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结构基本计算原则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23
建筑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为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
以下将介绍建筑土建工程中常见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实体结构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地基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地基工程量计算主要包括基坑开挖、土方填筑、压实、沉降等工作。
地基工程量计算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采用土方换算法、地基开挖坑体积计算法等方法进行计算。
(2)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包括混凝土砼、钢筋等材料的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混凝土用量=施工面积×厚度×(1+损耗率)钢筋用量=施工长度×钢筋每米用量(3)砌体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砌体工程量计算包括砖块、砂浆等材料的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砌体用量=砌筑面积×每平方米砌体的用量(4)钢结构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钢结构工程量计算包括钢柱、钢梁、钢板等材料的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钢柱用量=钢柱长度×钢柱截面面积钢梁用量=钢梁长度×钢梁截面面积钢板用量=钢板长度×钢板宽度2.建筑装饰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瓷砖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瓷砖工程量计算主要包括墙面瓷砖、地面瓷砖等瓷砖的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瓷砖用量=瓷砖铺设面积×瓷砖每平方米用量(2)吊顶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吊顶工程量计算主要包括石膏板、龙骨等材料的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石膏板用量=吊顶面积×石膏板每平方米用量龙骨用量=吊顶面积×龙骨每米用量(3)地板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地板工程量计算主要包括木地板、地砖等材料的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地板用量=地板面积×地板每平方米用量(4)柜体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柜体工程量计算主要包括柜子、门板等材料的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柜体用量=柜体数量×柜体材料用量。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3、注意事项(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
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
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
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
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1)清单规则: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
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
土建全套计算规则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S=(A+4)×(B+4)=S底+2L外+16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
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
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土建工程量计算规则汇总1.图纸测量法:根据施工图纸中的尺寸,通过测量和计算,确定各种构件的尺寸和数量。
这是最常用的工程量计算方法之一、在进行计算时,应仔细阅读和理解图纸,注意不同构件之间的连接和重叠关系。
2.单位工程量法: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单位工程量进行计算,来确定工程的总量。
例如,对于砌筑工程,可以按照每平方米的砌筑面积来计算砖块的数量和砂浆用量。
对于混凝土工程,可以按照每立方米的混凝土量来计算水泥、骨料和石膏的用量。
3.经验法:根据以往类似工程项目的经验数据,进行估算和推算。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初步设计和预算编制阶段,以帮助确定施工方案和可行性分析。
虽然经验法不够准确,但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快速参考。
4.三视图法:通过对工程构件的三视图(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进行测量和计算,确定构件的尺寸和体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体积较大或复杂的构件,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柱子和梁等。
5.区域法:将工程项目按照功能和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然后对每个区域进行独立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综合性工程项目,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6.序列法:按照工程施工的顺序和步骤,对每个施工阶段的工程量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施工时间较长或需要分批施工的工程项目,可以帮助掌握工程进度和资源需求。
7.数量清单法:根据具体施工方案和设备材料清单,逐项列出施工中所需的设备、材料和人工工时等数量。
这种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材料和设备管理非常重要,可以避免材料和设备的浪费和损失。
总之,土建工程量计算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规则。
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估算,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一造土建算量计算规则土建算量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工程图纸和设计要求,对工程量进行细致的计算和统计。
土建算量计算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工程的准确性和经济性。
一、土建算量的基本原则1. 依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确定计算范围。
2.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计算方法。
3. 确定计算单位和精度,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土建算量的计算步骤1. 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测量和标注,包括各种尺寸、面积、体积等。
2. 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计算土建工程各项工程量,如土方开挖量、混凝土用量、砖石材料用量等。
3. 根据工程量计算结果,编制工程量清单和计算表格。
4. 审核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三、土建算量的注意事项1. 在计算过程中,对于特殊情况和复杂工程,可以参考相应的技术资料和标准规范,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 在编制工程量清单和计算表格时,要注明计算单位和精度,并在计算结果后面标注单位,以便于阅读和理解。
