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殇
- 格式:doc
- 大小:219.00 KB
- 文档页数:3
枯树赋原文及翻译的赏析《枯树赋》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创作的一篇赋,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身身世的感伤。
文章通过描写一棵枯树的形象,借树喻人,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凉情怀。
赋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从树的茂盛写到衰败,最后归结到“羁旅无归”的感伤,情感真挚动人。
庾信以枯树自比,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全篇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骈赋佳作。
翻译/译文殷仲文气度流,学识渊博,名声传遍内。
因为世道变异,时代更替,他不得不离开京城改作东阳太守。
因此常精神恍惚不乐,望着院子里的槐树叹息说:“这棵树曾婆娑多姿,现在却没有一点生机了!”至於塞耐寒的,藏有树精青牛的文梓,根系庞大,遍布崖内外。
桂树为什么而枯死?又为什么半生半死?过去从河东、河南、河内这些地方移植,从广大遥远的田地迁徙。
虽然开在建始殿前,在睢阳园中结果。
树声中含有嶰谷声的情韵,声调合于黄帝“门”乐曲的律吕之音。
带领幼雏的曾来聚集,比翼双飞的常来巢居。
内心深处像那样,渴望在临的亭上一听鸣,现在却只能飘落异地对着明峡听猿声长啸。
有的树枝卷曲如拳,根部磊块隆起肥大,曲裏拐弯,形状有的像熊虎回头顾盼,有的像龙起伏游戏,隆起的树节像群山相连,木纹横看像水池裏泛起的波纹。
灵巧的木匠惊奇地观看,有名的鲁班也惊讶得目瞪口呆。
粗坯雕刻刚就绪,再用曲刀、圆凿精雕细刻:削出、龙密鳞,铲出龟、鼈硬甲,刮出尖角,挫出虎、豹利牙;层层像彩纹密布的织丝,片片有如真实的朵。
而被砍削的树林,却草木纷披,笼罩在烟霭霞中,籍散乱。
至於梓、古度、平仲、君迁这些树木,也曾茂盛劲健,覆盖百亩,斜砍后继续抽枝,千年不死。
秦时有松被封五大夫职衔,汉代有独坐大树之下。
它们现在也无不埋没於青苔,覆盖上寄生菌类,无不被剥啄蛀虫蠹穿;有的在霜露中枝叶低垂,有的在中摇撼颠踬。
东方边有白松庙,西方河源处有枯桑社,北方有用“杨叶”命名的城关,南方有用“梅根”称呼的冶炼场。
曾有咏桂的辞赋留於后人,晋代的写下“系长松”的佳句。
树葬的看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传统的土葬方式日渐厌倦,对于环保、文化、心理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与此同时,树葬作为一种新兴的葬礼形式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
树葬,顾名思义,是指将骨灰埋葬在树下,让树木成为一种永恒的纪念与寄托。
本文将对树葬这一葬礼方式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介绍树葬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了解其起源和发展。
接着,我们将探讨树葬的环保意义,分析其对于生态环境的贡献。
随后,我们将深入研究树葬在文化和心理方面的重要意义,探讨其在传承文化、弘扬精神和满足个人需求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树葬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树葬这一新兴葬礼方式的优势和劣势。
我们将总结树葬的优点和挑战,探讨其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最后,我们将表达个人对于树葬的观点和看法,分享自己在这一话题上的思考和感悟。
本文旨在通过对树葬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索这一新兴葬礼方式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树葬的环保、文化和心理价值,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拥抱这一与传统有所不同的葬礼方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人心灵的平静寻求一种更好的选择。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指的是整篇文章的安排和组织方式,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逻辑关系。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组织: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以及概述树葬的概念和背景。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探讨树葬的定义和历史背景、树葬的环保意义以及树葬的文化和心理价值。
在这些小节中,我们将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数据和案例,以支持对树葬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然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树葬的优势和劣势,评估树葬的发展前景,并分享个人对树葬的观点和看法。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前文提到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和综述,从而得出结论。
整个文章结构紧密有序,逻辑清晰。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树葬的定义与历史,了解树葬的环保意义和文化价值,最后得出对树葬的综合评价和个人观点。
树葬的十大忌讳
树葬是一种较为新颖和环保的丧葬方式,但也有一些忌讳需要注意呢!可别小看这些忌讳,它们就像生活中的小细节,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
忌讳一,选择的树木不合适可不行呀!这就好比你要找个舒适的家,得挑个好地方不是?要是随便找棵病恹恹的树,那怎么能行呢!
