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31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的史实。
在此基础上,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形成了自秦朝以来新的大一统的局面,并简略介绍了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汉朝经历的确切时间。
(2)掌握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知道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比较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较来理解史实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巩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
【教学方法】比较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导入】猜古代皇帝的名字:打得赢就是上帝(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康熙)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姜鹏曾用十六个字形容一个皇帝的一生——内强皇权,外服四夷,迷信神仙,晚年改辙。
请问这个皇帝是谁?(汉武帝)(教师总结:姜鹏博士的这十六字总结,前八个字概括了汉武帝一生的功绩,简单来说,就是缔造了一个新的大一统的格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回到汉朝体会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环节一:画年代尺教师在黑板上画汉朝历的年代,让学生在相应的年代填上相应的事件。
(此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汉朝的大致时间和经历的重大事件,有利于对史实的梳理)阅读卡内容探究请学生自行阅读书本阅读卡上的《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汉武帝,如何避免类似七国之乱事件的发生。
12课汉武帝大一统知识点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实施了许多政策与改革,为中国历史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实行的12课大一统政策更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与探究。
一、汉武帝的背景和大一统政策的意义汉武帝即位于公元前141年,这是汉朝最具辉煌与激动的时期。
他在位期间,除了追求统一外,也注重国家的繁荣与治理,对于文化、教育、制度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
因此,汉武帝被后人称为“帝文圣武”。
二、大一统政策的内容1. 政治统一: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削弱外敌、联合各地的势力,逐渐实现了中国的政治统一。
他创建了郡县制度,将疆域划为数百个郡县,方便统治与管理。
2. 文化统一:为了加强文化的统一,汉武帝推行了“经制制度”,大力发展儒家学说,将儒家思想奉行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并修复了古代经典史书,加强文化传承。
3. 经济统一:为了发展国家经济,汉武帝修建了水利工程,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推动了国家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同时,他还实行了财政制度改革,建立了完善的税收和财政管理制度。
4. 法律统一:汉武帝注重法制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统一了各地的法律标准。
他制定的《律令》成为了后来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国法律的发展。
三、大一统政策的意义1. 统一思想:通过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推广,汉武帝加强了国家的统一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这不仅有助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也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经济繁荣:大一统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通过统一税收和财政管理制度,汉武帝为国家的工商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3. 社会稳定:大一统政策使得各地的统治者都遵循汉朝的中央政策,实现了社会的高度统一与稳定。
这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得人民生活更加安定和和谐。
4. 文化繁荣:在大一统政策的推动下,儒家思想和文化得到了高度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传承。
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知识点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统治者,他的统治被称为大一统。
大一统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统一整个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举措,使得中国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和繁荣。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汉武帝的大一统。
首先,汉武帝在政治上实施了一系列的统一政策。
他继承了西汉高祖刘邦和文帝的统治基础,但并不满足于仅仅保持已有的疆域。
汉武帝主动地对外扩张,将南方的南越和西南的南诏等地纳入版图,进一步巩固了中央政权的地位。
此外,他还实行了郡县制度,将整个国家划分为一百多个郡县,加强了地方行政的管理效率。
其次,经济统一是汉武帝大一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武帝的统治下,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他推行平抑物价政策,保护农民利益,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确保了人口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他还积极开拓交通运输,修筑和维修大量的道路和渠道,便于商品流通,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这些措施都为统一国家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文化统一也是汉武帝大一统的重要内容之一。
汉武帝采纳儒学为国家的官方思想,推崇孔子的学说,使儒学成为社会上流行的思想潮流。
他还大力发展教育,设立国子监、太学等学府,培养了一批才德兼备的人才。
在文化领域,他还广泛征集皇家藏书,修建图书馆,使得书籍的流通更加便利,促进了文化的蓬勃发展。
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外,汉武帝还注重社会制度的统一。
官僚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统一了官员的职责和权力。
他还进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废除了分封制,统一了土地所有权,使得社会财富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
然而,汉武帝的大一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他采取了高压的政治手段,严厉打击异己思想,限制了言论和思想的自由,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抑感。
此外,由于统治面积的扩大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粮食等生活物资的供求问题,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这也激发了一些社会不满和动荡。
总的来说,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中国古代统一的典范之一,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中国的社会稳定、繁荣、和谐地发展。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背景(了解):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带来了经济繁荣,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客观条件;武帝的雄才大略是主观条件;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其实现大一统的政治基础。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西汉,刘邦是汉高祖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1、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
2、政治方面:①削弱封国势力(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②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
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
官员;建立“中朝”,限制丞相权利。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影响:将西汉统治推向鼎盛,使西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实现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思想上的大一统适应了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巩固。
但是,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头脑,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
★评价汉武帝: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大一统措施增强了西汉的国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呈现繁荣景象,西汉进入最强盛时期。
但他连年征战,国力耗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痛苦。
晚年下诏悔过,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总的来说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岳集中心校王欢【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休养生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汉朝的监察制度。
能力培养:1、通过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简单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培养:1、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强盛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学生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而强盛又巩固了统一。
2、认识到汉武帝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1、情景导入:由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指出“秦皇”是秦始皇,“汉武”是汉武帝。
用投影仪展示秦始皇与汉武帝的两幅画像,说明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都把“大一统'”的格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前面已学过秦始皇,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2、课前热身:(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2)、秦朝哪一年灭亡?(3)、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后,于哪一年建立什么政权?定都哪里?3、合作探究:(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几代皇帝的努力,到汉武帝时,国力昌盛,为他施展雄才大略,发展大一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思想上,汉初崇尚道家的“无为”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后,召集各地学者到长安,询问治国的方法。
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互动1师: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学者,被汉武帝召到长安,你设想说一说到会的可能都有哪些派别?他们会说些什么?最后汉武帝是如何决断的?生:到会的有法家学者,他会说“依法治国”。
到会的有道家学者,他会说“无为而治”。
到会的有儒家学者,他会说“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