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中数学《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自测试题汇总

最新高中数学《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自测试题汇总

最新高中数学《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自测试题汇总
最新高中数学《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自测试题汇总

2015年高中数学《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自测试题

2015年高中数学《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自测试题

【梳理自测】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的概念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点P (3,2,-1)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A .(3,2,1) B .(-3,2,1) C .(3,-2,1) D .(-3,-2,1)

2.已知a =(λ+1,0,2),b =(6,2μ-1,2λ),若a ∥b ,则λ与μ的值可以是( )

A .2,12

B .-13,1

2

C .-3,2

D .2,2

3.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

中,M 为A 1C 1

与B 1D 1

的交点.若AB →=a ,AD →=b ,AA

1

=c ,则下列向量中与BM →相等的向量是( )

A .-12a +12b +c B.12a +1

2b +c

C .-12a -12b +c D.12a -1

2b +c

答案:1.C 2.A 3.A

◆以上题目主要考查了以下内容: (一)(1)名称 内容

空间直角坐标系 以空间一点O 为原点,具有相同的单位长度,给定正方向,建立三条两两垂直的数轴:x 轴、y 轴、z 轴,这时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坐标原

点 点O

坐标轴 x 轴、y 轴、z 轴 坐标平

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

(2)空间中点M 的坐标常用有序实数组(x ,y ,z )来表示,记作M (x ,y ,z ),其中x 叫做点M 的横坐标,y 叫做点M 的纵坐标,z 叫做点M 的竖坐标.

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后,空间中的点M 和有序实数组(x ,y ,z )可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1)设点A (x 1,y 1,z 1),B (x 2,y 2,z 2), 则|AB →|=x 2

-x 1

2+y 2

-y 1

2+z 2

-z 1

2.

特别地,点P (x ,y ,z )与坐标原点O 的距离为 |OP →|=x 2+y 2+z 2.

(2)设点A (x 1,y 1,z 1),B (x 2,y 2,z 2)是空间中两点,则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

????

x 1+x 22,y 1+y 22,z 1+z 22.

(三)名称 概念 表示

(1)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向量运算,如下:OB →=OA →+AB →=a +b ;BA →=OA →-OB →=a -b ;OP →=λa (λ∈R). (2)运算律:①加法交换律:a +b =b +a ;

②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③数乘分配律:λ(a +b )=λa +λb . (五)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

(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a =λb .

(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那么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x ,y 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p =xa +yb .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a +yb +zc .其中,{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

二、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1.已知向量a =(1,1,0),b =(-1,0,2),且ka +b 与2a -b 互相垂直,则k 的值为( )

A .1 B.1

5

C.35

D.75

2.已知向量a =(4,-2,-4),b =(6,-3,2),则(a +b )·(a -b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D 2.-13

◆以上题目主要考查了以下内容: (1)数量积及相关概念 ①两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AOB 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记作〈a ,b 〉,其范围是[0,π],若〈a ,b 〉=

π

2

,则称a 与b 垂直,记作a ⊥b . ②两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空间两个非零向量a ,b ,则|a |·|b |·cos〈a ,b 〉叫做向量a ,b 的数量积,记作a·b ,即a ·b =|a ||b |cos 〈a ,b 〉.

(2)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①结合律:(λa )·b =λ(a·b ); ②交换律:a·b =b·a ;

③分配律:a ·(b +c )=a·b +a·c .

【指点迷津】

1.一种方法

用空间向量解决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步骤是: (1)适当的选取基底{a ,b ,c };

(2)用a ,b ,c 表示相关向量; (3)通过运算完成证明或计算问题.

2.二个原则——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则

(1)合理利用几何体中的垂直关系,特别是面面垂直; (2)尽可能地让相关点落在坐标轴或坐标平面上. 3.二个推论

①共线向量定理推论 若OA →,OB →不共线,则P ,A ,B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OP →=λOA →+μOB →且λ+μ=1. ②共面向量定理推论

若OM →、OA →、OB →不共面,则P 、M 、A 、B 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是OP →=xOM

→+yOA →+zOB →且x +y +z =1. 考向一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例题 1 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设AA 1

→=a ,AB →

=b ,AD →=c ,M ,N ,P 分别是AA 1,BC ,C 1D 1的中点,试用a ,b ,c 表示以下各向量:

(1)AP →;(2)A 1

N →;(3)MP →+NC

1

→.

【审题视点】 逐步用三角形法则及向量运算法则 【典例精讲】 (1)∵P 是C 1D 1的中点,

∴AP →=AA 1→+A 1D 1→+D 1

P →=a +AD →

+12

D 1C 1→ =a +c +12AB →=a +c +1

2

b .

(2)∵N 是BC 的中点,

∴A 1N →=A 1

A →+A

B →+BN →

=-a +b +12

BC → =-a +b +12AD →=-a +b +1

2

c .

(3)∵M 是AA 1的中点,

∴MP →=MA →+AP →=12

A 1A →+AP →

=-12a +? ????a +c +12b =12a +1

2

b +

c ,

又NC 1→=NC →+CC 1→=12

BC →+AA 1

→ =12AD →+AA 1→=1

2

c +a , ∴MP →+NC

1

=? ????12a +12b +c +?

?

???a +12c

=32a +12b +32

c . 【类题通法】 用已知向量来表示未知向量,一定要结合图形,以图形为指导是解题的关键.要正确理解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始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我们可把这个法则称为向量加法的多边形法则.在立体几何

中要灵活应用三角形法则,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然成立.

变式训练

1.(2014·舟山月考)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其对角线为OB、AC,M、N分别为OA、

BC的中点,点G在线段MN上,且MG→=2GN→,若OG→=xOA→+yOB→+zOC→,则x,y,z的值分别为________.

