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声音的特性练习题(有答案)

2.2声音的特性练习题(有答案)

声音的三大特性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拉紧弦线B.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C.缩短发声部分弦的长度D.用更大的力弹拨弦线

2.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3.按照歌谱来唱歌,“2”和“6”低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响度和音色

4.小提琴使用前,乐师常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振幅C.音色D.音调

5.如图所示,小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6.关于音调,下列说确的是()

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

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

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7.如图是童谣“数鸭子”的乐谱及歌词,当菲菲同学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间,音调逐渐变高,关于音调变高,下列说确的是()

A.声音的振幅逐渐变大

B.菲菲声带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逐渐变多

C.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

D.菲菲声带每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逐渐变大

8.将四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设置一样的同一示波器,波形如图,以下说确的是()

A.乙音叉每秒钟振动次数比甲少

B.丙音叉的音调比甲小

C.丁音叉的响度与甲相同

D.将甲音叉的音量降低可能出现图乙波形

9.如图所示,把筷子一端捆上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

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当上下推动“活塞”时,人们听到声音变化最明显的是哨声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度

10.在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灌水时,水越来越多,水的振动加快,因而音调越来越高

B.灌水时,加剧了瓶的振动,所以音调越来越高

C.灌水时,由于瓶空气柱越来越短,空气振动频率变高,我们听起来音调越来越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共21小题)

11.“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12.如图,小明用硬卡片两次快慢不同的划过梳齿,主要是比较两次发出声音的不同,本题所研究的声源是(梳齿、硬纸片).

13.在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第一组同学用一硬卡片先后在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他们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第二组

同学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钢尺伸出桌子的,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钢尺振动的,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14.用嘴吹瓶口,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瓶的振动,如果能发出“dou(1)”“ruai (2)”“mi(3)”“fa(4)”四个音调,则瓶子排列顺序是.

15.某一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一分钟振动了 300 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6.发声齿轮转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发出声音的音调;同样的速度旋转,硬纸片放在下面齿轮时,音调会变.

17.如图所示是小岩自制的小乐器,他将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上,又在小盒的两端各放一根木条,用来拉紧橡皮筋,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不同,所发出声音的也不同.如果将橡皮筋拉得更紧,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更.(选填“高”或“低”)

18.在春天的花丛中经常看见蝴蝶的身影,某种蝴蝶的翅膀在3s振动了18次,频率是Hz,该频率的声音是(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类听到(选填“能”或“不能”).

19.物体都有它固有的频率.现有一音叉,它1min振动振动的次数为24000次,那么它的频率为Hz.它的振动频率(选填“会或不会”)因为重敲或轻敲而改变.

20.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1.如图所示,在一次魔术表演中,一名驯兽师问他带来的狗”2+2等于几?”狗立即叫四声,观众马上会被这条聪明的狗所倾倒,原来这是台下驯兽师的助手,吹了四下哨声,而这哨声频率太高,人类听不见,狗可以听见因而立即叫了四声,这种哨声属于.(超声或次声)

22.地震时都会伴随着一些(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的产生,而普通人的耳朵却听不见.在地震中由于房屋倒塌而使一些人员被困,他们可以通过敲击物体使其发出声音,从而向外界传递信息,以便及时获救.

23.2016年1月6日9时30分01秒,中国地震台网监测到朝鲜疑似发生震缓为4.9级,震源深度0公里的地震,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属于(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后确认朝鲜在丰溪里核试验场核爆,这种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选填“快”或“慢”).

24.如图,通过倒车雷达判断车离物体的距离,这主要是利用了(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能传递.

25.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地震,这种声波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人的听觉频率围是:Hz到20000Hz 之间.

26.通常把频率低于Hz的声音称为次声,人们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制成了超声雷达,超声雷达又叫.

27.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28.如图所示,科学课堂上某同学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用小鼓敲敲,观察小纸屑的跳动情况,当加大敲鼓力度时,观察到.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强弱跟有关.上

述研究过程中,主要应用了一种叫“放大”的科学方法.下列各项中也用到类似方法的是.

A.温度计的玻璃管做的很细

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C.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29.如图,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区别:

(1)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这一实验说明.

30.若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会听到音叉的变大了(“响度”或“音调”),这是由于(填“振幅”或“频率”)变化的缘故.若用相同的力,加快敲击的速度,则会听到音叉的变高了(“响度”或“音调”).

