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国君列表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卫国的7个搞笑国君之四四、卫懿公好鹤卫侯朔薨,其子公子赤袭位,是为懿公。
赤乃桀纣之君,不恤国政,漠视民疾,且又性情怪癖,反乎常情。
且说齐恒公从管仲之计,奉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不归心。
周惠王十年,齐、郑、宋、鲁、陈五国会盟于幽(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在今北京市通县、房山及河北省武清、永清、安次等县境内。
)恒公设国宴以劳诸君。
周王遣昭伯廖传命,赐齐侯为方伯,有王室特封的征伐权。
其实是想假诸侯之手,报卫朔攻伐王室,立子颓之仇。
齐侯领五国之众伐卫,金鼓喧天,干戈耀日,卫懿公蔽聪塞明,竟不问就里,引兵接战,大败。
齐恒公长驱直入,直抵城下,设重兵囤围,数说卫侯助逆犯顺,不敬周天子之罪。
懿公此时方解齐侯讨伐之意,欲讲和免罪,而朝中满堂宵小,竟无一贤臣敢出城向齐候诉说真情。
宣姜知卫有灭国之危,考虑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个妇道人家居然自请为使节,携侍婢家丁出城会齐。
宣姜对恒公曰:“先君有过,然罪不及子孙。
尝闻仁者虽怨而不忘亲,齐卫两国世有婚好,何以自弃旧情,而结新仇?这里有金帛五车,珍宝无数,为懿公求和之礼,犒劳三军跋涉之苦。
望君听姑母一言,早罢干戈,与卫修国邦之好。
” 齐侯说:“既为先君之过,不当罪责懿公。
寡人苟尊周王成命,确实无意侵伐卫国。
”便携带者所得的赂资,收兵回国。
后来听说卫惠公幼女颇有颜色,遣使求之为妾,卫懿公不敢推却,送卫姬至齐,恒公欣然纳之。
宣姜退齐,入宫复命。
懿公本来喜好就与众不同,见了宣姜,视之鹤发童颜,绝色姿容,触目若遭雷击,惊为天人现世。
宣姜拜辞,懿公怅然若失,顿感后宫佳丽,未能及其万一。
淫念既生,有如星星之火,遂惹燎原之势。
卫侯意绝伦理,定要得此仙人,乃设宴席酬谢宣姜退齐之功,留至夜间,以药蒙之,宫人含笑避去,抱入寝宫,“与媾”。
宣姜夜半苏醒,羞愧难当,睡在自己卧榻上的人,可是自己的孙辈。
总不能嫁了爷爷嫁父亲,加了父亲嫁孙子吧!《东周列国志》上说,老太太奔至庭中,化为一羽仙鹤,引颈长鸣,而后冲入九霄繁星,杳然不知所终。
历代诸侯王15春秋的诸侯国卫国历代诸侯王15春秋的诸侯国卫国卫国是周朝的一个姬姓诸侯国,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
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省黄河北部、河北省邯郸市及邢台市一部分、山东省聊城市西部一带,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
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
卫国地图卫国(?-前209),周王朝的姬姓诸侯国。
位于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
康叔为第一代国君。
秦始皇灭六国,卫国因为弱小而得以保存。
2 简介编辑本段卫国国君-康叔卫国,周王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
卫国姬封,史称康叔,是卫国第一代国君。
卫国地域大致在黄河北岸,太行山脉东麓的今河南省鹤壁南、新乡北附近(今卫辉市附近)。
周公旦伐定三监之乱,以弟弟康叔封为卫国诸侯,分殷商之民,护卫周王室。
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赐同母弟封康邑,史称康叔封。
周公旦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封,让康叔迁徙至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为康氏最早的发源地。
3 历史编辑本段康叔立国周文王正妃太姒,生子十人: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卫国国都-朝歌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冄季载。
周公旦摄政时期,管叔、蔡叔作乱,而周公勘定内乱,命齐、鲁、燕诸侯平定夷狄之人,将原本管蔡监管的殷商之民迁到卫,立康叔封为伯,治理卫国。
