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九章)
- 格式:doc
- 大小:156.51 KB
- 文档页数:10
宏观经济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1.1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与范围1.2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与方法1.3 宏观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1.4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1.5 宏观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第二章:宏观经济变量与测量2.1 国内生产总值(GDP)2.2 通货膨胀与失业2.3 利率与汇率2.4 财政与货币政策2.5 经济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第三章:需求-供给分析3.1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3.2 市场均衡与失衡3.3 价格弹性3.4 需求-供给模型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3.5 需求-供给分析的局限性第四章:宏观经济学中的政策分析4.1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4.2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4.3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4.4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4.5 政策协调与宏观经济稳定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5.1 失业的类型与测量5.2 失业的原因与解决办法5.3 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测量5.4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5.5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对策第六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6.1 经济增长的概念与衡量6.2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6.3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6.4 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开发6.5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7.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7.2 贸易制度与国际经济组织7.3 汇率决定理论7.4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7.5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及其实践第八章:宏观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8.1 经济周期的概念与类型8.2 经济波动的原因与机制8.3 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8.4 经济预测与景气指数8.5 应对经济波动的政策措施第九章:财政与金融市场9.1 金融市场的类型与功能9.2 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客体9.3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9.4 金融市场的监管与风险9.5 财政与金融市场的相互关系第十章:宏观经济学与现代经济问题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问题10.2 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10.3 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社会福利10.4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10.5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目标、方法及其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基石。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第九章经济增长及其核算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珍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增长的典型事实1.各国经济增长迅速无论是兴旺国家还是后来居上的开展中国家,其经济都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持续增长。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产出也会以一个相对稳定的速度增长。
但是,面对不断出现的信息技术和日益明显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人均产出的增长可能并不像新古典模型预期的那样保持不变。
世界历史上曾经有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第一次是美国对英国的追赶;第二次是日本对美国的追赶;第三次是韩国对西欧国家的追赶。
进入21世纪,新兴市场国家以及一些成功转型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2.各国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存在巨大的差异一个国家的初始禀赋对该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有很大影响。
初始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重要因素:(1)自然资源。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本国或本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经济增长初始条件的不同,导致今后的经济增长在不同的路径上进行,各要素的收入水平也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2)地理位置。
地理环境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主要表达在对外交流的难易程度上。
地理条件是影响落后国家经济收敛的一个重要因素。
(3)劳动力供应。
在长期增长中,劳动力供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参加工作的劳动力数量是整个经济体可以使用的劳动力资源,以后每年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又是产出增加的直接原因。
(4)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表达在人体内、对生产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的有用知识和技能。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和不竭源泉,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人力资本自身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
第九章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Economic Theory of Neo-liberalism]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概况第二节 供给学派第三节 货币主义第四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概况一、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古典学派[Classical School]——“十八世纪后期十九世纪前期政治经济学家的一种流派;这个学派认为,在自由的个人首创精神和强有力的竞争情况下,经济发挥其功能比在政府控制下较为好些。
……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下述见解:财富的生产、消费和分配为经济规律所决定。
”[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9页。
新古典学派[Neoclassical School]——“187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经济学派。
这一学派的成员考虑到自十九世纪初以来所出现的变化而重建了古典经济学理论。
……新古典学派认为,竞争力量是调节经济活动从而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建立均衡的力量。
其理论主要是关于价格的理论,关于在消费者得到最大效用、生产者得到最大利润的刺激下,如何在各种用途之间分配资源的理论。
和古典学派的学说比较起来,新古典学派的革新主要是在数学方面。
”[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02页。
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主张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和萨伊的“市场定律”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每个人都必然努力尽可能使社会的年收入增大。
实际上,一般说来,他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进公共利益。
……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
也并不因为并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宏观经济学》教材的第九章,主题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方法,理解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2. 使学生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其原因,了解我国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现状。
3. 使学生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含义、作用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2. 教学重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及效果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 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讲解国民收入的构成要素,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以及测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 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介绍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并解释它们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3) 失业与通货膨胀:讲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及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4) 财政政策:介绍财政政策的含义、作用及运用,如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等。
(5) 货币政策:讲解货币政策的含义、作用及运用,如宽松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检验所学知识,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组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师备课教案(5)不存在技术进步,不存在折旧;(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2.基本公式不变YI K IS sY3•模型的含义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表现了在给定技术条件下应该怎样充分利用投入要素的均衡条件,这个条件揭示了资本-产出比率(v)、储蓄率(s)和经济增长率(G)之间的内在联系。
(1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①均衡或有保证的增长率(G w):使厂商满意并准备继续维持下去的增长率。
②公式的含义:当既定的合意储蓄率(s w)和合意资本-产出比率(V w)所决定的增长率是均衡增长率时,经济就可以实现稳定增长。
(2)经济中短期波动的原因① 实际增长率(G t):实际发生的增长率,由实际储蓄率(刊)和实际资本-产出比率(v t)决定。
②结论:G t G w,经济实现稳定增长;G t G w,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扩张,导致通货膨胀;G t G w,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收缩,产生失业.(3)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①自然增长率(G n):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长期的最大增长率。
②结论:第G n,存在储蓄和投资过度的现象,一, G w出现经济长期停滞趋势;第G n,生产增长不受技术水平和劳动力制约,二, G w出现长期经济繁荣趋势;第G w G n,实现经济长期均衡增长。
三,G t(4)不足之处①模型中的三个参数v、s、G都是外生的。
②一旦偏离均衡增长路径,没有自动调节机制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1)生产中使用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且二者可相互替代;(2)生产函数具有新古典特性(规模报酬不变);(3)不考虑技术进步;(4)劳动力增长比率n不变。
(5)生产函数是新古典的:生产函数Y=F(K,L)2•生产函数的新古典特性:(1)呈现出每一要素投入都具有正且递减的边际产品:(2)呈现出规模报酬不变:limK (3)生产函数的集约形式规模报酬不变意味着产出可写成:人均产出:f (k)资本存量的净增加等于总投资减去折旧: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F KF L0, 0,2F L2FLF( K,L)F(K,L),对所有F (?)满足 稻田条件” (Inada Condition),即:limK 0F K limLF L(f,1)L ? f(k)?K I K s?F(K,L) K,(0)(2)L imF KK s ? F ( K ,L )K ?K s ? f ( k )kL?? k d ( K / L )K nkdt L?k s ? f ( k )(n)? k4•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1)定义①模型中各种变量都以不变速率增长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