解析:连结ON,

OG→=OM→+MG→=OM→+2 3 MN→

=OM→+2

3

(ON→-OM→)

=1

3

OM→+

2

3

ON→

=1

3

OM→+

2

3

×

1

2

(OB→+OC→)

=1

3

×

1

2

OA→+

1

3

OB→+

1

3

OC→

=1

6

OA→+

1

3

OB→+

1

3

OC→

x=1

6

,y=

1

3

,z=

1

3

.

答案:1

6

1

3

1

3

考向二共线、共面向量定理及应用

例题2 (2014·上饶调研)已知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

(1)求证:E、F、G、H四点共面;

(2)求证:BD∥平面EFGH;

(3)设M是EG和FH的交点,求证:对空间任一点O,有OM→=1

4

(OA→+OB→+OC→

+OD→).

【审题视点】(1)利用向量共面与点共面的关系证明.(2)根据向量共线的关系证.(3)根据向量运算求证.

【典例精讲】(1)连接BG,

则EG→=EB→+BG→=EB→+1

2

(BC→+BD→)

=EB→+BF→+EH→=EF→+EH→,由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知:

E、F、G、H四点共面.

(2)因为EH→=AH→-AE→

=1

2

AD→-

1

2

AB→=

1

2

(AD→-AB→)=

1

2

BD→,

所以EH∥BD.

又EH?平面EFGH,BD?平面EFGH,所以BD∥平面EFGH.

(3)找一点O ,并连接OM ,OA ,OB ,OC ,OD ,OE ,OG .

由(2)知EH →=12BD →,同理FG →

=12

BD →,

所以EH →=FG →,即EH 綊FG ,

所以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EG ,FH 交于一点M 且被M 平分.

故OM →=12(OE →+OG →)=12OE →+1

2

OG →

=12??????12OA →+OB →+12??????

12OC →+OD → =14

(OA →+OB →+OC →+OD →). 三点(P ,A ,B )共线 空间四点(M ,P ,A ,B )共面

PA →=λPB → MP →=xMA

→+yMB → 对空间任一点O ,OP →=OA →+tAB →

对空间任一点O ,OP →=OM →+xMA →+yMB →

对空间任一点O ,OP →=xOA →+(1-x )OB →

对空间任一点O ,OP →=xOM

→+yOA →+(1-

x -y )OB →

2.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为BC 边上的中点,求证:A 1B ∥平面AC 1D .

证明:设BA →=a ,BB 1

→=c ,BC →

=b ,

则BA 1→=BA →+AA 1→=BA →+BB 1→ =a +c ,

AD →

=AB →+BD →=AB →+12BC →=-a +12

b ,

AC 1

→=AC →+CC 1

→=BC →-BA →+BB

1

→ =b -a +c , BA 1

→=AC 1

→-2AD →,

∵A 1B ?平面AC 1D , ∴A 1B ∥平面AC 1D .

考向三 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例题3 已知空间三点A (0,2,3),B (-2,1,6),C (1,-1,5). (1)求以AB →,AC →为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若|a |=3,且a 分别与AB →,AC →垂直,求向量a 的坐标. 【审题视点】 ①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求sin 〈AB →,AC →〉,代入面积公式. ②向量垂直,数量积为0.

【典例精讲】 (1)由题意可得: AB →

=(-2,-1,3),AC →=(1,-3,2),

∴cos 〈AB →,AC →

〉=AB →

·AC →|AB →||AC →|

=-2+3+614×14=714=12

.

∴sin 〈AB →,AC →〉=3

2

∴以AB →,AC →为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S =2×12|AB →|·|AC →|·sin〈AB →,AC →

〉=14×32

=7 3.

(2)设a =(x ,y ,z ),由题意得???

x 2+y 2+z 2=3

-2x -y +3z =0,

x -3y +2z =0

解得???

x =1y =1

z =1

或???

x =-1y =-1,z =-1

∴向量a 的坐标为(1,1,1)或(-1,-1,-1).

【类题通法】 (1)当题目条件有垂直关系时,常转化为数量积为零进行应用;

(2)当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α时,常利用它们所在的向量转化为向量的夹角θ来进行计算; (3)通过数量积可以求向量的模. 变式训练

3.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中,M 为BC 的中点,N 为AC 的中点,P 为OA 的中点,Q 为OB 的中点,若AB =OC ,求证:PM ⊥QN .

证明:连结PB 、PC

∴PM →=12PB →+1

2PC →

=12(OB →-12OA →)+12(OC →-12OA →)=12OB →+12OC →-12OA →

QN →

=12QA →+12QC →

=12(OA →-12OB →)+12(OC →-12OB →) =12OA →+12OC →-12

OB → ∴PM →·QN →=??????12

OC →+

12OB →

-OA →?

??

12OC →-

???12

OB →

-OA →=14

|OC →|2-14(OB →-OA →)2

=14|OC →|2-14|AB →|2=0 ∴PM ⊥QN .

空间“向量平行”与“向量同向”

已知向量a =(1,2,3),b =(x ,x 2+y -2,y ),并且a 、b 同向,则x ,y 的值分别为________.

【正解】 由题意知a ∥b ,所以x 1=x 2+y -22=y

3

.

即???

y =3x , ①

x 2

+y -2=2x , ②

把①代入②得x 2+x -2=0,(x +2)(x -1)=0, 解得x =-2,或x =1.

当x =-2时,y =-6;当x =1时,y =3. 当??

? x =-2y =-6时,b =(-2,-4,-6)=-2a ,两向量a ,b 反向,不符合题意,所以舍去.

当???

x =1y =3

时,b =(1,2,3)=a ,a 与b 同向,所以??

?

x =1,

y =3.

【答案】 1,3

【易错点】 两向量平行和两向量同向不是等价的,同向是平行的一种情况.两向量同向能推出两向量平行,但反过来不成立,也就是说,“两向量同向”是“两向量平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错解就忽略了这一点.