31.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轻敲或重敲同一只编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大小不同的编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上两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声音的三大特性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B;2.D;3.A;4.D;5.B;6.D;7.B;8.A;9.B;10.C;

二.填空题(共21小题)

11.音调;空气;12.音调;梳齿;13.硬卡片;长度;快慢;14.空气柱;丙、乙、甲、丁;15.5;不能;16.越高;越高;高;17.频率;音调;高;18.6;次声波;不能;19.400;不会;20.瓶壁和水;降低;21.超声;22.次声波;振动;23.次声波;快;24.超声波;信息;25.次声波;不能;20;26.20;声呐;27.响度;空气;28.纸屑振动;振幅;A;29.响度;固体传声效果好;30.响度;振幅;音调;31.响度;音调;

声音的特性习题(含答案)

声音的特性习题(含答案) 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 2.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3.XXX同学根据声音的物理知识总结吉他的四个特点,其中不正确的是:弹奏时按压琴弦的目的是改变响度。 4.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分别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5.下列做法可以改变音调的是: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和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水瓶。 6.如图是几个相同的瓶子,在瓶内装入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口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发声体是瓶内的空气,从左至右音调逐渐升高。 7.“妈妈,妈妈,外婆来电话了…”XXX接听电话喊道。XXX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特征判定是外婆打来的。

8.有两个发声体,第一次由甲单独发声,测得为88dB。 第二次由乙单独发声,由固定在同一地方的仪器测得为56dB。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乙发声体距仪器可能远,甲发声距仪器可能近。 9.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的 响度相同,乙、丁的音调相同,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0.钢琴、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乐曲时,人们能够区分 它们各自的乐器,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拉二胡时,弹奏者不断上下移动手指,目的是通过改变发声体的长度来改变声音。 11.一把钢尺可以用作物理实验工具,如图10所示。将钢 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子,然后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注意钢尺振动的速度,听振动发出的声音。实验结果表明: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若钢尺每分钟振动600次,则钢尺振动的频率为600赫兹,人耳能够听到这个频率。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2-2声音的特性》测试试题(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2-2声音的特性》测试试题(含 答案详解)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在音乐会上,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判断的论据是()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答案】B 【详解】 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一个特性,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两者的音色不同。 故选B。 2.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变为3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A.振幅变大B.振幅变小C.频率变大D.频率变小 【答案】B 【详解】 声音的强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则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则声音的响度越小。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变为30dB,声音强度是逐渐变弱的,说明音叉振动的振幅变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3.当喇叭里响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女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王菲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 试卷第1页,共54页

【答案】C 【详解】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人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可以用来辨别不同人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4.如图所示,轻轻敲击音叉,用悬排着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仔细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又再次重敲音叉,再次观察比较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这个实验主要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B.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D.响度是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答案】D 【详解】 声音特征中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振动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幅度比较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此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跟振幅的关系,音叉振动的振幅人眼不好观察,但是通过观察乒乓球的被弹开的振幅我们间接知道音叉的振动幅度,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故选D。 5.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唱比赛中,师生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抒发爱党、爱国之情。对于歌声描述正确的是() A.齐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高 B.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C.音箱放出的伴奏声和师生的合唱声传播速度不相同 D.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唱歌时声带的振动频率低 【答案】B 【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含答案 1.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 A.频率高,振幅大 B.频率低,振幅小 C.频率低,振幅大 D.频率高,振幅小 2.如图所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00~500Hz.当它们从你的身后飞过时,你( ) A.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B.只能听到蜜蜂的声音 C.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能听到 D.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听不到 3.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称名”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性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4.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5.下列关于音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同一音阶中的“1”比“5”音调低 B.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C.两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调有可能相同 D.电视的音量旋钮可以调节音调 6.如图所示,啄木鸟用尖锐的喙在树上啄几下就可以判断出树干中是否有虫子,这是因为________ 7.(哈尔滨中考)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____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8.(德州中考)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练习题--含答案

