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6年交通工具的变迁社会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5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调查报告改革开放36年交通工具的变迁——常熟市区调查报告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1978 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为了基本了解常熟市区交通工具的变迁状况以及对此的有关想法,我针对性地设计并发放了150份调查问卷。
我的调查活动步骤如下:1、设计调查问卷2、把问卷分发给市区的居民,主要在社区。
3、统计调查问卷4、阐释调查结果5、分析原因,提出个人想法与建议6、写调查报告7、提交调查报告改革开放36年交通工具的变迁——常熟市区调查报告一、改革现状改革开放36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物质上都有了较大的飞跃。
街道上国外的品牌店,马路上原装的汽车,超市里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无不透露着改革开放的气息。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人们对于吃也是越来越讲究,现在是要吃的健康吃的放心,而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只是能希望吃饱穿暖过好日子,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是很低的。
而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升,对于生活的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旅游、养生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可以说,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常熟交通的变化就能推及改革开放36年来的变化了。
二、选题缘由最早选题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堵车”。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常熟人,记得小时候最兴奋的事就是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跟着他到处去玩耍,可是很奇怪的是,现在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了,一到节假日包括市里的路上都是满满的私家车,虽然“公益自行车”项目在常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但很显然自行车的分布范围还不是特别广泛,并且大多数人都仍然会选择私家车出行,因为保证了速度,又为自己的出行留有了余地。
交通工具变化调查报告交通工具变化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工具的形态和使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本报告旨在调查交通工具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对人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传统交通工具的演变1.1 马车时代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马车是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
马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效率,但也存在着速度慢、容量小、对马匹的依赖等问题。
1.2 蒸汽机车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蒸汽机车的问世标志着人类进入了铁路时代。
蒸汽机车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更快、更便捷地进行长途旅行,同时也推动了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
1.3 汽车时代20世纪初,汽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汽车具有速度快、灵活性高等优点,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
然而,汽车的普及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
三、新型交通工具的兴起2.1 电动汽车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电动汽车不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可以降低空气污染。
然而,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和续航里程等问题仍然存在,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普及。
2.2 自行车共享自行车共享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青睐。
自行车共享不仅方便快捷,还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且对环境友好。
然而,自行车共享也面临着乱停乱放、车辆维护等问题。
2.3 高铁高铁作为一种高速铁路交通工具,具有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势。
高铁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也推动了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
然而,高铁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昂,对基础设施要求严格,限制了其在一些地区的发展。
四、交通工具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3.1 生活便利性的提升交通工具的变化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快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人们可以更迅速地到达目的地,拓宽了生活圈子,提高了生活质量。
3.2 环境污染问题传统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
新型交通工具如电动汽车、自行车共享等的兴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一、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1.1 交通工具的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工具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
从最初的自行车、三轮车,到现在的汽车、高铁、飞机,人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这些交通工具的出现,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还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2 出行时间的缩短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出行时间往往较长。
而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时间也在不断缩短。
如今,乘坐高铁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4个多小时,而以前可能需要整整一天。
