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及以下电压交流系统的电力电缆芯数的选择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35kV及以下客户端变电所建设标准(2007年版修订稿)前言本标准是为了规范我省用户变电所的建设,由江苏省电力公司组织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编制组认真总结了全省各地近几年来,在用户变电所建设上的经验,是遵照国家和我省有关对变电所建设的方针、政策,依据国家、江苏省相关规范、标准、导则,结合我省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的。
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和电网发展的新形势,提升配电网络的供电能力,降低配电网电能损耗,节约土地资源,各地均开始采用20kV电压等级的中压配电网络。
由于原标准中的有关条款没有涉及到20kV技术要求,因此,需要进行修订、补充、完善,以满足20kV客户端变电所建设的需要。
本标准共分十五章及附录。
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行业(电力﹑建设)标准已做明确规定的,应遵照执行,一般不在本标准中列入。
本标准由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资料和意见向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经贸委、江苏省电力公司反映,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提出单位: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本标准主编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李强﹑季强﹑姚国平、吴洪振﹑文乐斌﹑陈林荣﹑毛士良﹑宋建刚﹑金农﹑张卫民﹑周晓梅﹑胡向阳﹑肖明﹑杨晓梅﹑潘洋、沈力、王益新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3)3 电气设计 (6)3.1 一般规定 (6)3.2 电气主接线 (8)3.3 变压器 (11)3.4 所用电源 (11)3.5 操作电源 (11)3.6 自备应急电源 (12)3.7 电测量仪表装置 (13)3.8 中性点接地方式 (13)3.9 电缆 (14)4 无功补偿装置 (15)5 电能质量和谐波管理 (16)6 电气设备选择 (18)6.1 污秽等级 (18)6.2 变压器 (18)6.3 高压开关柜 (19)6.4 高压电力电缆 (19)6.5 低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 (20)6.6 高压电缆分支箱 (20)6.7 互感器 (20)6.8 高压熔断器 (21)6.9 低压设备 (21)7 电能计量装置 (22)8 负荷管理终端装置 (23)8.1 一般规定 (23)8.2 二次回路 (23)8.3 电源 (24)8.4 其他要求 (24)9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及自动装置 (26)9.1 保护配置 (26)9.2 继电保护﹑控制装置配置及布置方式 (27)9.3 二次回路 (28)9.4 自动装置 (29)10 变电所的布置 (30)10.1 一般规定 (30)10.2 变电所的型式 (30)10.3 配电装置的布置型式 (33)11 电缆敷设 (35)12 通讯和远动 (36)13 防雷和接地 (37)14 土建 (38)14.1 一般规定 (38)14.2 荷载 (38)14.3 建筑物 (38)14.4 通风和照明 (39)15 施工及验收 (40)15.1 施工 (40)15.2 竣工验收 (40)附录:A 参考文献 (41)B 供电方案主要内容 (43)C 应提供设计文件和资料内容 (44)D 变电所工程竣工报告的主要内容 (45)E 常用电气主接线 (46)F 变电所电气捕鼠装置图 (47)G 20kV配电变压器性能参数 (48)H 本标准用词说明 (49)条文说明 (50)1 总则1.0.1 为促进客户端变电所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相协调,结合我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和配电网现状,本着安全、经济、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特制定本标准。
7 电缆选择及敷设电缆选择电缆应依照周围环境、用电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敷设方式等条件进行选择。
电缆芯线应采纳铜芯。
电缆绝缘水平的选择原那么:1 交流系统中电力电缆缆芯的相间额定电压,不得低于利用回路的工作线电压;2 交流系统中电力电缆缆芯与绝缘屏蔽或金属套之间额定电压的选择,关于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低阻抗接地的系统,当接地爱惜动作不超过1min切除故障时,应按100%的利用回路工作相电压。