三、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指____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_,频率的单位为_________。频率决定着_________上下。 答案:每秒振动的次数快慢赫兹〔Hz〕音调 3.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重地敲一下,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项均未改变 答案:B 10 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思路解析:大多数女生的声带薄而短,频率可达1 300 Hz,声音的频率高,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所以称"女高音〞。大多数男生的声带长而宽厚,可发出低至64 Hz的声音,声音的频率低,音调低,听起来消沉,所以称"男低音〞。 答案:A 2."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上下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均有可能 思路解析:"引吭高歌〞是形容人精神高涨,兴奋时大声地歌唱;"低声细语〞是指在特定环境、情况下小声说话。所以这里的"高〞与"低〞是指响度的大小。 答案:B 3.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是否刺耳 思路解析:当车轮有损伤时,我们可以理解成发声体本身发生了改变,而音色就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所以当车轮有损伤时,声音的特色——音色(音品、音质)就会发生改变。 答案:C 4.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物理(八上)2.2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年班姓名年月日 基础训练(必做题): 1.在班级进行的物理知识抢答比赛中,坐在前排座位的同学,不用向后转头,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抢答,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 振幅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色 2.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________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________好;“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________高;“男低音”是指_______低;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______发生了改变.“尖利刺耳”是指声音_________高;请勿“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_________. 3.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的( ) A 音调升高 B 响度增大 C 音色改变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下列关于音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音阶中的“1”比“5”音调低 B 音调的高低是由发生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C 两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调有可能相同 D 电视的音量旋钮既是调节音调的元件 师批改:组互批: 综合运用(选做题): 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ruai”、“mi”、“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做法中,不是利用音色知识的是( ) A夏天买西瓜时,有人拍拍西瓜,便可以根据声音判断生熟 B 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击它,根据声音判断好坏 C 根据录音机磁带发出的声音,便可知道是哪位歌手唱的歌 D 拉二胡前,在弓毛上涂一些松香粉 7.门内的小兔子能通过声音判断出门外的狼不是外婆靠的是(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8.轻轻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再稍用力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可以观察到橡皮筋拨动时振动幅度越大时响度________,振动幅度越小时响度_______.这个实验表明响度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 9.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会逐渐改变B音调会逐渐降低C响度会逐渐减小D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不会改变 10将话筒按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将三种声音输入,且发出声音 的时间相同,示波器的屏幕上分别出现如图所示的三种波形, 根据波形分析:(1)B和A相比,B振动的_______高,所以______ 高.(2)C和A相比,C振动的_______大,所以_______大.(选填“频率”、“振幅”、“音调”、“响度”、“音色”) 师批改:组互批: 拓展探究(学生自选题): 11.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 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 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 阻止琴弦振动发声 12.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 响度与吸管长度的关系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师批改:组互批:

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题

2.2声音的特性 一选择题 1 •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 A. 音调 B.音色C•响度D •振幅 2. 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A. 音色 B.响度C•音调D •传播速度 3. 我们欣赏音乐时能分辨处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 音的() A. 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D.传播速度不同 4. 某同学在钢琴上用同一力度按如图所示的乐谱弹奏,钢琴琴键发出声音不同 的是() A. 音色 B. 响度 C•音调 D •音色、响度、音调 5. 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音调的是() A. “引吭高歌”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C. “请勿高声喧哗” D. “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6.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 随着水位升咼,音调逐渐升咼 B. 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 灌水过程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 灌水过程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7. 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 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 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8. 人睡觉,蚊子在远处飞时听不到它的声音;当它飞到耳边时“嗡嗡”的声音 令人觉得讨厌.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蚊子的翅膀振动发出声音 B. 蚊子在远处时发出次声波 C. 蚊子飞近耳朵时发出超声波 D. 蚊子从远处飞到耳边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变大了 9. 流传千百年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舞者用力拍击自己的胸膛 是为了使拍击声的()

2.2声音的特性练习题(有答案)

