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地层剖面
- 格式:pdf
- 大小:803.20 KB
- 文档页数:16
手画实测地层剖面1.根据原始资料,在CAD或excel中确定导线总方位。
2.如总方位值在0——180度,从左至右画;在180——360度,从右至左画。
3.根据编录文字,得剖面起点终点平距、高差,在图纸上布局。
4.根据编录文字,将平面导线图画出,依平距(导线长度*cos坡度),此时每在平面导线图上画下一点,就要在地形图相应位臵上标上一点,还要结合此点与上一点的高差,可从记录中得知。
5.导线图画完后要整理记录数据,包括计算分层位臵(断层,破碎带)在导线上的平距,和该分层位臵点与起始点的累积高差,产状在平面导线图的平距,标本在平面导线图的平距。
6.首先将产状标在平面导线图上,标注产状时,要求产状符号长线延伸方向与导线交点为实际测得产状处(即计算出的平距)(先标上产状有利于上地层界线)。
7.将分层界线画到图上,此线代表地层的走向,一定要注意是地层走向与导线总方位的夹角,画出。
大层和小层分开用长短线直线(应导线图反应的是一点,或是很小范围的东西,因此不能用V 字形来画)表示,大层比小层上下各长5mm。
标本不在导线图上标出。
8.根据各站起始点,勾绘出地形线(此时只可轻绘,以便修改),将分层位臵在地形线上卡出,此时不能只考虑平距,还要考虑高差,这些在记录中都有,要核实两个数据,准确定下,记得高差一定是累积高差。
地形线也随之修改。
9.分层位臵卡住后,要先将产状上到剖面图上,根据产状画出一条产状线,用来指示地层界线和岩性花纹。
当不同位臵产状变化较大时,要缓缓过渡,但在测得产状位臵,一定要是该产状,倾角用视倾角。
10.画沉积岩岩性层时一定要两个直角尺并用,既控制角度也控制厚度(厚层4mm中厚层3薄层2),在画岩性花纹时,也同样,比如白云岩,要在同一标尺位臵下,画穿能画的岩性层,后在另一直角尺上移动1mm再画,这样就能使层理更为明显。
11.花纹厚度控制在1.5mm左右,可先画地形线的1.5mm等厚线。
12.大层界线比小层界线长0.5mm。
治多县昂欠涌曲第四系实测地层剖面一.概述青海省治多县昂欠涌曲第四系实测地层剖面为四川地勘局川西北地质队测制,测制时间为2009.8月,测制者梅刚、张鹏、陈世华、郝启洪、杨嘉鸿,工作中采用罗盘测量方向,坡度角,用测绳量距、逐层仔细观察记录、对好的地质现象进行了拍照,并配合样品采集,剖面精度按1:1000比例尺进行。
剖面工作量统计剖面长度:622.00米导线数:9导线样品数:1个b薄片共有1个分层数:4层1.自然地理与交通测区地处青川藏高原腹地,属高原丘状地貌。
行政区划为青海治多所辖。
剖面:起点坐标:X=0724320 Y=3720901 H=4496;终点坐标:X=0724690 Y=3721399 H=4452交通条件一般,有一条简易公路可达。
2.前人工作史及状况青海第四系研究始于1936年孙建初、扬钟键、卞美年等人的工作,其后陈梦熊(1945)、刘增乾(1946)、翁文波、李德生(1946)等也有专论发表。
期间,地质部632队,青海综合地质大队水文队、石油普查队,青海省地质局盐湖研究室,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冰川沙漠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青海第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第一、第二区调队、第一石油普查队,青海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所、地矿部90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等单位均从不同角度对青海第四系进行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
二、剖面地质特征剖面主要出露第四系地层。
(一)剖面列述Ⅰ级阶地,更新统(QpⅠal),高出现代河水面约3m。
3.为河漫滩堆积物,河床为砾石层,砾石主要成分为灰岩,约占90%,砾石磨圆度较好,呈椭圆-次圆状,偶见砂岩及安山岩转石。
------不整合-----Ⅱ级阶地,更新统(QpⅡal),高出现代河水面约4m.2.大部分为残坡积物及河流冲击物掩盖。
据转石推测其下腹岩石岩性为灰岩,转石磨圆度较好,呈椭圆-次圆,偶见有灰绿色安山岩转石------不整合-----Ⅲ级阶地,更新统(QpⅢal),高出现代河水面5-6m1、为大量灌木丛及草皮掩盖,据转石推测岩性为灰色灰岩,转石棱角分明,呈棱角-次棱角状。
地层剖面实测方法
1.钻探法:通过钻机和钻具将地下岩石层逐层钻探,获取各层地层的样本。
常用的钻探方法有手工钻探、机械钻探和坑外钻探等。
通过钻孔的岩芯样本,可以分析岩性、颗粒组成、化学成分、物性等地层特征。
2.地震勘探法: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通过地震仪器记录和处理地震波数据,进而得到地下结构的一种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包括地震剖面法、反射法和折射法等。
地震勘探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地层的厚度、倾角、速度、分界面等信息。
3.重力测量法:利用地球引力场的差异,通过测量地层产生的重力场变化来反演地下地层结构。
重力测量法适用于测量重力异常、推断岩石密度和划分地层界面等工作。
在倾斜地层中,重力测量法可以确定地层的倾角和厚度。
4.磁力测量法:通过测量地球磁场在地面上的分布,分析磁场异常来推断地下地层的情况。