周公旦对这个弟弟十分的照顾与爱护,亲自写了康诰、酒诰、梓材等治国的条陈文章,交给康叔封,让他据此治理卫国之人。
康诰称“命尔侯于东土”,又云“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可知康叔封是卫侯。
周成王执政后,以康叔封为司寇。
卫国朝歌古城墙遗址康叔封薨,子牟立,是为康伯。
可见,康,并非康叔封的谥号,不然,父子同谥,不合常理。
而《世本》则说康伯名髡。
宋衷说“即王孙牟也,事周康王为大夫”。
自康叔封开始,卫国就是侯,但是康叔封几代人都为方伯,监察诸侯,因此自康伯起,六代卫侯都称伯,是为方伯之伯,而非侯伯之伯,没有降爵,可见史记所载卫顷侯“厚赂周夷王,夷王命卫为侯”不准确。
春秋卫国君主列表公元前1037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周成王将武庚之地(即商都旧地)封授其叔康叔,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国号为卫。
公元前660年,为翟击败,由齐国帮助迁于楚丘(今河南滑县)。
复国后,⼜迁于帝丘(今河南濮阳)。
公元前254年,为魏所灭。
公元前 1、康叔,姬封,武王同母弟。
前1037年,武庚之乱平息后,被周成王初封于殷商旧地。
2、康伯姬髡(《左传》作王孙牟⽗),⼀作庸伯,康叔之⼦。
3、考伯,⼀作孝伯,佚名,康伯之⼦。
4、嗣伯,佚名,考伯之⼦。
5、疌(⾳捷)伯,⼀作榅(⾳捷)伯、挚伯,佚名,嗣伯之⼦。
6、靖伯,佚名,考伯之⼦。
7、箕伯,⼀作贞伯,佚名,靖伯之⼦。
8、顷侯,佚名,贞伯之⼦,在位⼗⼆年(公元前876---865)。
在位时厚赂周夷王,被封为侯。
9、釐侯,佚名,顷侯之⼦,在位四⼗⼆年(公元前864---公元前823)。
10、共伯姬余,釐侯之⼦,在位不到⼀年(公元前822)。
为武公所杀。
11、武公姬和,共伯之弟,杀兄⾃⽴,在位五⼗五年(公元前821---公元前767)。
病死时年95岁(公元前861---公元前767)。
12、庄公姬杨,⼀作姬扬,武公之⼦,在位⼆⼗三年(公元前766---公元前744)。
13、桓公姬完,庄公之⼦,在位⼗六年(公元前743---公元前728)。
为州吁所杀。
14、姬州吁,桓公之弟,在位不⼀年(公元前727)。
为国⼈所杀。
15、宣公姬晋,桓公之弟,在位⼗九年(公元前726---公元前708)。
16、惠公姬朔,宣公季⼦,在位四年(公元前707---公元前704)。
公元前695年取代卫侯姬黔牟复位,在位⼆⼗七年(公元前695---公元前669)。
17、卫侯姬黔牟,宣公四⼦,由国⼈逐惠公⽽⽴,在位⼋年(公元前703---公元前696)。
后为齐襄公率诸侯所逐。
18、懿公姬⾚,惠公之⼦,在位九年(公元前668---公元前660)。
卫国君主列表卫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编辑]主条目:卫国君主家族树此表主要以《史记·卫世家》为主,参照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及陈梦家《西周年代考》修改补充。
称号国君本名在位年数在位年份出身与关系资料出处1卫康叔封约前1040年以后(周成王时期)周文王子、周武王同母弟《史记·卫世家》陈梦家《西周年代考》2卫康伯牟、周文王之孙又称王孙牟周康王时期卫康叔子《史记·卫世家》陈梦家《西周年代考》3卫孝伯《三代世表》作卫考伯周昭王时期卫康伯子《史记·卫世家》《三代世表》《汉书·古今人表》陈梦家《西周年代考》4卫嗣伯周穆王时期卫孝伯子《史记·卫世家》陈梦家《西周年代考》5卫 伯《世本》作卫挚伯周共王时期卫嗣伯子《史记·卫世家》陈梦家《西周年代考》6卫靖伯周懿王、周卫 伯子《史记·卫孝王时期世家》陈梦家《西周年代考》7卫贞伯《世本》作卫箕伯?- 前867年(周夷王时期)卫靖伯子《史记·卫世家》陈梦家《西周年代考》8卫顷侯12前866年-前855年卫贞伯子《史记·卫世家》9卫釐侯42前854年-前813年卫顷侯子《史记·卫世家》10卫共伯余未改元前813年卫釐侯子《史记·卫世家》11卫武公和55前812年-前758年卫僖侯子、卫共伯弟《史记·卫世家》12卫庄公扬23前757年-前735年卫武公子《史记·卫世家》13卫桓公完16前734年-前719年卫庄公子《史记·卫世家》14卫州吁州吁未改元前719年卫庄公子、卫桓公弟《史记·卫世家》15卫宣公晋19前718年-前700年卫庄公子、卫桓公弟《史记·卫世家》16卫惠公朔4(杨伯峻)3(史记)前699年-前696年(杨伯峻)前699年-前697年(史记)卫宣公子《史记·卫世家》《十二诸侯年表》《左传》桓公十六年17卫黔牟黔牟9(杨伯峻)10(史记)前696年-前688年(杨伯峻)前696年-前687年卫宣公子《史记·卫世家》《十二诸侯年表》《左传》(史记)庄公六年卫惠公(复位)朔20 (未改元)(杨伯峻)18 (未改元)(史记)前688年-前669年(杨伯峻)前686年-前669年(史记)卫宣公子《史记·卫世家》《十二诸侯年表》《左传》庄公六年18卫懿公赤9前668年-前660年卫惠公子《史记·卫世家》19卫戴公申1 (当年改元)前660年卫宣公孙、卫昭伯公子顽子《史记·卫世家》20卫文公毁25前659年-前635年卫昭伯子、卫戴公弟《史记·卫世家》21卫成公郑35前634年-前600年卫文公子《史记·卫世家》22卫君瑕瑕未改元前632年卫文公子、卫成公弟《史记·卫世家》23卫穆公遫11前599年-前589年卫成公子《史记·卫世家》24卫定公臧12前588年-前577年卫穆公子《史记·卫世家》25卫献公衎18前576年-前559年卫定公子《史记·卫世家》26卫殇公秋《汉书》名焱《左传》名剽12前558年-前547年卫穆公孙、公子黑背之子《史记》作卫定公弟《汉书》作卫献公弟《史记·卫世家》《汉书·古今人表》《左传》襄公廿六年《春秋经传集解》卫献公(复位)衎3前546年-前544年卫定公子《史记·卫世家》27卫襄公恶9前543年- 卫献公子《史记·卫前535年世家》28卫灵公元42前534年-前493年卫襄公子《史记·卫世家》29卫出公辄13前492年-前480年卫庄公子《史记·卫世家》30卫庄公《汉书》作卫简公蒯聩3前480年-前478年卫灵公子《史记·卫世家》《汉书·古今人表》31卫斑师斑师《左传》名般师未改元前478年《左传》谓卫襄公孙《史记·卫世家》《左传》哀公十七年32卫君起起1前477年《史记》注谓卫灵公子《史记·卫世家》卫出公(复位)辄7(杨伯峻)21(史记)前476年-前470年(杨伯峻)前476年-前456年(史记)卫庄公子《史记·卫世家》《六国年表》33卫悼公黔《世本》名虔,一名适5前469年-前465年(杨宽)前455年-前451年(史记)卫灵公子《史记·卫世家》《六国年表》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34卫敬公弗《世本》名费33(杨宽)19(史记)前464年-前432年(杨宽)前450年-前432年(史记)卫悼公子《史记·卫世家》《六国年表》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35卫昭公《世本》作卫桡公纠《世本》名舟6前431年-前426年卫敬公子《史记·卫世家》36卫怀公《六国年表》误作卫悼公亶11前425年-前415年卫昭公子《史记·卫世家》《六国年表》37卫慎公颓32(杨宽)42(史记)前414年-前383年(杨宽)前414年-前373年(史记)卫悼公子《史记·卫世家》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38卫声公《世本》作卫圣公训《世本》名驰11前382年-前372年(杨宽)前372年-前362年(史记)卫慎公子《史记·卫世家》《六国年表》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39卫成侯遫《世本》名不逝29前371年-前343年(杨宽)前361年-前333年(史记)卫声公子《史记·卫世家》《六国年表》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40卫平侯劲(子南氏)8前342年-前335年(杨宽)前332年-前325年(史记)卫灵公少子公子郢的后代旧误作卫成侯子《史记·卫世家》《六国年表》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41卫嗣君《纪年》作卫孝襄侯42前334年-前293年(杨宽)前324年-前283年(史记)卫平侯子《史记·卫世家》《六国年表》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42卫怀君39(杨宽)31(史记卫世家)前292年-前254年(杨宽)前282年-卫嗣君子《史记·卫世家》《六国年表》32(史记六国表)前253年(史记)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43卫元君25(史记卫世家、杨宽)23(史记六国表)前254年-前230年(杨宽)前252年-前230年(史记)魏国女婿《史记》作卫嗣君弟《汉书》作卫怀君弟《史记·卫世家》《六国年表》《汉书·古今人表》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44卫君角角3321(史记)前241年-前209年前229年-前209年(史记)秦国所立《史记》作卫元君子《史记·卫世家》《六国年表》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注:惠公、黔牟、出公在位年从杨伯峻说。
