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5要素.pptx
- 格式:pptx
- 大小:420.68 KB
- 文档页数:35
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是基础,是企业建设内部控制的⼟壤,是⼀切内控制度、流程、控制点得以实施的根本条件。
⼀个企业内控好坏,⾸先应该对其内控环境进⾏评价,如果环境不好,就需要更仔细和深⼊的进⾏建设,换句话说,如果环境建设得好,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和内控⽂化,即使⼀些⼩⽅⾯存在控制不⾜,也并不重要。
——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
这是内控体系核⼼三个环节。
风险评估是内控建设的⽅向。
并不是说企业所有的任何的操作都需要管控,使⽤⽆⽐繁琐的流程进⾏防范。
内控体系强调成本效益原则,注重企业经营效果效率,就必须注重风险评估,以风险为导向的建设内部控制体系,⾮重⼤风险可以酌情简化,但是重⼤风险就需要认真将制度、流程和控制环节建设好。
控制活动是内控体系的核⼼环节,应该是嵌⼊在业务流程当中得以保证实施,并应该注意留下控制痕迹以供检查监督。
信息沟通包括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两个部分。
信息采集和信息传递指的是企业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各管理级次之间是否存在良好的沟通渠道。
信息系统内控合规⼜是⼀个⼤课题,专门可以采⽤COBIT框架进⾏建设,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基础环境、总体控制和应⽤层⾯控制三部分。
——监督检查是使内部控制成为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乏这个环节内控⼯作就不是⼀个PDCA循环,或者说就不能不断优化和提升,体系就是⼀个静态⽽⾮动态的。
监督检查⽅式包括了⾃我评价和独⽴评价,从实施频率来分可以分为⽇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见过⼀个图,将内部环境放在第⼀排正中,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沟通放在中间⼀排,相互相连,第三排正中放置监督检查,构成⼀个相互关联的系统。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基调,直接影响企业员⼯的控制意识。
控制环境提供了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则和构架,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础。
控制环境包括员⼯的诚信度、职业道德和才能;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权责分配⽅法、⼈事政策;董事会的经营重点和⽬标等。
l 风险评估——每个企业都⾯临诸多来⾃内部和外部的有待评估的风险。
内部控制的5个要素内部控制是组织中用于管理和监控活动的一套体系,旨在确保组织能够有效和高效地实现其目标。
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一个组织的基础,它要求组织建立良好的工作道德、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以及明确和有效的管理层次结构。
这些因素对于建立一个值得信赖的控制环境非常重要。
例如,管理层应该展现出以诚信、激励和行为榜样树立明确的工作道德。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识别和评估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
这包括评估各种风险因素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确定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或管理这些风险。
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组织应该随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要素,它是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时采取的控制措施和程序。
这些控制活动可以是预防性的、检查性的、纠正性的,它们包括一系列的政策、规程和程序来确保组织的资源得到正确的配置和使用。
例如,审计员可以实施审核和核对程序来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和记录。
4.信息和沟通信息和沟通是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它确保组织中的信息能够按时、准确和完整地传达和共享。
信息和沟通要素可以涉及到组织内部的沟通、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报告以及内部控制的培训和意识提升。
通过有效的信息和沟通,组织能够及时地了解和回应内外部的变化和需求。
5.监督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后一个要素,它包括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监督,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监督可以通过内部审计、管理层的审查和监督以及外部审计等方式进行。
监督要求组织建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独立和全面的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帮助组织有效管理和监控活动,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配套指引)内部控制五要素—风险评估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活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内部控制五要素—信息与沟通信息质量沟通制度信息系统反舞弊机制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监督1.日常监督2.专项监督我要纠错| 计算器| 论坛课件形式:打印讲义前言内部控制不一定保证企业成功,但失败的企业无疑都有失控的印记。
内控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内控是万万不能的。
企业目标与经营风险企业目标生存发展获利经营风险经营环境的变化(市场/政策/竞争/技术)风险是两面性风险给企业带来了什么?Risk 与“危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风险特征相爱容易相处难的尴尬。
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做好。
Do the right thing;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内部控制的意义风险存在的客观性与企业选择的主观性为了控制而控制 or 为了防范风险而控制?实施内部控制能带来什么?一个是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小企业管理靠人,大企业呢?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另一个是防范作弊作弊的防范是企业的底线舞弊的三角理论防范机制—职业道德教育防范机制—法律法规来硬的能解决一切吗?防范机制—内部控制案例—上课时手机管理求情式?抢手机?还有?。
舞弊三角理论内部控制发展的几个里程碑1.早期的内部控制2.1992年COSO内部控制框架3.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4.2004年COSO风险管理框架5.2008年中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6.2010年中国内部控制配套指引COSO是什么?内部控制框架1985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财务执行官协会(FEI)、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共同赞助成立—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 委员会)。