关于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的系统,不宜低于133%的利用回路工作相电压;3 操纵电缆额定电压的选择,应不低于该回路工作电压,知足可能经受的暂态和工频过电压的要求。
一样宜选用450/750V。
当外部电气干扰阻碍很小时,可选用较低的额定电压。
装置区宜采纳阻燃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架空敷设的电缆应采纳阻燃型电缆,火灾报警电缆应选择防火电缆,移动式电气设备的供电线路,应采纳橡皮绝缘电缆。
电缆明敷时,宜采纳有塑料护套的电缆,有可能存在机械损伤时,应采纳相应的防护方法;电缆直埋敷设时,应有增强外护层或钢带铠装外护层的电缆。
操纵、信号、测量、网络电缆的选择宜符合以下规定:1 强电回路操纵电缆,除位于超高压配电装置或与高压电缆紧邻并行较长,需抑制干扰情形外,可不含金属屏障。
当位于存在干扰阻碍的环境又不具有有效抗干扰方法时,益有金属屏蔽;2 以下情形的回路,彼其间不宜合用一根操纵电缆:a}弱电信号、操纵回路与强电信号、操纵回路;b}低电平信号与高电平信号回路;不同馈电回路的断路器、接触器操纵回路;同一馈电回路的电力线路与操纵回路。
3 运算机系统操纵电缆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a}开关量信号,可采纳总屏蔽电缆;b} 高电平模拟信号,宜用对绞线芯总屏蔽电缆,必要时也可用对绞线芯分屏蔽电缆;低电平模拟信号或脉冲量信号,宜采纳对绞线芯分屏蔽电缆,必要时也可采纳对绞线芯分屏蔽复合总屏蔽电缆;c}用于运算机通信的网络及串行通信电缆可采纳对绞线芯分屏蔽复合总屏蔽电缆、同轴电缆或光纤电缆;d}电缆缆芯最小截面不该小于,双绞线绞距不该小于60mm,电缆耐压不该低于500V;电力电缆截面的选择应知足以下规定:1 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缆芯温度,不得超过按电缆利用寿命确信的许诺值。
35KV及以下导体及电缆的设计选择一、导体设计选择的原则1、环境条件对裸导体、电线、电缆及电器选择的环境条件,可查阅下列规范(1)选择裸导体和电器的环境温度: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1992 , 规范选编上册第113页,表3.0.2;(2)选择电缆、电线的环境条件: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1994 , 规范选编上册285页,表3.7.5;注:有关全国主要城市的气象资料可查阅“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808~817页,表16-32。
有关温度的名词解释和应用说明见第807页,表16-31。
一般要求:有关内容见复习指导书第3册,第166~167页,其中表10-1-2 硬导体的最大允许应力的单位为MP a这和第182页,表10-3-5 是相同的,仅是单位为N/cm2。
2、低压导体的选择:选择导体截面应满足下列要求:(1)要满足正常工作和起动时的允许电压降:有关允许电压降值可查阅“规范选编”第1715页;第1044页;第1823页;第493页和钢铁企业电力设计手册上册第262~263页,表5-3和表5-4。
(2)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导体载流量:各种不同的校正系数见“规范选编”第175~177页中有关内容。
(3)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在工程中,在6KV以上的导体按短路电流选择最小截面(mm2),380V系统一般不按动、热稳定选择最小截面。
(4)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可查阅“复习指导书”第167页,表10-1.3 或“规范选编”第1007页,表2.2.2。
(5)对不同冷却条件敷设电缆时,当冷却条件最坏段的长度超过5m,要按该段条件选择电缆截面。
3、中性线(N)、保护线(PE)和保护中性线(PEN)的选择:参阅复习指导书第3册第168页,10.1.2.6~10.1.2.12或“规范选编”第1007页,2.2.6~2.2.12。
4、电缆型号的含义:电缆型号标记方式:详见“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1),第930页”。
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择与敷设设计规程SDJ26-89主编部门:能源部西南电力设计院能源部成都勘测设计院批准部门:能源部施行日期:198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关于颁发《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择与敷设设计规程》SDJ26—89的通知能源电规[1989]第89号为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我部委托西南电力设计院、成都勘测设计院编制了《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择与敷设设计规程》SDJ26—89。
经组织审查,现批准颁发,自发行之日起执行。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不妥或需要补充之处,请随时函告我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及负责编制工作的西南电力设计院、成都勘测设计院。