周代部分主要诸侯国君主列表一、秦国 w] =q>p秦国最后取代周天子统一华夏,故而名列第一。
Q秦国君主为赢姓,据传是颛顼之后。
周初封建之时受封伯爵,都咸阳。
::eYd23秦国君主世系:1 秦赢—2 秦侯—3 秦公伯—4 秦仲—5 庄公—6 襄公—7 文公—8 宁公—9 出子—10 武公—11 德公—12 宣公—13 成公—14 穆公—15 康公—16 共公—17 桓公—18 景公—19 哀公—20 惠公—21 悼公—22 厉公共—23 躁公—24 怀公—25 灵公—26 简公—27 惠公—28 出子—29 献公—30 孝公—31 惠王—32 武王—33 昭襄王—34 孝文王—35 庄襄王异人—36 始皇帝政—37 二世皇帝胡亥—38 三世秦王子婴 3sy|pagvl3NQQ%t二、齐国 %=GF齐国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故而名列第二。
QqU>V0y"w(齐国君主为姜姓,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尚(子牙)的后代。
周初封建之时受封侯爵,都营丘。
@fz!]/齐国君主世系:1 太公望吕尚—2 丁公吕岌—3 乙公得—4 癸公慈母—5 哀公不辰—6 胡公静—7 献公山—8 武公寿—9 厉公无忌—10文公赤—11 成公脱—12 庄公购—13 厘公禄—14 襄公诸儿—15 君无知—16 桓公小白—17 君无诡—18孝公昭—19 昭公潘—20 君舍—21懿公商人—22 惠公元—23 顷公无野—24灵公环—25 庄公光—26 景公杵臼—27 晏孺子荼—28 悼公阳生—29 简公壬—30 平公骜—31 宣公积—32 康公贷 ZI>')T<@j"MR{JMo=r附:田氏齐国 U1!#TD)@田敬仲完据传为陈厉公之后,田氏代齐后都临淄。
GL<u#[田氏齐国国君世系(含田氏为姜齐卿大夫时世系):敬仲完—稚孟夷—泯孟庄—文子须无—桓子无宇—武子开—厘子乞—成子常—襄子盘—庄子白—1 太公和—2 桓公武—3 威王因齐—4 宣王辟疆—5 泯王地—6 襄王法章—7 王建 ]#*S. r]xq<3*Bcw三、晋国 $wBF'|eU晋国文公取代齐国成为霸主,故而名列第三。
卫国历代君王简考卫国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4君,比周王朝还长17年。
卫国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南鹤壁、安阳、濮阳,河北邯郸和邢台一部分,山东聊城西部、菏泽北部一带,首都朝歌,先后建都于楚丘、帝丘、野王。
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
公元前254年,被魏国覆亡,卫国领地已成为魏国的一个封君之地。
公元前241年秦取卫国的濮阳等地。
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县,卫国名存实亡。
公元前209年秦朝时,卫角君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孔子曾在卫国游学十载,因而,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赞赏:“卫多君子,其国无患”苟变:战国时期卫国名将。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吕不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聂政:(?―公元前397年),战国时侠客,韩国轵(今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仲由(子路):(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得意门生,春秋末鲁国卞人。
李悝:(公元前455年―公元前395年),战国时政治人物。
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卫康叔立国姬封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1088年在位28年周文王子,中国诸侯争霸时代卫国第一任君王。
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八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
后获周武王封畿内之康国,故称之为卫康叔。