声音的三大特性练习题之樊仲川亿创作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以采纳的方法是() A.拉紧弦线B.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C.缩短发声部分弦的长度D.用更大的力弹拨弦线 2.下列日经常使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3.依照歌谱来唱歌,“2”和“6”低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响度和音色 4.小提琴使用前,乐师常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振幅C.音色D.音调 5.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分歧,他听到的声音分歧.这标明()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6.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 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 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7.如图是童谣“数鸭子”的乐谱及歌词,当菲菲同学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间,音调逐渐变高,关于音调变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振幅逐渐变大 B.菲菲声带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逐渐变多 C.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 D.菲菲声带每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逐渐变大 8.将四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设置一样的同一示波器,波形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音叉每秒钟振动次数比甲少 B.丙音叉的音调比甲小 C.丁音叉的响度与甲相同 D.将甲音叉的音量降低可能出现图乙波形 9.如图所示,把筷子一端捆上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拔出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当上下推动“活塞”时,人们听到声音变更最明显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2《声音的特性》专项练习(含答案) (415)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特性》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琴声……我们能把这些声音分辨出来,主要是依据声音的(D) A.响度B.音调C.频率D.音色 2.(2分)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⑴”“ruai⑵”“mi⑶”“fa⑷”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D)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甲、乙、丁D.丙、乙、甲、丁 3.(2分)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振幅不同 4.(2分) 08年的CCTV青年歌手太奖赛中有道辩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三者均可 5.(2分)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A.增大声音的响度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D.减小噪音 6.(2分)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 7.(2分)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朱军学唱《青藏高原》,但最后一句没有能唱上去。

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是因为这首歌的最后一句() A.响度太大B.音调太高C.音色不好D.曲调复杂 8.(2分)在“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时,我们也可以听得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这是因为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振幅B.频率C.响度D.音色 9.(2分)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 A 音调不同。 B 频率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响度不同。 10.(2分)图1所示,小星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出声音, 声音不同之处是() 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 11.(2分)我们闭上眼睛,仅凭耳朵的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因为()。 A.人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不同B.不同乐器的响度不同 C.不同乐器的音调不同 D.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12.(2分)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 多选题 13.(2分)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14.(2分)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15.(3分)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_______的响度大,

八年级物理《2.2声音的特性》状元培优同步训练题(人教版附答案)

2019-2020学年 八年级物理《2.2声音的特性》状元培优同步训练题(人教版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2、“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3、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 A.音调变低 B.频率变大 C.响度变大 D.声速变小 4、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这里的“低主要指的是() A. 音调 B. 响度 C. 振幅 D. 音色 5、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6、乐队演奏时,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频率不同 7、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声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A音色和音调 B音色 C响度 D 响度和音调 8、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9、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为了防止物品被冒领,“银行”必须记录下存放者的“手纹”、“眼纹”和“声纹”,今后存放者只能凭借这些本人独有的特征才能取走物品。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声音的特性》试题及答案

《声音的特性》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声音的高低叫_________,发声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___,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大小叫___________。电视机、复读机上的音量开得越大,喇叭的_________越大。 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_____叫声的音调高,__________叫声的响度大。 4.口琴可发出多种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由于口琴内有长短不同的金属片,短金属片振动频率__________,音调________。 5.“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其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她在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她唱得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________。 6.中国的古诗词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来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判断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 7.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_ __相似.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8.蝴蝶从身边飞过,我们听不到它的声音,却能听见讨厌的蚊子声,这是因为() A.蝴蝶发出的声音很小,蚊子发出的声音很大 B.蝴蝶翅膀每秒只振动几次,低于人耳听觉的下限 C.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D.蝴蝶飞行时不发出声音 9.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声 10.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改变音调B.改变响度 C.改变音色D.改变频率 11.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能模仿出各种乐器发声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音色、音调 12.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 ) A.音调升高B.响度增大 C.音色改变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2 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含答案)