3. 在审核计算结果时,要仔细核对每一项工程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四、土建算量的意义和应用土建算量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通过合理的算量计算,可以准确地掌握工程的材料需求和施工工艺,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土木工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土建算量的计算和统计,从工程的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再到施工阶段,土建算量的计算和统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为工程的施工过程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还可以为工程的预算和进度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土建算量是土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在进行土建算量计算时,要遵循相关规定和原则,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工程的成功实施和顺利完成做出贡献。
土建工程量计算规则土建工程量计算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对土建工程所需的材料和人工进行量计算,以确定施工所需的资源数量。
土建工程量计算是土建工程概预预算编制的基础,正确的工程量计算能够准确地估算项目所需的费用和工期,为工程管理提供依据。
以下是土建工程量计算的一般规则:1.基本单位:土建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单位是国际单位制(SI),例如米、立方米等。
根据工程的不同需要,还可以使用其他单位,例如吨、千克等。
2.建筑物结构体积计算:根据设计图纸,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等。
根据每个结构体系的标准,计算出结构体系的体积,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体积。
3.土方工程量计算:根据土方设计图纸,将土方工程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层次,根据每个区域和层次的设计坡度、挖方和填方高度,计算土方的体积。
4.砼工程量计算:根据砼设计图纸,将砼工程划分为不同的构件,如楼板、梁、柱等。
根据每个构件的设计长度、宽度和高度,计算砼的用量。
砼用量的计算一般包括正常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类型。
5.砌体工程量计算:根据砌体设计图纸,将砌体工程划分为不同的墙体和结构构件。
根据每个墙体和构件的设计尺寸和高度,计算砌体的用量。
砌体用量的计算一般包括砖、石和混凝土等材料。
6.钢筋工程量计算:根据结构设计图纸和构件验算计算,将钢筋工程划分为不同的构件,如楼板、梁、柱等。
根据每个构件的设计长度、宽度和高度,计算钢筋的用量。
钢筋用量的计算一般包括主筋和箍筋等。
7.防水工程量计算:根据防水设计图纸,将防水工程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构件。
根据每个区域和构件的设计面积和厚度,计算防水材料的用量。
8.地基处理工程量计算:根据地基处理设计图纸,将地基处理工程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根据每个区域的设计高度和处理方法,计算地基处理材料的用量。
9.模板工程量计算:根据模板设计图纸,将模板工程划分为不同的构件,如楼板、梁、柱等。
根据每个构件的设计尺寸和面积,计算模板的用量。
第2章结构基本计算原则2.1极限状态2.1.1 结构上的作用使结构产生内力或变形的原因称为“作用”,分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
荷载就是直接作用,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变化、基础的差异沉降、地震等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的原因称为间接作用。
间接作用不仅与外界因素有关,还与结构本身的特性有关。
例如,地震对结构物的作用,不仅与地震加速度有关,还与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有关,所以不能把地震作用称为“地震荷载”。
结构上的作用使结构产生的内力(如弯矩、剪力、轴向力、扭矩等)、变形、裂缝等统称为作用效应或荷载效应。
荷载与荷载效应之间通常按某种关系相联系。
1)荷载的分类按作用时间的长短和性质,荷载可分为三类:(1)永久荷载在结构设计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而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
例如,结构的自身重力、土压力、预应力等荷载,永久荷载又称恒荷载。
(2)可变荷载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其值随时间而变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荷载。
例如,楼面活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可变荷载又称活荷载。
(3)偶然荷载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
例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2)荷载的标准值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
实际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的大小具有不定性,应当按随机变量,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处理。
这样确定的荷载是具有一定概率的最大荷载值称为荷载标准值。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 50009)规定,对于结构自身重力可以根据结构的设计尺寸和材料的重力密度确定。
可变荷载通常还与时间有关,是一个随机过程,如果缺乏大量的统计资料,也可近似地按随机变量来考虑。
考虑到我国的具体情况和规范的衔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采用的基本上是经验值。
2.1.2 结构的功能要求1)结构的安全等级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是根据其用途决定的。
例如,设计一个大型体育馆和设计一个普通仓库,因为大型体育馆一旦发生破坏引起的生命财产损失要比普通仓库大得多,所以对它们的安全度的要求应该不同,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按不同的安全等级进行设计。
土木工程主要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土方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土方工程量计算是指对地面和坡面的挖方和填方工程量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规则和公式如下:
挖方工程量计算:
挖方工程量=开挖平均面积×开挖平均深度
填方工程量计算:
填方工程量=填方平均面积×填方平均高度
注:开挖平均面积和填方平均面积可以通过对工地不同部位进行测量取平均值得到。
2.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是指对工程中需要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的用量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规则和公式如下: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混凝土工程量=断面积×长度
注:断面积是指混凝土工程所在截面的面积,可以通过截面尺寸进行计算得到。
3.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钢筋工程量计算是指对工程中需要使用的钢筋材料的用量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规则和公式如下:
钢筋工程量计算:
钢筋工程量=钢筋长度×重长比×钢筋截面积
注:重长比是指钢筋材料的重量与长度之间的比值,可以根据钢筋种类和规格查表得到;钢筋截面积是指钢筋断面的面积,可以通过钢筋直径进行计算得到。