卫康伯姬髡公元前1087年—公元前1063年在位25年卫康叔子,又为卫康伯,谯周《古史考》中却记作‘卫牟伯’。
卫国第二任君王。
其祖父是周文王姬昌,其父是卫国第一任王姬封。
因他是周文王之孙,又称为‘王孙牟’,卫康伯与其父卫康叔姬封,称得上是成康时期西周政坛上的叱咤风云人物。
卫国君王谱,卫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卫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09年,历经837年,始于卫康叔,终于卫君角,共计44位君主。
文章已经制作视频可在主页观看1卫康叔(姬封)卫国第1任君主,卫康叔(卫封),周文王姬昌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1016年,共计30年,周武王灭商后,将其封在康地,建立康国,三监之乱后,因平叛有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建立卫国,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统治有方,刚正不阿,秉公执法,惩恶扬善,使卫国一度形成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卫国第2任君主,卫康伯(卫髡),卫康叔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1016年到公元前994年,共计22年,卫康伯秉承了先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卫国治理的井然有序。
卫国第3任君主,卫考伯(卫徂),卫康伯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94年到公元前967年,共计27年卫国第4任君主,卫嗣伯(卫恁),卫考伯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67年到公元前931年,共计36年卫国第5任君主,卫疌伯(卫封),卫嗣伯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31年到公元前902年,共计29年卫国第6任君主,卫靖伯(卫洛),卫疌伯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02年到公元前886年,共计16年卫国第7任君主,卫贞伯(卫奭),卫靖伯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86年到公元前867年,共计19年卫国第8任君主,卫顷侯(卫岫),卫贞伯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67年到公元前855年,共计12年卫国第9任君主,卫釐侯(卫甸),卫顷侯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55年到公元前814年,共计41年,卫釐侯在位期间,非常喜欢小儿子卫和,经常赏赐给卫和许多财物,卫和就拿这些财务来训练武士,卫釐侯去世后,还是把位置传给了卫余。
卫国第10任君主,卫共伯(卫余),卫釐侯之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814年到公元前813年,共计1年,卫共伯继位后,卫和很不服气,于是在卫釐侯的墓地前攻袭卫共伯,卫共伯躲进墓道里自杀而死,卫国人拥立卫和继位。
卫国君主世系简介卫国君主世系图卫国,周朝诸侯国,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后裔。
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殷商故土的叛乱后,封其同母少弟康叔于卫。
康叔初封在康国(今河南禹县西北),康叔封此国号曰卫,即取旧地为名。
金文中常见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卫康叔遵守周公教诲,“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来贯彻周法,治理得很成功。
卫国成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
这样,卫国实际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统治。
周厉王之前,卫国的历史少见记述。
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
