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中学理论精讲—顾萌
- 格式:pdf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34
题海实战(全国班1000题)——顾萌(多选题)2. 关于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 美国采用的学制不利于教育的普及B. 英国采用的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C.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双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D. 苏联采用的学制致使教学不够灵活德育德育概述——p69—1(多选题)1. 下列关于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 德育过程的结果和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均存在与社会要求相一致的情况B. 德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单边活动过程C.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而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D. 德育过程不能与品德形成过程画等号德育过程——p71—5(单选题)5. 德育过程中的基础是()。
A. 提高道德认识B. 陶冶道德情感C. 激发道德动机D. 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德育过程——p71—7(单选题)7.“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职业原则体现了()。
A.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德育过程——p71—2(多选题)2. 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有()。
A. 德育不可通过正面的教育来进行B. 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C. 舍弃情感,仅靠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D. 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德育原则——p73—2(单选题)2. . 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
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
A. 正面疏导B. 因材施教C. 长善救失D. 知行统一德育原则——p74—7(单选题)7. 某学校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教育活动,邀请缉毒干警和学生家长参加,这一活动体现了学校德育贯彻()。
100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析顾萌萌 白 涛(陆军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1)摘 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也对高校思政课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做好思政课的改革创新,需要深入探析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新背景、新要求,进一步围绕课程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方法等路径探索改革方案,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和更有利的支撑。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
特别是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八个统一”,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意义(一)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而“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高校思政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前沿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1]立德树人要求重视大学生情感体验、道德养成和价值锤炼,是学生由情感道德认知慢慢内化为情感共鸣、道德行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这只有力的手必须要长期稳健地把握住教育的思想方向。
培育时代新人,需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思想途径,需要紧紧围绕思政课这个主渠道;开展德育工作,需要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但也要通过思政课这个龙头形成合力。
因此,高校办好思政课,明确育人导向,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根本途径。
(二)高校一直探索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是当前高校育人工作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全国班冲刺预测心理学——顾萌1重点知识梳理2关于考试的注意事项3考试焦虑怎么办?重点知识梳理名称关键点感受性能力感觉阈限数值绝对从无---有差别从有---有区别1.关于老年人感知觉退行性变化的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感觉阈限降低,感受性下降B.感觉阈限升高,感受性下降C.“老花眼”是最明显的视力减退症状D.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2. 一个人我要用 1 分力拍他,他能感觉得到。
另一个人我要用 3 分力拍他,他才感觉得到,我们说前者的( )要比后者强。
A. 绝对感受性B. 差别感受性C. 绝对感觉阈限D. 差别感觉阈限名称特点知觉选择性对象和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性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知觉理解性经验背景(同一个事物)知觉恒常性对象没变,条件改变1.在知觉中,人们力求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意义,即知道它“是什么”,并能用词语把它表示出来,这叫作( )。
A. 知觉的选择性 B. 知觉的理解性C. 知觉的整体性D. 知觉的恒常性2.当进人一间屋时,有人关注盆景,有人注意看条幅。
这是知觉的( )。