忌讳二,在树葬过程中不尊重逝者那可是大错特错呀!逝者为大,这是基本的尊重呀,怎能马虎呢!
忌讳三,不考虑周边环境也不行哦!周围要是嘈杂混乱,那能让逝者安息吗?
忌讳四,没有做好保护措施,万一树木受到损害,那不就糟糕了吗?
忌讳五,仪式过于草率怎么能表达我们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呢?
忌讳六,后续不进行适当的维护,那不是虎头蛇尾吗?
忌讳七,不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这不是会让人笑话吗?
忌讳八,对树葬的意义没有深刻理解,那不是失去了这种方式的价值吗?
忌讳九,没有和家人充分沟通就擅自决定,这不是容易引起矛盾吗?
忌讳十,不注重仪式的庄重性,这怎么能行呢?
树葬其实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呀,它让逝者与自然融为一体,就像化作了大地的一部分。
但如果不注意这些忌讳,不就像是给这份美好蒙上了一层阴影吗?我们应该用心去对待树葬,让它真正成为一种尊重生命、回归自然的美好选择。
让我们在尊重和珍惜中,为逝者送上最后的安宁与祝福。
描写树被摧残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名句)树是大自然的瑰宝,是大地的肺腑。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的活动却常常对树木造成摧残和破坏。
下面是50句唯美的描述树木被摧残的句子:1. 琐碎的斧痕留在树干上,如同时间的伤痕一般令人心疼。
2. 衰弱的树枝仿佛在述说着它们曾经承载的繁华岁月。
3. 枯黄的叶片在风中飘落,彷佛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4. 连绵的山脉上,稀疏的树木成为了摧残的受害者。
5. 繁茂的林木已被无情地剪辑,摧毁了本应是一片绿色的世界。
6. 岌岌可危的枝干摇曳在风中,看似随时都会倒下。
7. 树林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木头味,难掩树木被剥夺的痛苦。
8. 桃花树上的花朵凋零殆尽,宛如诉说着山野的凄凉。
9. 触摸那受创的树皮,仿佛能感受到树木的痛苦呻吟。
10. 根系被顷毁的树木仿佛失去了立根之本,从此命运无法翻盘。
11. 剩下的几根树干孤零零地矗立,不禁让人心生惋惜。
12. 曾经繁茂的枝叶如今变成了凄凉的背影,仿佛在诉说着无奈。
13. 枯萎的树木引人注目,它们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疮痍。
14. 被割掠的林地上空虚而凄凉,只有那些无辜的树木能感受到痛苦。
15. 在寂寞的山野中,残破的树木比寂寞更加令人心酸。
16. 受伤的树木如同失去双足的流浪者,孤单地站在原地无法前行。
17. 满目疮痍的景象,只有那些被剩下的断株能够支撑人们的凝视。
18. 斩断的树枝散落一地,如同伤痕累累的身躯无处容身。
19. 惨淡的绿色被摧残得丧失了生机,仿佛未来已经没有了希望。
20. 繁华的树冠如今已然被残酷地削减,只剩寥寥几片被摧残的叶子。
21. 雕刻在树干上的伤痕仿佛是大自然的悲鸣,无声地呐喊。
22. 树木遭受了无数次伤害,却依旧默默地为人类提供氧气。
23. 遍布山谷的脆弱树木好像在与命运抗争,却徒劳无功。
24. 断裂的树枝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述说着它们曾经的辉煌。
25. 繁茂的树冠戛然而止,只剩下被野火烧焦的残枝败叶。
26. 茂密的树林如今荒芜不堪,树木的哀伤汇聚成了一片萧条。
关于树木的随笔:老树之殇店铺:万物皆有生命,树木也是如此。
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老树之殇》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欢!老树之殇(序)宣堡之郊有古银杏,人不知其寿。
廿年之前,因灵异故,人皆焚香其下,几度被火,日渐枯竭,终致倒塌。
