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517.50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07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代谢废物 指人体在代谢过程中,由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分等物质,叫做代谢废物。
(或叫代谢终产物)排 泄 指把人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如:二氧化碳、汗液和尿液等的排出) 排 遗 指把消化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如:粪便)排泄的途径少量水分和二氧化碳 以气体形式 由“呼吸系统”排出 部分水分、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以汗液形式 由“皮肤”排出大部分水分、无机盐和尿素 以尿液形式 由“泌尿系统”排出排泄的意义(1)将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调节人体内水分与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3)调节体温。
图示图示图解⚫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所组成。
⚫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功能是形成尿液。
⚫ 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
3、肾单位每个肾脏约由100多万“肾单位”构成的,“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4、尿液的形成步骤 过程图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单位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就形成了尿液。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有1.5升。
温馨提示⚫ 由出球小动脉流出的血液和入球小动脉中血液相比,尿酸、尿素、水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含量明显减少。
⚫ 尿液中尿素、无机盐的浓度都高于原尿,这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了大部分水。
⚫ 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如果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肾小球患有急性炎症⚫ 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专六生物体内废物的排出一、人体的呼吸系统1、成年人平静时的呼吸频率大约为每分钟16—18次,儿童少年大约为每分钟20次。
2、食物中的能量不能直接被人利用,能量随着营养物质经过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进入细胞,在细胞里被氧化分解,被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
3、呼吸作用: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吸入空气中的氧气,然后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
4、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 水+ 能量5、生物体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可以用来维持体温,例如人、哺乳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一种叫ATP的物质中,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
ATP是一种含有高能量的物质,是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6、呼吸是生命的标志。
我们将生物体的细胞分解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7、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氧气可以助燃。
8、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9、呼吸系统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①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鼻腔前部有鼻毛可滤去空气中的灰尘;内表面有鼻黏膜分泌粘液不仅可以湿润空气,还能粘住灰尘、细菌;膜内还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最后进入肺内的空气清洁、温暖、湿润。
②咽中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3)气管内表面的粘液能粘住灰尘、细菌,形成痰4)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A.、肺泡的数量多,约有7亿个。
B、每个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
C、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
11、胸廓是由脊柱、肋骨和胸骨组成的。
肋骨间有肋间肌,胸廓的底部有膈。
膈肌是人和哺乳动物体内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
12、平时所说的呼吸,是指外界气体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这一过程是依靠呼吸运动完成的。
七年级下册生物排出废物知识点生物排出废物知识点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物,如果不及时排出,会对人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生物排出废物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一知识点。
一、废物产生的来源废物是指生物体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不需要的物质,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看,废物主要分为两类:有害废物和无害废物。
一般情况下,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是无害废物,包括二氧化碳、尿素、水等,这些无害废物可以通过呼吸和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而有害废物主要包括毒素等,如果不及时排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呼吸系统排出废物的过程在呼吸作用中,通过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呼吸系统器官,人体将新陈代谢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排除体外,这就是呼气过程。
同时,呼吸过程中也可以吸入大气中的氧气,供给新陈代谢使用。
因此,呼吸系统在人体排出废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消化系统排出废物的过程消化系统是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的一个重要系统。
当我们吃下食物后,它进入胃中进行消化,并在肠道内吸收营养物质。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不需要的物质,如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脂肪、微生物等,这些废物会在肠道内被集中,形成粪便,随后从直肠排出体外。
四、肾脏和尿系统排出废物的过程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它通过进行尿液的分泌和排泄,来排出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尿液由肾脏和尿道组成,其中尿道负责将尿液从人体内部输送到体外。
肾脏和尿系统的排泄功能对人体健康的维护至关重要。
结论生物排出废物是一个综合性的知识点,在生物学的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了解废物的产生和排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更能够让我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从而让我们更加健康和长寿。
2020年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资料——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及生命活动的调节班级 姓名一、知识要点(一)人体废物的排出1.排泄是指人体代谢终产物如 、 和 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粪便的排出属于 。
水、二氧化碳通过 系统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通过 系统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尿素等通过 排出2.泌尿系统是由 、 、 、 组成, 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3.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 ,它由 、 和 等部分组成。
4.请体会血液和尿液的关系:(尿的形成)5.尿的排出途径:肾脏→→→→体外6.排尿的意义是。
7.人粪尿中含有等无机盐,同化肥相比,它具有等优点。
8.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式有、和等,所应用的原理是。
(二)激素调节1.内分泌腺的特点是:导管,分泌物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并随着输送到全身各处。
如、、、等。
3.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调节,但也受到的影响。
(三)神经调节外膜:、眼的眼球壁中膜:、结构内膜:即,含有感光细胞内容物:房水、、成像于1.眼和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视觉神经冲动―――→→→形成视觉近视及预防:近视眼的晶状体过度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方,可配戴镜矫正。