【警示】 a 与b 同向是a ∥b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a ∥b 是a 与b 同向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真题体验

1.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分别是(1,0,1),(1,1,0),(0,1,1),(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 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的正视图可以为( )

解析:选A.结合已知条件画出图形,然后按照要求作出正视图.

根据已知条件作出图形:四面体C 1-A 1DB ,标出各个点的坐标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正视图是正方形,如图(2)所示.故选A.

2.(2014·辽宁大连一模)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A 1=2,AD =1,E 为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C 1与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1010

B.3010

C.

215 D.310

解析:选B.建立坐标系如图,则A (1,0,0),E (0,2,1), B (1,2,0),C 1(0,2,2).

BC 1→=(-1,0,2),AE →=(-1,2,1), cos 〈BC 1

→,AE →〉=

BC 1→·AE →

|BC 1

→|·|AE →|=

30

10

. 所以异面直线BC 1与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010

. 3.(2012·高考陕西卷)如图所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CA =CC 1=2CB ,则直线BC 1与直线AB 1夹角的余弦值为( )

A.55

B.53

C.255

D.35

解析:选A.不妨令CB =1,则CA =CC 1=2.

可得O (0,0,0),B (0,0,1),C 1(0,2,0),A (2,0,0),B 1(0,2,1), ∴BC

1

→=(0,2,-1),AB 1

→=(-2,2,1), ∴cos 〈BC 1→,AB 1→

〉=BC 1→·AB 1→|BC 1

→||AB 1

→|

=4-15×9=15=55>0.

∴BC 1→与AB 1→的夹角即为直线BC 1与直线AB 1

的夹角, ∴直线BC 1与直线AB 1夹角的余弦值为5

5

.

4.(2012·高考四川卷)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棱CD 、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1M 与DN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

解析:以D 为原点,DA 、DC 、DD 1为坐标轴建系,设A 1(1,0,1),M (0,12,0),N (0,1,1

2

),

∴DN →=(0,1,12),A 1M →

=(-1,12,-1)

∴DN →·A 1

M →

=0,∴A 1

M ⊥DN .

答案:90°

======*以上是由明师教育编辑整理======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doc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 高中数学推理知识点 1、归纳推理:顾名思义,一个归纳的过程。比如,一个篮子里有苹果梨葡萄草莓等等,那么你发现苹果是水果、梨是水果、葡萄是水果、草莓是水果,然后你猜想:篮子里装的是水果。这个推理是由特殊推到一般的过程,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如果篮子里确实都是水果,那么你就猜对了;如果篮子里有一根胡萝卜,那你就猜错了。所以才会有证明。 2、类比推理:同样顾名思义,一个类比的过程。例如,你知道苹果水分多又甜、梨水分多又甜、葡萄水分多又甜,所以你推理出同样作为水果,香蕉水分多又甜,那这个结论显然是不对的,香蕉并没有什么水分。但如果你推导出荔枝水分多又甜,这就是正确的。(这个例子中指的都是正常水果)显然,这个推理方式是一个由特殊推特殊的过程,也不一定正确。 3、演绎推理:一般推特殊,一定对。例如,f(x)=1,那么f(1)=1 高中数学证明知识点 1、综合法:即我们正常的证明过程,由条件一直往下推。 例如,1菠萝的重量=4苹果重量,1苹果重量=20葡萄重量,证明:2菠萝重量=160葡萄重量。 证明:因为1菠萝的重量=4苹果重量,1苹果重量=20葡萄重量 ____________所以1菠萝的重量=4*20葡萄重量=80葡萄重量 ____________所以2菠萝重量=160葡萄重量。 2、分析法:由结论推出等价结论,去证明这个等价结论成立。

同样上面的例子的证明:要证明2菠萝重量=160葡萄重量,即证明2*1菠萝重量=2*80葡萄重量,即证明1菠萝重量=80葡萄重量。 因为1菠萝的重量=4苹果重量,1苹果重量=20葡萄重量 所以1菠萝的重量=4*20葡萄重量=80葡萄重量,原式即证。 3、反证法:先假设结论相反,然后根据已知推导,最后发现和已知不符,收!这是一个战胜自己的过程! 4、数学归纳法: 解题过程: A.命题在n=1(或n0)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 B.假设在n=k时命题成立; C.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 一、公理、定理、推论、逆定理: 1.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2.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3.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出的定理,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 4.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就叫原定理的逆定理。 二、类比推理: 一道数学题是由已知条件、解决办法、欲证结论三个要素组成,这此要求可以看作是数学试题的属性。如果两道数学题是在一系列属性上相似,或一道是由另一道题来的,这时,就可以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测其中一道题的属性在另一道题中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高中数学100个热点问题(三): 排列组合中的常见模型