A. 选择性B. 恒常性C. 理解性D. 整体性名称特点记忆痕迹衰退说不强化就会产生遗忘干扰抑制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单一抑制、双重抑制同化说最积极的遗忘学说动机说由于动机或情绪引起提取失败说舌尖效应1.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学习材料两端的项目学习快、记得牢,而中间部分总是学得慢记得差些。
可用于解释这种知识遗忘的理论是( )。
A. 提取失败说B. 痕迹衰退说C. 干扰抑制说D. 动机压抑说2.因为回忆某些痛苦的经历会使人感到不愉快,所以与之有关的事件可能更容易遗忘。
解释这种遗忘现象的理论是( )。
A. 消退学说B. 干扰学说C. 压抑学说D. 提取失败学说。
题海实战(全国班1000题)——顾萌师生关系——p39—2(多选题)2. 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 师生在教育中是“主导—主体”关系B. 师生在学生管理上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C.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D. 师生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是相互影响的关系课程课程概述——p40—5(单选题)5. 我国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A. 必修的综合课程B. 活动型分科课程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D. 选修的校本课程课程概述——p41—6(单选题)6. 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结果的课程是()。
A. 活动课程B. 广域课程C. 学科课程D. 核心课程课程概述——p42—1(多选题)1. 校本课程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落实为相关的校本课程书面教材B. 应该加强一线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建设C.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借助校外专家的指导D.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鼓励因校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课程概述——p42—3(多选题)3. 下列观点中,属于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的有()。
A. 学生是课程的核心B. 课程的价值在于唤醒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达到社会改造的目的C. 课程的组织要心理学化D. 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为目标课程概述——p43—1(单选题)1. 赫钦斯认为“最实用的教育是最重理论的教育”,主张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与其持相似课程理论观点的教育家()。
A. 杜威B. 布鲁纳C. 布拉梅尔德D. 克伯屈课程概述——p43—4(单选题)4. 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的教育思潮是()。
A. 存在主义教育B. 要素主义教育C. 永恒主义教育D. 结构主义教育课程概述——p43—5(单选题)5. 学科课程的缺点不包括()。
基于解题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深度教学策略霍朦朦(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ꎬ江苏连云港222399)摘㊀要:深度教学是相较于浅层教学而言的一种 真教 方式ꎬ是构建高效课堂ꎬ助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基础ꎬ对强化学生解题能力培养以及核心素养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深度教学进行概述基础上ꎬ重点研究了基于解题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深度教学意义与策略ꎬ旨在助力构建高效物理课堂.关键词:初中物理ꎻ深度教学ꎻ解题能力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08-0101-03收稿日期:2022-12-15作者简介:霍朦朦(1992.6-)ꎬ女ꎬ江苏省连云港人ꎬ本科ꎬ中学二级教师ꎬ从事物理教学研究.㊀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ꎬ构建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ꎬ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ꎬ成为当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然而ꎬ以往的物理教学主要侧重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浅层教学ꎬ无法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内在本质形成深刻认知ꎬ影响学习的实效性.如果可以贯彻深度教学理念ꎬ对整个物理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ꎬ就可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水平.1深度教学的含义与特征深度教学是同深度学习相似的一种有效性教学理念ꎬ其不是对知识量与难度进行无限增加ꎬ而是突破简单的知识学习和机械化训练等束缚ꎬ注意结合内在知识结构ꎬ深刻完整地处理学科知识ꎬ指导全体学生在课堂中从学符号逐步走向系统化理解及掌控学科思想与方法ꎬ尤其是最终走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这一发展路径.对深度教学而言ꎬ其特征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生本性ꎬ即深度教学下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ꎬ倡导教学的内容㊁进度㊁方法等安排都要围绕学生的 学 来进行ꎬ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提高自身学习的实效性ꎻ二是启思性ꎬ在深度教学中ꎬ教师角色定位是学生 学 的扶持者ꎬ要充分发挥启发㊁引导及点拨作用ꎬ让学生切实㊁主动㊁深入地体会及感受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ꎻ三是沉浸性ꎬ在深度教学中ꎬ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ꎬ让他们充分运用自身的批判性及反思性等多样化的高阶思维能力来促进他们自身核心素养的养成ꎬ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2基于解题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深度教学意义物理作为初中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具有抽象㊁繁杂㊁综合等基本特征ꎬ学习具有一定难度ꎬ同时ꎬ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ꎬ其包含着诸多的自然规律和科学内涵ꎬ为促进学生解题能力发展ꎬ就必须要高度重视课堂的深度教学.