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心理学

北大心理学

北大心理学
北大心理学

第一章:导言

本章的重点提示与解读: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个体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二、信度与效度

研究效度指一项研究的有效性,即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基于事实或证据的,是可

以被证明的。

信度指研究的可靠性,即研究的前后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它包含两方面,一是不同的研究者之间的一致性;二是一个研究者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进行重复研究时的前后一致性。

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四、主试效应

在心理学研究中,当主试对被试有某种期望时,就会于无形之中对被试的行为产生微妙的影响,这种影响称为主试效应(Experimenter effect)

五、被试效应(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

1927~1932年间,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西部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工作条件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者发现,工人的生产力随着照明强度的增加而提高。然而,当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工人的生产力仍在提高。研究者很快意识到,工人生产力的提高,并不是因为照明强度的变化,而是因为工人知道自己正在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自己正在被研究。后来,人们把被试的行为改变不是因为实验处理,而是因为被试意识到自己正在被研究这种现象,称作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实际上是一种被试效应,反映了被试对自身的某种期待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

六、安慰剂效应

在心理学的研究情景中,当行为反映受到个人对作什么和如何感受的预期的影响,而不受特定的介入或产生某种反应程序的影响时,安慰剂效应就发生了。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本章的重点提示与解读:

一、感觉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有关的名词:绝对阈值与相对阈值、韦伯定律、感觉适应、感觉后像等。

(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绝对阈限:能够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作此感受的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50%的机率被觉察到的最小的刺激物理量的差别或变化,叫作差别阈限,它的量值又叫最小可觉差。

(3)差别阈限与刺激量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适合中等强度的刺激。

(4)感觉适应: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作感觉的适应。

嗅觉:入芝兰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

视觉:暗适应: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感受性下降的过程

(5)感觉后向: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叫感觉后像。其又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分别表示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和相反的情形。

二、知觉的概念,知觉过程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过程的涵义。

(1)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知觉。知觉是以感觉作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2)自下而上的过程:这表示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

(3)自上而下的过程:知觉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或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一般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知觉的过程和结果。

三、错觉、似动及其表现形式。

(1)错觉知识经验与引起知觉的刺激特征之间不一致的现象。

(2)当视野不同位置的两个光点以每秒4-5次的频率交替出现就会感知到光点在两点间来回运动。

四、知觉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对象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尽管感觉到刺激在变化,但知觉相对稳定。(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位恒常性)

第三章: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本章的重点提示与解读

一、意识的内容和功能

(1)意识的内容:

首先,意识是一种主观觉察。它是一种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其内容是正在觉知的信息;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将自己与其他个体和物体区分的觉知;意识是许多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它起着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第三,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意识状态分为清醒、睡眠、警觉、无意识等

最后,意识控制着我们注意什么和思考什么;意识使我们能够将感觉与学习记忆相结合来认识世界;意识帮助我们选择和存储有意义的信息;意识帮助我们记忆经验,回忆过去和预测未来。

(2)意识的功能

意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监视自我和环境、控制思维和行为和有效利用心理资源三个方面。

二、睡眠和梦

(1)睡眠障碍及原因原因多种,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临床上的抑郁病人睡眠过多或失眠,神经系统参与昼夜节律的调节;从心理社会的角度看,受创伤者容易出现梦魇或失眠等障碍。经历战争、大灾难的人,投诉睡眠问题的比率更高。

(2)梦的解释

精神分析观点:通向无意识最好的一条路;弗洛伊德认为梦是表达无意识欲望。梦的内容就是各种形式的性象征;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

认知观点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蓄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检索,整合和巩固,这些活动一部分进入意识,成为梦。

生理学观点(激活-合成假说)认为,梦只是随机信号,高级的皮层系统对中脑部位随机神经信号的解释

第四章:学习与行为分析

本章的重点提示与解读:

一、什么是学习?

(1)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2)构成学习的要素:学习者,刺激情境,反应。

(3)学习的定义中的三个关键部分: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相对一致的变化,基于经验的过程

二、经典条件作用

(1)定义:将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和能够引起动物作出反应的非条件刺激(uncond itioned stimulus, US)同时多次重复出现,能够在CS和反应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2)经典条件作用的规律

(i)习得:条件刺激(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食物)相匹配,从而学会对铃声作出唾液分泌的过程是条件作用的习得。

(ii)泛化:新刺激越接近原刺激,越可能唤起反应这种对类似刺激的反应就是泛化。(iii)分化:是对刺激差异的反应。

(iv)消退:CS不再与US一起出现,条件反应会减弱,这就是消退。

(3)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情绪反应的解释、抗药力现象、改变免疫功能

三、操作条件作用

(1)桑代克的效果律:行为倾向取决于该行为产生的环境效果;尝试-错误学习。

(2)桑代克的主要观点: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与错误从而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起联结。