磁力测量法适用于区域性、中等规模的地层磁异常勘探,可探测磁性物质的分布和地层变化。
5.电法测量法:通过在地下介质中施加电场或测量自然地电场,通过测量电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地层的情况。
电法测量法可以判断岩石的电阻率和电导率等特性,从而识别不同地层的分界面。
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地层剖面实测方法,还有地形地貌法、地球物理勘测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在实际勘探中,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组合,进行地层剖面实测。
实测地层剖面为了对测区的地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选择出露较好的典型地层剖面进行实际测量。
(一)小组成员共同承担的任务1.确定剖面起、止点, 将其准确标定在地形图上并标上地质点号剖面起、止点按地质填图地质点号统一编号,并在剖面线上用油漆做上醒目的标记。
确定剖面起、止点通常采用三点交汇法并根据地形、地物加以校正。
目前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
确定剖面起、止点的原则: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
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
如下图: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标在剖面线上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
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
所划分出的每一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于识别。
复合岩性层的的组合规律主要有①夹层型(以一种岩性为主夹有其它岩性);②互层型(由两种岩性交互产出);③韵律型(三种或三种以上岩性顺序排列、重复出现)。
地层划分的精度地层划分的精度(即:分层厚度)与所选定的比例尺有关,两者的关系如下:实测剖面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关系注: 最小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mm所代表的地层厚度,最大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c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
分层厚度的下限通常为自然岩层厚度。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的问题地层划分时应重视有意义的特殊岩层,例如底砾岩层、古土壤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岩性独特的标志层等等,对于这些岩层,即使厚度不大也应单独分层,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予以夸大表示(可夸大到1mm)。
3.寻找化石应逐层依次寻找化石,将找到的化石顺序编号,并在化石发现地点用油漆做上标记。
·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可作如下分工(见下表):实测地层剖面人员分工1. 前、后测手的任务①在已经确定的剖面线上,选择导线点,并做上标记(标注导线点号)。
实 测 地 层 剖 面孔庆友 2010年8月主要内容一、概述 、概述 二、实测剖面的主要目的 三 实测剖面位置的选择 三、实测剖面位置的选择 四、实测剖面的方法与要求 五、实测剖面资料的室内整理一、概述实测地层剖面是指在选择好的剖面线上对地层进行划 分、测量与研究。
它是研究地层与沉积岩最常用 最基本的 种方法 它是研究地层与沉积岩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是确定区测填图单位(一般为岩石地层单位)的主要 依据。
是区测工作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 个组成部分。
是区测工作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般应在区测填图之前完成。
只有通过实测地层剖面, 全体填图人员对测区地层特点和划分标志有了较全面深入 的了解,掌握了填图单位的基本特征和划分标准之后,才 能顺利地进行区测填图。
实测地层剖面的主要工作包括: 1. 野外工作① 选择剖面位置; ② 划分地层; ③ 测量、观察、描述 地层、采集样品。
2.室内工作 室内 作①计算野外测量数据 ①计算野外测量数据; ②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和柱状 图; ③编写实测地层剖面说明书; ④鉴定岩矿与化石标本; ⑤测定岩石化学成分和微量元 素成分。
1:5万区测要求提交(存档)的 实测地层剖面资料:① 实测地层剖面野外记录本; ② 丈量表; ③ 地层厚度计算表(该表也可与丈量表合并); ④ 实测地层剖面图; ⑤ 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 ⑥ 剖面说明书; ⑦ 岩矿鉴定报告; ⑧ 化石鉴定报告; 化 鉴定报告 ⑨ 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成分测试报告。