1989年1月26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择与敷设的设计(以下简称电缆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应力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便于施工和检修维护。
第1.0.2条本规程适用于10~600MW发电厂、电压为35~500kV变电所新建或扩建工程的电缆设计(包括各型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
对其他容量和电压等级以及改建的工程,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第1.0.3条电缆设计除应遵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能源部的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电缆选择第一节型式第2.1.1条缆芯材质的选择原则:一、控制电缆应采用铜芯。
二、35kV以上高压电缆,励磁回路、移动式设备回路、高温或爆炸场所以及厂用电源回路的电力电缆,应采用铜芯。
其他情况除按技术经济分析确认宜选铜芯者外,都可采用铝芯。
第2.1.2条电力电缆绝缘水平等级的选择原则:一、缆芯相间额定工频电压,不得低于使用回路的工作线电压。
二、缆芯与绝缘屏蔽层(或金属护套)之间的额定电压,应满足所在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运行要求的水平。
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当切除单相接地故障时间不超过1min时,可取100%相电压;切除单相接地故障时间在1min 至2h以内时,宜取133%相电压。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5电缆敷设5.1 ⼀般规定5.1.1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过热、腐蚀等危害。
(2)满⾜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3)便于敷设、维护。
(4)避开将要挖掘施⼯的地⽅。
(5)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
对⾃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 倍计。
5.1.3 电缆群敷设在同⼀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电压等级由⾼⾄低的电⼒电缆、强电⾄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
当⽔平通道中含有35kV 以上⾼压电缆,或为满⾜引⼊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2)⽀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 35kV 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电缆,可排列于同⼀层⽀架, 1kV 及以下电⼒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层⽀架上。
(3)同⼀重要回路的⼯作与备⽤电缆需实⾏耐⽕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架上。
5.1.4 同⼀层⽀架上电缆排列配置⽅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2) 除交流系统⽤单芯电⼒电缆的同⼀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回路多根电⼒电缆,不宜迭置。
(3) 除交流系统⽤单芯电缆情况外,电⼒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5.1.5 交流系统⽤单芯电⼒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电缆⾦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作电流选择电缆截⾯尽可能较⼩的原则来确定。
精选电缆设计规范1.导线材料选择 电缆一般采用铝芯线。
下列场合应采用铜芯电缆及电缆: (1)需要确保长期运行中连线可靠的回路。
如:重要电源,重 要的操作回路二次回路,电机的励磁,移动设备的线路及剧烈振动场 合的线路。
(2)对铝有严重腐蚀而对铜腐蚀轻微的场合。
(3)爆炸危险环境或火灾危险环境有特殊要求者。
(4)特别重要的公共建筑物 (5)高温设备 (6)应急系统,包括消防设施的线路。
此外,经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确证宜用铜芯电缆及电缆的,如有高 层建筑,大、中型计算机房的建筑,重要的公共建筑等以及国外工程 和外资工程等适应国外要求者。
2.电缆芯数的选择 (1)电压 1KV 及以下的三相四线低压系统,若第四芯为 PEN 线时,应采用四芯型电缆而不得用三芯电缆加单芯电缆组合成的回路 的方式。