2.2 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主要判断依据是个人不同的音色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音调发生了改变 D.“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2.下列四个选项中,不属于乐音三个特征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噪声 3.男低音的“低”是指声音的() A.速度慢B.音色差C.音调低D.响度小 4.如图所示,把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让其一端伸出桌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尺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B.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C.钢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D.钢尺伸出的长度越短其响度越大 5.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调音色B.响度音色 C.音调响度D.只可能是音色 6.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说明() A.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B.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7.同学们都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主要指她们两个人说话时声音的()A.音调相近B.频率相近C.音色相近D.响度相近 8.如图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含答案)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1.下列词语中的“高”字是指音调的是() A.高歌猛进B.请勿高声喧哗 C.女高音歌唱家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向一个空的暖水瓶中灌水时,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时,空气柱发出的声音的哪个特征会明显发生变化()A.音色B.响度C.音调D.无法确定 3.为了保护嗓子,同时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老师们利用扩音器(俗称“小蜜蜂”)进行授课,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速度 4.小提琴使用前,乐师常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振幅 C.音色 D.音调 5.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产生的声音属于()A.可听声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噪声 6.古诗《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能辨别出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7.“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检查诊断病情的,但是在医院的“B超”室内,人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以下的原因中叙述正确的是() A.超声波不是依靠声源振动发出的 B.声源振动幅度很小,超声波的响度很小 C.声源的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 D.声源的振动频率介于2020000 之间 Hz Hz 8.2021年,云南野象群北迁引发全球关注,人与象的和谐相处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成果。迁徙途中,一只小象因误食酒糟“醉酒”而掉队十余公里,仍能够通过次声波与象群取得联系并最终“归队”。象群交流使用的次声波人却听不见,这是因为() A.人与象距离太远B.次声波的响度太小 C.次声波的频率太低D.次声波的音调太高 9.如图是古时的一种乐器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故成语有云“参差不齐”。关于排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色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 幅度变化,可探究()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色与振幅的关系 D.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2.海洋中的鲸鱼在恐惧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尖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 B.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音调这一声音特性 C.尖叫声主要反映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 D.尖叫声主要反映了音色这一声音特性 3.(2017·山东威海中考)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4.根据如图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 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 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5.下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6.下图是童谣《数鸭子》的乐谱及歌词,当菲菲同学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间,音调逐渐变高,关于音调变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振幅逐渐变大 B.菲菲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变多 C.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 D.菲菲声带每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逐渐变长 7.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 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Hz,人们(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8.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 “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10.一天,王皓放学回家,刚进家门时听到电视里传来:“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他一听便知是哪个青年歌手在歌唱。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王皓的奶奶称赞该歌手的声音很尖,这是指该歌手唱歌时发声的高。 ★11.小明平时喜欢吹口琴。一天他把口琴拆开,发现口琴的琴芯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些铜片在气流的冲击下振动发声。小明发现:在气流冲击下,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出的声音比较薄较短的铜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要低,对照小明的发现及示意图填写下面的发现。 (1)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选填“快”或“慢”)。

人教八年级上学期物理《2.2声音的特性》练习(解析)

《声音的特性》练习(解析版) 一、填空题 1、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用手拨弦,使弦发出声音;古筝和琵琶合奏《春江花月夜》时,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不同. 2、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在校庆活动中,小明从远处听到铿锵有力的锣鼓声.鼓发出声音是由于鼓面产生的.轻敲与重击鼓面,鼓发出声音的不同.他在远处就能区别出锣声与鼓声,是根据锣声和鼓声的不同. 4、学校组织歌咏比赛,音乐老师将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这里的“高” 和“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不同。 5、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6、男生说话较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不同;用小提琴和钢琴演奏同一支乐曲,但一听就能分辨出哪是小提琴声,哪是钢琴声,这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7、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 8、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放焰火、敲锣打鼓庆新春.针对情境回答: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产生的.鼓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要想使锣鼓声更响些的做法是. 9、如图所示,晓雯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10、 11、“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特征来辨别的.“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声音大.“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高. 12、“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_产生的;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高”指的是____________. 13、10月17日晚,常德水上巴士穿紫河首航夜游,沿河光影辉映,民俗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民族乐器热闹非凡,尤其女声婉转悠扬、歌声嘹亮,令人难忘.我们能区分笛子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不同,歌声“嘹亮”是描述声音的.(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____;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里的“高”指的是____;“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卷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2 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卷 一、单选题 1.(3 分)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A.音色B.响度C.音调D.三者都有 2.(3 分)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 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3.(3 分)如图所示,8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人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他们,可以发出“1、2、3、 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A.水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 C.瓶和瓶内水的振动,水的高度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 4.(3 分)课堂发言的同学声音一定要洪亮,这是增大了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5.(3 分)如甲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 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乙的波形图,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监测器B 处传播到监测器A 处,频率减小 B.声音从监测器B 处传播到监测器A 处,响度减小 C.声音从监测器B 处传器到监测器A 处,音色改变 D.声音从监测器B 处传播到监测器A 处,声速改变 6.(3 分)往暖水瓶里灌水时,随着瓶内水量增多快至瓶口时,瓶内发出的声音将()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音调不变D.无法判断7.(3 分)观察图中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判断甲、乙、丙不同的物理量是()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8.(3 分)男高音女高音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以上均不正确 9.(3 分)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