实测剖面的数量与比例尺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总则》规定,测区内的 据《 域地质调查总则》规定 测 内的 所有不同地层至少要有1—2条实测剖面。
比 例 尺 一 般 不 小 于 1:5 千 , 通 常 为 1:100— 1:5000。
5000 比例尺的选择以能充分反映测区内最小岩石地 层单位为原则 例如 测区内最小岩石地层单 层单位为原则。
实测剖面教程实测剖面是地质调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地质剖面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地质结构、岩石类型、地层厚度等相关信息。
本文将为您介绍实测剖面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
一、剖面勘测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剖面勘测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勘测的目的和区域范围,明确所要观测的剖面线并标出起点和终点。
其次,了解相关地质背景和前期勘测的成果,以便在实测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寻找关键点进行观测。
最后,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天气条件进行勘测,尽量避免雨雪天气和大风天气,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二、实测剖面的步骤1. 制定测量方案和测量仪器的选择在实测剖面之前,需要根据地质任务和实际情况制定测量方案。
根据勘测的要求和剖面长度,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一般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测距仪、经纬仪、水平仪等。
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正常运行,以提高剖面测量的精度。
2. 测量基准点和控制点在剖面起点和终点附近,选择合适的基准点进行标定和测量。
基准点的选择应尽量保证稳定性和易于标定,比如建筑物的固定部位或者地理特征明显的点。
同时,在剖面线上适当设置控制点,以便进行横断面的测量和定位。
3. 进行剖面测量在剖面线上,根据预先规划的测量间距,开始进行剖面测量。
首先,按照测量方案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仪器的校准和准备工作。
其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固定点进行测量,通常选择地面上的突出点、石头、建筑物等作为固定点。
对测量仪器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和记录,保持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然后,在固定点之间进行测量,采集各个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并及时记录。
最后,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剖面图或者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准确的剖面信息。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剖面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对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剖面图,标注重要的地质构造和地层信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地质结构。
最后,对剖面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结合已有的地质知识和地质背景,推断地下地质特征和面貌。
实测地层剖面实测地层剖面目 录1 1 实测地层剖面的意义实测地层剖面的意义实测地层剖面的意义 ...................................................................................................................... 