今横卧在野,斑驳不堪。
好事者旁筑小舍,立树神像以供乡人祭祀祈福。
余尝数往而观之,见粗干虬枝,铁铸黑沉,若断臂壮士,偃仆其地,难掩孤寂落寞之哀,英雄穷途之悲。
遥想此树当年,兀立高耸,承风接露,舞之蹈之,何其雄迈!今睹其惨相,感其际遇,不禁潸然涕下。
是日,惠风和畅,天地阒然,百花絮语,不绝于耳。
余席地而坐,察之良久。
忽闻树语,细陈历历往事,以致黯然泣下。
嘱余作文以记之,以警后世。
余由是感激,归而述之以文,以慰古树之托。
古木语:昔居在幽谷,山深渺人烟。
雾霭伴四季,不知人寰处。
山岚润我身,午阳暖寒心。
晓来鸟知音,日落蝉不鸣。
明月来相照,宿鸟每惊觉。
松声抚夜曲,山寺鸣钟鼓。
山中有日月,草木自荣枯。
不知岁月长,但闻涧水响。
山寺僧慧云,矢志传佛音。
言我有慧根,携我出深山。
迢递数千里,辗转几百日。
到此三泰地,佛心遂生根。
适值夏雨霁,当空见虹霓。
万物皆颔首,遍地耀佛光。
高僧有感应,植我夕霞下。
僧足游四方,佛语化众生。
平野不毛地,高台起殿堂。
殿堂数百间,僧众百余人。
如来坐莲花,护法侍两旁。
佛主怀慈悲,慈眉又善目;罗汉何汹汹,持杵且怒目。
香客如云集,信徒似影从。
香烟融晨雾,梵音涤心尘。
檐上鸟染香,窗下兽俯首。
钟鼓惊行客,禅音空人心。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和风化细雨,银杏日已壮。
高可触星辰,浓阴护华殿。
春归叶如碧,风来枝犹舞。
揖朝阳,送夕霞;酌晨露,浴暮雨。
凝霜不知冷,雨雪何惧寒!雪暮生素寒,日出暖丹心。
莺啼知天明,燕归恋黄昏。
晨昏成四季,哪计岁月长!佛心怀悲悯,世上烽烟多。
成事何其艰,僧众多枯颜;积善何其难,昼夜诵贝叶。
骊山阿房宫,连绵百余里;宫中管弦急,仙乐处处闻;强寇燃大火,宫阙变作土。
佛堂夷为田,僧众亦成灰。
描写大树的伤感句子1. 那株高大的大树,在风雨中默默承受着伤痛。
2. 大树的枝叶凋零了,像是一片伤心的落叶。
3. 大树虽然站在那里,却散发着一种孤独寂寞的气息。
4. 大树被人类的盲目砍伐,失去了原本茂密的绿叶。
5. 在无情的斧头下,大树的年轮中流淌着无尽的伤痛。
6. 大树的根系被挖掘殆尽,仿佛是它内心深处的心碎。
7. 大树枯黄的叶片,无助地随风飘散,像是它心头的伤感。
8. 大树的干枝虽然依然坚挺,却挂满了寂寞和悲伤。
9. 大树的枝干上满是伤痕,它默默地忍受着疼痛却不曾抱怨。
10. 大树曾是林中翠绿的守护者,如今却成了斧头和火焰的牺牲品。
11. 大树的年轮记录着它历经的风雨和荣辱,每一道痕迹都是一次伤痛的印记。
12. 大树高大的背影,犹如一个被伤害过的战士,却依然傲然挺立。
13. 大树孤独地站在原野上,它宛如被遗弃的悲伤者,没有人来安抚它的伤痛。
14. 大树的干瘦的枝条,仿佛是它内心的哀伤从外溢的象征。
15. 大树的枝叶被人类乱砍乱伐,它无声无息地忍受着巨大的伤害。
16. 大树的年轮逐渐增加,就像它沉重的伤痛越来越多。
17. 大树毫无防备地站在那里,它的伤感仿佛能传染给周围的一切。
18. 大树曾经繁茂的枝叶如今残缺不全,仿佛是它心头的悲伤延伸到了全身。
19. 大树如一个忧伤的孤魂,它无处倾诉自己的伤痛和内心的惆怅。
20. 大树的伤痕刻在它的树干上,如同一段段不可磨灭的痛苦回忆。
21. 大树的绿叶被风吹散,飘落在地面上的伤感像是它心中的泪水。
22. 大树孤单地矗立在广阔的原野上,它的伤痛被大自然无情地漠视。
23. 大树的根系遭到挖掘,它承受着被迫离开家园的痛苦和无奈。
24. 大树的枯叶在秋风中飘散,它们背负着大树深深的伤感。
25. 大树的枝条向天空伸展,仿佛在诉说它内心深处的伤痛与悲伤。
26. 大树的枝叶凋谢了,失去了生机,它的伤感如同枝条折断的声音。
27. 大树枯黄的叶片如黯淡的烛光,映照着它所承受的无尽伤痛。
去年冬季,严重的雾霾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手机微信里,人们晒着各地严重的雾霾天气。
正当人们在为雾霾苦恼和忧心之时,我读到了梁衡先生的新作《树殇、树香与树缘》。