除了上述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公式外,土木工程中还有许多其他工程量的计算方法,比如路基工程量、清表工程量等,这些都是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来确定的。
总结:土木工程主要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进行具体计算,上述提到的土方工程量、混凝土工程量和钢筋工程量计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确定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土建工程量计算规则汇总
1.预算定额法
预算定额法是一种以施工单位工程为单位,根据工程结构构造和实际
技术要求,按照建筑工程定额规定的工种、工序和施工方法计算工程量的
方法。
预算定额法一般适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工程。
2.单位面积法
单位面积法是根据建筑功能区划和建筑设计图纸,将建筑物划分为各
个建筑功能区域,按照每个功能区域的结构形式和规模计算工程量的方法。
单位面积法通常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民用建筑等工程。
3.三块分法
三块分法是指将建筑物或构筑物按水平分块、垂直分块和通高分块进
行划分,然后按照每个分块的结构、尺寸和材料计算工程量的方法。
三块
分法通常适用于桥梁和隧道等工程。
4.变位分块法
变位分块法是指将建筑物或构筑物按结构层次和施工工艺进行分块,
然后按照每个分块的结构形式和规模计算工程量的方法。
变位分块法通常
适用于大型复杂的建筑结构工程。
5.统计法
统计法是指根据历史施工资料和工程量清单,通过对相似工程的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推求出当前工程的工程量的方法。
统计法一般适用于相对
简单的工程或重复性的工程。
6.经验法
经验法是指根据施工经验和专家判断,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推求出工程量的方法。
经验法一般适用于工程量计算中没有明确的规则和方法的情况。
以上是常用的土建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每种方法在不同的工程中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
工程师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施工条件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建工程量计算规则土建工程量计算是指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对土建工程中各项工作量进行准确计算的过程。
土建工程量计算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对于项目的预算、进度和质量都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土建工程量计算的规则和方法。
一、工程量计算的基本规则1.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单位:土建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单位是平方米(m²)、立方米(m³)和个(组、件)。
2.计量原则:工程量计算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计量,保证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计量界限:工程量计算的计量界限由设计图纸的范围和施工方案的要求确定,需要统计的范围包括主体结构、附属设施和装饰装修等。
4.计量内容:土建工程量计算的内容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工程、主体结构、细部工程和附属设施等。
5.计量准确性:工程量计算要求准确计算各项工程量的数量和单位,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土建工程量计算的方法1.目测法:目测法是最常用的土建工程量计算方法之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对各项工程量进行目测计算。
2.测量法:测量法是比较精确的土建工程量计算方法之一、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如测量尺、水平仪、经纬仪等,对土建工程的各项工程量进行准确测量。
3.换算法:换算法是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上给出的其中一项工程量,以及该项工程量所对应的换算系数,计算其他相关工程量的方法。
例如,根据墙体的长度和高度,以及墙体的换算系数,计算墙体的面积和体积。
4.计数法:计数法是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上给出的其中一项工程量,以及该项工程量所对应的单位数量,计算其他相关工程量的方法。
例如,根据设计图纸上给出的门窗的数量和单位数量,计算门窗的面积和体积。
5.综合法:综合法是将目测法、测量法、换算法和计数法等多种计算方法综合运用的土建工程量计算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常用的土建工程量计算项目和规则1.土方工程量计算: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上给出的地面标高和地基标高,计算土方的开挖和填土数量及其体积。
土建工程概算编制的原则及方法一、原则1.精确性原则:概算编制应该尽量准确、精确,避免偏差过大。
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建筑材料和劳动力的市场行情,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概算的精确性。
2.公正性原则:概算编制应该公正、平等,不偏袒任何一方。
应该充分考虑竞争性投标的原则,确保概算的公正性。
3.经济性原则:概算编制应该经济合理,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
应该选择经济效益较好的方案,提高工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4.透明性原则:概算编制应该透明公开,所有定额和价格依据应该清晰明确,以便查验和审查。
5.合规性原则:概算编制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
二、方法1.差额法:根据历史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及费用情况,按照相似性原则,通过差额计算的方法,估算工程项目的造价。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精确性有限。
2.定额法: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结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和工作内容,运用清单定额法和详细定额法,估算工程项目的造价。
该方法比较精确,但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3.比例估算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其中一指标或参考工程项目的造价,应用比例关系进行估算。
该方法快速简便,但精确性有限。
4.经验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经验和历史数据,结合建筑材料和劳动力的市场行情,估算工程项目的造价。
该方法依赖经验,适用于类似的工程项目。
5.参数法: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规模,确定适当的参数,并通过量化评估和分析,综合计算得出工程项目的概算。
该方法注重综合分析,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以上是土建工程概算编制的主要原则及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实际计算和评估,确保概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土建工程施工计算一、施工计算的基本原则土建工程施工计算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土建工程施工计算的基本原则包括合理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合理性是指施工计算应当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实际进行计算,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数据和参数的合理性;准确性是指施工计算应当真实可靠,计算方法和结果应当符合计算的要求,不应出现计算错误和失误;全面性是指施工计算应当涵盖工程各个方面,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进行全面的计算和分析。