在尝试--错误学习过程中,某一反应之所以能够与特定的情境建立联结是因为该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

(3)斯金钠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4)强化

(i)定义:是一种操作,它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物是一些刺激物,它的出现或撤消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ii)强化分两类——正强化:提供奖赏

——负强化:终止一个负面刺激(负面强化物)

(5)操作性条件作用的4种类型

(i)奖赏:自发作出某种反应后得到正强化物。

(ii)逃避条件作用:作出反应后逃避了厌恶性刺激或不愉快情境。

(iii)消退: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但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将降低。

(iv)惩罚: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目的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第五章记忆

本章的重点提示与解读:

1、短时记忆

人们有时把短时记忆称为工作记忆,因为它的作用就象心理的概要记事簿,通过它人们某个瞬间在意识中保持有关的信息,记录和解决问题。另外,将短时记忆看作是由两个成分组成∶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

2、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指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是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并且信息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长时记忆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

3、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指有意识地回忆或表述。例如,语义记忆:一般性世界知识和事实;情节记忆:个人体验的特定情节或事件

4、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指意识不到,但通过行为表现的以及。例如,程序记忆:如何做(驾驶、滑冰)

5、回忆与再认

回忆:从LTM中即刻提取信息;TOT现象(Tip-of-the-tongue)

再认:明确某种事物是否遇到或学习过;填空与选择题的差别。

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详见讲义,掌握曲线特征,以及如何利用该曲线所揭示的规律来改进复习方法,进而改善记忆)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2)曲线(见讲义哈)

(3)遗忘的原因有:(痕迹)衰退;提取失败(没有适当的提取线索);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压抑(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4)复习的合理组织建议:(其它各种正确观点也可酌情给分)一是正确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要及时复习,其次是间时复习。二是复习中的尝试回忆。尝试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三是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针对材料的长短:若材料长,部分复习效果更好;若材料不太长,整体复习效果更好。四是复习的形式多样化。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式能提高复习效果。

7、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指先学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材料的干扰作用。

8、系列位置效应

首因效应:有时间复述。

近因效应:没有后来词的排挤干扰。

第六章认知过程

本章的重点提示与解读:

一、语言的结构

语言的由四个部分组成。即音素(音位phoneme):语言的声音单位;词素(morpheme):语言的意义单位;

词语(word):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句子(phrase & sentence):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二、斯本内现象(Spoonerism)

斯本内现象指在一个短语或句子中两个或更多个词首音的互换

三、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现实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加工形式,它以内隐的或外显的动作或言语形式表现出来。间接性、概括性、对经验的改组

四、表象(image)

表象指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

五、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形式,是推理思维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的基本单位。

六、推理

推理指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它包括

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样本机率),源于观察

演绎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逻辑性推理,源于观念

七、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指从一个情境向另一个情境转换以实现目标的过程(Gilhooly, 1989)。问题解决的三种成分为初始状态、算子和目标状态。

八、问题解决的步骤Holland et al.(1986)的四个步骤

(1)识别两种状态之间的差别。

(2)识别和选择可能的算子

(3)应用算子

(4)继续使用算子直到差异消失

第七章智力与智力测验

本章的重点提示与解读:

1、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的是人的行为。严格的讲,只是测验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行为,以此来推论个体的贯穿全部行为活动的特点。心理测量的效果可以有两个指标来衡量:

----信度:某种测量工具能够得出一致性分数的程度

----效度:测量能够测得到它所要测量到的信息的程度

2、智力的测量

智利测量是鉴别个体能力高低的一类科学工具,一般能力测量,即智力测验。测量治理的指标有: ----智龄:智力实际达到哪个年龄水平

----智商:IQ个体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关系智商=智龄/实龄X100

3、智力的本质

智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4、智力的定义:

智力的概念性定义:抽象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的操作性定义:根据智力测验所测定的能力

5、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掌握图示)

----流体智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智力,如,类比、推理能力。20-30 岁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高峰,30岁以后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受教育文化的影响小。

----晶体智力:获得言语、数学知识的能力,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关系密切。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平缓。

第八章第八章动机

本章的重点提示与解读:

一、动机的定义和来源

1、动机指发动、指引和维护躯体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

2、动机的来源:生理因素、情绪因素、认知因素、社会性因素

二、本能、需要、驱力和诱因

1、本能是指一种先天的生物力量,它预先确定有机体的一些行为倾向或行为方式。

2、需要和驱力

-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 驱力是来源于这种生物需要的唤醒状态,这种唤醒状态驱动有机体去追求需要的满足。

3、诱因

- 诱因是指能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 正诱因:使人产生积极的行为,----趋向、接近某一目标

