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通工具的变革看改革开放
- 格式:pptx
- 大小:821.83 KB
- 文档页数:18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出行方式的变革尤为显著。
从过去的步行、自行车到如今的汽车、高铁、飞机,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高效。
在改革开放初期,步行是大多数人的主要出行方式。
那时候,道路条件差,交通设施简陋,人们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
如果去稍远一点的地方,能骑上一辆自行车,那可是相当风光的事情。
自行车在当时是家庭中的重要财产,被精心呵护。
还记得“永久”“凤凰”这些知名的自行车品牌,承载着人们的出行梦想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摩托车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摩托车速度快、动力强,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新的选择。
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拥有摩托车的家庭还不是很多。
在那个年代,骑着摩托车在路上飞驰,是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
上世纪90 年代,公共交通有了一定的改善。
公交车线路逐渐增多,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然而,公交车往往比较拥挤,路线和时间也有限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出租车的出现则弥补了一部分不足,但在当时,出租车的费用较高,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常乘坐。
进入 21 世纪,汽车开始大规模普及。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汽车。
汽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出行的舒适度和自由度。
周末一家人开车去郊外游玩,节假日自驾长途旅行,都成为了常见的生活场景。
与此同时,城市的交通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高架桥、地下通道等的建设,让汽车出行更加顺畅。
除了陆地交通,航空运输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航事业迅速发展,航线不断增加,航班日益密集。
过去,坐飞机是一种奢侈的出行方式,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
如今,随着机票价格的逐渐亲民,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选择乘坐飞机出行。
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飞机都大大缩短了人们在路上的时间,让长途旅行变得不再漫长。
在长途出行方面,铁路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
从绿皮火车到快速列车,再到如今的高铁,中国铁路实现了一次次的跨越。
交通工具的变迁人们通常安步当车,下地干活、走亲戚,基本上是步行,我的长辈有不少人到25里外的束鹿县城(今辛集市区),也往往步行。
偶尔富裕些的家庭有一辆旧自行车。
曹文轩在小说《草房子》中也写到,在那个时代的农村小学,一位家境富裕的学生骑一辆自行车到学校,引得所有学生羡慕。
那时候主要用作运输工具的马拉大车,同时辅助发挥着交通工具的作用。
生产队的粮食收获了,我大叔叔就很神气地挥鞭打马,赶着装满粮食的大车奔赴县城的粮站。
这中间就捎带人们一段路,人们坐上马车,很舒服,也神气。
改革开放三四年后,人们的生活好一些了,村里的自行车多起来,主要是旧自行车。
我哥哥上高中那年,托人买了一辆环球自行车,需要车票,160元,崭新的,货真价实,我们都非常高兴,视作宝贝。
那时候农村女孩结婚,几大件就包括自行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交通便利多了。
我们都骑自行车上高中。
农村的拖拉机也辅助地作为交通工具。
摩托车进入了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或赶新潮的农民家庭。
农村青年结婚流行的新几大件,包括摩托车。
1988年我第一次从辛集市坐火车到石家庄,感觉又平稳又快速。
石家庄市区不仅有公交车,而且出现了出租车。
那时候流行皇冠,那位女出租车司机很健谈,给我见多识广的印象。
1989年我首次出省远行,乘火车到大连上大学,在大连市区,不仅见到了公共汽车,还有有轨电车、无轨电车,那里的交通真的很便利。
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从大连乘客轮到天津,也很便利。
在石家庄,自行车更加丰富多彩,我买过一辆800多元的阿美尼变速自行车。
我当时在单位经销摩托车,客户中的很多都是农民。
看来农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公交车越来越便利,线路延伸越来越长、越偏远。
连通城乡的长途公交车,也越来越发展。
在石家庄,打出租车也越来越方便,越来越便宜。
我曾在江苏境内做过一次长江轮渡,真的使天堑变成了通途。
进入新世纪以来,更不得了。
一个是火车提速,尤其是动车组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人们的出行、在途时间,加快了生活节奏和工作效率。
从交通工具的变化看改革开放30年出门难,乘汽车难,乘火车难,对我们居住在遥远而偏僻的红山的21所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21所的人出行,最理想的是乘飞机,可是那时候只有所以上领导才有资格坐飞机,一般人坐飞机必须经过特批。
1984年秋,我们七队一行20来人幸运的坐了一次飞机。
那一次我们是去无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因为要赶回红山执行任务,才得到批准。
我们从上海飞到乌鲁木齐,然后乘大轿车回到红山,当天就到了。
还是飞机快,还是飞机好。
青藏铁路京津高速铁路上的动车组和谐号和谐号车厢内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中国的交通工具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把遥远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了。
曾几何时,青藏铁路通车了,从北京,从上海,从全国各地乘火车到达拉萨的梦想实现了。
曾几何时,火车提速了,从西安到北京原来要用20多小时,现在用10几个小时就到了。
动车组开通了,从西安到宝鸡不需要1个小时就到了。
城际高速铁路开通了,从北京到天津只要28分钟就到了。
曾几何时,全国高速公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
曾几何时,民航客机越来越多,票价也越来越便宜,已经成为大众的一种交通工具,想坐就坐。
随着交通的发达,百姓的出行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了,拉动中国旅游业也日益兴旺发达起来。
去海南岛,去香港,去新马泰,去欧洲,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出门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从1978年到2008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
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着丰硕的发展成果。
3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亲身感受到了烟草行业交通工具变迁的的飞跃。