当 PE 线作为专用而与带电导体 N 线分开时,则应用五芯型 电缆。
若无五芯型电缆时可用四芯电缆加单芯电缆电缆捆扎组合的方 式;PE 线也可利用电缆的护套,屏蔽层,铠装等金属外护层等。
分可编辑精选支单相回路带 PE 线时应采用三芯电缆。
如果是三相三线制系统则采用四芯电缆,第四芯为 PE 线。
(2) 3-35KV 交流系统应采用三芯电缆.(3)在水下或重要的较长线路中为避免或减少中间接头或单芯电缆比多芯电缆有较好的综合技术经济性时,可选用单芯电缆。
但应注意用于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不得采用钢带铠装,应采用经隔磁处理的钢丝铠装电缆。
3.电缆绝缘水平选择表 1 电缆绝缘水平选择单位 KV系数标称电压 U0.22/0.38361035NU0电缆 的额 定电 压第Ⅰ 类 0.6/1(0.3/0.5)1.8/3 3/3 3/6 6/6 6/10 8.7/10 21/35 26/35UU /U00(0.45/0.75)第Ⅱ类缆芯之间的 工频最高电 压 Umax3.67.21242缆芯对地的 雷电冲击而 授电压的峰 值 Up160 75 7595200250可编辑精选注:括号内数值只能用于建筑物的电气线路,不包括建筑物电源 进线,其中 0.45/0.75KV 用于 IT 系统。
额定电压35k V及以下电力电缆技术规范(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技术规范1.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GB/T 12706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IEC 60502 额定电压1~3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二部分:额定电压6~30kV电缆2. 使用条件2.1运行条件2.1.1 系统标称电压和频率: 35kV、 10kV、 1kV, 50Hz。
2.1.2 系统最高运行电压: 40.5KV ,12 kV,1.2 kV。
2.1.3 系统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允许持续运行8h。
2.2 环境条件2.2.1 环境温度:-15℃~+60℃。
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地震烈度:8度2.2.2气象条件:温差:不大于25K环境相对温、湿度:日相差温度平均值不大于95%;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2.3 敷设条件敷设环境有直埋、沟槽、排管、沟道、隧道、桥架、等多种方式。
地下敷设时电缆局部可能完全浸于水中。
2.4 运行要求2.4.1 电缆导体的额定运行温度为90℃。
2.4.2 短路时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50℃。
2.4.3 短路时间不超过5s。
2.4.4 电缆弯曲半径:安装以后不大于15倍电缆的实际外径。
2.4.5 0.6/1KV电缆和控制电缆额定运行温度70℃、短路时电力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60℃、短路时间不超过5 s。
3. 技术要求本次采购的电缆,其技术参数除应符合GB /T 12706的要求以外,还满足本标书以下要求。
3.1 导体导体采用圆形单线绞合紧压或实心导体、紧压铜导体尺寸相同。
导体表面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3.2 导体屏蔽导体屏蔽为交联挤包半导电层,半导电层应均匀地包覆在导体上,表面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交联电缆1.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2.交联电缆的型号、名称及主要用途3.交联电缆额定电压等级、芯数和截面范围表4.交联电缆的结构图5.交联电缆产品结构表6.载流量修正系数表7.交联电缆允许的短路电流表8.交联电缆使用注意事项9.交联电缆技术参数表10.交联聚乙烯绝缘阻然电力电缆1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1简介交联聚乙绝缘电力电缆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和热老化性能,它有传输容量大、耐环境应力强,敷设维护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输配电系统中。
我厂交联电缆是按照GB/T12706—2002设计制造的,同时也满足IEC60502要求,本厂也可根据其他标准生产用户特殊要求的电缆。
1.2交联电缆的特性1.2.1电缆导体最高额定温度为90℃。
1.2.2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50℃。
1.2.3成品电缆导电线芯的直流电阻在20℃时每千米的数值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单位:Ω/km标称截面mm2 1.5 2.546101625355070铜芯12.17.41 4.61 3.08 1.83 1.150.730.5240.3870.268铝芯-11.87.41 4.61 3.08 1.91 1.200.8680.6410.443标称截面mm295120150185240300400500630800铜芯0.1930.1530.1240.09910.0750.060.0470.0370.0280.0221铝芯0.3200.2530.2060.1640.1250.100.0780.0610.047-1.2.4成品电缆的交流电压试验按表2数值施加电压,持续5分钟,绝缘应不击穿。