这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生活。
1.3 出行成本的降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工具价格逐渐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出行费用。
以前,一辆自行车可能需要花费一大笔钱购买,而现在,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只需要几十元就可以买到。
这让人们在出行时不再为金钱担忧,更加轻松自在。
二、日常俚语与成语俗语的巧妙融入2.1 “说走就走”的旅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出行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人们在选择出行方式时往往会犹豫不决,而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种旅行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2.2 “坐高铁如飞”的体验高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以其快速、便捷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有人说,坐高铁就像坐飞机一样快,这就是所谓的“坐高铁如飞”。
这种出行方式让人们在短时间内就能到达目的地,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3 “骑驴找马”的出行方式虽然现在的交通工具种类繁多,但仍有一些人喜欢选择一些特别的方式出行。
比如说,有些人会选择骑驴去找马。
这种出行方式既环保又有趣,让人们在享受自然风光的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三、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自行车、三轮车到现在的汽车、高铁、飞机,人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这些交通工具的出现,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还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方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古老的马车、船只,到蒸汽机车、汽车,再到如今的飞机、高铁,交通变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社会实践报告将围绕我国交通变迁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二、我国交通变迁的历史回顾1. 古代交通在我国古代,交通方式以步行、骑马、马车、船只为主。
马车和船只主要依靠人力或畜力驱动,速度较慢,运输效率低下。
这一时期,交通发展受限于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
2. 近代交通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我国交通事业开始进入近代化阶段。
蒸汽机车、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网络逐渐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
3. 当代交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水运等现代化交通方式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特别是在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我国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三、我国交通变迁的现状1. 铁路我国铁路网络已覆盖全国,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
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新型铁路建设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城市间、地区间的时空距离。
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2. 公路我国公路网络已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主体的公路网络。
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
我国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
国内外航线网络日益完善,航班密度不断提高,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4. 水运我国水运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内河航运、沿海航运和远洋航运全面发展。
港口吞吐量居世界前列,为国内外贸易提供了有力支撑。
5. 新能源汽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探讨交通工具的变化社团活动小结
本次社团活动的主题是交通工具的变化,我们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参与的成员对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变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开始前,我们组织了一次小调查,大家对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认为交通工具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技术和设计方面。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交通工具的未来发展感到好奇,并对是否会出现全新的交通方式提出了疑问。
在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一次专题讨论会,成员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有人分享了关于电动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资料,指出电动车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还有人则关注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认为这将是未来交通领域的重要突破。
除了讨论,我们还组织了一次参观活动,去参观了一个当地的交通博物馆。
在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曾经的交通工具,比如马车和蒸汽机车等,这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了交通工具的演变。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一个汽车工厂,亲眼见到了现代汽车的生产过程,让我们对交通工具的制造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对交通工具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增强了对交通工具未来发展的预测能力。
大家也更加明白了交通工具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交通工具的进步可以带来城市的便利和发展,而城市的改变也会对交通工具的发展产生影响。
这次社团活动不仅增加了成员们的知识储备,还增强了团队合作和学习能力。
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并且通过实地参观活动亲身感受到了交通工具的变化。