12 2 剖面位置的选择及布置剖面位置的选择及布置剖面位置的选择及布置 ................................................................................................................1 2.1 剖面的选择 (1)2.2 剖面的布置 (1)3 3 人员的分工人员的分工人员的分工((4~6人) ................................................................................................................................................2 3.1 前后测手的任务 (2)3.2 分层及描述员的任务 (3)3.2.1 划分地层 (3)3.2.2 观察并描述地层 (4)3.2.3 绘制地质素描图或拍摄照片 (5)3.3 表格记录员的任务 (5)3.4 采样及产状测量员的任务 (8)3.5 绘图员的任务 ....................................................... 8 4 4 实测地层剖面的室内数据整理实测地层剖面的室内数据整理实测地层剖面的室内数据整理 .............................................................................................. 8 5 5 实测地层剖面图的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的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的绘制 ................................................................................................................9 5.1 直线法 (10)5.2 导线法 (11)5.2.1导线平面图的绘制 (11)5.2.2地层剖面图的绘制 ............................................... 11 6 6 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的绘制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的绘制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的绘制 ................................................................................................. 1313 7 7 实测地层剖面说明书的编写实测地层剖面说明书的编写实测地层剖面说明书的编写 . (1414)7.1 概述 (14)7.2 剖面描述 (15)野外攻略之野外攻略之实测地层剖面实测地层剖面实测地层剖面1 实测地层剖面的意义实测地层剖面的意义实测地层剖面的意义a.建立地层层序,确定地层单位;b.研究沉积相、沉积环境和古地理;c.研究大地构造背景。
2 剖面剖面剖面位置的选择及位置的选择及位置的选择及布置布置布置2.12.1 剖面的选择剖面的选择a.选择地层较发育较齐全较连续的地段(层序完整、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丰富、岩性组合和厚度具有代表性);b.选择基岩露头较好的地段(地层顶底面出露良好);c.选择构造较清楚较简单的地段,尽量选择未遭受构造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而导致地层重复或缺失的剖面;d.选择岩石变质或蚀变较浅的地段,对局部不理想地段,可采用平移到附近测制辅助剖面进行补充。
2.2 剖面的布置剖面的布置a.剖面方向应尽可能垂直地层走向;b.岩层倾角平缓时,剖面线最好布置在地形陡坡处,反之,剖面线最好布置在地形平缓地段;c.地质构造复杂区,剖面方向可以与地层走向有一定夹角,但两者之间的夹角不宜小于60°(90°是最理想的);d.当露头不连续时,在相邻地段布置短剖面加以拼接;e.当关键地段被覆盖,且两侧一定范围内无拼接对比的标志层时,应采用探槽(TC)或剥土(BT)予以揭露;f.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
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
如下图1所示:图1 剖面起点、终点布置示意图3 人员的分工人员的分工人员的分工((4~6人)以6人组为例,其参考分工方案为:前后测手各l 人,分层员(描述员) l~2人,填表员l 人,采样和产状测量员l 人,绘图员1人。
3.13.1 前后测手的任务前后测手的任务前测手1名,负责布置分导线的前进方向,测量分导线的坡度角、方位角和斜距; 后测手1名,协助前测手测量分导线的坡度角、方位角和斜距。
具体工作步骤为:a. 在已经确定的剖面线上,选择导线点,并做上标记(标注导线点号)。
导线点的选择原则是:导线点应选择在地形明显起伏或剖面方向转折处以及剖面的起点和终点。
导线点号的编码,由剖面起点至终点依次为0、1、2、3、……;b. 丈量分导线的斜距(即皮尺读数);c. 测量导线方位角:导线方位角是指分导线起点至分导线终点的方位角。
前、后测手共同测量,两者测量误差应小于3°;d. 测量坡角:沿导线方向上坡上坡((仰角仰角))记为正角,下坡下坡((俯角俯角))记为负角。
前、后测手共同测量,两者测量误差应小于3°;e. 后测手负责将导线号、导线斜距、导线方位角和坡角等测量结果及时报给表格记录员。
导线号用0-1、1-2、……表示。
导线1-2指的是导线点1和导线点2之间的导线,其中1指的是该导线的起点,2指的是该导线的终点;注意继续向前测量时导线间的衔接,测量所得有关数据由后测手通知表格记录员,待记录、绘图、取样各项工作完毕后方可前进。
总之,组员应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完成实测任务。
