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56.77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学案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音乐课堂中合作失效的案例分析及对策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正成为音乐课堂学习的主流。尤其是合作学习,正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但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现象一:对教学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

教师创设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分工,目的明确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策划,课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

【案例】如在一年级《动物说话》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听了两遍歌曲后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歌曲中有几只动物在说话。只见一个个学生争相举起了小手,很正常,因为问题实在是不难,但是老师还是说:小组合作讨论一下,我们再交流。

【反思】在课堂上也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围在一起大声讨论起来,似乎很热闹,可是只要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没有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案例中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学生马上就能回答出来的,可这位教师非要花足时间、花够力气地反复合作讨论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这样的合作讨论有必要吗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位教师过分考虑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没有去考虑或很少考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种缺乏教学目标统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往往导致教学者的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更谈不上对教学目标浅效应的考虑。

【策略】“实效”——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时机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设计不在于热闹,更不在于花俏,也不能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我们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使学生更关注音乐的本身。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里的协调能力,可是并不是每节课任何环节都需要小组讨论。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根据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选择有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此外还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时机选的准,选在关键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同样是《动物说话》这节课,教师就要抓住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很少接触过乐器,对各种乐器的音色又不是很了解,因此就很难准确的用不同的乐器为不同的动物叫声配乐。此时教师就抓住这个合作的时机让学生分组尝试配乐,对学生来说就具有挑战性和表现性,就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现象二: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足,不能面向全体,挫伤学习热情。

【案例】在一次公开课中,老师就“小鼓有哪些演奏方法”这个问题组织了合作学习,让学生组织小组讨论。没过几分钟,学生讨论兴趣正浓时,老师担心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打断了学生的讨论,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学生茫然、失望的神情写在了脸上。

【反思】小组讨论的学生未经独立的思考就进入了合作状态,不到几分钟就叫“停”。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往往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思维

相对迟钝的学生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与发表意见的机会。案例中学生们讨论正浓,教师就结束了,这样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学习习惯,这样的合作学习怎么能发挥它的优越性呢又怎么体现小组合作的智慧结晶它只是一件漂亮的衣裳而已,也只能沦为无本之花,空中阁楼。

【策略】“实在”——提供充裕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

没有一定的时间量作保证,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不要担心合作过程会花去过多的时间,拖延教学、影响效果,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此时要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交流、发言补充、辩论表现的时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同时,教师必须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边听、边指导、掌握好时间,使合作学习真正收到实效。

这样远比教师中断学生的讨论,由老师或个别优秀的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要强的多,学生获得的对音乐的体验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对学习方式的感悟也将是截然不同的。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

如在上例教学“小鼓有哪些演奏方法”时,可以先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自己思考解决办法。待思考初步成熟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这样的小组合作就成为学生的“需要”,他们的合作也将不再盲目,时间也不会要那么长了。因此这种合作学习才会有价值,有成效。

现象三:教师指导不到位,不能及时解决合作中的进程、矛盾和冲突。

【案例】在一节主题为“音的强弱”的音乐课上,教师布置了任务后,此时的教室顿时如炸开了锅,叽叽喳喳,煞是热闹,前后左右的学生立刻组成小组展开讨论。小组长在合作小组中俨然像个小老师,占有多数时间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阻碍组内多项对话,压制异同见解。其他组员有的被动“倾听”他的意见,有的乘机偷懒、观望,有的干脆思想开小差,把合作学习当作与自己无关的事。而教师却站在一旁若有所思,似乎在思考下一步的教学环节,又似乎在计算课堂中已过去的时间,然后随意地在各小组间巡视了一遍。既没有参与学生交流,也没有调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流情况。

【反思】教师采取上述的合作的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增强合作学习中个体的责任感。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而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外,认为把教学程序进行到合作学习一环就是学生的事了,把自己定位为“仲裁者”而不是引导者、参与者。这样不仅不利于调控学生合作学习的进程,也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合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这样的合作过程容易偏离中心,会讨论与音乐无关问题的现象,合作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的“避风港”或“吵闹场”,既浪费了时间又丢了合作的本质。

【策略】“点拨”——关注每个学生,注重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

新课改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关注学生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