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这是它的根本特点。
A. 算子B. 算法式C. 问题空间D. 启发法13. 在心理学中,语词可以被看作概念的形式,而将( D )看作语词的内容或意义。
A. 命题B. 短语C. 语素D. 概念14. 语言的基本语音单元为( B )A. 词素B. 音素C. 句子D. 音码200 年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8665认知心理学115. 系列模型认为,言语理解是从语音加工开始的,然后到词汇,再到( A )的加工,信息流动朝着一个方向,从较低的水平或阶段进入较高的水平或阶段,相继地得到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