(表2)额定电压kV0.6/1 1.8/3 3.6/66/66/108.7/108.7/1512/2018/2018/3021/3526/35实验电压kV 3.5 6.511152230455365注:采用直流电压试验时,其数值应为上表的2.4倍。
交流电力电缆选择的一般原则交流电力电缆的选择是电力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选择电缆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电压等级、电流负载、敷设环境、安全性能和经济性等。
电压等级是选择电力电缆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根据电网的电压等级,我们可以确定所需的电缆额定电压等级。
一般来说,高压电缆适用于输送高压电能,低压电缆适用于输送低压电能。
选择电缆时,应确保其额定电压等级与电网的电压等级相匹配,以确保安全和可靠的电力传输。
电流负载是选择电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电缆的截面积应根据电流负载来确定,以确保电缆可以承受所需的电流负载而不过载。
如果电流负载过大,电缆可能会过热甚至损坏,影响电力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敷设环境也是选择电缆的考虑因素之一。
不同的敷设环境对电缆的要求不同。
例如,在地下敷设时,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耐水、耐腐蚀和耐压性能的电缆;在高温环境下,应选择能够耐受高温的电缆。
因此,在选择电缆时,应充分考虑敷设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电缆材质和结构。
安全性能也是选择电缆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电缆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火性能,以防止漏电和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选择电缆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产品,以确保电力传输的安全可靠。
经济性也是选择电缆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在满足安全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价格合理、性能稳定的电缆。
经济性的考虑可以帮助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电力工程的投资回报率。
选择交流电力电缆时应综合考虑电压等级、电流负载、敷设环境、安全性能和经济性等因素。
只有在全面评估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到合适的电缆,确保电力传输的安全可靠。
在实际工程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调整,以满足实际需求。
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型号及产品表示方法1.用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表示绝缘种类、导体材料、内护层材料和结构特点。
如用Z代表纸(zhi);L代表铝(lv);Q代表铅(qian);F代表分相(fen);ZR代表阻燃(zuran);NH代表耐火(naihuo)。
2.用数字表示外护层构成,有二位数字。
无数字代表无铠装层,无外被层。
第一位数字表示铠装,第二位数字表示外被,如粗钢丝铠装纤维外被表示为41。
3.电缆型号按电缆结构的排列一般依次序为:绝缘材料;导体材料;内护层;外护层。
4.电缆产品用型号、额定电压和规格表示。
其方法是在型号后再加上说明额定电压、芯数和标称截面积的阿拉伯数字。
如VV42-10 3×50表示铜芯、聚氯乙稀绝缘、粗钢线铠装、聚氯乙稀护套、额定电压10kV、3芯、标称截面积50mm2的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型号各部分的代号及其含义 D1.绝缘种类:V代表聚氯乙稀;X代表橡胶;Y代表聚乙烯;YJ代表交联聚乙烯;Z代表纸。
2.导体材料:L代表铝;T(省略)代表铜。
3.内护层:V代表聚氯乙稀护套;Y聚乙烯护套;L铝护套;Q铅护套;H橡胶护套;F氯丁橡胶护套。
4.特征:D不滴流;F分相;CY充油;P贫油干绝缘;P屏蔽;Z直流。
5.控制层:0无;2双钢带;3细钢丝;4粗钢丝。
6.外被层:0无;1纤维外被;2聚氯乙稀护套;3聚乙烯护套。
7.阻燃电缆在代号前加ZR;耐火电缆在代号前加NH。
充油电缆型号及产品表示方法充油电缆型号由产品系列代号和电缆结构各部分代号组成。
自容式充油电缆产品系列代号CY。
外护套结构从里到外用加强层、铠装层、外被层的代号组合表示。