外耳:、耳的结构中耳:、、内耳:、、(内有听觉感受器)振动2.耳和听觉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神经冲动――――→→→形成听觉耳的保护:极强的噪声:会破裂,使人失去听觉,遇到巨大声响,应迅速张口,使张开,保持大脑:具有、、等功能区3.神经系统小脑:使运动,维持的组成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等的生命活动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4.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包括和两部分。
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复杂的即人体内的信息系统。
概念:人体通过,对外界或的各种5所发生的有的类型:反射和反射6.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二、知识运用典型例题例1.(南通)正常情况下,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能检测到的物质是( )A.尿素 B.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 D.血细胞例2.(盐城)右图是原尿中某种物质在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的过程中其浓度变化示意图。
初一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全知识点笔记对第一堂生物课应象一出优秀的戏剧的序幕那样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一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全知识点笔记,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一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全知识点笔记1.排泄(1)概念:人体将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途径:①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②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等。
③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3)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2.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3.尿的形成(1)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进入血液循环),剩下的形成尿液。
(3)尿路和血路:血路:肾动脉→入球小动脉(动脉血)→肾小球毛细血管(动脉血)→出球小动脉(动脉血)→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动脉血静脉血)→肾静脉(静脉血)尿路:肾小囊(原尿)→肾小管(重吸收)→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4.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5.排尿的意义:(1)排出代谢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调节体温。
6.经皮肤排泄:汗腺(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汗液,主要成分水,还有少量尿素和无机盐等,汗液蒸发能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汗腺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七下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细胞内的代谢废物)排遗:排出食物残渣,排便(细胞外的代谢产物)2、排泄途径:排尿、排汗、呼吸1)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皮肤:通过汗腺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3)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4、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5、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进入肾小球和出肾小球的血管都是小动脉。
6、尿液的形成1)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80升。
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肾小球和肾小囊过滤———形成原尿———肾小管重新吸收————形成尿液)7、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
原尿与尿液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8、人体排尿作用:1)、排出废物,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指导及训练题复习摘要:排出废物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人粪尿的优点: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成本低 无害化处理: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典例解析:1、正常的尿液中含有 ( ) A 、水和蛋白质 B 、水和大量的葡萄糖 C 、尿素和蛋白质 D 、尿素和水解析 人的正常尿液中含有水、尿酸、尿素、无机盐等,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
原尿中虽然含有葡萄糖,但在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全被吸收了,因此尿液中几乎不含葡萄糖。
答案 D2、尿的形成过程中,起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输尿管解析 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可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去,所以,起滤过作用的结构是肾小球。
答案 A3、判断:人粪尿是优良的肥料,可为植物提供大量的有机物。
( )分析 人粪尿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这些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答案 错误 基础训练:1、人体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是指________、 、多余的 和 等。
上述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 。
2、泌尿系统由 、 、 、 组成。
3、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A 排出尿液B 呼出二氧化碳C 排出汗液D 排出粪便4、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5、尿液最终形成的部位是( )A 肾小球B 肾小管C 输尿管D 肾小囊6、下列对排尿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排出废物B 维持体温恒定C 调节水和无机盐含量D 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7、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其原因是( ) A 大部分水以水蒸气形势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B 大部分水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C 大部分水随粪便排出体外D 大部分水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而回血液8、当尿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在(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集合管9、在生态系统中,哪些生物能利用和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 ) A.动物 B.植物 C.动物和植物 D.细菌和真菌 10、我们每天应喝适量的开水,这有利于( ) A.代谢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B.对无机盐的吸收 C.对葡萄糖的吸收 D.肾小管的重吸收11、原尿中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但排出的尿液中却很少了,这是因为( )。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基础知识巩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尿道(排除尿液)组成*肾脏的结构宏观看包括皮质和髓质、肾盂。
微观看肾脏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而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
*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除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余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约为1.5升。
3、尿的排出:尿首先通过输尿管到达膀胱,当膀胱里的尿储存到一定量时,通过尿道排出尿液。
4、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描述排泄途径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
注意与排遗区别: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是排遗。
*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
真皮内有血管和神经末梢。
*皮肤的功能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分泌等功能。
