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受力分析详细讲解
- 格式:docx
- 大小:17.06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物理之受力分析知识点一、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和摩擦力的方向1、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判断是否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可以设想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撤离”,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若能,则与接触物体间无弹力;若不能,则与接触物体间有弹力。
2、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可以假设物体间接触面光滑。
根据是否发生相对滑动、向哪滑动来判断是否存在静摩擦力及其方向。
方法提炼1、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假设法;2、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4)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二、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方法所谓动态平衡问题,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中。
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化动为静,静中求动。
规律总结1、解析法: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因变量的变化。
2、图解法:在共点力的平衡中,有些题目中常有“缓慢”一词,表示物体处于动态平衡。
解决动态平衡类问题常用图解法,图解法就是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受三个力)的基础上,若满足有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有一个力方向不变时,可画出这三个力的封闭矢量三角形来分析力的变化情况的方法,图解法也常用于求极值问题。
三、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1、整体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各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方法,整体法的优点在于只需要分析整个系统与外界的关系,避开了系统内部繁杂的相互作用。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三物理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其中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关键内容。
在受力分析中,学生需要正确理解和应用多个概念和原理,以解答与受力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受力分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受力的基本概念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基本要素。
受力的大小用力的大小来表示,单位是牛顿(N);受力的方向则通过箭头表示,箭头的指向为受力的方向;受力的作用点指的是受力施加的位置。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可以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垂直方向的力的过程,根据三角函数可以求得力的分解后的分力大小。
三、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上合力为零的状态,物体在力的合成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解决与平衡相关的问题。
四、摩擦力摩擦力是由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根据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以求解摩擦力的大小。
同时,还需了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判定条件。
五、弹力弹力是由弹簧、弹簧秤等具有弹性的物体产生的力,具有大小与伸长量成正比、方向与伸长方向相反的特点。
弹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胡克定律来计算。
六、斜面上的力当物体放置在斜面上时,重力可以分解为垂直向下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根据斜面的倾角和力的平衡条件,可以求解物体在斜面上所受的力。
七、浮力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抗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以通过阿基米德原理来计算,也可以根据浸没物体受浮力平衡条件来解决问题。
八、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受力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是力的作用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第三定律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的受力解析受力解析就是解析物体的受力,受力解析是研究力学识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识题的重点。
受力解析的依据是各样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色一 .几种常有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色。
1.重力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力,只需物体在地球上,物体就会遇到重力。
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一个小难点。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弹力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假定法和运动状态解析法。
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弹力的方向的判断:面面接触垂直于面,点面接触垂直于面,点线接触垂直于线。
【例 1】如图 1— 1 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圆滑。
图a中接触面对球无弹力;图 b 中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
a b图 1—2图 1— 1【例 2】如图 1— 2 所示,判断接触面MO 、ON 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圆滑。
水平面ON 对球有支持力,斜面MO 对球无弹力。
【例 3】如图 1— 4 所示,画出物体 A 所受的弹力。
a 图中物体 A 静止在斜面上。
b 图中杆 A 静止在圆滑的半圆形的碗中。
c 图中 A 球圆滑, O 为圆心, O'为重心。
a b c图 1— 4【例 4】如图 1— 6 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球,试解析以下状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3.摩擦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向。
摩擦力的方向为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向方向相反。
判断摩擦力有无和方向的方法:假定法、运动状态解析法、牛顿第三定律解析法。
【例 5】如图 1— 8 所示,判断以下几种状况下物体 A 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
图 1— 8图 a 中物体 A 静止。
高中物理经典受力分析高中物理经典受力分析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涉及了大量的现象和规律。
受力分析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应用。
在物理学中,受力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利用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高中物理经典受力分析的内容。
一、力的概念力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或形状变化的原因。
它可以使无动力学物体运动,也可以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甚至会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大小一般用牛顿(N)作单位,方向用箭头表示。
力的两个重要特性是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点也是不可忽略的。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在物理学中,对于物体的受力状况,应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
这条定律阐明了力的作用是以加速度的形式表现的。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为:F=ma公式中,F代表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
如果对物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需要考虑到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并且必须将它们合成成一个合力,再用这个合力按照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在受力分析中,还需要掌握两个有用的概念: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阻止物体滑动的力,只有当物体受到的力大于阻止其滑动的最大摩擦力时,物体才会发生滑动。
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其大小与物体受到的压力成正比。
在受力分析中,还要考虑到摩擦力的作用。