企业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五项基本要素: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控制活动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5、对控制的监督。
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层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和绩效目标,保护公司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准确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这些五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帮助公司有效管理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以及保护公司利益。
首先,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由公司的管理层创造和维护。
内部环境包括公司文化、道德标准、员工素质和行为等因素。
一个积极的内部环境会促使员工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加强对控制措施的执行和有效性评估。
此外,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因此管理层应该确保公司的价值观和发展战略与内部控制目标一致,并为员工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支持。
第二,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公司对各种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
风险评估需要对公司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同时,公司还需要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完善控制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第三,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是指管理层为实现公司目标和控制风险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和操作流程。
控制活动包括预防性控制、侦查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等,通过这些控制活动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确保公司的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第四,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是指公司通过信息系统和沟通渠道传递和获取关键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信息与沟通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以及员工之间、及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有效沟通。
一个有效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可以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最后,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保障措施,是指公司通过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审计等方式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验证和评估。
监督包括内部审计、独立审计和监事会等形式,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按美国的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分为以下五要素:1、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3、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5、监察中国的《内控规范》借鉴了美国的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结合中国国情,要求企业所建立与实施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五个要素:1、内部环境2、风险评估3、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5、内部监督详解: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五项基本要素: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5、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
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听起来挺严肃,其实特别实用的话题——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
别觉得枯燥,我打包票,听完后你会发现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企业管理的"神器"!说到内部环境,这就像是咱们的"家风家规"。
你想啊,一个家庭要是没有规矩,孩子想干啥就干啥,那不就乱套了吗?企业也一样,得有好的风气和文化氛围,就像给房子打地基一样,这个基础得打牢靠啦!风险评估可有意思了,这就跟我们打游戏一样,得提前想好可能遇到啥"怪兽"。
比方说开奶茶店,得考虑到原材料涨价啊、竞争对手搞促销啊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情。
要不然,到时候措手不及,那可就傻眼啦!控制活动听起来吓人,其实就是给企业定规矩、划红线。
就像是妈妈给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一样,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都得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企业里也得这样,该查的账要查,该签字的流程一个都不能少。
信息与沟通这个要素,简直就是企业的"朋友圈"!你看现在的公司,上传下达、左右互通的,就跟蜜蜂跳舞似的,告诉同伴哪里有花蜜。
信息要是传递不畅,那工作效率肯定低得很,就像打电话时信号不好,说话断断续续的,多着急啊!内部监督就更有意思了,这就像是给企业装了个"监控摄像头"。
不是为了抓错处,而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就像我们照镜子,发现头发乱了赶紧梳,衣服皱了赶紧整,这不就是监督的作用嘛!这五个要素啊,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有意思。
就像是五个好朋友,手拉着手形成一个圈,缺一个都不行。
内部环境是老大哥,风险评估是机灵鬼,控制活动是执行官,信息沟通是交际花,内部监督是啦啦队长。
举个生动的例子吧,就拿一个小超市来说。
老板重视诚信经营,这就是好的内部环境;担心商品过期,这是风险评估;定期盘点库存,这是控制活动;及时跟供应商沟通补货,这是信息沟通;每天检查收银对账,这就是内部监督。
有趣的是,这五个要素还能互相打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