- 负诱因:使人产生消极的行为,-----离开、回避某一目标

三、动机理论

1、本能说(Instinct Theory)(弗洛伊德):有机体生来就有特定的、预先程序化的习惯和行为倾向,这种行为倾向对其生存至关重要,并以适当的途径确定行为方向,为行为提供能量

2、驱力减少理论(Drive Reduction Theory )(霍尔)某种生物需要触发一种强烈的唤醒状态,这就是驱力。这种未分化的驱力状态为随机活动提供能量;当某种随机活动达到消除驱力紧张的目标,肌体便停止随机活动。消除紧张作为一种强化,增强了目标刺激和有效反应之间的联系。

3、诱因理论:在没有生理需要时行为也会出现;强调环境刺激可以激发人的行为,诱使个体趋向刺激或推动个体离开刺激物;个体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正诱因,回避负诱因

4、唤醒理论(Arousal Theory):人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

5、期待价值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6、归因理论:人类的动机并非来自客观现实,而是来自人们对它的解释

7、马斯洛需求层次:生理(饥渴性);安全(住房、钱);归属和爱(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尊敬的需要(自尊,同伴的尊敬);自我实现(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

第九章情绪、压力和健康

本章重点提示与解读

一、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个体与环境中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具体讲是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行为表现的一种评价反应(积极或消极的感受状态)

二、情绪的特点

(1)情绪是刺激所引起(2)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3)情绪状态不易自我控制

三、情绪的功能

(1)适应生存的心理功能(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4)情绪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

四、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境:比较微弱而在较长时间里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2)激情: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3)应激: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的反应。

第十章人格

本章重点提示与解读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气质与人格的关系

气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是人格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内因,是人格重要部分,气质对环境的依赖性小,不带有道德价值和社会评价的内涵。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气质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三、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论

特质是指人拥有的影响行为的品质或特性,它们作为一般化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倾向而起作用。特质论不把人格分为绝对的类型,而是认为存在一些特质维度,每

个人在这些特质上有不同的表现。

2、人格特质论

共同特质:某个社会文化下大多数人共有的

个人特质:个体身上所具有的

根本特质Cardinal Trait同情心、吝啬、多愁善感

核心特质Centrial Trait清高、直率、内向、孤僻

——次级特质Secondary Trait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的与习惯、态度有关

3、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先天的本能欲望组成的能量系统;快乐的原则

自我:部分有意识,执行者,协调本我和超我;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满足

本我的要求

超我:社会道德和价值内化,良心;道德原则:抑制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监

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第十一章社会心理与行为

本章重点提示与解读

一、关键的术语解释

(1)首因效应:指如下一种效应,即先接受到的信息作用最大。

(2)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指最后接受的信息起着较大的作用。

(3)晕轮效应:对一个人的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个高分特质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

(4)定势效应:以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从而影响以后的心理活动

(5)社会刻板印象: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集合作用,人们会在过去有限的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对某个群体的一些刻板印象

(6)、人际吸引指人与人之间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并且彼此接近一建立感情关系的过程(7)从众:人们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以适合同伴或团体的标准。

二、顺从,影响顺从的因素和提高顺从的技巧

(1)顺从的定义:在他人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倾向

(2)顺从的影响因素:积极情绪、行为的互惠性、合理原因的效果

(3)提高顺从的技巧:

蹬门槛技巧:提出一个小的要求,等他满足该要求之后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

门前技巧:提出一个大的要求,被拒绝后再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这时小的要求被满足的可能性提高

折扣技巧:提出一个很高要求,在对方回应之前打些折扣或给对方其他好处

滚雪球:慢慢增加砝码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笔记完美加强版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北大心理学自考心得分享

北大心理学自考心得分享 2011-03-16 11:59 北大心理学自考心得分享 1、学习方法与应考技巧 2、课程架构简析 一、学习方法与应考技巧 北大心理学自考,有人觉得很难,也有不少人半途放弃的;但也不少一次考六门、七门、八门全过关的,一次过四门、五门还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北京大学的心理学自考,到底难不难呢? 我的基础也不算好,没上完初中,专本科同时报考,三年里考完专科,本科还有五门。因为要挣钱养肠子,一边做事情一边学习,没听过几次课,专科段是全自学的,第一次报考心理统计,我问一个北大讲实验心理的老师,她听我一说情况还自学心理统计,轻轻的摇头,意思是不可能靠自己学习考得过。看心理统计是很痛苦,不过我一次考过,八十八分不算太高,也是目前考得最高分了。通过这件事,我就认定,你想考过和想不想考好,并不在课有多难,关键还是在自己。老师讲不讲,只要你真想考过你就会去找你自己的方法。我也有重考的,不过我觉得是自己没学好的事,不关课程难不难和有没有听老师课的关系。所以,你要听了老师的课,别人考过,你考不过,至少自身的关系还是大一些。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总之是比较麻烦的。 做为公共的知识点,你想到了什么? 至少可以发现,公共的东西你学一次可以重复使用,第一次理解好学透,以后遇到了复习下就可以了,如果这一点你认为说得不对,那你真不适合参加这学习。 当你发现并接受这一点的时候,你已经在自考的路上给自己减少了很大的压力,也减少了不少的负担。这些你也不一定非要认同,因为规律和方法的发现确实不能完全的为简便快速的学习和应考打下通往必然成功的基础。 对课程的设置架构和相互关系有一些基础的了解,我们再来看一下学习的过程。 学习这回事我也不觉得件好玩的事情,所以,必要的努力还是需要的。 如果你去听辅导班的课程,我觉得对于应考来说,虽然不能说像婴儿吃奶那么容易,至少和你搬张课桌的难度不会大多少,前提是你真的认真的听了,事后学习了,考前复习了。

