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评析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3
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整理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整理第⼀章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述城市⽤地分类共分为8⼤类,35中类,44⼩类。
1、框架2、控规的涵义: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地使⽤性质和使⽤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定性、定量、定位、定界: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和不同开发过程,应⽤指标量化、条⽂规定、图则标定等⽅式对各控制要素进⾏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⑴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⑵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⑶体现城市设计的构想⑷城市政策的载体第⼆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法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程序:①项⽬准备阶段②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阶段③⽅案设计阶段④成果编制阶段⑤上报审批阶段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⑴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⑵确定各地块的建筑⾼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⑶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⑷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
规定各级道路红线、断⾯、交叉⼝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
⑸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程管线位置、管径和⼯程设施的⽤地界线,进⾏管线综合。
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具体要求。
⑹制定相应的⼟地使⽤与建筑管理规定。
3、控制指标:⽤地性质、⽤地⾯积、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度/层数、绿地率、公建配套项⽬、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建筑后退⽤地边界、社会停车场库、配件停车场库、地块出⼊⼝⽅位、数量和允许开⼝的路段、建筑形体、⾊彩、风格等城市设计内容。
主要控制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中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度/层数、绿地率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控制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首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目标和范围的确认。
在项目实施之前,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即确定项目要达到的成果和项目的工作内容。
只有明确了项目的目标和范围,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规划和控制。
其次,控制性详细规划还包括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等。
这需要对项目的各项工作进行分解和排列,确定各项工作的时间和资源需求,从而合理地安排资源的使用,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另外,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涉及到项目进度的安排和控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各项工作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工作量等,并且需要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及时发现并解决进度偏差,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进行。
此外,控制性详细规划还包括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
因此,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最后,控制性详细规划还需要进行成本的估算和控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成本进行详细的估算,并且需要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确保项目能够在预算范围内完成。
综上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项目的目标和范围的确认、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进度的安排和控制、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以及成本的估算和控制等方方面面。
只有做好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才能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析的要点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战略要求;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5、城镇体系规划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现象;8、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高速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能否把各城镇有机联系起来;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等;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水厂、污水厂的修建是否有必要、位置是否恰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考虑了地震、滑坡、泥石流、防洪等限制因素;10、与周边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道路不衔接等问题;11、是否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区、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问题。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价的要点1、是否与城镇体系规划较好衔接,是否可以为顺利进行详细规划奠定良好规划基础,顺利进行衔接。
2、城市性质的叙述是否能准确体现城市的主要职能,代表城市发展方向。
3、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划定是否与城市未来发展定位相符,并具有一定弹性。
4、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是否实事求是地充分考虑城市未来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资源及城市发展的限制。
5、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是否合理,用地平衡是否科学,用地布局的整体效益是否能够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生活中起促进作用。
6、城市对外交通及内部交通是否形成整体网络系统,并着眼于区域规划,发挥城市交通的整体作用。
7、城市市政公用工程基础设施布局是否合理,规划容量是否与城市发展规模及性质相适应。
8、靠近江河湖海地区的城市是否具有完善的防洪体系规划及相应治理目标。
9、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保护效应如何最大限度避免了污染。
10、城市防灾和人防系统是否有明确的系统规划。
城市、镇详细规划编制的评析重点[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这部分评析主要是围绕城市和镇总体规划方案中用地布局的有关内容进行。
涉及人、口、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生态、地质、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环卫、防灾等众多专业。
主要包括:(1)目标定位:是否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及上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和协调,是否准确把握了城市在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城市性质、主要职能和建设目标是否相互匹配,其论据是否充分。
(2)发展规模:人口规模是否充分考虑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以及土地、水资源、能源等环境条件的制约;是否用科学的预测方法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和论证。
用地规模的确定是否从现状用地水平、职能需求及资源条件的实际出发,是否坚持了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是否符合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有关规定。
(3)用地布局: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绿地、特殊用地等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是否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有利于繁荣经济,有利于交通组织,有利于历史文化、地方特色、自然景观和风景名胜的保护,有利于分期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各类建设用地比例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协调发展。
(4)基础设施:以道路网络为骨干的综合交通是否构成了良好的体系;城市内部交通是否顺畅、便捷、高效;对外交通是否与区域城镇发展相衔接,符合主要物流和客流的联系方向。
水源和能源的供应、垃圾和污水处理、。
环境治理和保护、防灾和人防、地下空间、重大市政设施选址等是否得到了妥善安排和落实。
(5)空间管制:是否合理划定三区(禁止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是否合理划定四线(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保护范围,并制定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
近期建设的规模、内容、时序、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控规方案审查意见控规方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战略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控规方案的制定和审查是一个重要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本文将就控规方案的审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对城市规划工作有所帮助。
什么是控规方案审查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工具。