卫武公时一度强盛,为诸侯首领之一。
进入东周时期后,卫国由于内乱频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卫懿公被狄人所杀,卫也失国,仅剩五千遗民在宋、郑等国的资助下寄居于曹(河南滑县东)。
依赖齐桓公的援助,前659年迁卫于楚丘(河南浚县东),重新建国,方才得以续存,从此沦为小国。
卫文公时,国力有所恢复。
卫成公元年(前629年),卫为避狄人侵扰,又迁帝丘(河南濮阳),经百年休养生息,经济始现繁荣。
春秋晚期,卫国孙氏、宁氏专权,君臣关系不和。
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卫庄公蒯聩与卫出公辄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
进入战国,卫已衰败,夹在赵、魏、齐、楚之间茍延残喘。
前343年,魏废姬姓卫君改立卫灵公的别支后裔子南氏为卫君。
前254年,卫终于被魏国兼并,成为其附庸。
前252年,魏杀怀君改立女婿元君为卫君。
前241年,秦攻魏,把卫国原有的濮阳一带归入东郡,立姬姓后代卫君角为卫君,并将其迁到野王县(河南沁阳),卫又成了秦的附庸。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灭亡。
卫国是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卫国君主1.卫康叔卫康叔,姬姓,名封,又被称为康叔封,周武王的同母弟,获武王封畿内之康国。
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后,于前1042年在黄河和淇水之间的商朝故墟朝歌建立卫国,徙封康叔于卫。
名义上最长久的诸侯——卫国周文王有十个嫡子,其中,周武王成为周天子,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其他的嫡子中,有明确传承记载的是蔡叔度、曹叔振铎和,之前已经介绍过蔡叔度和曹叔振铎了,本文介绍下卫康叔封的封国——卫国(资料来源:《史记·卫康叔世家》)。
一、卫国始祖——卫康叔姬封1.卫国的由来卫康叔姬封是周文王和正妃太姒的第九个嫡子,周文王的其他九个嫡子分别是姬伯邑考、姬发(周武王)、姬鲜、姬旦(周公)、姬度、姬振铎、姬武、姬处和姬载。
周武王灭商后,封功臣昆弟,但因为九弟姬封和十弟姬载年龄很小,没有受封。
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引发了管叔鲜和蔡叔度挟持武庚禄父叛乱,当叛乱被平定之后,周王朝觉得商朝遗民需要以新的形势治理,于是就把原来封给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的地盘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封给了商朝王室成员微子启,微子启是纣王的哥哥,因为是庶子所以没有继承商帝位,身为嫡子的纣王继承了帝位。
所以,周王朝封微子启治理商朝遗民,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微子启得到的封地在宋,因此,微子启受封的诸侯国名字就叫宋国。
另一部分封给了姬封,因为这个时候姬封已经长大成人了,而且姬封是周王室成员,当年周武王封功臣昆弟时其他的王族成员都已经有了封地,只有老九姬封和老十姬载没有封地,因此,作为还没有封地的周王室刚成年的成员,姬封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姬封受封之后,把这部分商朝遗民所在的地区叫卫国。
姬封死后,谥号为康叔,因此叫卫康叔。
2.卫康叔的功绩卫康叔受封卫国时,很年轻,可以认为刚成年不久,周公旦怕九弟卫康叔年少,就教导卫康叔说,你到封地后,一定要找到之前商朝遗民中的君子长者,询问他们商朝兴旺和灭亡的原因,并且要爱护商朝的遗民。
另外,周公旦还告诫卫康叔说,一定要记住纣王是因为美酒和美女才导致的灭亡。
周公旦还跟卫康叔说了很多如何做贤明君主的经验教训。
然后,卫康叔就去卫国上任了。
卫康叔到了卫国,不忘四哥周公旦的教诲,把卫国治理的很好,其民大悦。
就在卫康叔治理卫国的同时,周公旦摄政辅佐周成王治国,慢慢地,周成王成年了,开始亲政。
成公二年杀嬖失“龙”唯器与名贾余馀勇灭此朝食耳目旗鼓鞍之战夏姬之祸公元前589年,周定王十八年,鲁成公二年,秦桓公十六年,陈成公十年,蔡景侯三年,郑襄公十六年,宋文公二十二年,楚共王二年,齐顷公十年,晋景公十一年,燕宣公十三年,卫穆公十一年,曹宣公六年,杞桓公四十八年【经】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
