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认识矿物的性质
- 格式:docx
- 大小:19.84 KB
- 文档页数:7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
《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
2、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德育目标:
1、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
2、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
1、知道岩石和矿物的关系。
2、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3、了解常见矿物的各种用途。
教学难点: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
2、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3、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
教学准备:
矿物标本、放大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教学目标:
1、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2、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德育目标:
1、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
2、愿意为减少资源浪费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
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
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教学难点:
1、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2、能够调查家庭、学校、班级消耗资源的情况。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篇一:《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中的第2课。
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知识与技能:1、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2、认识几种常见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2、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三、教学重点:从各个方面认识一些矿物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实验材料:矿物标本、有关矿物用途的图片、记录表、小刀、铜钥匙、玻璃、放大镜、彩笔、记录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设疑激趣1、同学们,戴老师知道我们在科学课上又结识了一个新“家族”,大家还记得他们是谁吗?关于这些美丽的岩石,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作用、颜色、形状等)2 知道的这么多,你们真棒!今天这节课我们的这个“家族”的“明星们”由于时间仓促不能亲自来,但是还是寄来了他们的明星照,让我们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出场,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揭开她们的神秘面纱,大家有信心吗?二、观察记录花岗岩发现岩石与矿物的关系1、研究花岗岩——认识岩石与矿物的关系仔细观察花岗岩。
交流发现所得:花岗岩中有白色、肉红色、黑色的颗粒。
2、“搭建积木”——了解岩石与矿物的关系回忆玩积木的情景用“如果说岩石是那么矿物就是”说话小结: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
花岗岩就是有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的。
三、观察认识矿物描述矿物基本特征(一)、出示矿物图片:介绍:萤石、石墨、硫磺、黄铁矿、滑石、赤铁矿、石膏、褐铁矿、白云母、冰洲石、石棉、水晶等。
(二)研究矿物的方法说一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些矿物的特征?(1)(从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硬度等方面来认识岩石。
《认识矿物的性质》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矿物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理解矿物的分类和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矿物?矿物是地球表面上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固体物质。
矿物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各个角落,包括岩石中的矿物和单独存在的矿物。
2. 矿物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如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等;(2)具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呈现出特定的晶体形态;(3)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如硬度、比重、光泽等。
3. 矿物的物理性质:(1)硬度:矿物的硬度是指其抵抗刮擦的能力,通常应用莫氏硬度刻度来表示;(2)比重:矿物的比重是指其单位体积的质量与水的质量之比;(3)光泽:矿物的光泽是指其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可分为金属光泽、玻璃光泽、土石光泽等。
4. 矿物的化学性质:(1)酸碱性:矿物在与酸或碱接触时会产生化学反应,表现出酸碱性;(2)溶解性:矿物在特定溶剂中会发生溶解,形成溶液;(3)熔点:矿物在受热作用下会发生熔化,形成熔体。
5. 矿物的分类:(1)按成分分类:可分为金属矿物、硅酸盐矿物、氧化物矿物等;(2)按晶体结构分类:可分为立方晶系、正交晶系、斜方晶系等;(3)按形成条件分类:可分为火成矿物、沉积矿物、变质矿物等。
6. 矿物的重要性:矿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导学活动:1. 观察实验:提供几种不同的矿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其外观特征,尝试用硬度刻度测量其硬度。
2. 实验探究:让学生选取一种矿物样本,进行酸碱性测试和溶解性测试,观察其化学性质。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矿物的分类方法及其重要性,展示不同矿物的应用领域。
4. 思考问题:请学生思考矿物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并就其重要性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课外拓展:1. 网上搜索不同矿物的详细信息,了解其成分、晶体结构和应用领域。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四册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根据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科学重在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同时在教学中也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显性化。
教学时注意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让学生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还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进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1、识与技能:(1) 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方面的特征。
(2) 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
(3) 初步会用简单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 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给矿物分类。
(5)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综合法、讨论法、比较法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
(2)、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矿物标本、白色瓷板、各种宝石图片或课件、小刀、铜钥匙、玻璃、有关矿物资料四、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认识常见的矿物1、柳州举办过两届奇石节,你们有没有参观过奇石呀?今天我们一起到奇石馆去看看吧。
(多媒体出示有关奇石的报道和图片。
)2、提问:你认识这些石头吗?这些石头中有哪些是矿物?3、除了以上的矿物,你还知道哪些矿物?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矿物标本,认识一下它们都叫什么,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认识常见矿物的性质1、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矿物,有什么问题要问吗?2、小组讨论: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3、选择你们喜欢的问题,订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进行实验。
(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完成矿物性质记录表。
)4、汇报实验情况,并展示矿物性质记录表。
提问:你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矿物的?知道了它们的哪些性质?5、引导学生总结:矿物都有哪些性质?观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矿物的概念和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矿物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类。
难点:矿物特性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矿物标本、显微镜等教学用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矿物标本,引导学生关注矿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矿物的概念、特性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矿物的基本知识。
3. 实践:学生分组观察矿物标本,用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微观结构,总结矿物的特性。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矿物的实际应用,如珠宝、建筑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矿物特性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矿物特性的知识点。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矿物及其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矿物特性的掌握程度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矿物概念和特性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矿物特性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矿物实际应用的了解,以及环保意识的表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采集矿物标本,增强学生对矿物的认识。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开展矿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矿物标本的安全使用,避免学生受伤。
2.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确保观察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辅导。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矿物特性的掌握程度。
《认识矿物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矿物的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矿物的性质》是小学科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矿物的各种性质,如颜色、光泽、硬度、形状、条痕等,为后续学习岩石的组成和分类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矿物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材内容编排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对一些矿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矿物的性质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知道矿物的常见性质,如颜色、光泽、硬度、形状、条痕等。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鉴别常见矿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矿物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矿物的颜色、光泽、硬度、形状、条痕等主要性质。
(2)学会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鉴别矿物的性质。
2、教学难点(1)理解矿物的条痕概念,并能正确使用条痕来鉴别矿物。
(2)通过对矿物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矿物的图片、标本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矿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新课展示
1.认识常见矿物
(1)矿物是我们自然界中宝贵的资源,你们知道哪些矿物?能和大家说一说吗?
(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矿物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挖掘学生记忆中对矿物种类的认识,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
)(2).展示各种矿物标本,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矿物吗?请试着说出它们各自的名称。
(3).介绍各种矿物标本的名称:萤石、石墨、硫磺、黄铁矿、石英和石膏等。
三、提出研究问题
1.组织讨论:面对这么多的矿物,你们有什么想研究的吗?准备怎样研究?(讨论目的是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激发学生真正的探究内需,从而引发出学生多种方法的探究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