控规是建设项目实施的依据,也是保障城市发展战略的落实的重要手段。
控规方案是控规的具体制定内容,是规划方案的前置工作。
控规方案的审查,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控规方案的审查主要是对控规方案的合法性、可行性、适宜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审核和评价。
在控规方案审查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土地利用情况分析•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建筑设计要求•建设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
关于控规方案的审查意见1. 适宜性和可靠性评价需要更加细致控规方案的审查需要切实考虑到城市实际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评价。
其中,适宜性和可靠性评价是重要的方面之一。
适宜性评价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土地资源和人口需求等因素,而可靠性评价则需要考虑到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现难度等因素。
在审查过程中,需要更加细致地对适宜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2. 控规方案的合理性评价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要求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
因此,在控规方案的审查过程中,需要对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等。
3. 审查时需要注意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实效性问题控规方案的审查需要考虑到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实效性问题。
这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经济因素、城市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等方面的问题。
在审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实效性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建议,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和效益。
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要点一、背景介绍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统筹城市发展,控制用地开发,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评审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审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的要点。
二、审查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规划目标:规划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相符,是否适应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
2.规划范围:规划的范围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是否与上级规划衔接。
3.用地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布局是否符合规划目标,是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是否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协调关系。
4.发展强度:规划中的建设用地发展强度是否适宜,是否能够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否能够合理安排各类城市设施。
5.环境保护:是否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需要,是否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环境保护法规。
6.交通规划:规划中的交通布局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是否考虑到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
7.城市设施:规划中的城市设施是否充分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是否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是否应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三、评审方法在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分析比较法:对规划进行逐条逐项的分析和比较,评估规划方案的优劣之处,找出规划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2.专家评审法:组织专家评审团队,由专家对规划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评审意见。
3.实地考察法:对规划范围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情况,与规划方案进行对比和验证,评估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其他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采用会议讨论、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审。
四、评审结果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的结果应该尽量客观、全面地反映规划的优劣之处,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对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评析要点
1.与上一层次规划的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量化,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主要依据,因此规划中应使总体规划的战略意图得以贯彻,处理好用地性质、人口分布、道路系统、交通组织、绿地系统、工程管线等内容的衔接。
2.用地布局: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将用地分到小类,因此各类用地的合理安排、定性定量是非常重要的。
3.交通组织:地块内外交通应顺畅边捷,机动车、非机动车应有序组织,停车场出入口合理布局,方便生活,促进城市发展,有机联系。
4.地块划分:地块划分是为了开发管理的方便有利,因此划分过程中的用地大小、用地性质、用地价值是考虑的重点。
5.控制指标:包括两个部分: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
体现了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范围的控制、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道路交通及其设施的控制、工程管线及其其他设施的控制、城市特点及环境景观的控制和经济估算。
6.配套设施:包括生活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等,避免由于开发商不关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7.可操作性: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到评审后,具有法律效应,也是直接用于城市规划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依据,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和图则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理论1.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内容、特征与作用1.1.1涵义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1.2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1.1.2.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1.1.2.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1.1.2.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1.1.2.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
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1.1.2.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
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1.1.2.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1.1.3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以下特征1.1.3.1控制引导性与灵活操作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既可以随时适应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变化,也可以满足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规划提出的新要求。
其控制引导性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建设项目具体的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技术指标来规定土地的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以土地使用控制为主要内容,以综合环境质量控制为要点,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控制:土地使用性质细分及其兼容范围控制、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主要公共设施与配套设施控制、道路及其设施与内外交通关系控制、城市特色与环境景观控制和工程管线控制。
1.1.32法律效应: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法律效应的延伸和体现,是总体规划宏观法律效应向微观法律效应的扩展,法律效应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征。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一、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1。
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
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战略要求。
3。
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
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
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
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
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8。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等。
9。
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