二、施工计算的内容土建工程施工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结构力学计算、土力学计算、工程量计算、费用估算和施工工艺计算。
结构力学计算是指对工程结构力学性能的计算和分析,包括受力状态、受力分析、受力条件和受力性能分析。
土力学计算是指对工程土体力学性能的计算和分析,包括土体的力学性质、土体的承载力、土体的变形和土体的稳定性分析。
工程量计算是指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量值进行计算和分析,包括工程的材料和人工计算、工程设备的计算和工程机械的计算。
费用估算是指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进行预算和估算,包括工程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设备费用和管理费用等。
施工工艺计算是指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施工工艺进行计算和分析,包括施工工艺参数、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工艺效果分析等。
三、施工计算的方法土建工程施工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数值计算、图表计算和实地测量计算。
数值计算是指通过数值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工程的各项参数和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包括使用数值方法进行受力分析、使用数学模型进行变形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等。
图表计算是指通过图表方法和图形模型对工程的各项参数和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包括使用图表方法进行土力分析、使用图形模型进行工程量计算和费用估算等。
实地测量计算是指通过实地测量和实地观测对工程的各项参数和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包括使用实地测量进行土体力学分析、使用实地观测进行施工工艺计算和效果分析等。
建筑结构计算基本原则建筑结构计算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结构能够经受住各种外力作用,并保持稳定和安全,建筑结构计算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受力分析原则在进行建筑结构计算时,首先需要进行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是指对建筑物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确定各个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只有通过准确的受力分析,才能为后续的结构计算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结构选型原则建筑结构的选型是指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结构材料,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经济性要求。
在进行结构选型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自重、荷载情况、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桁架结构、拱结构等,并选用合适的结构材料,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等。
三、静力平衡原则静力平衡是指在建筑物受到各种外力作用时,结构内部各个构件之间的力达到平衡状态。
在进行建筑结构计算时,需要通过静力平衡原理,来确定结构内部各个构件之间的力的平衡关系,并满足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
四、极限状态设计原则在建筑结构计算中,需要考虑建筑物在极限状态下的荷载作用,即考虑结构在设计寿命内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荷载组合和调整,确保建筑物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的结构稳定和安全性。
五、安全系数原则为了确保建筑物在使用寿命内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建筑结构计算中需要引入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荷载进行调整的一个比值,它考虑了结构荷载的不确定性和结构材料的强度参数的分散性,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六、符合规范原则建筑结构计算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荷载标准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在进行结构计算时,必须遵守这些规范要求,确保建筑物的结构计算能够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总结:建筑结构计算是保证建筑物稳定和安全的基本环节。
第二章建筑结构计算基本原则2.1 荷载分类及荷载代表值绪论中已述及,结构上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其中直接作用即习惯上所说的荷载,它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系。
一、荷载分类按随时间的变异,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以下三类:1.永久荷载永久荷载亦称恒荷载,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者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忽略不计的荷载,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2.可变荷载可变荷载也称为活荷载,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荷载,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吊车荷载等。
3.偶然荷载在结构使用期间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称为偶然荷载,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二、荷载代表值荷载是随机变量,任何一种荷载的大小都有一定的变异性。
因此,结构设计时,对于不同的荷载和不同的设计情况,应赋予荷载不同的量值,该量值即荷载代表值。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以下简称《荷载规范》)规定,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本书仅介绍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代表值。
1.荷载标准值作用于结构上荷载的大小具有变异性。
例如,对于结构自重等永久荷载,虽可事先根据结构的设计尺寸和材料单位重量计算出来,但施工时的尺寸偏差,材料单位重量的变异性等原因,致使结构的实际自重并不完全与计算结果相吻合。
至于可变荷载的大小,其不定因素则更多。
荷载标准值就是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具有一定概率的最大荷载值,它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
这里所说的设计基准期,是为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而选定的时间参数,一般取为50年。
(1)永久荷载标准值永久荷载主要是结构自重及粉刷、装修、固定设备的重量。
由于结构或非承重构件的自重的变异性不大,一般以其平均值作为荷载标准值,即可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和材料或结构构件单位体积(或面积)的自重标准值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