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鞍,齐师败绩。
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
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
八月壬卒。
宋公鲍卒。
庚寅,卫侯速卒。
取汶阳田。
冬,楚师、郑师侵卫。
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
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传】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
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
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封。
」弗听,杀而膊诸城上。
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今山东省聊城东北。
今山东泰安市在春秋时有个巢国。
此事《春秋经》没有记载,而它不记载的准确原因不得而知。
)。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
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
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今既遇矣,不如战也。
」夏,有。
石成子曰:「师败矣。
子不少须,众惧尽。
子丧师徒,何以覆命?」皆不对。
又曰:「子,国卿也。
陨子,辱矣。
子以众退,我此乃止。
」且告车来甚众。
齐师乃止,次于鞫居(鞠居,杜注:卫地,后汉志,封丘有鞠亭,即古鞠居也)。
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
既,卫人赏之以邑,辞。
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
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若以假人,与人政也。
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为司马光推崇引用)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
春秋时期卫国第十五任国君卫宣公简介春秋战国人物本名:卫宣公所处时代:春秋时代民族族群:中原族出生地:卫国作古时候:公元前700年身份:卫国国君在位时候:公元前718年—公元前700年谥号:宣公卫宣公人物平生拥立继位卫宣公,姬姓,卫氏,名晋,是卫庄公之子,继位前称令郎晋。
卫庄公二十三年(鲁惠公三十四年,公元前735年),卫庄公作古,令郎晋的哥哥太子完继位,是为卫桓公。
卫桓公十六年(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令郎晋的另一个兄弟令郎州吁群集从卫国逃脱的流民突击戕害卫桓公,自立为君,史称卫前废公。
卫国人因卫前废公戕害卫桓公,并且喜好接触,以是都不拥戴他。
同年玄月,卫国大臣石碏团结陈桓公杀死卫前废公。
十二月,石碏将令郎晋从邢国迎回卫国,并拥立令郎晋继位,是为卫宣公。
征战会盟卫宣公元年(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四月,郑国戎行入侵卫国郊野。
卫国人带领南燕国戎行打击郑国,郑国大臣祭足、原繁、泄驾带领全军打击燕军的前面,派令郎曼伯和令郎子元偷偷带领制地的戎行突击燕军的背面。
燕国人畏惧郑国的全军,而没有防备从制地来的戎行。
六月,令郎曼伯和令郎子元在虎牢关击败燕军。
事先,郕国趁卫国骚乱之际,发兵入侵卫国,以是卫国的戎行进入郕国。
卫宣公四年(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春季,齐国国君齐僖公预备让宋、卫两国与郑国媾和,并曾经肯定缔盟的日期。
宋殇公用财币向卫国要求,愿望先行晤面。
卫宣公赞同,以是在犬丘举办非正式会晤的典礼。
齐国最终使宋、卫两国与郑国媾和。
卫宣公六年(鲁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秋日,卫国与蔡国、郕国没有依照周皇帝的敕令会师诛讨宋国。
同年七月初五日,郑国的戎行进入并停留在鲁国的近郊,卫军、宋军趁此攻进郑国。