通过努力,我们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标,对交通工具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行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过去,人们出行主要依靠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汽车。
而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和便利化。
本文将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行方式的变化进行探讨和总结。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汽车的普及率显著提高。
过去,私家车并不普遍,大多数家庭出行仍然依靠公共交通工具。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汽车,使得个人出行更加便捷和舒适。
如今,城市中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但私家车的普及依然未曾停止。
同时,共享汽车、网约车等新兴的出行方式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多的选择。
其次,高铁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铁建设突飞猛进,高铁网络日益完善,高铁运输速度快、环境舒适、安全可靠,受到了广大乘客的喜爱。
如今,人们可以通过高铁快速到达各地,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比于传统的出行方式,高铁的出行效率更高,也更受人们青睐。
此外,航空出行也成为了人们出行方式的重要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空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航空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机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航班网络日益完善,航空票价也越来越实惠。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飞机迅速到达全国各地,甚至出国旅行,飞机已经成为人们长途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之一。
最后,随着共享单车的兴起,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
无需担心停车问题,随取随用的便利特点使得共享单车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首选,也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步行骑行到汽车高铁飞机,出行选择更加多样化,出行方式也更加便捷和舒适。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出行方式将会更加便利、高效和环保。
改革开放30年交交通工具发展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1、了解交通工具发展历史及现阶段的主要交通工具2、调查主流交通工具汽车(二)调查对象水云轩小学家长、周围小区邻居、父母的朋友(三)调查组成员与分工组长:林俊杰(全面统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合理分工与协调)组员: 曾颖怡(进行文字资料整理、写作)严晶鑫(收集、整理有效资料,制作资料本于宣传小册子)林伟聪(拍摄、拍照、声音与图像的处理工作)潘梦琪(交流、小结、总结工作)(四)调查计划1、收集交通工具发展历史的材料2、小汽车的价格3、实地考察,了解汽车的品牌分类,价格4、进行各种文字资料、数据的处理与分析5、开展总结、交流,写调查报告。
(五)调查收获改革30年来交通工具经历了几次变革,从最初的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到现如今的电动车、小汽车、火车、飞机,让学生感受到人类为了方便沟通、交流,在交通工具上所做的努力,体现出的智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六)调查结果:论文改革开放30年交通工具的变迁2011年8月12日深圳大运会盛大开幕,这是继广东亚运会后中我们广东省的又一盛事。
为了来体验“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游客纷拥而至,这无疑带动了交通事业发展,同时也证明了我国交通事业的高度发达。
近期我们对交通工具的变化问题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做了问卷调查,以下是问卷分析结果:两分答卷的以年龄为主要区别,根据特定的问题,可以得出在不同年代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的区别。
(一.自行车)当被调查者被问到第二个问题的时候,10岁-30岁的由34%的人选择的是B选项,45%的选择乘公交车,17%的人选择骑自行车去学校,而且我们发现大部分选骑自行车上学的初高中学生普遍离学校较近;而同样面对类似的问题,30岁以上的人回答的答案比率却相差甚远。
92%的人选择了骑自行车,6%的人选择坐公交车,而其他选项之和一共2%,在这2%里,绝大部分是选择摩托车,并且觉得骑摩托车是很拉风的事情。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调查报告改革开放36年交通工具的变迁——常熟市区调查报告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1978 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为了基本了解常熟市区交通工具的变迁状况以及对此的有关想法,我针对性地设计并发放了150份调查问卷。
我的调查活动步骤如下:1、设计调查问卷2、把问卷分发给市区的居民,主要在社区。
3、统计调查问卷4、阐释调查结果5、分析原因,提出个人想法与建议6、写调查报告7、提交调查报告改革开放36年交通工具的变迁——常熟市区调查报告一、改革现状改革开放36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物质上都有了较大的飞跃。
街道上国外的品牌店,马路上原装的汽车,超市里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无不透露着改革开放的气息。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人们对于吃也是越来越讲究,现在是要吃的健康吃的放心,而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只是能希望吃饱穿暖过好日子,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是很低的。
而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升,对于生活的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旅游、养生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可以说,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常熟交通的变化就能推及改革开放36年来的变化了。
二、选题缘由最早选题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堵车”。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常熟人,记得小时候最兴奋的事就是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跟着他到处去玩耍,可是很奇怪的是,现在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了,一到节假日包括市里的路上都是满满的私家车,虽然“公益自行车”项目在常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但很显然自行车的分布范围还不是特别广泛,并且大多数人都仍然会选择私家车出行,因为保证了速度,又为自己的出行留有了余地。