北京大学张智勇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提供者:s9076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张智勇 2000年9月 第1章心理学的性质 01.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02.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03.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04. 范式,是科学界广泛用来了解经验领域的一种宽泛系统的理论假设。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心理学的观点和范式一样,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05. 20世纪初,第一个心理学派,结构主义起源于德国,兴起于美国。起代表人物是 E. B. Titchener(1867-1927)。W. James(1842-1910)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心理学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受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功能主义则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有关。 06. J. B. Watson代表了行为主义的发展。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B. F. Skinner指出,所有行为都可以理解为习得反应,行为因其后果而得到选择。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必须用实验室实验获得资料。 07. 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 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08. 认知观点关注人们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方式。信息加工指从环境中得到输入,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输出。认知观点将心理比作配有软件的电脑。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09. 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潜能,追求自我实现。 第2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获取数据的方式来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包括观察法、个案研究、调查、实验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不可偏颇。 02. 良好的心理学研究一般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理论框架(理论和假设)、标准化过程(混淆变量、控制组、单盲和双盲研究)、普遍性(取样代表性)、客观可观察(信度和效度)。 03. 理论,是组织和解释观察的系统方式,它包括一系列有关各种现象之间关系的命题。假设,是一种尝试的信念或有根据的推测,目的在于预测或解释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指随情境和个体而变化的现象。变量分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两种。 04. 实验研究要经历一系列步骤:提出假设、使变量操作化、指定标准的程序、选择被试、检验结果的统计显著性、得出结论。操作化,指将抽象的概念变成由某种行动或操作所界定的具体变量。 05. 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改变情境的某些方面,检验这种操作对被试反应方式的影响,以评定因果关系。实验者操作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实验者为检测操作效果而观察测量的被试反应即为因变量。 06. 混淆变量,能够产生效应、并且其效应和自变量的效应相混淆的变量。 07. 控制组,不接受实验的操作,代而经历一个中性的条件。研究者常常进行“盲研究”,即被试不知道

北京大学心理学重要实验设计课件

第一讲导论:心理实验研究的哲学基础 一、笛卡尔(1596-1650)和艾宾浩斯(1850-1909) 1.笛卡尔“身心二元论”:“我思故我在”,我的全部本性在于思维作用,认识外界事物必须靠心灵。心灵与形体彼此独立。 “身心交感论”:除了天赋观念、意志以及思维仍由心灵认识外,感觉、爱、恨、恐惧等是这一相互作用的结果。 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成功的关键在于他对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额外变量的控制上。以无意义音节作为词语学习的实验材料──如“DIQ”、“KOP”等。采用这些材料可以达到几个目的:(1) 控制难易度;(2) 控制熟悉度;(3) 控制单元间的联结强度。(4)使用德文字母组合了约2300个无意义音节,解决了词语材料可能重复的问题。 采用序列学习法:把学习材料的各个单元项目排成序列,形成一个词单,在学习时,每个项目都按词单中固定的顺序依次一一呈现给被试,词单呈现完毕,被试开始回忆每个单元项目及其序列位置。例如,第一单元项目是“DIQ”,第二个是“VIF”,中间的记不清了,最后一个项目是“KOP”,如此等等。如果被试不能正确回忆所有的单元项目,或达到预期的学习标准,就必须继续接受另一次学习回忆期,如此等等,直到被试达到预定的学习标准。 以节省百分数为因变量,研究了间隔时间与遗忘的关系,采用了6个不同水平的学习和回忆的间隔时间:20分钟、1小时、8小时、24小时、2天、6天以及31天。 结论:开始一段时间遗忘较快,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遗忘速度减慢。 二、科学研究的实证原则:为什么艾宾浩斯的研究富有生命力? 1.什么是科学 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分界(Karl R. Popper):可证伪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 科学的研究程序:问题假设→实验研究→理论→新的假设…… 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直觉) 2.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