绝缘种类、导体材料、内护层代号及各代号的排列次序以及产品的表示方法与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相同。
如CYZQ102 220/1×4表示铜芯、纸绝缘、铅护套、铜带径向加强、无铠装、聚氯乙稀护套、额定电压220kV、单芯、标称截面积400mm2的自容式充油电缆。
( )内为复习《 注册电气工程师 执业资格考试复习指导书 》上对应页数10 35KV 及以下导体及电缆的设计选择(166)10.1 导体设计选择的原则10.1.1 3-35KV 配电装置导体的选择10.1.1.1环境条件:1、裸导体的环境温度:屋外: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屋内:通风设计温度或+5℃;2、相对湿度:湿度最高月平均相对湿度;3、风:10m.30年10MIN10.1.1.2一般要求:1、<最大持续工作电流,日照。
2、验算动、热稳定按最大短路电流3、短路电流应考虑电机反馈/电容放电。
4、验算短路热效应,时间为主保护+断路器全分时间。
5、高压限流熔断器校动、热稳定。
6、裸正常温度≯70℃,日照≯80℃,镀锡≯85℃。
7、验算短路热稳定:铝200,铜300℃。
8、验算动稳定时,硬导体的最大应力:(表10-1-2)铝70/铜140/铝锰管90;10.1.2 低压配电系统导体的选择(167):1、选择导体截面的要求:固定敷设的导体最小芯线截面(表10-1-3)2、最坏冷却路段>5m时的措施。
3、允许载流量应按环境温度校正:(168)(10-1-1)4、环境温度:埋地: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空气中: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5、N线不小于最大不平衡电流,计谐波电流影响。
气体放电灯,N线不小于L。
6、PEN线,铜10,铝16,多芯4.7、PE线截面要求(表10-1-4);PE线机械强度要求:有保护2.5/无保护4 。
8、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严禁用作PEN线。
9、TN-C系统,PEN线严禁接入开关。
并联:邻近效应/热屏蔽.10.2 电缆设计选择的原则10.2.1 电缆型式的选择10.2.1.1电缆型号含义:(表10-2-1~10-2-3);10.2.1.2电缆用途表(表10-2-4)(170)10.2.2电缆芯线材质(171):1、控制电缆应采用铜;2、采用铜芯的情况(172)10.2.3 电力电缆芯数(172):受点与电源接地独立时采用,4/2芯。
导体及电缆的设计选择10.1 导体设计选择的原则10.1.1 导体的选择应满足在当地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安装维护、短路状态的要求,绝缘导体尚应符合工作电压的要求。
10.1.2 环境条件(1) 选择裸导体的环境温度应符合表10-1的规定。
选择裸导体的环境温度表10-1注 1. 年最高(或最低)温度为一年中所测得的最高(或最低)温度的多年平均值。
2. 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为最热月每日最高温度的月平均值,取多年平均值。
3. 选择屋内裸导体的环境温度,若该处无通风设计温度资料时,可取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加5℃。
(2) 选择导体的相对湿度,应采用当地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
(3) 选择导体的最大风速,可采用离地10m高,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
设计最大风速超过35m/s的地区,在屋外配电装置的布置中,宜采取降低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度、加强设备与基础的固定等措施。
10.1.3 导体截面的选择导体截面选择基本原则1.按允许载流量选择2.按允许电压降选择3.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4.按机械强度选择5.按短路动热稳定校验。
(1) 设计所选用的导体,其长期允许载流量不得小于该回路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导体的长期允许载流量应按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及环境温度进行修正;当采用多导体结构(如导体并联),应计及邻近效应和热屏蔽对载流量的影响;对屋外导体,尚应计及日照对其载流量的影响。
题目:选用导体的允许载流量不得小于该回路的 ( B )A 短路电流有效值B 最大持续工作电流C 短路全电流D 接地电流题目: 按回路最大持续工作电流选择裸导体截面时,导体允许载流量,应按 (A,B,C,D )进行修正。
A 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B 所在地区的环境温度C 多导体结构的邻近效应D 多导体结构的热屏蔽效应(2)按允许电压降选择导体时,线路允许电压损失1) 高压线路:自供电的变电所二次侧出口至线路末端变压器或末端受电变电所一次测入口的允许电压损失,为供电变电所二次侧额足电压(6kV 、10kV)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