第80炼 排列组合的常见模型 一、基础知识: (一)处理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思路: 1、特殊优先:对于题目中有特殊要求的元素,在考虑步骤时优先安排,然后再去处理无要求的元素。 例如:用0,1,2,3,4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共有多少种排法? 解:五位数意味着首位不能是0,所以先处理首位,共有4种选择,而其余数位没有要求, 只需将剩下的元素全排列即可,所以排法总数为44496N A =?=种 2、寻找对立事件:如果一件事从正面入手,考虑的情况较多,则可以考虑该事的对立面,再用全部可能的总数减去对立面的个数即可。 例如:在10件产品中,有7件合格品,3件次品。从这10件产品中任意抽出3件,至少有一件次品的情况有多少种 解:如果从正面考虑,则“至少1件次品”包含1件,2件,3件次品的情况,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如果从对立面想,则只需用所有抽取情况减去全是正品的情况即可,列式较为简 单。3310785N C C =-=(种) 3、先取再排(先分组再排列):排列数m n A 是指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再将这m 个元素进行排列。但有时会出现所需排列的元素并非前一步选出的元素,所以此时就要将过程拆分成两个阶段,可先将所需元素取出,然后再进行排列。 例如: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3人,分别从事3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只有一名女生,则选派方案有多少种。 解:本题由于需要先确定人数的选取,再能进行分配(排列),所以将方案分为两步,第一步:确定选哪些学生,共有2143C C 种可能,然后将选出的三个人进行排列:33A 。所以共有213433108C C A =种方案 (二)排列组合的常见模型 1、捆绑法(整体法):当题目中有“相邻元素”时,则可将相邻元素视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然后再考虑相邻元素之间的顺序即可。 例如:5个人排队,其中甲乙相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高中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数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试题总体评价:这次高一数学质量检测试题能依据《数学大纲》、《命题说明》和教材,从试题题量、试卷结构、知识覆盖、“三基”检测、“四能”要求、难度指数、等五方面基本能达到要求。做为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有较好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一、试题试卷特点 检测试题以它的知识性、灵活性描写了一个多姿的数学世界,充分体现了考素质、考基础、考方法、考潜能的测试功能。题目中无偏题、难题、怪题,起到了引导高中数学向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方面发展的作用。 1、基础知识考查的力度加大,重点突出,题目更接近课本。 数学质量检测试题有很多试题紧扣概念,定义、定理源于课本的基础知识,侧重了考通性、通法和数学思想的运用。例如选择题和填空题基本通过很简单的计算推理,分析判断,便能得出正确结论,试题注重了对“三基”的考查,强调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具体来说:(1)对选择、填空题来说:第1题,本题是一道算法语句题,注重算法中赋值语句的把握,但学生粗心,没有把握赋值语句的特征,是本题的失分点。第2、3、6题考查统计中的样本估计分析和抽样方法,学生基本无错。第4题是对程序语言的理解应用。第5、7、12题是对随机事件概率求解的考察。第8题是对直线回归方程的理解、应用。第9题是对频率直方图的理解应用.第10题是对事件关系的把握考察。第11题是对进位制间转化的应用。对填空题来说,总体上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的记忆、理解情况。(2)解答题都是算法初步、统计及概率部分常见题型:试题中的第17题考查了算法和程序间的转化;第18考察了算法案例的理解把握;第19、20题考察应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第21、22题是概率的求解和应用,是概率部分较为常见题型;试题突出了知识主干,不回避知识的重点,可谓是常考常新,重点内容试题中多次出现。 2、突出能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这次质量检测试题的又一特点,其中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各种不同层次融入试题中,通过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来对考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区分。试题中第7、12、16、21题涉及了正难则反思想方法的考查,第9、20题中考察学生读图能力、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等;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3、贴近高考考试模式,采用题卷分离式考试。 这次检测考试,采用近年来高考考试模式,防止部分考生,错位答卷,作图不规范,答卷超出指定位置等多种多样不合要求的做法,使考生失去了不该失的分数,是考生的一个新失分点。 二、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或建议 1、知识点重复或遗漏。 如第6题与第19题都考察了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稳定性,第8题与14题都考察了直线回归方程。作为典型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尤其几何概型没有涉及到考察。 2、作为新课改下的模块检测考试,分值应用百分值测量比较方便,150分分值

高中数学专题讲义-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题型一:综合法 【例1】若 11 0a b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22a b < B.2ab b < C.2b a a b +> D.a b a b -=- 【例2】如果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 )。 (A )1845a a a a +<+ (B ) 1845a a a a +=+ (C )1845a a a a +>+ (D )1845a a a a = 【例3】在△ABC 中若2sin b a B =,则A 等于( ) (A)003060或 (B)004560或 (C)0060120或 (D)0030150或 【例4】下列四个命题:①若1 02 a << ,则()()cos 1cos 1a a +<-;②若01a <<,则11a -1a >+>2a ;③若x 、y ∈R ,满足2y x =,则()2log 22x y +的最小值是7 8;④ 若a 、b ∈R ,则221a b ab a b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例5】下面的四个不等式:①ca bc ab c b a ++≥++222;②()4 1 1≤ -a a ;③2≥+a b b a ;④()()()2 2222bd ac d c b a +≥+?+.其中不成立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例6】已知,a b R ∈且,0a b ≠,则在① ab b a ≥+222;②2≥+b a a b ; 典例分析 板块二.直接证明与 间接证明

③2 )2 (b a ab +≤;④2)2(222b a b a +≤+这四个式子中,恒成立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例7】已知c b a ,,均大于1,且4log log =?c b c a ,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 b ac ≥ B c ab ≥ C a bc ≥ D c ab ≤ 【例8】已知不等式1()()9,a x y x y ++≥对任意正实数x ,y 恒成立,则正实数a 的最小值是 ( ) A .2 B .4 C .6 D .8 【例9】α、β为锐角()sin a αβ=+,sin sin b αβ=+,则a 、b 之间关系为 ( ) A .a b > B .b a > C .a b = D .不确定 【例10】设M 是ABC ?内一点,且AB AC ?=u u u r u u u r 30BAC ∠=?,定义()(,,)f M m n p =, 其中m 、n 、p 分别是MBC ?,MCA ?,MAB ?的面积,若1 ()(,,)2 f P x y =,则14x y + 的最小值是 ( ) A .8 B .9 C .16 D .18 【例11】若函数32)1(2++-=mx x m y 是偶函数,则)4 3(-f ,)1(2+-a a f (a ∈R ) 的大小关系是)4 3(-f )1(2+-a a f . 【例12】设≥++=++>>>c b a c b a c b a 111 ,1,0,0,0则若 【例13】函数()y f x =在(0,2)上是增函数,函数()2y f x =+是偶函数,则 ()1f ,()2.5f ,()3.5f 的大小关系是 . 【例14】已知 5,2==b a ρρ,向量b a ρρ与的 夹角为0 120,则a b a ρρρ.)2(-=