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海南寻找人文古树的过程中,惊愕地看到当地村民公然毁掉两棵生长70年珍稀树种的恶劣行为,这与海南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极不相称,于痛心之极,慨叹树殇是“国树之殇,国策之殇。
”“和平重于战争,生态高于政治。
环境第一,生存至上”,这是梁衡先生秉持的人类生存的生态理念。
环境和生态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大计,生态环境与生命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困扰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面对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严重破坏的现实,梁衡先生以一个学者和作家高度的忧患意识和前瞻性的眼光,致力于中华人文古树的寻找和写作,创立了“人文森林学”,建议实施人文森林工程。
“人文森林学”专门研究树木与人的文化关系,研究人怎样影响树木,树木怎样记录并影响着人的文化活动。
作为一个以写“大事大情大理”著称的散文大家,在当代众多的文化选题中,梁衡先生独辟蹊径地将目光投向人文古树,这对年近七旬的先生来说,无疑充满挑战与探险,也是一项艰辛浩繁的文化工程。
近些年来,为了寻找人文古树,先生跋山涉水,足迹遍及祖国各地。
塞北故地,西北荒漠,南国峻岭,中原山野,江南水乡,云贵高原,天涯海角……各处都有先生为寻找古树而忙碌奔波留下的足迹。
以先生之年纪,这般的颠簸与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先生的文字中却从无笔墨提及。
梁衡先生在《古树》一诗中这样说:“在伐木者看来/一棵古树是一堆木材的存储/在科学家看来/一棵古树是一个气象数据库/在旅游者看来/一棵古树是一幅风景的画图/而在我看来/一棵古树就是一部历史教科书。
” 在几十年的新闻与文学实践中,梁衡先生将古树作为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写作目标,完成了由新闻工作者到作家、由作家到生态文明倡导者的身份转换与思想升华。
先生站在历史、现实和生态文化的高度,紧扣时代脉搏,致力于人文古树的寻找和写作,并以此唤醒全社会对生态环境和中华人文古树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自觉。
描写大树的伤感句子1. 那株高大的大树,仿佛是一位无声的哀悼者。
2. 伤痛的岁月在大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3. 大树的枝叶似乎凋零了所有的希望和梦想。
4. 那棵古老的大树,仿佛背负着岁月中的种种苦难。
5. 根深叶茂的大树,在风雨中苦苦支持着残破的身躯。
6. 伤感的大树摇曳在无尽的寂静中,宛如被遗忘的孤儿。
7. 大树的枝干如同失去生气的躯体,漫长的岁月沉重地压在它的心头。
8. 悲伤的大树,孤独地矗立在荒凉的土地上,没有人在意它无声的呐喊。
9. 大树的枝叶凋落了,如同爱情的错过和离别的痛楚。
10. 那棵大树孤单地矗立在一片荒原,它的身影中透出了浓浓的伤感。
11. 大树曾经是生命的庇护所,现在却被岁月挥霍得狼藉不堪。
12. 大树的树皮裂开了,坚韧的生命似乎无法抵挡种种苦难的侵袭。
13. 大树像是一位寂寞的旅人,它的树叶如同记忆的碎片洒落在风中。
14. 那棵大树在风雨中低泣,失去了生命中所有温暖和甜蜜。
15. 伤感的大树像是一个俯首思念的孤独者,无法找到回家的路。
16. 大树的枝干已经枯萎,仿佛是生命中所有希望和梦想的终结。
17. 大树像是一个倚老卖老的老人,将所有的痛苦和伤痕默默地承载在背上。
18. 寂寞的大树在冷风中颤抖,仿佛是被世界遗忘的存在。
19. 大树的枝叶飘零,在雨水中消散,仿佛是世界的哀悼。
20. 大树的枝干弯曲了,它的身躯已经无法承受更多的伤痛。
21. 那棵大树在孤独中成为了自己的束缚,它渴望自由却找不到出口。
22. 伤感的大树仿佛是一位沧桑的老者,回忆着那些离去的时光。
23. 大树像是一位失魂落魄的伤者,承载着无数个痛苦的故事。
