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区的划分地球自转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27
地球⾃转产⽣的3个现象
地球⾃转引发的地理现象主要有三种,⼀是地球表⾯的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是各地产⽣地⽅时或区时的时差(产⽣时差);三是⽔平运动的物体产⽣偏转现象(产⽣地转偏向⼒)。
地球⾃转的地理意义具体指什么
⼀、昼夜更替现象
同⼀个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的⼀半。
⼀半是⽩天,⼀半是⿊夜。
哟与昼夜更替,使得地⾯⽩昼增温不⾄于过⾼,夜晚降温不⾄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物的⽣存和发展。
⼆、地⽅时
知道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区⾄东⼗⼆区,以西为西⼀区⾄西⼗⼆区,东、西⼗⼆区合为⼀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时为本区的区时。
三、地转偏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道上不偏。
高中地理关于时区计算的典型题时区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时区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不同地区的时间。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关于时区计算的典型题目也是常见的考查内容。
下面,我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探讨时区计算的方法和原理,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时区的概念和原理时区是根据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的规律而确定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24小时内完成一次自转,因此将地球等分成24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时区,每个时区的时间相差约1小时。
东经0度的地区被定义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其他时区则根据它们与格林尼治的距离来确定,东经每15度的区域相差1小时。
二、简单的时区计算方法对于简单的时区计算,我们可以根据经度来确定一个地区所在的时区。
以中国为例,北京的东经为116度25分,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经度为0度,因此北京位于东经116度的时区。
在计算时区时,我们只需将地方的经度除以15度,就可以得到该地区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相差的小时数。
不过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实际上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统一时间而做出了一些调整,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三、复杂的时区计算方法在实际的时区计算中,由于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统一时间或者政治、经济等目的做出了一些调整,因此会出现一些复杂的计算情况。
比如俄罗斯国土广阔,横跨了11个时区,但为了统一国家时间,俄罗斯政府进行了一些调整,将全国划分为9个标准时区。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进行时区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实际的调整情况,不能简单地以经度来确定所在的时区。
四、时区计算的实际应用时区计算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国际交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当我们要出国旅行或者进行国际商务合作时,就需要根据目的地的时区来调整出行计划或者商务活动的时间安排。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跨时区交流也需要我们对时区计算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协调时间安排和沟通。
时区的知识点总结时区是指地球上按照经线划分的各个区域,在同一时刻所采用的标准时间基准一致的范围。
由于地球自转而引起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因此在不同经度的地方所处的时间也不同。
时区的划分使全球的时间统一和协调,方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时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国际经线会议,当时应用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的时间)进行的时区划分已经被确定。
在20世纪,世界各国逐渐开始采用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TC)来进行时间计算,以此为基准来确定不同地区的时区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使用的时间是由各地政府规定的标准时间,用来统一各地时间并且使之适应当地的日程安排和生活习惯。
在详细了解时区的知识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1. 时间基准时间基准是指人们统一认可的时间标准,它用来规定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的时间。
国际上通行的时间基准有两种,一种是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TC),另一种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reenwich Mean Time, GMT)。
UTC是由国际原子时尺度(TAI)和世界时尺度(UT)所组成,它根据原子钟的测量结果而得出。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的不确定性,世界时和原子时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因此不时需要进行校正。
而GMT是最早采用的时间基准,它以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在地的经度为基准,一般认为GMT和UTC是相等的。
2. 经线经线是指地球表面上的一个由地理学家们所定义的宽度为零的圆,通过北极和南极两个极点,并垂直于赤道线。
以本初子午线(即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在的经度)为基准,通过地球上不同的经度来进行时区的划分。
3. 经度和时差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从本初子午线开始,经过东西向分布的地理位置。
而时差是指地球上不同经度所对应的时区时间与本初子午线时间的差值。
一般来说,东经是迟于本初子午线时间的,而西经则是早于本初子午线时间的。
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时区是地球上的区域使用同一个时间定义。
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时,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在中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地东八区的时间为全国统一使用时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
1地理时区划分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
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
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
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
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
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1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
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
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
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
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
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公式法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
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
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
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
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公式地理时区划分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
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
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
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
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
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理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1)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