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全球化(Globalization).
- 格式:ppt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4
2023年度国际政治经济词汇表一、全球化(Globalization)全球化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超越国界限制,形成全球性的联系和整体化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全球化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贸易战(Trade War)贸易战是指国家之间通过采取增加贸易壁垒、提高关税等手段进行的经济冲突。
贸易战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和贸易伙伴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
三、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科学、电子通信和网络技术等,是当代政治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而不损害后世代发展的能力,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平衡。
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可持续发展成为推动全球合作和解决全球性挑战的重要议题。
五、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和新兴技术推动的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和智能科技等新兴行业,对全球经济结构和就业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通过模拟和模仿人类智能的方法使计算机系统具有类似人类的认知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对于就业与道德伦理等问题的讨论,同时也对全球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碳中和是指在某个特定时间点或时间范围内,将所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与吸收或减排总量达到平衡。
碳中和被广泛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之一。
八、一带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推动国际合作的倡议,旨在通过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
天生全球化名词解释全球化(globalization),就是在全世界推行美国标准的同时又保护自己的利益。
而天生全球化是指:当一个群体不能被容纳到一个狭隘集团内部之时,他们就会转向其它更加适合的场所,寻找出路。
这个过程,就叫做“天生全球化”。
(1)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空前变革,使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和渗透的范围和程度空前加深,以至于人们对“天生全球化”的必要性有了共识。
“天生全球化”的含义非常广泛。
除经济全球化外,还包括科技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等等。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已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以信息技术为例,当前各国都将信息技术作为国家战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培育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力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使信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信息化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
(2)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的流动和配置,即参与全球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最佳配置。
早在1900年左右,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但当时还只是一个观念。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球化”开始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深入发展,天生全球化已经成为事实。
此外,一些学者提出的“后全球化”也具有强烈的全球性色彩。
如“后民族主义”、“后普世主义”、“后社会主义”等。
在当今世界,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国际问题,积极促进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努力创造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多样的世界。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
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表明人类社会开始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演变,国际间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近代以来,在世界上先后出现了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工业革命,以及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十月革命等事件。
glocalization的概念
Glocalization是一个词语的结合体,由globalization(全球化)和localization (本土化)组成。
它指的是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结合和融合过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商品、文化、信息等跨国流动也越来越普遍。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消费习惯的存在,单一的全球化标准往往难以满足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于是,Glocalization的概念应运而生。
它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多元的过程,需要兼顾全球和本地的需求和差异。
通过将全球化的思想与本土化的特点结合起来,各种产品和服务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定制。
Glocalization旨在平衡全球标准和本地差异,使产品在尊重本土文化的同时,又具有全球视野和竞争力。
它强调保持本土特色和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吸纳全球化的元素,以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
总的来说,Glocalization是一个在全球化浪潮中寻求平衡的概念,旨在在全球化的基础上保持本地特色和需求。
它体现了全球和本地的融合,同时也呼应了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全球社会学的名词解释汇总全球社会学(Global Sociology)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跨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和全球视野,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现象和规律。
以下是几个全球社会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1. 全球化(Globalization):全球化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内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过程。
全球化加速了跨国贸易、资本流动、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等活动,导致了社会和文化的全球融合。
2.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所形成的系统。
它包括社会阶层、组织结构、角色分工和地位等方面的内容。
全球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的变化和影响。
3. 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社会变迁是指社会中的各种变化和转型过程。
全球社会学研究社会变迁的原因、模式以及对不同社会群体和地区的影响。
社会变迁可以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变化、技术进步和文化转变等方面的内容。
4. 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社会关系是指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全球社会学关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研究跨国家、跨地区的社会关系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5. 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s):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出现的、对个体和社群带来负面影响的现象。
全球社会学研究各种社会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出现和变化,例如贫困、失业、环境破坏、种族歧视和性别不平等等问题。
6. 跨国比较研究(Transnational Comparative Research):跨国比较研究是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
全球社会学通过跨国家、跨地区的比较研究,探索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社会现象和规律的异同。
7. 全球社会学家(Global Sociologists):全球社会学家是研究全球社会学问题并做出贡献的学者。
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
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
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经济全球化经济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它是人类从彼此分隔的多中心时代逐步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本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国际化,企业的全球化,经济信息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
对我国来说,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改革开放,随后又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使得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但与此同时呢也给中国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带来了巨大挑战。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
“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正是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问题。
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货币、资本在全球大量流动,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日益互相依赖的经济现象。
其根本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
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可以肯定,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
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
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全球化的名词解释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体化过程。
简单地说,就是把全世界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资源配置,使生产要素跨越国界进行优化组合,最终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成本下降、风险共担、收益增加、价值提升等目标的过程。
全球化分为市场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
市场全球化是指把历史上独特的和分离的国家市场合并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市场。
生产全球化是指从全球各地区筹供商品和服务,以利用各国在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能源、土地和资本上的成本和质量差异。
1.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
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2.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个具有煽动性的词。
拥护者憧憬它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空前的进步和繁荣;批评者断言它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贫困、战争甚至文化灭绝。
什么是全球化?我们真的在经历空前的全球化?以往的全球化给我们带来过什么?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
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
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科技进步是一切社会变迁的原动力,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是全球化的依托。
交通的进步促进人员和物质产品的全球化,通讯的进步促进精神产品的全球化。
当然,两类技术的作用经常分不开。
互联网能调动资本,轮船也能传播精神。
抛开技术进步因素,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亦是关于资本之“主义”的全球化,即利润至上观的全球化——马克思在150年前就讨论了全球化的这个本质。
除了战争时期,资本在全球范围里疯狂地追逐利润,每天24小时,从不疲倦。
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全球化体现为市场经济体系在全世界的扩张。
其他一切方面的全球化,包括国际化的共产主义运动,都从资本全球化衍生而来。
第一章全球化2012、05、08——2012、05、181、什么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全球化是指转向一个更为一体化与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
全球化有不同的侧面,包括市场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
市场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markets)是指把历史上独特和分离的国家市场合并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市场。
生产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production)指的是从全球各地去筹供商品和服务,以利用本国在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上的成本和质量差异。
2、全球机构的出现(1)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主要负责监管世界贸易秩序和确保各国遵守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签署的贸易协定中规定的规则。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是由44个国家于1944年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所创建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是维持国际货币系统的秩序‘而世界银行则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世界银行重点在于向一些资金短缺的穷国政府发放低息贷款,以资助它们希望从事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当一国的经济出现混乱和货币相对其他国家大幅贬值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常视为可求助的最后的贷款者。
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常常是附加条件的,作为贷款的代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贷款国需采取特定的经济政策,以扭转混乱局面,使经济回归稳定和增长。
(3)联合国(United Nations)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由51个国家承诺通过国际合作和集体的安全防卫措施来维护和平。
根据宪章,联合国有四项宗旨: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发展各国友好关系;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和促进尊重人权;以及协调成为各国行动的中心。
3全球化的推动力一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的障碍减少了;二是技术变革,特别是近年来通信、信息处理和运输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