八十年代,零售户骑自行车自提时代的变迁,磨灭不了我的记忆,我是八十年代到县烟草公司工作的,当时,各零售户是骑着不同牌子的自行车来自提卷烟,什么“金鹿”牌自行车、“飞鸽”牌自行车、“红旗”牌自行车、“永久”牌自行车等等,他们不论多远都是骑自行车来,有的距离远点的经消户还要起早摸黑早起来,行程70多里路才到烟草公司,如果来晚了,怕提不到自己想要的品牌卷烟,影响到自己的生意。
改革开放以来30年交通的变化朱青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在交通方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变化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电动车、摩托车、家用轿车也走进了普通百姓家,昔日的自行车、步行时代早已被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所替代。
2000年,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325万辆,成为世界五大汽车生产强国。
2011年中国汽车产量连续三年居全球榜首。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里,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30年前大家总是这样描述当时的交通状况“开门就是坡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坡啥时有大路修到咱这坡”30年后条条宽敞的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水路让大家不再为出行难为农产品运不出山而发愁了.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30年。
在21世纪中国崛起交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公路发展80年代中期高速公路还仅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标记。
在当时出版的中国公路交通图中高速公路一直是空白。
1988年10月31日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此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增长幅度之大世界罕见1995年我国高速公路达到2141公里1998年末达到8733公里居世界第六位1999年10月突破了1万公里跃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末达到1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三位2001年末达到19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2004年8月底突破了3万公里比世界第三位的加拿大多出近一倍。
近3年多来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继续突飞猛进地发展2007年新修通高速公路8300公里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二铁路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步伐逐步加快营运里程从1978年的5.17万公里增长到2007年的8万公里增长了54。
7。
中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运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运输效率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此之前,中国的交通联系非常落后,公路等级低,通达里程短,深度十分有限。
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道路建设状况良好,但中国还没有高速公路。
南方水运系统发达,人们出行大多走水路,公路交通的建设就更加迟缓。
因此,人们出行的方式主要是步行。
然而,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交通工具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改革开放初期,公路和铁路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开始逐渐展开。
此外,中国还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交通技术和设备,如地铁、轻轨等。
这些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交通工具的多样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公交车和自行车,人们开始使用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
这些交通工具的使用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此外,高铁的兴起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高铁的快速、舒适、安全的特点,使得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远方的城市,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
三、交通工具的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交通工具也越来越智能化。
例如,智能公交车、无人驾驶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安全、环保。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如网约车、共享单车等。
这些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和智能化,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些变化也反映了中国在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80年代中期,摩托车开始流行起来,成为人们新的出行选择。
相比自行车,摩托车省时省力,骑起来也更有面子。
当时,一些国外品牌的摩托车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如日本的XXX、XXX等。
但由于价格昂贵,大多数人还是选择购买国产摩托车。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第一篇: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交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改革开放以来这波澜壮阔的3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30多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论文试着就至今30多年来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作简要概述,并对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作简要探究分析。
关键词:改革开放交通工具变迁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交通联系非常落后,公路等级低,通达里程短,深度十分有限。
那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道路建设状况良好,然而中国也还没有高速公路。
因南方水运系统发达,人们出行大多走水路,公路交通的建设就更加迟缓。