三、受力分析的步骤在受力分析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画出物体的图像,标出物体受到的所有力,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将所有力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量(如果需要的话),并计算出它们的大小。
3.计算出所有力的合力,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4.根据物体的加速度,计算出物体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距离。
5.如果涉及到摩擦力,需要根据问题的要求,计算出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判断物体是否会发生滑动。
四、应用范围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物体的受力分析一、知识要点:(应牢记)1、分析物体受力的一般步骤是:先把要研究的物体从相互作用的物体群(系统)中隔离..出来,接着分析它受到的性质力...,如:重力、弹力(拉力、支持力等都可归属于弹力)、摩擦力等力。
⑴按确定的顺序分析受力(以防止“漏力或添力”)。
如:重力→弹力→摩擦力⑵再结合按确定的方向分析受力(以防止“漏力或添力”)。
找弹力(或摩擦力)时,以研究对象为中心,从下端接触面开始,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依次找出各接触面的弹力(或摩擦力);如果研究对象的内部还有物体,则按“先外后内”的顺序找力;⑶重力有且只有一个;有几个接触面就可能..有几个弹力;有几个接触面就可能..有几个摩擦力;(是否有“力”还得根据题给条件判定)2、隔离法与整体法:在受力分析中研究对象的选择通常有隔离法和整体法。
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采用的是隔离法;但有时解答一个问题时又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叉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要注意灵活运用。
3、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注意:⑴物体受到的力都有其施力物体,否则该力不存在;不能随意认为物体受到了某力。
⑵受力分析时,只考虑根据性质..命名的力。
⑶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不能同时考虑,否则重复。
⑷只能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不能分析研究对象对别的物体施加的力。
⑸合理隔离研究对象,合理选用整体法、隔离法。
⑹画好受力示意图。
4、判定一个力的有无及方向(或大小)的方法⑴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定义);⑵从物体所处的状态(平衡和非平衡态)入手结合各种力的特点,然后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可结合假设法);二、例题解析〖例1〗如图1所示,一匀质木棒,一端靠在光滑圆球上,另一端搁于水平地面上,木棒处于静止状态,这时木棒受到的力有:()A、重力、地面和球的支持力B、重力、地面的摩擦力C、重力、地面和球的支持力、地面的摩擦力D、重力、地面的摩擦力和球的支持力〖拓展〗画出其它物体受到的力。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知识点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易错现象: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怎么才能学好物理1、改变观念和高中物理相比,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并且内容也不算是很多,也更容易掌握一些。
但是能学好初中物理,不见得就能学好高中物理了。
如果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物理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的知识点解析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的知识点解析
学习物体的物体受力前我们必须先认识高中物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
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X=0,FY=0 。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 =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 =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① 三个力必共点。
② 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③ 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
(一)高中物理受力分析要点:
1、明确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
3、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
4、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
高中物理如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众多物理问题的关键。
正确地分析物体所受的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规律,从而顺利地解决各类力学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首先,我们要明确力的基本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压力等等。
当我们面对一个物体时,第一步是确定研究对象。
这个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比如,在分析一个放在斜面上静止的木块时,木块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而在研究一个用绳子连接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时,这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就是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对象后,接下来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分析力。
一个常用且有效的顺序是先分析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大小为 G = mg,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在地球上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然后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常见的弹力有支持力、压力、拉力等。
例如,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就有向上的支持力;用绳子悬挂一个物体,绳子对物体就有向上的拉力。
摩擦力也是经常遇到的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要根据物体的受力平衡来判断。
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正压力,其大小为 f =μN,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在分析受力时,要注意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比如,木块放在斜面上,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地球施加的,而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斜面施加给木块的。
同时,要善于运用假设法来判断力的存在与否。
假设某个力不存在,看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会发生改变,如果会改变,那么这个力就是存在的。
另外,要注意物体所处的环境和运动状态。
比如,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就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就可能会受到摩擦力。
受力分析专题一:受力分析的重要性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之一,因此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准确"。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受力分析的有关知识、力的判据、受力分析步骤以及受力分析时的注意事项有一定的理解。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直观地表示一个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通常用来表示力的作用点,一般将物体所受各力都看作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共点力。
2、在画图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有时并不需要精确画出力的大小,只要把力的方向画正确,并大概画出力的大小即可,这样的力图称为力的示意图。
三:受力分析的方法1、研究表明物体(对象)会受到力的作用(通常同时会受到多个力的作用)。
2、受力分析就是要我们准确地分析出物体(对象)所受的力,并且能用力的示意图(受力图)表示出来。
3、隔离法:在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时,要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各力什么性质的力,力的大小,方向怎样,并将它们一一画在受力图上,这种分析的方法叫隔离法。
4、内力与外力:内力是指对象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外力是指对象以外的物体给所研究对象施加的力。
5、整体法:取多个物体作为对象,分析此对象所受到的力。
(注:在整体法中只分析外力不要分析内力)四:判断受力与否的三个常用判据1、条件判据。
不同性质的力的产生条件是不同的,在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某种性质的力时,最基本的判断是依据这种力的产生进行的,也就是说:这种力的产生条件如得到满足,则物体必受这种力的作用,否则,物体就不会受这种力的作用;(同学们要熟悉重力,弹力,摩擦力,后还要掌握电场力,洛仑兹力,安培力的条件及大小、方向的确定)2、效果判据。