*汗液的形成血液流经分泌部时,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等进入分泌部形成汗液。
例题解析【例1】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多数倍,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若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 D.肾小囊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尿的形成的有关知识。
肾单位是尿形成的基本单位,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有用的物质被重吸收,形成尿液。
尿量增多,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重吸收作用受到影响。
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病变,通透性增加导致。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1、泌尿系统的组成1、排泄和排遗项目概念排出器官排出废物的形成排泄人体将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肾脏、皮肤、肺以气体、汗液、尿液的形式排出排遗将食物消化后的残渣所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大肠、肛门以粪便的形式排出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它由肾单位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肾小球和肾小囊通过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
2、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男性尿道还有排精的功能肾静脉(静脉血)肾动脉(动脉血)知识点2、尿的形成和排出1、肾脏的基本结构: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外形如蚕豆.从其纵剖面图来看,周围颜色较深的部分是皮质,里面颜色较深的部分是髓质,髓质力漏斗状的部分是肾盂。
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
2、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及两端相连的入球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
肾小囊: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內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内外两层之间的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肾小管:弯曲细长,外面包围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分布在皮质和髓质里。
3、尿液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和紧贴它的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变成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归纳总结:(1)肾动脉流的是动脉血,肾静脉流的是静脉血.肾静脉含的尿素最少.(2)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使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并且对肾小管有营养作用.出球小动脉中流出的血液经过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后,转变为静脉血.(3)肾小球中的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需要经过2层细胞.(4)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约有1。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要想学好生物,保持一个良好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复习提纲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排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膀胱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四、尿的排出尿道(排出尿液)五、人粪尿的处理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
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1细胞体突起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轴突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神经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二、人的视觉和听觉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图片见书P89)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虹膜:中膜的前部,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虹膜收缩可调节瞳孔眼球壁的大小中膜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内膜: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2.视觉的形成:(1)成像: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2)形成视觉:经折光沿着视神经传导外界光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3.耳的结构和功能:(1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2)听觉的形成沿外耳道沿着听小骨传导沿着听觉神经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大脑的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2024年期末总复习0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重要知识点扫描1. 排泄概念和途径概念: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1)呼气,排出少量水、二氧化碳(2)排汗,部分水、少量尿素、无机盐(3)排尿,大量水、尿素、无机盐2.排泄和排遗的对比4 肾单位结构和功能功能:肾小球:毛细血管球,有过滤作用;肾小囊:一端包裹肾小球,一端连接肾小管,有过滤作用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5.尿液的形成6.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对比7.(1)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2)意义: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8. 汗腺(1)组成及分布:汗腺分布于人的全身皮肤,分为分泌部和导管。
分泌部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内,产生的汗液经导管排到皮肤的表面。
(2)作用:①将分泌的汗液排出体外,可以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②汗液的蒸发能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汗腺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3)分布:汗腺分布于人的全身皮肤,在腋窝、掌心、足心等处分布较多。
典型例题解析典例01(2023·北京·中考真题)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健康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A.血细胞B.尿素C.无机盐D.尿酸【答案】A【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所以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应有的是血细胞,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典例02(2023·广东·中考真题)如图为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
(一)排泄概念和三条途径
排泄的概念
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或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 。
排泄排出的是 ,排遗排出的是 。
排泄途径:三条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由大约100万个 组成。
肾脏
输尿管:输送 。
膀 胱:暂时 。
尿 道:排出 。
(三)肾单位及尿的形成
功能:形成尿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
组成: 、 、 。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形成 (血液中除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外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
囊内层壁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 )。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 。
(原尿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肾小管吸收
到其外的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的过程
叫 )。
▲请你补充完成以下图解:
肾小囊 肾小管 注:①肾小球内的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需要经过 层细胞、穿过 层细胞膜。
②肾静脉内的血液含氧量和代谢废物明显 ,为什么?③想一想:血尿、蛋白尿、糖尿的区别(症状、病因?)。
④原尿和尿有什么区别?