从上述情况不难知道,当时人们出行的方式主要是步行,道路建设状况较差、各种交通工具的运用在我国还没有大力发展起来、“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种步行有益身体健康的理念以及当时并不忙碌的生活状态等等因素,使得人们普遍选择步行出门。
小时候妈妈常说,她以前常常要担着菜步行一个多小时到附近的市场上卖掉,即使是现在交通比较发达,我仍能看到一些担着菜或其他商品从家里步行到圩市上卖的老奶奶。
30年前的中国农村,交通是真的基本靠走的阶段。
用一句玩笑话:那是一个可以发挥和开发人类潜力的年代。
人一天真的可以徒步走很远。
在大人的印记中,总有当时称为不太守“规矩”出去发财的人,穿着千层底,背上干粮和水,天天奔走在乡间和城镇之间。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
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
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1 具当然是自行车,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
从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看中国改革开放0内容摘要:0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从城市的景色到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而我们通过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了解到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它的具体成就,我们小组选择从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看中国改革开放。
0一、调查背景:0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但中国的发展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的30年,它激发了各行各业的劳动积极性使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改革开放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并且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需要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推动了交通的飞速发展,各类交通工具像雨后的春笋与日俱增。
0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南京,居民们的交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的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代步工具到现在的私家车、动车、地铁等。
南京居民交通生活水平发展迅速,交通工具日新月异,交通条件极大改善,这一点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发展,居民交通生活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如交通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再加上人口素质及交通意识的淡薄,逐渐导致交通堵塞情况的不断恶化。
虽然交通便利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的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汽车尾气还带来环境问题不断恶化。
并且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如何,关系着我市经济建设与城市现代化的兴衰成败。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小组对于改革开放30年以来对南京市交通状况变迁的调查。
0二、调查目的:0(一)通过研究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变化的轨迹,可以加深对于南京市改革开放30年来交通、经济等各方面变化的认识;0(二)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演变进行系统的归纳梳理,并分析南京居民交通生活演变的原因及影响,也为自己家乡居民交通生活的现代化探索提供启示与借鉴;(三)深入调研目前南京居民出行方式变化带来的弊端,并针对弊端总结教训与提出建议,以加快提高居民交通生活水平,促进南京市经济进一步发展;0(四)针对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发出倡议,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出行尽量少开车,多用步行或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30年交通工具的变迁4月28日现世界园艺博览会盛大开幕,这是继上海世博会后中国的又一盛事。
为了来体验“天人合一,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游客纷拥而至,这无疑带动了交通事业发展,同时也证明了我国交通事业的高度发达。
近期我对交通工具的变化问题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做了问卷调查,以下是问卷分析结果:两分答卷的以年龄为主要区别,根据特定的问题,可以得出在不同年代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的区别。
(一.自行车)当被调差者被问到第二个问题的时候,10岁-30岁的由34%的人选择的是B选项,45%的选择乘公交车,17%的人选择骑自行车去学校,而且我们发现大部分选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普遍离学校较近;而同样面对类似的问题,30岁以上的人回答的答案比率却相差甚远。
92%的人选择了骑自行车,6%的人选择坐公交车,而其他选项之和一共2%,在这2%里,绝大部分是选择摩托车,并且觉得骑摩托车是很拉风的事情。
两个相同的问题两个天壤之别的答案,我们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30年前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那个时候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地位无异于现在的私家车。
当时购买自行车都得凭票,每年一个单位最多能分到十几张购车票,能有幸分到票的人自然不多。
一位被调查者回忆道:“那时候如果家里能拥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是令人羡慕的。
” 当时人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外,绝大多数都骑自行车或步行。
在那时候,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
其中牌子最响的是永久和凤凰牌。
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的感觉,尤其是骑“永久”就像开奔驰一样有面子,而一辆“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皇冠一样。
现如今自行车已经慢慢的更变它的作用,从主要的交通工具到人们休闲锻炼的器具。
辛苦一周的学习,在周末叫上几个好友,一起骑着单车旅游时那么的惬意。
偶尔会有一些自行车爱好者,骑着自己的爱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我们会敬佩他们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佩服他们的毅力,而这个时候自行车代表的是他们的精神象征,说白了就是因为没有人会这么做,而他们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