树殇作者:龙荣慧来源:《椰城》2010年第05期明月山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特别是满山苍翠挺拔的树木,更是给它平添了许多魅力,前来赏景的人络绎不绝。
可住在山背旮旯坑的山民贱苟,屋前却长着一棵疙里疙瘩的怪树。
这棵树枝叶虽然繁茂,但大小及形状却奇异,树杆更是曲曲弯弯,表面竟像做过健美操的男运动员,一鼓一鼓的,怪难看的。
据说,贱苟爷爷的爷爷就有这棵怪树了。
这棵怪树虽然有几百年的树龄,但树干粗不过二三十公分,高不过两米。
贱苟几次都想把这棵怪里怪气的树砍倒劈成柴火,用来煮饭炒菜,抑或炖猪潲。
但贱苟嫌这棵怪树疙瘩多,节头硬不好砍,更不容易劈开,因此一直留在屋前,迟迟没有动手。
有一天,一个做木艺根雕和古桩盆景生意的刘老板,专程从广州跑到明月山来寻找有价值的古桩盆景。
可他几乎转遍了整个明月山都没找到合适的,最后转到旮旯坑贱苟家,发现了这棵疙里疙瘩的怪树。
凭着多年从事古桩盆景练就的目光,刘老板一眼便认定,眼前就是一棵价值不菲的珍稀古桩盆景树。
刘老板斜眯着眼睛,绕怪树连转了好几圈,心里暗忖,要是把这棵怪树买下,精心制作成古桩盆景卖到香港市场上,最少值120万元以上。
除去林木办证费、检疫费、运输费、挖树的人工费,以及买树成本费,少说也要净赚100万元。
刘老板到底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利润最大化是他做生意的出发点,他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流露出来,更不能让面前的山民知道这棵怪树值那么多钱。
于是,刘老板把贱苟带到山下的一家小餐馆,点了几个菜,要了一瓶好酒。
两人边喝边聊,刘老板绕了一个圈子,才把要买那个怪树的想法告诉了贱苟。
不过,他没说买树是用来做古桩盆景,而是谎称自己是用来烧制木炭用。
贱苟听说刘老板要买他屋前的那棵怪树,心里非常高兴。
他正盘算着这棵怪树能值几个钱时,刘老板用左手伸出大拇指和小手指,贱苟懂得这个手势是代表“六”。
于是,他疑疑惑惑地问:“六十元?”刘老板笑了笑,拍着贱苟的肩膀说:“不是六十,是六百!如果你嫌少的话,我再加给你二百元。
树殇
在供电所的院子里车库旁有一棵树,她长的枝繁叶茂,高大挺拔。
绿色舒展的树冠,浓郁茂密,有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一阵爽朗的笑声或是一首美妙的音乐。
她的博爱支撑了一片蓝天,给予了我满眼绿色,也留下了清凉绿荫,成为院子里一道惬意的风景。
然而,自去年开始她却逐渐枯萎,在今年开春其他树木都吐蕾绽芽的时候,她却仍然枯枝败叶,她终究是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她死在明媚的春光里!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是我深感遗憾的,更是令我郁闷良久的。
她陪伴我多年,懂得我的情感,无时无刻不默默地倾听我的心声。
以后我再也看不到她高大的身躯,以及她那占据大半个天茂密枝叶的倩影。
没有她的那片天空突然显得那么苍白、空洞。
院子也变得那么沉寂,空旷的水泥地面被太阳照得白晃晃的毫无生机。
天地有情,万物有爱。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不是树木太多,而是太少,我们应该善待生命,善待树木。
这棵树被齐地面剧掉,树兜一圈一圈的年轮清晰可见,她记载着相伴我的平凡日子里的所有辛劳和默默奉献,也刻画出岁月无情流逝的印记。
她活在我心里,在我心灵的版图上永远茂盛地生长着,是永不落幕的景致。
院中无树,心中有树。
只要我们心中有树,眼前总会绿影婆娑的。
(作者:罗敏斌)
/txyzj/detail.asp?id=31210(农村电气化网)
/membercenter/nongcenter/viewa rticle.asp?articleid=10073266(中国农电网)
/yczg/article/201004/article3 18078.shtml(电力政工网)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