高中数学证明方法高中数学证明

高中数学证明方法高中数学证明 一、 现在正在学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做几何大题的时候,总是想不出来该怎么画辅助线,所以总是不会写,我数学不算差,可是面对这种证明题就老是蒙。求练习方法,要怎么办 首先你要熟知的几何中的所有定理!在做几何题的时候你就会熟练地运用!对于怎么画辅助线,当你看到一个几何题目的时候,自己要把题目中的已知摆出来!这样有助于你利用定理解决问题!的那个你确定用哪个定理时,你就判断还需要什么,这个时候画辅助线就变得简单啦!比如题目中有告诉你中点,你就会联想到中位线,30°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想到梯形,等等! 总之做这种几何题目时,要善于将已知信息联系定理,在看定理缺什么,然后就画辅助线使定理能使用!!! 直角三角形ABC中,∠ACB=45°,∠BAC=90°,AB=AC,D是AB中点,AF⊥CD于H,交BC于F,BE∥AC,交AF延长线于E,求证BC垂直平分DE。 ∵BE∥AC,∠BAC=90° ∴∠ABE=∠BAC=90° 由AF⊥CD易证 ∠ACD=∠BAE 由题AB=AC 得三角形ABE,CAD全等 易证BD=BE ∵∠ABE=90° ∴BDE为等腰Rt 易证BC为∠ABE角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BC垂直平分DE 二、

遇到较难的,应该怎么入手哦, 我证明的不太好,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点吗? 或者提供几道证明题,最好附答案, 谢谢啦! 答案:可以利用反证法数学证明题的常用做法 定义:证明定理的一种方法,先提出和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 中得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来,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也叫归谬法。事实上,反证法就是去证明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是正确的,这与直接证明是等价的,但是 可能其逆否命题比较容易证明。上述的得出了矛盾,事实上就是得出了“假设与题设不相融”这个结论,所以我们不能接受这个假设,所以这个假设的反面就是正确的,从而命题 得证。适用范围:证明一些命题,且正面证明有困难,情况多或复杂,而否定则比较浅显。证明:素数有无穷多个。这个古老的命题最初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Euclid of Alexandria,生活在亚历山大城,约前330~约前275,是古希腊最享有盛名的数 学家在他的不朽著作《几何原本》里给出的一个反证法:假设命题不真,则只有有限多个 素数,设所有的素数是2=a1aii=1,2……n.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将和假设矛盾。这个矛盾 就完成了我们的证明,所以确实有无穷多个素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与概率统计习题

高中数学必修排列组合和概率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集合A={1,3,5,7,9,11},B={1,7,17}.试以集合A 和B 中各取一个数作 为点的坐标,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所确定的不同点的个数是C (A)32(B)33(C)34(D)36 解分别以{}1357911,,,,,和{}1711,,的元素为x 和y 坐标,不同点的个数为1163P P g 分别以{}1357911,,,,,和{}1711,,的元素为y 和x 坐标,不同点的个数为1163P P g 不同点的个数总数是1111636336P P P P +=g g ,其中重复的数据有(1,7),(7,1),所以只有34个 (2)从1,2,3,…,9这九个数学中任取两个,其中一个作底数,另一个作真 数,则可以得到不同的对数值的个数为 (A)64(B)56(C)53(D)51 解①从1,2,3,…,9这九个数学中任取两个的数分别作底数和真数的“对数式”个数为292P ; ②1不能为底数,以1为底数的“对数式”个数有8个,而应减去; ③1为真数时,对数为0,以1为真数的“对数式”个数有8个,应减去7个; ④2324log 4log 92log 3log 9 ===,49241log 2log 32log 3log 9 == =,应减去4个 所示求不同的对数值的个数为29287453()C ---=个 (3)四名男生三名女生排成一排,若三名女生中有两名站在一起,但三名女生 不能全排在一起,则不同的排法数有 (A )3600(B )3200(C )3080(D )2880 解①三名女生中有两名站在一起的站法种数是23P ; ②将站在一起的二名女生看作1人与其他5人排列的排列种数是66P ,其中的 三名女生排在一起的站法应减去。站在一起的二名女生和另一女生看作1人与4名男生作全排列,排列数为55P ,站在一起的二名女生和另一女生可互换位置的排列,故三名女生排在一起的种数是1525P P 。 符合题设的排列数为: 26153625665432254322454322880P P P P -=?????-????=????=种()()() 我的做法用插空法,先将4个男生全排再用插空743342274534522880A A C A A C A --= (4 )由100+展开所得x 多项式中,系数为有理项的共有 (A )50项(B )17项(C )16项(D )15项 解1000100110011r 100r r 100100100100100100=C )+C )++C )++C --L L

高中数学成绩分析报告

高中数学成绩分析报告 高中数学成绩分析报告应该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高中数学成绩分析报告【1】 (一)考情分析 1、考试内容: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三课,第二单元第四课,一共四课内容主要考查经济生活的中消费的基本条件,影响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因素、支配消费行为的心理,正确的消费观以及消费离不开生产,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的基础理论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 2、考试成绩: 学年平均分为61.5分,成绩呈正态分布,实验班位居第一序列,其中2班第一,1班第二,7班第三,相对来看实验班序列4班、5班成绩不算理想,位居第七位和第六位,班平均成绩在学年平均成绩之上.普班考的最好的班级是20班平均成绩为60.7分,其次是14班平均成绩为59.7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够,学习方式、方法还有待改变。 2、课时每周两节,课时量少,教学内容多,练习时间不够,