另外ꎬ可在解题教学中渗透深度教学理念对解题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持续改进ꎬ引导学生由浅入深㊁由表及里进行物理题目的解答ꎬ最大程度助力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发展.3基于解题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深度教学策略3.1挖掘物理规律ꎬ培养有效推理能力深度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物理101知识学习或物理问题分析中正向迁移所学物理知识.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指导学生对相关物理规律的内在本质及联系进行理解ꎬ要注意在全新情境下通过推理论证和分析的方式来简化整个问题分析过程ꎬ助力他们推理能力以及解题能力发展.例如ꎬ在 串联 部分知识学习期间ꎬ大多数初中生都知道U1U2=R1R2ꎬ如图1电路.为达到深度教学目的ꎬ此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将所学的基本规律ꎬ以动态电路分析的手段来开展引申与拓展活动(图2).如果左移滑动变阻器的滑片ꎬ结合串联电路来确定R1本身所分配到的电压相应地呈现为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那么这时候如果保证U总不变ꎬ分配给R2的电压值必然会相应地减小.图1㊀串联电路R与U关系图图2㊀动态电路R与U关系图在指导学生对上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ꎬ可以结合如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来指导学生利用串联电路下的电压基本分配规律来求解问题.3.2深度理解概念ꎬ培养缜密辨析能力在深度教学下ꎬ初中物理教学必须要夯实根基ꎬ即让学生灵活掌握物理概念㊁定律㊁公式等基础知识.在实际的深度教学实践中ꎬ可以从情境创设㊁定义引出㊁有效练习㊁贴合实际㊁拓展变通等多种教学视角出发ꎬ对整个物理教学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及优化.其中情境创设㊁定义引出㊁有效练习几个教学环节属于浅层教学的范畴ꎬ而贴合实际㊁拓展变通则属于深度教学范畴.因此ꎬ在初中物理概念知识的教学过程中ꎬ要注意科学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启思问题ꎬ指导他们灵活地运用比较㊁抽象㊁概括㊁类比等多样化的手段及方法来对物理概念知识形成深刻认知ꎬ最终提高缜密辨析能力.例如ꎬ在 机械效率 这一概念学习期间ꎬ为了使初中生对总功㊁额外功以及有用功等相关方面的基础物理概念形成深刻认知ꎬ实际教学中可以联系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情况ꎬ科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ꎬ如可以联系 用水桶从井中取水 这一生活化的情境ꎬ创新应用层次化的问题设计方式来开展深度教学活动ꎬ提高他们学习这部分物理知识的实效性ꎬ具体的层次化问题如下:(1)从水井当中利用水桶打水的目的是?(2)为顺利打水ꎬ是否还需要使用水桶之外的其他辅助工具?(3)在对水做功的同时ꎬ能否可以实现对水桶本身不做功?(4)在利用水桶打水期间ꎬ拉力做功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各是什么?(5)如果水桶脱离吊绳而坠入井中ꎬ那么为了打捞上来相应的水桶ꎬ总功㊁额外功与有用功各是什么?(6)现有容积相等的由铁皮㊁木头与塑料构成的水桶ꎬ如果从物理视角出发ꎬ你会选择使用何种材质的水桶进行打水呢?为什么?在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ꎬ可以深化他们对这些关键知识的理解ꎬ之后可以为他们设计下一道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物理题ꎬ以此来进一步巩固他们对机械效率概念的认识.3.3传授思维工具ꎬ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在深度教学活动开展背景下ꎬ助力学生发散性㊁批判性㊁抽象性等方面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是构建有效物理课堂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同理ꎬ在求解物理计算题期间ꎬ应该有计划地向他们传授一些必要的思维工具与方法ꎬ以此来有效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3.3.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加强发散性思维的指导及运用ꎬ辅助学生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重要保障.比如ꎬ在学习 密度 方面物理知识期间ꎬ针对 某所学校的实验室现在需要采购4kg酒精ꎬ使用4.5L容器能够装下吗? 这一物理问题求解ꎬ大多数初中生在分析及求解期201间会借助酒精体积求解的方式来进行判断.但是这种求解方式起不到训练发散性思维的作用ꎬ如果可以渗透 一题多解 训练方法ꎬ那么可以在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这部分物理知识的同时ꎬ促进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发展.比如ꎬ可以启发学生从 4.5L容器最多可以盛多少重量的酒精? ㊁ 4kg某种液体体积是4.5Lꎬ试求该种液体密度? 等视角来分析问题ꎬ借助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拓展思维ꎬ促使迁移所学的物理知识.3.3.2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也是促使初中生在问题分析中可以进行深入思考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ꎬ其在物理问题剖析及求解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比如ꎬ针对 在某一8V电源上串联R1和R2ꎬ二者阻值分别为6Ω和未知ꎬ其中R1电阻电压是6Vꎬ试求R2 这道物理问题的求解ꎬ如果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采取正向思维来对问题进行求解ꎬ那么他们一般会先通过R1的阻值与电压来确定串联电路电流ꎬ之后再结合电源电压来对电路总电阻进行求解ꎬ之后再将R1减去之后即可.但是这样的基于正向思维的解题训练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此时如果指导学生在对本道题进行分析中灵活应用逆向思维来求解问题ꎬ那么可以很好锻炼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ꎬ即:首先通过R2所涉及到的欧姆定律计算公式ꎬ基于结果来对已知条件进行推理ꎬ之后可以从R2=U2/I2来确定题干中对应的U2和I2ꎬ进而可以基于电源电压以及U1来求解出U2ꎬ紧接着可以从R1和U1来求得I2ꎬ最后即可快速确定出R2.3.4聚焦物理原理ꎬ培养学以致用能力物理同生活实际有着紧密联系ꎬ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利用物理原理进行解释.