【盛世清北】2021北京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参考书目

【盛世清北】2021北京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参考书目 盛世清北分享: 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54汉语基础考试科目,适用北京大学以下院系+专业: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045400应用心理硕士 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54汉语基础科目的考研参考书目为: 北京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没有官方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指导及历年考生学员用书,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等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王登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朱永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乐国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于参考书阅读方法,盛世清北建议采用: 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除了参考书学习法,盛世清北还建议考生掌握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A: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考研历年真题:北京大学2004年心理学系普通心理学考研试题

考研历年真题:北京大学2004年心理学系普通 心理学考研试题 一、选择题(40*2=80) ____ 1. 1、莱斯博士相信,除非我们了解了与情绪有关的意识经验在生 存和适应中的作用,否则我们不太可能真正了解什么是情绪。这种 观点最有可能与下述哪位学者的观点一致: a. edward titchener b. ivan pavlov c. carl rogers d. william james 2、下面哪一个关于夫妇身份与幸福关系的描述是最不准确的? a. 养育孩子的夫妇比没有养育孩子的夫妇要幸福 b. 没有养育孩子的夫妇比养育孩子的夫妇要幸福 c. 养育孩子的夫妇比没有养育孩子的夫妇并不会更幸福,也不 会更不幸福 d. 夫妇养育的孩子越多,就越幸福 3、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被认为是发现的最主要方法。 a. 意识 b. 无意识

c. 非理性思维 d. 适应不良 4、一般来说,男性会比女性在下述哪一种活动中完成得更好? a. 浏览地图 b. 迷津学习 c. 位置记忆 d. 对表象的心理旋转 5、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我们必须清楚和毫无歧义地定义所有实验变量,以便其他研究者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心理学的这一特征说明: a. 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b. 我们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观的 c. 心理学是以事实和系统观察为基础的 d. 人的行为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6、一个研究者通过测量心率而作为人焦虑的指标之一。在这个研究中,心率: a. 是一个混淆变量 b. 与焦虑成负相关 c. 一个自变量 d. 是焦虑的一个操作性定义 7. 假设你的一个朋友想了解人们第一次约会时一方向另一方透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9 年度博士(申请-考核制)招生说明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2019年度博士(申请-考核制)招生说明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采用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三种招生方式。申请人须按照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相关要求进行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经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招生工作小组对申请人的材料审核评估后确认是否给予考核资格,对符合条件者,通过考核择优录取。具体办法如下: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品行端正。 2、报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②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录取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 ③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满6年(到录取年的9月1日)的人员,可按照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须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已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五名))。 3、身心健康状况符合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体检标准。 二、报名申请 1、采取网上申报,请明确报考专业后填报,我院只接受一个报考志愿。 网报时间:2018年10月15日12:00至2018年12月10日12:00。 网报网址: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72126597.html,/applications/。 报名费每人次200元,须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72126597.html,/applications/ )在线支付;报名费用不予退还。 2、网上报名后,请于2019年1月15日17:00前向我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北京大学海淀区海淀路52号王克桢楼11楼1109室)寄(送)达以下申请资料:

超级详细的北大心理学专硕各科备考经验

超级详细的北大专硕各科备考经验--四战北大 毕业两年多,我只工作过不到一年,而且放弃了本专业,选择了心理学领域。第四次考研,听起来并不吉利,对自己来说也是最后一次尝试,结果很惊喜:北大初试前几名,最终顺利被录取。回顾考研历程,我体验过很多次失败,然后又重新振作,这一路上要感谢的人太多,父母、朋友、勤思老师,还有不少陌生人,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记得一次吃饭时,我偶然听到一句话:如果一条路是你认为值得自己一辈子去走的,那走几年弯路又何妨?我们都希望人生之路可以平坦顺畅,但假使不能,也不要轻言放弃,走到一定阶段,很多选择都殊途同归,我们可以暂时停下来把自己的生活捋清楚准备得更好再整装启程,也可以有梦想有目标就just do it,重要的是你对生活永葆热诚,那不管做什么,都会成为令自己和他人尊重的快乐的人。 ·准备资料 从大二开始我便经常旁听心理学本科的各种课程,包括几乎所有基础学科和其他颇具吸引力的选修课。关于择校,我一开始就瞄着北大去的,没有花费什么时间搜集信息和比较。选择北大有三个原因:一是北大心理学专业很棒,师资强,学风好,重科研,而我作为跨考生就是想有一个深入和专业的学习,也对科研比较感兴趣;二是北大是个综合性大学,除了本专业我还有很多机会来丰富和提升自己;三是北大在北京,交通方便,未来就业机会也多。简单总结就是专业—学校—地理这三个角度,重要性依次减低。 确定好专业和院校,搜集资料就很明确了。前期资料的准备就相当于读一本书的绪论,了解大致信息,然后将目标具体化,此时可以把各种信息汇总整理并记下来,制定一个完整的复习计划,进入下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初试复习 1.专业课 对初试来说,专业课无疑是最具决定性的。通常专业课的复习分三个阶段或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都是看书打基础,时间也比较长,至少三个月。第二阶段看讲义补充知识,建立大致框架并自己整理笔记做总结。做笔记非常花时间,如果没时间可以适当舍弃一部分,只做重要的或内容纷杂的科目。第三阶段练习真题模拟题,继续补充笔记,背记知识点。第四阶段看笔记和背记知识点。 北大的考察科目共有十门:普心、实验、统计、测量、发展、社会、管理、变态、咨询。我是属于看的书比较多的人,但其实看多少书不用强求,我本身也是由于战线较长的缘故,下面是我的书单和每门课的详细复习方法(PS:不是一年内看的,是四年内): ①普心:《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以修订版为主,补充了第四版),《心理学与生活》,《认知心理学》 普心这两本每年都会完整看一遍,今年读《心理学与生活》时特意做了笔记,把里面提到的每个实验都按框架整理出来了。认知是把概念性的知识简单翻了翻; ②实验:《实验心理学》朱滢,《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心理学研究方法》约翰肖内西,《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心理学质性研究导论》实验两本都是只看前面几章,但会看的比较细,每年都会看1到2遍。方法认真看过一遍,有些重要章节会经常翻出来看。40项研究认真看过一遍,看的时候每个实验都有自己注解,后期会挑出有代表性的几个实验带入框架写一下。

北大实验心理学之实验方法毙考题

2017北大实验心理学之实验方法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

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l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l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要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知识要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北大心理学

第一章:导言 本章的重点提示与解读: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个体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二、信度与效度 研究效度指一项研究的有效性,即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基于事实或证据的,是可 以被证明的。 信度指研究的可靠性,即研究的前后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它包含两方面,一是不同的研究者之间的一致性;二是一个研究者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进行重复研究时的前后一致性。 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四、主试效应 在心理学研究中,当主试对被试有某种期望时,就会于无形之中对被试的行为产生微妙的影响,这种影响称为主试效应(Experimenter effect) 五、被试效应(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 1927~1932年间,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西部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工作条件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者发现,工人的生产力随着照明强度的增加而提高。然而,当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工人的生产力仍在提高。研究者很快意识到,工人生产力的提高,并不是因为照明强度的变化,而是因为工人知道自己正在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自己正在被研究。后来,人们把被试的行为改变不是因为实验处理,而是因为被试意识到自己正在被研究这种现象,称作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实际上是一种被试效应,反映了被试对自身的某种期待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 六、安慰剂效应 在心理学的研究情景中,当行为反映受到个人对作什么和如何感受的预期的影响,而不受特定的介入或产生某种反应程序的影响时,安慰剂效应就发生了。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本章的重点提示与解读: 一、感觉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有关的名词:绝对阈值与相对阈值、韦伯定律、感觉适应、感觉后像等。 (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绝对阈限:能够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作此感受的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50%的机率被觉察到的最小的刺激物理量的差别或变化,叫作差别阈限,它的量值又叫最小可觉差。 (3)差别阈限与刺激量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适合中等强度的刺激。 (4)感觉适应: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作感觉的适应。 嗅觉:入芝兰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 视觉:暗适应: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感受性下降的过程 (5)感觉后向: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叫感觉后像。其又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分别表示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和相反的情形。 二、知觉的概念,知觉过程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过程的涵义。 (1)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知觉。知觉是以感觉作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2)自下而上的过程:这表示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 (3)自上而下的过程:知觉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或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一般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知觉的过程和结果。 三、错觉、似动及其表现形式。 (1)错觉知识经验与引起知觉的刺激特征之间不一致的现象。