课后复习巩固不及时。出现基本理论模糊、实际应用理论不准确,知识运用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3、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不重视,对知识的把握只停留在课堂的学习理解,课后的思考、巩固流于形式,甚至几乎没有复习巩固的时间和习惯。 试卷分析 1、相对选择题的准确率高一些,多数准确率在80%左右,出现问题主要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上;主观性试题问题突出,主要表现是第一,基础理论记忆不扎实,其次是理论的准确性不够,三是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及能力有待提高,书写不清晰,语言不通顺,卷面不够整洁。 解决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课堂注意强调,课后及时巩固,充分调动课代表的积极性,通过课代表的实际工作,带动班级的学习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课前布置预习,安排时政播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数学成绩分析报告【2】 9月15日,学校进行了高三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采用高考模式。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试卷难度较大,普通班与

高中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与综合法.2.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维过程和特点.3.会用分析法、综合法证明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综合法 1.定义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2.基本模式 综合法的证明过程如下: 已知条件?…?…?结论 即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用框图可表示为: P?Q1→Q1?Q2→Q2?Q3→…→Q n?Q 3.综合法的证明格式 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成立. 思考综合法的推理过程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 答案演绎推理. 知识点二分析法 1.分析法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2.基本模式

用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P 表示条件,则分析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Q ?P 1→P 1?P 2→P 2?P 3→…→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3.分析法的证明格式 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因为…成立,所以…成立. 思考 分析法与综合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案 相同点:两者都是直接利用原命题的条件(或结论),逐步推得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直接证明法.不同点:证法1,由因导果,使用综合法;证法2,执果索因,使用分析法. 题型一 综合法的应用 例1 已知a ,b 是正数,且a +b =1,求证:1a +1 b ≥4. 证明 方法一 ∵a ,b 是正数,且a +b =1, ∴a +b ≥2ab ,∴ab ≤12,∴1a +1b =a +b ab =1 ab ≥4. 方法二 ∵a ,b 是正数,∴a +b ≥2ab >0, 1a +1 b ≥2 1 ab >0, ∴(a +b )???? 1a +1b ≥4. 又a +b =1,∴1a +1b ≥4. 方法三 1a +1b =a +b a +a +b b =1+b a +a b +1≥2+2 b a ·a b =4.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反思与感悟 利用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 (1)分析条件选择方向:仔细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分析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相关的公理、定理、公式、结论,确定恰当的解题方法. (2)转化条件组织过程:把题目的已知条件,转化成解题所需要的语言,主要是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组织过程时要有严密的逻辑,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思路. (3)适当调整回顾反思:解题后回顾解题过程,可对部分步骤进行调整,并对一些语言进行适当的修饰,反思总结优化解法. 跟踪训练1 已知a ,b ,c ∈R ,且它们互不相等,求证a 4+b 4+c 4>a 2b 2+b 2c 2+c 2a 2. 证明 ∵a 4+b 4≥2a 2b 2,b 4+c 4≥2b 2c 2,a 4+c 4≥2a 2c 2,∴2(a 4+b 4+c 4)≥2(a 2b 2+b 2c 2+c 2a 2), 即a 4+b 4+c 4≥a 2b 2+b 2c 2+c 2a 2. 又∵a ,b ,c 互不相等. ∴a 4+b 4+c 4>a 2b 2+b 2c 2+c 2a 2.

(推荐)高中数学证明公式

高中数学证明公式数学公式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 bx再加上 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高三数学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数学考试质量分析 试卷分析 1、重点全面考查三基: 试题重点考察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思想方法, 2、控制试卷的难度 控制了试卷的整体难度,难度基本与期中考试持平,试卷采取了如下的措施控制试卷难度:(1)控制试卷的入口题的难度;(2)控制每种题型入口题的难度;(3)较难的解答题采用分步设问,分步给分的设计方法;(4)控制新题型的比例;(5)控制较难题的比例。基本上做到了试卷难度的起点和梯度设置恰当; 3、控制试题的运算量,侧重对数学能力的考察。 本试卷适当地降低了试题运算量,降低了对运算能力,特别是数值计算的要求,重点考查代数式化简和变形的能力以及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侧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了学生思维能力: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核心数学能力,重点考察了数形结合、简单的分类讨论、化归等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3、继续保持应用性题目占有一定的比例; 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新课程教材的突出特点,现在大家也普遍认可通过设置应用题来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创设新的问题情景使考生在新的情景中实现知识迁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能体现考生的数学素质和能 力,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真正考查出考生的学习潜力(试卷保持了应用性题目占一定的比例( 4、重视对数学通性通法的考察。

试卷突出重点、重在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整张试卷以常规题为主,综合题目分步设问,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有利于广大考生得到基本分,稳定考生情绪,发挥出最佳水平。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从答题情况看,主要存在三类问题: 第一类是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理解不透,掌握不牢。 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研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时俱进的认识三基,重视对三基的教学,并及时复习训练强化、切实夯实三基。教学中应围绕知识点,将其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及联系的方式,全面集中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深化概念,理解到什么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对你的解题帮助最大。 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教师是如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的,教师做了那些事,从什么角度来做这些事,体会其中的“味道”,要鼓励鼓励学生“学着做”。 第二类是技能方面,尤其是运算技能,作图、识图技能,逻辑推理薄弱。 建议:技能与训练有关,老师要加强对训练的指导,加强定时训练,针对性训练及小专题训练。 第三类问题是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运用不自如,遇到具体问题不 知道选择何种思想方法进行转化,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 建议: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遇到障碍时,是如何克服的,为什么这样想,动机是什么,哪些知识和经验诱发了这些想法,要逐一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体会、琢磨。 要在以下三个环节上切实落实数学思想方法: [1]在问题的分析、思路的发展中运用数学思维想方法进行思维导向; [2]解题后点明数学思想方法在思路发现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