但由于初中生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ꎬ且动手实操能力㊁模型建构能力都相对较弱ꎬ造成学生难以实现物理原理的学以致用.因此ꎬ在将深度教学理念融入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ꎬ必须要注意为他们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深度探究活动ꎬ保证他们可以深入理解及感受物理知识的内在原理与本质等ꎬ最终助力他们 学以致用 能力发展.例如ꎬ在学习 杠杆 部分知识期间ꎬ为了使学生对杠杆形成机理和原理㊁杠杆作用等方面物理知识深刻理解ꎬ可以在教学之初为学生在课堂中准备好羊角锤等一些必要的工具或设备等ꎬ指导他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亲自体验及感受羊角锤对模板中钉子进行翘起的整个过程.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图3所示的图像ꎬ并要求学生结合杠杆方面的知识来绘制出撬起钉子过程中的杠杆模型的支点㊁动力臂㊁阻力臂等要素.通过这种深度教学方式ꎬ可以使学生对杠杆原理以及应用形成深刻认知ꎬ提高他们学习这些物理知识的效果ꎬ尤其是对他们自身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图3㊀羊角锤对模板中钉子进行翘起图总之ꎬ初中物理深度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发展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在基于解题能力培养中开展初中物理深度教学期间ꎬ要注意从挖掘物理规律和培养有效推理能力出发ꎬ注重指导学生深度理解概念ꎬ传授思维工具ꎬ以此来培养他们缜密的辨析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ꎬ最后也要注重指导他们聚焦物理原理ꎬ培养学以致用能力ꎬ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参考文献:[1]任驰.培养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对策[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ꎬ2021:1081-1082. [2]兰措吉.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智力ꎬ2021(17):141-142.[责任编辑:李㊀璟]301。
利用分类讨论法解中考题
丁遵标
【期刊名称】《政治思想史》
【年(卷),期】2003(000)007
【摘要】@@ 2002年黑龙江省中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rn曙光中学有一块三角形形状的花圃ABC,现可直接测量到∠A=30°,AC=40m,BC=25 m.请你求出这块花圃的面积.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丁遵标
【作者单位】安徽省舒城县杭埠中学,2313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分类讨论思想在解中考题中的应用 [J], 韩春见
2.分类讨论——中考命题的注目点——基于分类讨论的2015年中考题综述 [J], 邢成云
3.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中考题 [J], 无
4.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中考题 [J], 钟国雄
5.利用构造法和分类讨论解染色问题 [J], 龚卫东;严镇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eaching of Concept
作者: 顾援
作者机构: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9
出版物刊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5-69页
主题词: 概念;概念教学;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概念是揭示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 概念可看成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人类认知加工的主要内容.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 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概念的获得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形成概念, 一种是掌握科学概念.学生概念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教科书、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帮助掌握的科学概念.科学概念的掌握, 不能靠死记硬背, 而是要经过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同化.学生的概念学习主要受其受教育、材料呈现方式和教学反馈的影响.对此, 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宜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组织材料、将知识系统化、以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控制无关特征、运用正例和反例、运用变式和比较等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
顾淼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12(000)031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思想问题和理解社会问题的重要学科。
思想品德课不仅是培养"四有"新人的主要手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
【总页数】1页(P25-25)
【作者】顾淼
【作者单位】如皋市磨头镇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全面实行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2.刍议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刍议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
3.试析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
4.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
5.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