我们宿舍一个舍友上个假期回家,结果在学校外面一点点的路上堵了很长时间,让她很是烦闷。
我想,这和我多年前认识的常熟已经大相径庭了,而且路上也多了许多电瓶车之类的新型交通工具,所以就特别挑了这个题目,来研究一下改革开放36年以来常熟的交通工具变迁。
三、数据分析与感悟自改革开放起,人们的生活就在不断提高。
三四年的时间,常熟市区包括的自行车就多起来了,但主要还是旧自行车。
从“改革开放初期(70年代)你或身边大多数人使用的交通工具是?”这个问题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自行车可以说是那个时期人们日常生活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了,几乎有18%的人都选择了自行车,而另外58%的人几乎都没有交通工具。
那时候农村女孩结婚,几大件就包括了自行车。
父亲对我说,他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那时候自行车是个稀罕物,要是能骑在街上可帅气了。
父亲的愿望终究还是实现了,奶奶每个月攒20,攒了一年12个月240块钱,终于买了一辆自行车给父亲做礼物。
可能240块钱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真的不算是什么,也许随随便便在外面吃一顿饭就差不多要300块钱,但是对于当时的奶奶来说那可是攒了一年的积蓄啊。
爸爸说现在回想起过去骑自行车的日子,感觉当时骑自行车就像现在开奔驰一样爽。
改革开放之风吹到了大江南北的农村,吹到了常熟这块小地方,已经从大家对于自行车的追求上看出一二了。
八十年代中后期,交通便利多了,而在数据中明显可以看出来的就是自行车的流行,将近25%的人都在那个时期使用过自行车,不过调查的口述中有不少老人都说那些都是老式的自行车,而且很多都是二手车。
听爸妈说那时的人都骑自行车上中学了。
可以说生活条件是不错了,而且农村的拖拉机也辅助地作为交通工具,数据中也有15%的人在使用着拖拉机。
当然,摩托车也进入了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或赶新潮的农民家庭,成为当时的“新宠”。
农村青年结婚流行的新几大件中,又开始包括了摩托车。
进入九十年代,在“90年代你或身边大多数人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一题中,自行车仍然保持着不错的形式,但摩托车也开始异军突起,刮起了红极一时的“摩托热”。
在我出生后不久,爷爷就买了一辆摩托车,我便蹲在摩托车前,爷爷便会载我去各个地方,只是下雨的时候,我必须要努力钻进爷爷的雨衣里,以免自己会被淋湿。
进入21世纪,当然也伴随着我童年的消逝,父亲买了第一辆车。
此时可以说汽车成为了各家争相追逐的对象,什么奔驰、宝马、兰博基尼,便是对外开放吹来的外国之风。
有了汽车之后,父亲便可以每天开车接送我上学放学,我也不必再担心会被雨淋湿,甚至也可以在车里吃早饭等等。
可以说汽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方便了我们很多。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更,汽车的增多,我们不可避免的便是堵车现象。
在“你觉得常熟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比36年前如何?原因是什么?“这一题中,几乎35%的人认为经常拥堵,45%的人认为偶尔拥堵。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玩笑,丈夫送妻子去机场,妻子坐完4小时飞机打电话给丈夫告诉她到达了目的地,而此时此刻丈夫也正好到家。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我们能看出,中国的堵车现象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随着我们经济能力的提升,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以光速发展,所以我们在提升经济的同时,也应解决随之到来的困难,使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前行。
进入新世纪以来,交通工具上还有更多变新。
一个是火车提速,尤其是动车组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人们的出行、在途时间,加快了生活节奏和工作效率。
火车还有一大便利就是卧铺、软座、空调列车越来越多,使得人们的出行舒适度越来越高。
另一个是飞机日益进入人们的日常出行工具选择,远途的出行,或者是打折的机票,都很有吸引力。
但常熟一直没有开通铁路线,也没有飞机场,所以如果我们要去远的地方,还得首先坐长途汽车去苏州坐火车或者去上海北京之类的地方坐飞机才行。
四、启示改革开放不仅使我们的交通工具有了较大的提升,也使公共交通有了质的飞跃。
我依稀记得小时候的公共汽车只有几辆,车子也很小。
反观现在,城市的公交车密度越来越大,服务也越来越好,各种便利的、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优惠的公交卡也受到广泛欢迎。
基本上所有的地方,公交车都能到,公交车也又大又宽敞,完全不像以前那样。
最近,我们城市的公交车站更是应用了电子显示牌也配备了wifi,十分先进。
公共自行车的出现也极大的方便了我们,如果我们不愿坐车,也可以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既环保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人们日益富足,打出租车越来越普遍,节假日探亲的人们甚至从大城市直接打出租车到边远的乡村。
时间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而改革开放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好的成果,不断地检验着真理。
当然这其中也在不断地改善,就好比大家对于如今交通拥堵的原因诸如“私家车增多;停车不方便;受外地人流影响;红绿灯设置不合理;车辆乱停放;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等等。
”的看法,政府部门包括我们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去思考。
三十多年来交通工具的变迁,我感觉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发挥的作用是最根本的。
改革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放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
改革和开放共同丰富了市场供应,促进了科技进步,使国家和人们富裕了起来,选择型消费、个性化消费得到实现。
这样才使得人们在出行方面,有更多的选择空间、选择权。
改革开放36年交通工具的变迁——常熟市区调查问卷1.你的性别?A.男B.女2.你的职业?A.学生B.在职白领C. 农民工人D.已退休E.其他3.你的年龄?A.10-20B.21-30C.31-45D.46岁以上4.你现在(21世纪)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是?A.汽车B.电瓶车C.自行车、三轮车D.公交车E.摩托车F.其他或无5.改革开放初期(70年代)你或身边大多数人使用的交通工具是?A.拖拉机B.自行车C. 汽车D.摩托车E.其他或无6.80年代你或身边大多数人使用的交通工具是?A.拖拉机B.自行车C. 汽车D.摩托车E.其他或无7.90年代你或身边大多数人使用的交通工具是?A.拖拉机B.自行车C. 汽车D.摩托车E.其他或无8.你觉得常熟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比36年前如何?原因是什么?A.经常拥堵B.偶尔拥堵C.不拥堵9.如果让你选择现在最喜爱的交通工具,你会选择什么?原因是什么?A.汽车B.自行车C.公交车D.电瓶车E.步行或其他乱停放;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等等。
9.原因A.遮风挡雨,比其他的速度快,B.低碳环保C.出行不用担心车位,随心随意D.方便快捷,不会被堵车干扰E.活动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