高一数学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练习题

推理与证明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等价条件 答案:A 2.结论为:n n x y +能被x y +整除,令1234n =, ,,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得到此结论成立的条件可以为( ) A.n *∈N B.n *∈N 且3n ≥ C.n 为正奇数 D.n 为正偶数 答案:C 3.在ABC △中,sin sin cos cos A C A C >,则ABC △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答案:C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0n a >,公差0d >,则有4637a a a a >··,类经上述

性质,在等比数列{}n b 中,若01n b q >>,,则4578b b b b ,,,的一个不等关系是( ) A.4857b b b b +>+ B.5748b b b b +>+ C.4758b b b b +>+ D.4578b b b b +>+ 答案:B 5.(1)已知332p q +=,求证2p q +≤,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2p q +≥, (2)已知a b ∈R ,,1a b +<,求证方程20x ax b ++=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1x 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11x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1)与(2)的假设都错误 B.(1)与(2)假设都正确 C.(1)的假设正确;(2)的假设错误 D.(1)的假设错误;(2)的假设正确 答案:D 6.观察式子:213122+ <,221151233++<,2221117 12344 +++<,,则可归纳 出式子为( ) A.22211 111(2)2321n n n ++++<-≥ B.22 211111(2)2321 n n n + +++ <+≥

新课标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知识归纳总结

《推理与证明》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 合情推理 学习目标: 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易混点) 理解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含义,并能运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重点、难点) 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难点) 一、知识归纳: 合情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两类: 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第二步,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 思考探究: 1.归纳推理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2.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属归纳推理? 题型1 用归纳推理发现规律 1、观察 < < ;….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 ≤成立的一个条件可以是 ____. 点拨:前面所列式子的共同特征特征是被开方数之和为22,故22=+b a

2、蜜蜂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杰出的建筑师,单个蜂 巢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个正六边形,如图为一组蜂 巢的截面图. 其中第一个图有1个蜂巢,第二个图 有7个蜂巢,第三个图有19个蜂巢,按此规律,以 ()f n 表示第n 幅图的蜂巢总数.则(4)f =_____;()f n =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找出)1()(--n f n f 的关系式 [解析],1261)3(,61)2(,1)1(++=+==f f f 37181261)4(=+++=∴f 133)1(6181261)(2+-=-+++++=∴n n n n f 总结:处理“递推型”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寻找相邻两组数据的关系 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 第二步:用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猜想. 思考探究: 1.类比推理的结论能作为定理应用吗? 2.(1)圆有切线,切线与圆只交于一点,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由此结论如何类比到球体? (2)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由此结论如何类比得到空间的结论? 题型2 用类比推理猜想新的命题 [例]已知正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是高的 13,把这个结论推广到空间正四面体,类似的结论是______. 【解题思路】从方法的类比入手 [解析]原问题的解法为等面积法,即h r ar ah S 3121321=??== ,类比问题的解法应为等体积法, h r Sr Sh V 4131431=??==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高4 1 总结:(1)不仅要注意形式的类比,还要注意方法的类比 (2)类比推理常见的情形有:平面向空间类比;低维向高维类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类比;实数集的性质向复数集的性质类比;圆锥曲线间的类比等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专题

排列组合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甲、乙、丙三同学在课余时间负责一个计算机房的周一至周六的值班工作,每天1人值班,每人值班2天,如果甲同学不值周一的班,乙同学不值周六的班,则可以排出不同的值班表有() A.36种B.42种C.50种D.72种 2.某城市的街道如图,某人要从A地前往B地,则路程最短的走法有() A.8种 B.10种C.12种D.32种 3.某次联欢会要安排3个歌舞类节目,2个小品类节目和1个相声类节目的演出顺序,则同类节目不相邻的排法种数是() A.72 B.120 C.144 D.168 4.现将甲乙丙丁4个不同的小球放入A、B、C三个盒子中,要求每个盒子至少放1个小球,且小球甲不能放在A盒中,则不同的放法有() A.12种B.24种C.36种D.72种 5.从6人中选4人分别到巴黎、伦敦、悉尼、莫斯科四个城市游览,要求每个城市有一人游览,每人只游览一个城市,且这6人中甲、乙两人不去巴黎游览,则不同的选择方案共有() A.300种B.240种C.144种D.96种 二.填空题(共3小题) 6.某排有10个座位,若4人就坐,每人左右两边都有空位,则不同的坐法有种. 7.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编号为1,2,3的三个盒子中,则恰有一个空盒的放法共有种(用数字作答). 8.书架上原来并排放着5本不同的书,现要再插入3本不同的书,那么不同的

插法共有种. 三.解答题(共8小题) 9.一批零件有9个合格品,3个不合格品,组装机器时,从中任取一个零件,若取出不合格品不再放回,求在取得合格品前已取出的不合格品数的分布列10.已知展开式的前三项系数成等差数列. (1)求n的值; (2)求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 (3)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 11.设f(x)=(x2+x﹣1)9(2x+1)6,试求f(x)的展开式中: (1)所有项的系数和; (2)所有偶次项的系数和及所有奇次项的系数和. 12.求(x2+﹣2)5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13.求值C n5﹣n+C n+19﹣n. 14.3名男生,4名女生,按照不同的要求排队,求不同的排队方案的种数.(1)选5名同学排成一行; (2)全体站成一排,其中甲只能在中间或两端; (3)全体站成一排,其中甲、乙必须在两端; (4)全体站成一排,其中甲不在最左端,乙不在最右端; (5)全体站成一排,男、女各站在一起; (6)全体站成一排,男生必须排在一起; (7)全体站成一排,男生不能排在一起; (8)全体站成一排,男、女生各不相邻; (9)全体站成一排,甲、乙中间必须有2人; (10)全体站成一排,甲必须在乙的右边; (11)全体站成一排,甲、乙、丙三人自左向右顺序不变; (12)排成前后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 15.用1、2、3、4、5、6共6个数字,按要求组成无重复数字的自然数(用排列数表示).

