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906.00 KB
- 文档页数:12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最常见的题型,意境指的是诗人情感的物象综合构建的想像境界,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需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1:春行即兴 XXX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了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示例2:游月陂 XXX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XXX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 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营造了宁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参考答案] 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
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参考答案]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朴实无华(步骤一),诗中运用了简单的词句,没有华丽的修辞,表现出作者淡泊名利的情怀(步骤二),同时也反映了江村的清新自然之美(步骤三)。
语文古诗8大万能答题模板对于语文古诗一共就8大答题模板,只要你看出问题是怎么提问的,那么照着这个答题模板就能轻松解题,不拿高分都难!我们一起来看看!01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02 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式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版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1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o 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古代诗词欣赏(答题技巧)1. 阅读与理解在欣赏古代诗词时,首先要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建议:- 了解背景:熟悉诗词的创作时期、作者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题。
- 分析结构:观察诗词的结构,包括韵律、字数和句法,以帮助理解诗词的节奏和韵感。
- 理解词意:注意诗句中的隐喻、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推敲词句的意义,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2. 把握主题每首诗词都有一个或多个主题,掌握主题有助于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以下是一些方法:- 探究诗词的题材:思考诗词所描绘的内容、情景或思想,以推测作者的主题倾向。
- 分析关键词:寻找诗词中的重复词语、象征性词汇或者集中出现的特定词汇,从中找到对主题有启示的线索。
- 理解意象: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思考它们对主题的贡献和象征意义。
3. 感受意境古代诗词的魅力在于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欣赏诗词意境的技巧:- 聚焦细节:细致观察诗词中所描绘的细节,体会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 想象情境:根据诗词的描写,设身处地进入其中的情景,感受其中的气氛和情绪。
- 体味诗情:思考诗词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与之共鸣,体验其中的美学享受。
4. 注意审美价值古代诗词不仅仅是文化遗产,更是艺术品。
以下是一些欣赏诗词审美价值的技巧:- 欣赏语言之美:留意诗词中的优美语言表达和节奏感,感受诗词在语言层面的艺术价值。
- 品味文化内涵:深入了解诗词所体现的文化,探索其中蕴含的意义和价值观。
- 比较欣赏:将诗词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思考其独特之处和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以上是一些古代诗词欣赏的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分析技巧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①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引人共鸣。
直抒豪情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直抒愤世嫉俗之情:“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
”(清?诗丐《绝命诗》)直抒悲思愁绪:“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晚唐?罗隐《自遣》)直抒欢快喜悦之情:“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无名氏《四喜诗》)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明?文嘉《明日歌》。
②间接抒情(1)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诗人的心志。
(2)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一)。
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
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精华版对于古诗歌的鉴赏一直是我们语文考试的考点,要想做好古诗鉴赏题就要利用好古诗大答题技巧,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技巧精华版,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诗歌鉴赏技巧精华版(一)(1)意象特点:解释意象在句中的表层含义+该词描写的景象,该词表达的情感或意境本诗(本联)选用XX的XX、XX的XX,渲染了XX 的氛围,术语的概括作用(如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XX的情感。
画面特点:恬静优美、清远含蓄、清新明丽、孤独凄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清幽寂寞、沉郁忧伤、和谐静谧、阔远苍凉、高远辽阔、和平冲淡意境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魂壮阔、萧瑟凄冷、宁静安详、雄奇瑰丽、虚幻飘渺、萧条冷落、繁荣富丽。
(2)意象的含义:描绘诗中表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氛围的特点)+交融的感情描绘了一幅XX(名词)XX或描绘了一幅XX图(时间+季节+人物活动),营造了XX的氛围,表达了诗人XX的感情。
飞鸟:自由鸥鸟:毫无心机、不与人争斗、悠闲自在的生活、归隐、与世无争孤鸟:思乡、思归、离群、失群青山:永恒、历史沧桑、永恒不变的深情故山:故乡捣衣、砧声:思乡流水:情感的阻隔、情感的表达浮萍、飞蓬:漂泊船:隐居、漂泊落红、落花: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红颜易衰、时代由盛转衰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遇、杜鹃:思乡、漂泊杨柳、兰舟、关山、长亭、鹧鸪:离愁别绪春日、清风、明月、清泉、小溪、花草:闲情逸致乌鸦、杜鹃、猿、蝉:衰亡、哀婉、凄楚登楼、凭栏:报国壮志、悲慨、激愤燕子:惜春、思念亲人、昔盛今衰、人事代谢、羁旅行驿之苦小楼:思念闲情(3)字词推敲: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和作用这一字在句中的意思是XX,运用的了XX的修辞,写出了XX的景象,表达了诗人XX的思想感情。
(4)人物形象分析: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这首是描写了XX(特定的环境和氛围)的一个XX(思想、性格、特征)的XX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
记叙类*: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类*: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
议论类*: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综合考法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人”的形象1.常见题型常式: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变式:①简析这首诗中人物的特点。
②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解题方法(1)在整体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诗人形象还是主人公形象,并从诗句中确定人物的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结合注释、诗题,了解作者及其经历、创作意图等,把握作者描写和评价人物的感情色彩,分析塑造这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性格+身份。
(2)分析人物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切忌以译代析。
(3)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概括人物形象身上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4.示例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诗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
(性格十身份)②他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
(依据)③渔翁孤寂而又卓然独立的形象,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思想感情。
(形象意义)(二)“物”的形象1.常见题型常式: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突出了它的哪些特点?变式:①简要概括×××意象的内涵。
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的作用。
③任取两个意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2.解题方法(1)要熟记一些特定物象的内涵及象征意义。
(2)鉴赏一般物象时,要结合诗人的处境,了解诗人的身世,分析诗人所塑造的物象的意义。
(3)要抓住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把握物象的外在特点、内在品质及精神。
(4)要抓住物象与诗人所言之志的相似点或相关点,弄清诗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