(四)尿的排出
1、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 流入 暂时储存。
当膀胱内的尿液的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 ,进行 ;
2、排尿的意义:①排出 ;②调节 的平衡;③维持组织细胞 。
(五)泌尿系统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①肾脏能形成 ;②膀胱能暂时 ;③输尿管和尿道能流通排出尿液;④尿液含有尿酸、尿素等废物。
(六)人粪尿的处理 1、农家肥优点: 、养分全、 、能够改良土壤并且成本低。
2、无害化处理:①沼气发酵:沼气的成分主要是 ,可以燃烧,是一种清洁燃料。
②高温堆肥:将 、桔杆等堆积起来,使 等大量繁殖,分解 ,释放能量,形成高温。
(一)、选择题 1、血液从心脏流出,流经肾脏后血浆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 .氧、尿酸、尿素减少,CO 2增多 B .氧、尿酸、尿素增多,CO 2减少 C .氧、尿酸、尿素含量减少,CO 2含量不变 D .氧、尿酸、尿素减少,CO 2也减少 2、血液流经下列哪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 ) ①肝脏 ②小肠 ③大肠 ④肾脏 ⑤胰腺 ⑥肺 ⑦膀胱 A .④⑥ B .③④ C .⑥⑦ D .③⑦
3、正常的尿液中含有 ( ) A 、水和蛋白质 B 、水和大量的葡萄糖 C 、尿素和蛋白质 D 、尿素和水
4、原尿与血液相比较,原尿中不含( ) A .葡萄糖 B .水 C .无机盐 D .血C 和大分子蛋白质
5、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①大分之蛋白质 ②葡萄糖 ③水 ④无机盐 ⑤尿素 A .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
7、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 ) A. 动脉血 B.尿 C. 原尿 D.静脉血
8、健康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尿约有( ) A.150升 B.15升 C.1.5升 D.0.5升
9、下列四种血管中,所流血液含代谢废物最少,且为静脉血的是( ) A .肾静脉 B .肾动脉 C .肺静脉 D .上、下腔静脉 10、从一个健康人体内取出下列四种液体,其中不会有葡萄糖的是( ) A .尿液 B .血清 C .原尿 D .血浆 11、某病人的尿液比正常人量多而且稀薄,其最可能的病变部位是( ) A .肾小球 B .肾小管 C .肾盂 D .膀胱 12、下列血管中两端均为毛细血管网的是( ) A .入球小动脉 B .肺动脉 C .出球小动脉 D .肺静脉 13、血液经肾小球的作用形成原尿,其原理是( ) A .滤过作用 B .重吸收 C .扩散作用 D .虹吸作用 (二)填空题 1 、肾单位是由 、 和 组成的。
体育运动时大部分水以
所以尿量 。
什么是尿?原尿经过肾小管的 作用后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就形成了 。
组成 作用为 。
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
图7
图2
2、形成尿的器官是 。
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具有 作用,肾小管具有 作用。
3、某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和蛋白质,说明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4、人粪尿是优良的肥料,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温堆肥的原理就是将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等堆积起来,使 等大量繁殖,将有机物分解,并且释放出能量,形成高温,可以杀死各种 。
6、在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除了限制农药的使用外,还应尽量使用 。
(三)识图分析题
1、下面是一个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样品中主要物质的浓度比较表,请根据此表中
(2)样品______是血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样品______是原尿,依据是__________ _ 。
2、图7是尿的形成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⑥名称是 。
(2)④处的几个剪头表示的是 的过程。
(3)⑦中的液体成分与血液的主要不同之处是一般没有 和 。
(4)有一病人出现血尿, 被医生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该病人
的病变部位是图中的[ ] 。
(5)图中①③⑤中的血分别是[ ]
A .①中是动脉血,③⑤中是静脉血
B .①③⑤中全是动脉血
C .①③⑤中全是静脉血
D .①③中是动脉血,⑤中是静脉血
(6)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3、大米是人类的主食,右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请结
合右图,根据大米在人体内的主要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①大米在人体内在 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进
入血液。
②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经过 循
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
③沿着主动脉,部分血液到肾脏,如图。
图中①所示的血管是 ,图中②所示的血管是 ,图中3所示的血管是 ,它们流的血液都是 血。
④血液中的葡萄糖经过[ ] 的 作用进入肾小囊,在肾小管处又被重吸收回到了 中。
⑤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血液流入肾脏,经过[ ] 的滤过作用后,形成 ,再经过 的 作用,形成 。
⑥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后到达组织细胞处,在那里它被_________分解 同时释放出 。
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
4、图6是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1-8表示人体的某些结构,字母A-F 代表人体内的某些物质,请据图回答: (1)A 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做 。
(2)检验某人的C 时,发现有蛋白质,说明他肾 脏的[ ] 部位发生了病变。
(3)进入8的F 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 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 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方向是一定的,不会倒流, 原因是 。
5、图2是人体血液循环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心脏的2,3,4,5四腔中,[ ] 的壁最厚。
(2)经过1处的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 是 。
(3)若在患者d 处输药液,应在 处扎胶皮管(填c 或e );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 ] 。
(4)某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葡萄糖,说明肾脏的 发生了病变。
(5)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分别是[ ] 和[ ] 。
(6)血液经肾脏流出时,血液成分的特殊变化是 ____。
6、下表是某医院化验上室对甲、乙、丙三人尿液成分分析的结果(单位:每毫升克)。
请根据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回答: ①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小球的 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有关。
②尿液化验指标都正常的是哪一位?
③甲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部位出现了问题。
④根据化验数据,可以推断甲、乙、丙三人中可能患有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