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可做如下分工,见下表1(实测地层剖面人员分工参考表)。
表1 实测地层剖面人员分工参考表 人 员主要任务 4人组 5人组 6人组 前、后测手布置导线、测量方位角、坡度角、斜距等 2人 2人 2人 表格记录员记录表格数据等 1人 1人 1人 分层及描述员划分地层并描述等 1人 1人 绘图员绘制导线平面、地层剖面草图等 1人 标本采集员 采集标本、量产状等 1人 1人 1人3.23.2 分层及描述员的任务分层及描述员的任务分层员1名,负责划分地层,描述岩性,并指挥全组。
具体工作步骤为:3.2.13.2.1 划分地层划分地层主要根据岩性、岩石组合类型以及根据重要的地层界面来划分。
3.2.1.13.2.1.1 分层的基本原则分层的基本原则a. 按地层剖面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分层厚度在图上大于1mm 1mm 的单层的单层;b. 岩石成分有显著的不同;c. 岩性组合有显著的不同;d. 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有明显的不同;e. 岩石的颜色不同;f. 岩性相似,但上、下层含不同的化石种属;g. 岩性不同,但厚度不大的岩层旋回性的重复出现,可将每个旋回单独作为一 个旋回层分出;h.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有意义的特殊岩层,例如底砾岩层、古土壤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岩性独特的标志层等等,对于这些岩层,即使厚度不大也应单独分层,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予以夸大表示(可夸大到1mm ); i. 重要的接触关系,如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或重要层序。
3.2.1.23.2.1.2 分层的精度分层的精度((表2)最小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m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最大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c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
分层厚度的下限通常为自然岩层厚度。
表2 实测剖面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关系3.2.3.2.22 观察并观察并描述地层描述地层描述地层3.2.2.13.2.2.1 岩性岩性、、岩性组合及基本层序的观察岩性组合及基本层序的观察a. 观察岩层中各类岩石的颜色、岩石成分、结构(包括颗粒的粒度、分选和磨圆); b. 观察岩层中各类岩性的组合方式、单层厚度及基本层序;c. 对分层岩性及岩性组合进行正式的命名,如灰白色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灰白色薄层粉砂岩; 灰黄色厚层灰岩夹灰黄色薄层泥灰岩;注:基本层序也叫基本地层单元,是沉积地层垂向序列中按某种规律叠覆的、一般在露头范围内观测到的、代表一定地层间隔发育特点的单层岩石分层或多层岩石组合,它是地史时期沉积物和沉积作用过程中自然记录的最小地层综合体,也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结构单元。
3.2.2.23.2.2.2 古生物化石的观察古生物化石的观察a. 首先对露头的古生物化石进行系统的观察,初步确定主要类别,对时代意义强的化石类别,需仔细观察;b. 观察化石的保存状况,包括保存位置、分选性及排列方向,确定是原地埋藏还是异地埋藏;c. 采集时不仅采大化石,还需采集各类微体化石;d. 如岩层内保存有大量个体大小不同的化石时,应当收集自幼年期至成年期一系列反映个体演化发育的标本;3.2.2.33.2.2.3 地层接触关系的观察地层接触关系的观察(1)整合接触 (a.连续,b.间断);(2)不整合接触:a.平行不整合:主要特征是上下地层产状一致,具明显的剥蚀,缺失地层,通常具古风化壳、底砾岩及规模较大的冲刷面;b.角度不整合:主要特征是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具明显的剥蚀,缺失地层,通常具古风化壳、底砾岩及规模较大的冲刷面,上下地层变质程度差别较大。
3.2.2.43.2.2.4 沉积构造的观察沉积构造的观察 比例尺最小分层厚度(m) 最大分层厚度(m) =最小分层厚度×10 允许浮土掩盖宽度(m) =最大分层厚度/2 1:1000.1 1 0.5 1:2000.2 2 1 1:5000.5 5 2.5 1:10001 10 5 1:20002 20 10 1:5000 5 50 25a. 层理构造(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水平层理、递变层理、块状层理及潮汐层理);b. 层面构造(波痕、冲刷痕、压刻痕 、泥裂、雨痕、食盐假晶及足迹);c. 准同生变形构造(常见的准同生变形构造有负载构造、包卷层理、滑塌构造等);d. 化学及生物成因构造(鸟眼构造、叠层构造)。
3.2.2.53.2.2.5 描述的主要内容描述的主要内容详细描述每一分层的岩性、所含化石、地层产状及其接触关系,对标本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