有时候有的力的产生条件是否被满足是很难判断的,比如,静摩擦力产生条件中的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很微妙,在具体的问题中有时就很难说清物体间到底有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到底有什么样的相对运动趋势。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受力分析详细讲解高中物理学习中,受力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基础,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非常基础和重要的知识点。
受力分析内容涵盖很广泛,包括了牛顿三定律、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仪器误差与精度等知识,是高中物理中不可避免的重点难点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牛顿三定律。
牛顿三定律是物理学中最为基础的定律之一,它阐明了物体如何作用力、相互作用力以及物体如何产生反作用力的知识。
牛顿三定律的三个基本原则是:1.移动物体在静止物体上产生的作用力与静止物体在移动物体上产生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物体之间互相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它们各自的作用力,即反作用力互相作用时线性方向一致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的结果可以看作互相抵消。
牛顿三定律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用于汽车刹车、人类的运动等现象的研究。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概念。
惯性系是指物理学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参照系,其中物体受到的外力不会影响其运动状态。
而非惯性系则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参照系,在这种情况下,物体可能会感受到一些与我们常规想象不同的力,如离心力、科里奥利力等。
对于物理学的研究者来说,在进行物体的运动研究的时候,需要明确区分惯性系与非惯性系,并根据不同的参考系分别进行物体的运动分析。
最后是仪器误差与精度的问题。
在实际的物理实验过程中,仪器的误差和精度是不可避免的。
其中,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系统误差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仪器本身存在问题所引发的误差,而随机误差则是由于实验人员自身的因素所带来的误差。
而精度是指实验结果的精确程度,其精度水平越高,说明误差的程度越小,反之则说明误差程度越大。
在进行物理学的实验过程中,准确地评估误差和精度对于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和对该结果进行深度分析至关重要。
总之,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学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涵盖了牛顿三定律、惯性系、非惯性系以及仪器误差和精度等知识。
物理受力分析知识点总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对于解决物体的平衡和运动问题至关重要。
在解题过程中,合理地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各种力对物体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受力的分类、受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和牛顿三定律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讨论。
一、受力的分类1、接触力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力,它包括摩擦力、支持力和弹力等。
其中,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相互之间的不规则性而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方向与相互接触面的切线方向相反;支持力是指支撑物体的支撑面对物体的作用力,通常是垂直向上的;弹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具有弹性的力,方向与接触面法线方向相反。
2、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重量有关,方向始终指向地球的中心。
3、电磁力电磁力是由于物体带电荷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包括静电力和磁力。
静电力是指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它可以是引力也可以是斥力,力的大小与电荷数量的大小和互相间的距离有关;磁力是指由于带电粒子在运动而产生的力,并且它们之间的作用与磁场的性质有关。
4、弹力弹力是由于物体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成正比,可以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
5、拉力拉力是指绳、绳索等细长的物体对物体施加的张力,它的方向沿着绳的方向。
6、压力压力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单位面积上对物体施加的力,方向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以上所述为受力的几种基本分类,我们在受力分析时可以将物体所受到的各种力分解成几个基本力,再进行综合分析。
二、受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并在解题过程中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受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以简化问题的分析;受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力,以更好地分析所受的力的情况。
在受力的合成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求出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力量,以及这些力量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下面是一些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1. 制定坐标系:在受力分析中,首先需要确定一个适当的坐标系。
这有助于我们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和计算。
通常,我们选择一个参考点或参考轴,基于该参考点或轴,给出物体在该坐标系下的位置和位移等信息。
2. 识别力的类型: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识别物体所受到的各种力的类型。
常见的力有重力、摩擦力、弹力、拉力等。
识别力的类型有助于我们确定受力方向和大小。
3. 确定主要力量:在分析物体受力时,找出主要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
主要力量是指对物体运动最为关键或起主导作用的力量。
对于一个物体而言,有时候只有几个主要力量需要考虑,而其他力量可以忽略不计。
4. 绘制力的受力图:通过绘制物体所受力的受力图,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受力分布。
受力图能够清楚地显示力的方向和大小,有助于我们分析受力的平衡和不平衡情况。
5.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分析中,我们通常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
利用该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或已知加速度下的受力情况。
6. 注意力的平衡:受力分析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当物体受到的各个力平衡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的情况下合力为零,这意味着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
通过对受力情况进行平衡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7. 运用自由体图:自由体图是一种受力分析中常用的工具。
它帮助我们将物体从系统中分离出来,对物体所受到的外力和内力进行分析。
通过绘制自由体图,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力的作用方向和相互关系。
总之,在高中物理的受力分析中,合理运用上述方法与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受力的本质和特点。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详解一看就懂!不可错过!(内附经典例题)力学是高中物理所学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高一各阶段考试的重点,更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与关键。
很多同学做受力分析做得一塌糊涂,做共点力平衡的题目也是无从下手。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受力分析技巧和共点力平衡题型练习:受力分析基本步骤找力01找研究对象,只考虑它受到的力02分析力的顺序一般按照“一场力,二弹力,三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分析,以免遗漏画03根据分析寻找,一边做出受力图验04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等验证所做是否正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0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0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0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
0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
0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0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专题四.受力分析◎知识梳理受力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在给定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全部找出来,并画出相应受力图。