蔡军跟在背面打击戴地。
八月初八日,郑庄公围困戴地。
八月初九日,因卫、宋、蔡全军分歧,郑军因而霸占戴地,俘虏三国戎行。
卫宣公十年(鲁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卫宣公与齐僖公在蒲地谈判。
(历史)卫宣公十二年(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夺去郑庄公在周王朝的职务,郑庄公因而不再朝觐周桓王。
商鞅的母国卫国43位国君简介一览,国祚一直持续到秦二世卫康叔卫康叔卫封,生卒年不详,姬姓卫氏,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因获封畿内之地康国(今河南禹州西北),故称康叔或康叔封。
卫国第一代国君。
周成王即位后,发生三监之乱,康叔参与平定叛乱,因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
康叔赴任时,其兄周公旦作《康诰》、《酒诰》、《梓材》,作为康叔治国法则。
并告诫康叔,务必明德宽刑、爱护百姓,向殷商故地贤豪长者询问殷商兴亡之道。
康叔统治有方,很快使卫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成为卫国和卫姓的始祖。
周成王年长后,鉴于康叔治国有方,卓越政绩,于是提拔他担任西周司寇之职,掌管刑狱、诉讼等事务。
康叔秉公执法,成功维护西周的政权稳定。
周成王为表彰康叔辅佐之功,赐给他宝器、祭器等物。
康叔死后,其子卫康伯继位。
卫康伯卫康伯卫髦,谯周《古史考》作卫牟伯,姬姓卫氏。
卫康伯为周文王之孙,因此又称王孙牟。
杨宽认为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出现的“伯懋(mào)父”就是卫康伯,杨宽认为是“懋”与“牟”音同而通用。
卫康叔之子,卫考伯之父。
卫国第二任国君,在位期间相当于西周时期周康王的在位期间。
是成康时期西周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卫考伯卫考伯,又称卫孝伯,生卒年不详,姬姓,卫氏,名徂。
卫康伯之子,卫嗣伯之父。
卫国第三任国君,在位期间相当于西周时期周康王、周孝王的在位期间。
卫嗣伯卫嗣伯,生卒年不详,姬姓,卫氏,名已失传。
卫考伯之子,卫疌伯之父。
卫国第四任国君,在位期间相当于西周时期周昭王、周穆王的在位期间。
卫疌伯卫疌伯,《世本》中作卫挚伯,生卒年不详,姬姓,卫氏,名已失传。
卫嗣伯之子,卫靖伯之父。
卫国第五任国君,在位期间相当于西周时期周穆王、周共王的在位期间。
卫靖伯卫靖伯,生卒年不详,姬姓,卫氏,名已失传。
卫疌伯之子,卫贞伯之父。
卫国第六任国君,在位期间相当于西周时期周懿王、周孝王的在位期间。
卫康叔姬封前1042年~?卫康伯(牟伯)姬髡
卫考伯
卫嗣伯
卫*伯
卫靖伯
卫贞伯
卫顷候前867年~前855年卫厘候前855年~前813年卫共伯姬馀前813年~前812年卫武公姬和前812年~前758年卫庄公姬扬前757年~前735年卫恒公姬完前734年~前719年卫废公姬州吁前719年
卫宣公姬晋前718年~前700年卫惠公姬朔前699年~前696年卫君黔牟姬黔牟前696年~前687年
卫宣公(复位)姬朔前686年~前669年卫懿公姬赤前668年~前660年卫戴公姬申前660年
卫文公姬毁前659年~前635年卫成公姬郑前634年~前633年卫废公姬瑕前632年
卫成公(复位)姬郑前631年~前600年卫穆公姬* 前599年~前589年卫定公姬臧前588年~前577年卫献公姬* 前576年~前559年
卫殇公姬秋前558年~前547年卫献公(复位)姬* 前546年~前544年卫襄公姬恶前543年~前535年卫灵公姬元前534年~前493年卫出公姬辄前492年~前480年卫庄公姬蒯聩前480年~前478年卫君般师姬般师前478年
卫废公姬起前477年
卫出公(复位)姬辄前476年~前470年卫悼公姬黔前469年~前465年
卫敬公姬弗前464年~前432年卫昭公姬纠前431年~前426年卫怀公姬* 前425年~前414年卫慎公姬颓前414年~前383年卫声公姬训前382年~前372年卫成候姬不逝前371年~前343年卫平候姬劲前342年~前335年卫嗣君前334年~前293年卫怀君前292年~前252年卫元君前252年~前230年
卫君角姬角前229年~前209年
注:公元前334年卫嗣君继位,在位期间被其附庸的魏国贬爵位为君,公元前221年,君角9年,秦统一天下,秦王政自称为始皇帝。
其又成为秦国附庸国。
前209年,君角21年,秦二世胡亥废卫君角卫庶人,卫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