北大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 全校公共必修课:31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课程名(英文)周学时学分开课时间 03835031 大学英语(一)English(1) 5 3.5 03835032 大学英语(二)English(2) 5 3.5 03835033 大学英语(三)English(3) 5 3.5 03835034 大学英语(四)English(4) 5 3.5 04030040 资本主义经济概论Introduction to capitalist Economics 2 2 三上04030120 马克思主义哲学Philosophy 3 2 二上 04030140 邓小平理论Theory of Deng Xiao ping’s 2 2 三下 04031110 中国革命史History of Revolution in China 2 2 一上 04130001 体育一Physical Education (1) 2 1 一上 04130002 体育二Physical Education (2) 2 1 一下 04130003 体育三Physical Education (3) 2 1 二上 04130004 体育四Physical Education (4) 2 1 二下 60730010 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Military Theory and Military Training 2 2 一上 •; 院系必修课:69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课程名(英文)周学时学分开课时间 00130221 高等数学( C )(上)Advanced Mathematics(C)(A) 5 5 一上 00130222 高等数学( C )(下)Advanced Mathematics(C)(B) 5 5 一下 00130340 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 3 3 一下 00230020概率统计( B ) Probability andStatistics 3 3 二上 00431231 物理学(C)(一)Physics(C)(1) 4 4 一下 00431232 物理学(C)(二)Physics(C)(2) 4 4 二上 00431261 普通物理实验(B)Laboratory Physics 4 2 二上 01130310 普通生物学General Biology 4 4 一上 01130320 普通生物学实验( B )Laboratory General Biology(B) 2 1 一上01130370 生理学(B)Physiology(B) 3 3 一下 01130380 生理学实验(B)Laboratory physiology(B) 2 1 一下 01630011 普通心理学(上)General psychology(A) 3 3 一上 01630012 普通心理学(下)General psychology(B) 3 3 一下 01630020 CNS解剖Functional Anatom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2 2 一下01630031 实验心理学(上)Experimental psychology(A) 2 2 二上 01603331 实验心理学实验(上)Laboratory Experimental psychology(A) 2 1 二上01630032 实验心理学(下)Experimental psychology(B) 2 2 二下 01603332 实验心理学实验(下)Laboratory Experimental psychology(B) 2 1 二下01630050 心理统计(1)Statistics for Psychology(1) 2 2 二上 心理统计(2)Statistics for Psychology(2) 3 3 三下 01603010 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 3 3 三上 01630060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 3 二下 01630090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 3 3 三下 01630100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3 3 三上 01630120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3 3 三上

2017心理学考研:北大实验心理学复习重点(1)-毙考题

2017心理学考研:北大实验心理学复习重点(1)-毙考题

2017心理学考研:北大实验心理学复习重点(1)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l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

了高限效应。 l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整理的普通心理学200概念!--根据北大和北师大教材[1]

我整理的普通心理学200概念!--根据北大和北师大教材(一)

我整理的普通心理学200概念!--根据北大和北师大教材(一)

有个别概念没找到的,请有心人补充。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映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和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论和规律,建立心理学研究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的方法。普通心理学既包括过去研究中已成定论的为科学实践证实并为科学家所公认的理论和规律,也包括虽不一定为大家所公认但却有重大影响的理论和学说还包括处于科学发展前沿的新成果和新发现。 4. 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既是结构单位也是功能单位,它不同于身体细胞的功能主要在于它可被输入的刺激所激活,引起神经冲动,进行冲动传导。其构造上基本由三部分即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就其功能和分布不同可分为传入,传出和联合三种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为突触传递。 5. 极化现象:这是神经传导的电化学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当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钾离子的浓度在膜内比膜外大30倍,而钠离子的浓度膜外比膜内大10倍。为维持他们的浓度,膜内外电位差允许钾离子透入膜内,而不允许钠离子渗入。于是形成了膜内负电荷、膜外正电荷的电位差。这就是膜的极化现象。这种电位被成为静息电位。 6. 去极化过程:当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受到足够强的刺激时,细胞膜电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钠离子迅速进入膜内,使膜内负电位差消失,即为去极化过程。 7. 动作电位:经过去极化过程,神经元便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进入活动状态,形成了神经冲动,成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大约1毫秒。 8. 突触传递:神经元之间是以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外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数突相联系的,这种特殊的联系结构称为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这种联系方式就是突触传递,它使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它是通过神经化学递质和电变化两个过程完成的。这一神经细胞的工作方式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不但是重要的而且是直接的。 9. 突触后电位: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变化,大量的钙离子进入突触小体,使囊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之接触,这时储存于囊泡中的神经递质被释放出来而进入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相结合。于是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分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这种兴奋性和抑制性电位的相互影响决定着特定的神经元是否有可能在特定时刻发放动作电位-----引起神经兴奋或抑制。 10. 外周神经系统:就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机构,它包括从外周感觉器官内导到中枢的神经组织和从中枢外导到效应器官的神经组织。从结构上看,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和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的自主神经系统。 11. 反射:动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的一种应答式反应。这种反应的发生有赖于反射弧的完整,是一种刻板的简单动作,主要是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12. 反射弧:组成反射的内导、中间、外导神经3部分的功能联系,成为反射弧。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基本模式。 13. 反馈:

北大心理学研究生参考教材

北大心理学专业课程 基础心理学专业简介 一、专业简介 基础心理学专业成立于1978年。其前身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本专业为理科专业,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在心理学领域中,掌握坚实的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与不断创新的能力。在心理学基本研究手段方面受过良好的训练,能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在个人素质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及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语言运用能力。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53学分其中: 1. 必修课程:100学分 ● 全校公共必修课:31学分 ● 院系必修课:69学分 2. 选修课:47学分 ● 系选修课 ● 校公共选修课见公选课课表 其中要求:文科学分(大学语文)4学分艺术类学分2学分 3.生产劳动(必修):一周,不计学分。 4.毕业设计:毕业论文6学分 应用心理专业 一、专业简介: 应用心理学专业成立于1995年。本专业为理科专业,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训练,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广泛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学基本实验方法,能够适应社会的各种实际需要,特别是临床咨询、心理治疗、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论文写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53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100学分 ● 全校公共必修课:31学分 ● 院系必修课:69学分 2. 选修课:47学分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北大应用心理硕士毕业可以去考什么方向的公务员

北大应用心理硕士毕业可以去考什 么方向的公务员 关于北大应用心理硕士考研报考就业是大多数人都关心的问题。毕业生选择就业方向不唯一,对于自主创业,从事教育教学,公务员以及进入企业大家的选择参考太多,可以对比结合自身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就业方向,前景分析如何.小编现在整理统计如下给有帮助的 一、北大应用心理硕士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北大应用心理硕士近年毕业生去向统计:45%保研、40%出国留学、15%就业,就业率居于全国同类专业院校的首位。 北大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 (一)进学校当老师 大中专学校心理专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教师、大学生政治辅导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教育机构研究工作人员等。 (二)到行政事业单位当公务员 应用心理硕士生目前能够进入的主要行政事业单位有公检法系统和教育政府管理部门。一些特殊的行业对应用心理毕业生的需求比较大,如司法厅局、公安局以及劳教所、监狱等,还有各级教育行政和研究部门每年都有一定的数量进入指标。 (三)入伍进部队 近些年,基层连队、武警部队从地方大学招收具有心理背景的研究生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人心理辅导工作等,这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途径。武警系列中,消防部队、边检、缉毒等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有一定的需求。 (四)进企业 对于应用心理研究生,企业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从销售人员的培训、客户消费心理分析、产品设计的人性化分析,到从事于人力资源有关的人才测评、职业评估、员工心理素质培训以及对承受心理高压群体的释压训练等,都需要专业的学过心理的人才来完全。 (五)进社会专业服务机构 从事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家庭、婚姻指导、心理指导(医院、社区)等专业咨询服务工作等。这些专业的服务机构,多数以私营公司或机构为主,对接受过专业咨询技术培训的应用心理专业的研究生来说,从事这些专业的咨询服务具有较大的就业竞争力。 (六)自主创业 创建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培训机构、社会调查专门机构等。开办心理诊所、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开办心理教育培训中心都要自主创业的主打项目。在上海、北京、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相对于内地,观念比较新,创业环境更好一些,市场需求大一些。所以,私营为主的心理咨询服务很有发展前景。

北大普通心理学笔记整理

北大普通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1章心理学的性质 1、什么是心理学?它与传统自然科学有何不同? 2、城市中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比乡村高,试分别从先天和后天的角度给出可能的解释。 3、简述心理学各大流派的主要特点。 第2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哪两大类?它们在应用范围、实施步骤、做结论上有何不同? 2、实验研究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3、什么是单盲或双盲实验设计?为什么要这么做? 4、案例研究与调查研究有何区别? 5、北京大学某教授想研究南方和北方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他选择北方的北京大学和南方的南京大学为调查对象,试图亲自以面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约40名学生。请分析这一研究方案有什么弊端。 6、请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老师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指出其中的各种变量。 第3章心理学的生理基础 1、神经元之间的神经冲动是如何传导的? 2、神经系统一般分为哪两大系统?其主要构成是什么? 3、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何异同? 4、大脑皮层分哪四个部分(叶)?各自的主要功能?

5、割裂脑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第4章感觉和知觉 1、感受器的功能是什么? 2、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区别是什么? 3、比较颜色的三原色理论和拮抗理论。 4、频率不同的声音是如何被知觉为音调的? 5、分心或干扰为什么能减少疼痛感? 6、信号侦察论与传统的阈限测量有何不同? 7、什么是特征觉察器?该提法与Gestalt理论有何不同? 8、什么是阈限下知觉?它对人的实际行为影响有多大? 第5章学习 1、学习的要素是什么?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如何解释学习的过程? 3、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根源是什么? 4、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有何不同? 5、奖惩并不总是有效,为什么? 6、行为主义如何解释迷信行为? 7、设计一个简单的程序用以训练狗听到指令后与人握手。 8、潜伏学习现象说明了什么? 9、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角度如何解释中学生抽烟的现象? 第6章记忆 1、短时记忆有何特点?它与工作记忆是什么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