1.受力分析的依据(1)依据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和性质特点,每种力的产生条件提供了其存在的可能性,由于力的产生原因不同,形成不同性质的力,这些力又可归结为场力和接触力,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确定是难点,两物体直接接触是产生弹力、摩擦力的必要条件,弹力产生原因是物体发生形变,而摩擦力的产生,除物体间相互挤压外,还要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
一方面物体所受的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它的反作用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和没有反作用力的力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灵活变换研究对象,由作用力判断出反作用力。
(3)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有些力存在与否或者力的方向较难确定,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断。
2.受力分析的程序(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的对象.选取研究对霖豹原慰是要使对留题懿研穷尽量藩侵j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为防止漏掉某个力,要养成按一般步骤分析的好习惯.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他场力(电场力、磁场力)等.(3)每分析一个力,都要想一想它的施力物体是谁,这样可以避免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并不受向上的推力,而刹车后靠惯性滑行的汽车也不受向前的“冲力”.(4)画完受力图后要进行定性检验,看一看根据你画的受力图,物体能否处于题目中所给的运动状态.3.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的力.(2)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4)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4.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1).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2将某个研究对象、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3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4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2).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2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3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明快.◎例题评析【例9】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汇总一、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1、物体受力分析的顺序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我们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找出物体受到的各个力。
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来分析。
2、受力分析的方法1)隔离法:把所要求研究的某一物体从其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这一物体所受到的力。
2)整体法: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分析这一整体所受到的力。
二、常见物体的受力分析1、斜面上的物体1)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作用,其中重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使物体下滑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使物体紧压斜面的分力。
2)沿斜面匀速下滑的物体,由于受到平行于斜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所以同时也受到与下滑分力方向相反的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作用。
3)沿斜面加速下滑的物体,重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使物体下滑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使物体紧压斜面的分力。
由于物体加速下滑,所以物体所受摩擦力平行于斜面向上。
2、水平面上的物体1)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作用。
其中重力的水平分力与摩擦力平衡,重力的竖直分力与支持力平衡。
2)水平匀速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等于动力。
3)水平加速运动的物体,摩擦力作为阻力,阻碍物体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与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在高中物理中,受力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受力分析,我们可以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预测物体未来的运动状态,以及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就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找出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作用,并分析这些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通过受力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向。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
首先,我们要确定分析对象,即我们要对哪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其次,我们要找出物体受到的所有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然后,我们要分析这些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确定它们对物体的影响。
高中物理知识受力分析详细讲解
高中物理知识受力分析详细讲解
(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
(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
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
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
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
(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
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 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
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
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
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
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7.注意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的力。
例如所研究的物体是A,那么只能分析“甲对A”、“乙对A”’、“丙对A”……的力,而不能分析“A对甲”、“A对乙”、“A对丙”……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例如:A、B两物体并排放在水平面上,现用以水平恒力F推物体A,A、B两物体一块运动。
B物体只受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N1,A物体对它的推力N2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
而不存在推力F,不能认为F通过物体A传递给了B。
8.注意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例如: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受到重力mg、斜面对它支持力N 和摩擦力f三个力的作用;不能认为物体受到重力mg、斜面对它支持力N和摩擦力f以及mgsinθ、mgcosθ五个力的作用.mgsinθ、mgcosθ只是重力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两个分力。
9.注意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场力、弹力、摩擦力等),不分析
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向心力、下滑力、回复力等)。
例如单摆在摆动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而并不受回复力。
10.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曲线运动).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受力情况必然不同.例如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起运动时,若传送带加速运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向前;若传送带减速运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向后;若传送带匀速运动,物体则不受静摩擦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