(推荐)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数学备课组逯丽萍这次数学考试范围是必修一,特点是:符号多,概念多,内容多。而且比较抽象,与初中的数学明显不一样,很多学生比较不适应。从考试成绩可以看出总体上还是偏难。绝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掌握得不是很好。由于进度比较紧张,考前没有很充足的时间来讲评练习,再加上对学生的估计不是很准确,学生很多没有去复习,诸多因素导致这次数学成绩比较不理想。 在试卷中主要问题是学生对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础不扎实,审题不认真,解题不规范,选择题,填空题易做但也易错,解答题 17、1)答题不规范3),个别同学粗心,题目抄错;4)运算能力不过关 解决方法:1)注意规范解题,多参考课本例题; 2)学会好的解题方法并学以致用 3)勤练基本功 19.属典型题型,有固定的解题模式 问题1)对此类题型掌握混乱,思路不清晰 2)分类标准不明确 3)语言表达不简练明了 4)结果没明确标出,数学语言应用不当 解决办法:1)上课注意认真听讲,记好笔记 2)课后注意反思整理,真正学会 3)加强练习达到举一反三 4)经常复习,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18题1).部分学生不明确证明题是要有严谨的步骤, 2).学生在用作差法证明过程中化简不彻底,没有都化为因式形式,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指出各个因式的正负,学生基本功还待加强。 3).在求最值的时候只是简单的代入端点求出端点值,并没有严格说明其在区间上具有两个单调性。说明学生数学表达能力还要不断的完善。思维不严密。 4).部分学生出现极其简单的计算错误!计算能力还要提高。

解决办法: 1).引领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表达方式书写过程,注重数学步骤的严谨。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学生应试能力和心态还需要不断的锤炼。 22.题1)经验不足,不能直达问题本质 2)基本概念理解不是很透彻,应用起来也不是得心应手 3)细节容易遗漏,思路不够严密 解决方法:(1)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2)培养学生转化问题的能力,学会问题的划归和转化,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3)加强基本运算能力和细心严谨的态度。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主要为,1)上课听懂了但不能学以致用,有的甚至听不懂。 2)对待学习没有一个严谨的态度,做题想当然,思维不严密。 3)缺少解题后的反思与整理,对一些典型问题不能得心应手 4)有些同学不注意复习,只是写了总结但并不去看。 5)计算能力薄弱,有待提高 6)解答题的过程书写不规范 应对策略: 1)上课讲课至少一道大题要注意书写规范起到示范作用 2)指导学生写总结和题型整理,督促学生勤练基本功。 3)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反思,对本课、本单元或本章节涉及到的知识,有没有达到所要求的程度。对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达到要求没有,这些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5)重视“ 三基” ,要落在实处,要通过解题,注意信息的反馈,及时补

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定理公式结论的证明

数学课本中的定理、公式、结论的证明 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无) 第二章 函数(无) 第三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a > 0 , a 1, M > 0 ,N > 0, 那么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 证明:(性质1)设log a M p =,log a N q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q N a =, ∴p q p q MN a a a +=?=, ∴log ()a MN =p q +, 即证得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证明:(性质2)设log a M p =,log a N q =,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q N a =, ∴ q p q p a a a N M -==, ∴q p N M a -=log , 即证得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证明(性质3)设log a M p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 ∴n np M a =, ∴log n a M np =, 即证得log log n a a M n M =.

第四章函数应用(无) 数学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证明.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完整)高中数学排列组合专题复习

高考数学轻松搞定排列组合难题二十一种方法 排列组合问题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因此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是排列问题、组合问题还是排列与组合综合问题;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处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分步计数原理和分类计数原理。 2.掌握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策略;能运用解题策略解决简单的综合应用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会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复习巩固 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 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 1 办法中有 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n 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2 完成这件事共有: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 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 1 有 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n 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2 有: 种不同的方法. 3.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区别 分类计数原理方法相互独立,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这件事。分步计数原理各步相互依存,每步中的方法完成事件的一个阶段,不能完成整个事件. 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的一般过程如下: 1.认真审题弄清要做什么事 2.怎样做才能完成所要做的事,即采取分步还是分类,或是分步与分类同时进行,确定分多少步及多少类。 3.确定每一步或每一类是排列问题(有序)还是组合(无序)问题,元素总数是多少及取出多少个元素. 4.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往往类与步交叉,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 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 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 解:由于末位和首位有特殊要求,应该优先安排, 两个位置.

高二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高二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一 1、命题立意 这次高二数学期末试卷铜仁地区教育局命题,命题力求体现课改的理念向高考改革靠拢,以有利于提高我市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试卷的题型着眼于考查现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也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还重视学生对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整份试卷难易适中,没有偏、难、怪题,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在选题和确定测试重点上都认真贯彻了“注重基础,突出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培养能力”的命题原则,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试卷结构 本卷共三大题,22个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的内容涉及到高二第一学期的知识占40%,高二第二学期学习内容,主要是空间立体几何、概率、圆锥曲线。其中重点考查了空间立体几何、概率、圆锥曲线等内容。 二、考试情况分析 这次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参加考试1025人,其中理科考生 616 名,平均分63分,最高分144,最低分10分,及格人数124人,及格率20%, 优秀人数88人, 优秀率16.06%;文科考生419名,平均分38.6分,最高分109,最低分5分,及格人数9人,及格率2%, 优秀人数4人, 优秀率0.95%。 三、教学建议 高二是整个高中的关键阶段,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着意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本次考试不少学生之所以没有考得好成绩,就是因为平时学习习惯不好,处理问题没头没尾,解答过程不够完善所致。 2.加强双基训练: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解决课堂上的基础问题,同时在课后对不懂问题予以解决。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堂管理:从本次考试来看,成绩不好的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课,导致知识掌握不到位,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失分。 4.数学能力的培养:文科班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实打好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