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
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1。
仔细审题后分析其考点。
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重点和难点分析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包括下列内容:论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1. 详细规定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 规定各块地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规定交通出入口、停车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
3. 提出各块地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的要求。
4. 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 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6.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我国1989年通过《城市规划法》1991年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是:1.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2.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4.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设施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解读城市规划方案的关键要点城市规划方案是指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划。
它涉及到城市的布局、交通、环境、建筑等方方面面,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解读城市规划方案的关键要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城市发展的背景和目标每个城市规划方案都有其制定的背景和目标。
背景可能是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等,而目标则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读城市规划方案时,需要了解城市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规划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分析背景和目标,可以更好地理解规划方案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规划方案中最重要的要点之一就是城市的空间布局。
这涉及到城市的用地分配、功能区划、建筑高度、道路网等。
解读城市规划方案时,需要关注城市的核心区域、主要功能区、交通节点等重点区域的规划布局。
同时,还要注意城市的绿地和公共空间的规划,以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措施。
通过分析城市的空间布局,可以了解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区域。
三、交通规划城市的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道、步行街等交通设施的规划。
解读城市规划方案时,需要关注交通规划中的主干道、交通枢纽、公共交通线路等关键要素。
同时,还要了解交通规划中的绿色出行和交通拥堵缓解的措施。
通过分析交通规划,可以了解城市的交通状况和未来的交通发展趋势。
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城市规划方案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要。
这包括水资源、空气质量、垃圾处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解读城市规划方案时,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措施和目标。
同时,还要了解规划中的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措施。
通过分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可以了解城市的环境状况和未来的环境发展方向。
五、社会公共设施和社区建设城市规划方案中还包括社会公共设施和社区建设的规划。
这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社区公园等公共设施的规划,以及社区的规划和建设。
对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析与思考【摘要】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做好小城镇建设指导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小城镇也逐渐的发展起来。
小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实力较为薄弱,所以在对小城镇进行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不能够随意的、盲目的进行规划,而是应该从小城镇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出最适合其发展的控制性规划措施。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基地划分;分析;思考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a count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of guidance is essential to do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 variety of small towns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economic strength of small town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relatively weak, so in small tow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ntrolled detailed planning, the planning can not be random, blind, but should be the starting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mall town to find out the most suitable development control planning measures.keywords: small towns; development; controlling detailed planning; base divided; analysis; thinking.1980年我国引进土地分区规划管理概念,之后我国就开始着手分析和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我国的不断实践和学习很多国外的先进理念,并通过自己的不断改良与创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突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土地使用与开发强度控制,并对建设用地的性质等作出明确的指示。
城市总体规划审查的重点内容
1城市的性质。
城市性质的确定是否经过充分论证;是否科学、实际;是否符合国家对该城市职能的要求;是否与全国和省域城市体系规划相一致。
2城市的发展目标。
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否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否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否与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相协调。
3城市规模。
是否明确制定了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分五年控制性目标。
人口规模的确定是否充分考虑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一级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和环境等制约因素;是否经过科学测算,并经传家专题论证。
城市人口包括居住在规划建成区内的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4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是否对城市空间布局做出统一规划;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是否科学合理。
用地规模的确定是否坚持了国家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原则;是否符合国家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是否符合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是否做到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5城市综合交通布局。
对城市交通是否作出统一规划;城市交通体系规划是否符合交通管理现代化的需求;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是否与城市交通系统及城市长远发展相协调。
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7协调发展。
规划编制是否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是否有利于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8规划实施。
是否保证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技术规定;这些政策是否可行。
9是否达到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基本要求。
这部分的评析主要围绕城市或镇的局部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展开,关注的重点为用地布局和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的合理性,专业涉及土地利用、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环卫防灾等,以及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关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方面的内容。
如:
(1)规划衔接:是否与相邻地区的规划相衔接,并落实总体规划、各项专项规划等上层次规划对本片区的定位、目标和主要设施选址。
(2)用地功能:是否结合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建设现状、历史文化等资源条件合理确定布局结构、用地性质及其相容性、道路及停车系统、绿化及步行系统等。
在景观环境的协调和营造上是否有创意,是否体现地方特色。
(3)开发强度:管理单元和地块划分是否恰当。
容积率的确定是否有利于提供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并优化景观质量,是否与道路交通的疏解能力和工程管网的容量相适应,并充分发挥了土地利用效益。
(4)配套设施:教育、医疗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垃圾站、变电站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标准是否适当,系统是否完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是否足够,分布是否均衡,规模是否合理,选址是否落实。
广州陶粒广东陶粒 编辑:ejdnc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