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精神
- 格式:ppt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25
继承刘帅精神争做有为少年——二(8)班主题队会设计教师:杨小英队会主题:继承刘帅精神争做有为少年活动内容:了解刘伯承元帅生平事迹,讲刘帅传奇的战争故事,诵读刘帅诗歌。
活动目的:1、通过对刘帅事迹的了解,瞻仰伟人的风采,感受一代开国元勋的博大胸怀,接受心灵的洗礼。
2、激发学生是帅乡儿女的自豪之情,让学生树立起奋发图强、为帅乡增光添彩的远大志向。
活动过程:男:尊敬的老师女: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二(8)班“继承刘帅精神争做有为少年”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全班起立,齐唱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第一篇章:瞻仰伟人风采男:今天,我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女:今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激情合:因为我们是光荣的帅乡人,是刘伯承爷爷的后代。
请听《刘帅简介》。
朱仝介绍刘伯承元帅男:感谢朱仝同学的介绍。
刘伯承元帅从小勤奋好学,立志报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女:有关刘帅的事迹,你了解多少呢?请看知识抢答。
多媒体展示:1、刘伯承元帅的故乡在哪里?(重庆开县赵家镇)2、刘伯承元帅的诞辰是哪一天?(1892年12月4日)3、刘伯承指挥过哪些著名战役?(泸州起义、安庆起义、南昌起义、智取遵义城、飞夺泸定桥等)4、刘伯承爷爷何时获得元帅军衔?(1955年)5、刘伯承纪念馆什么时候正式开放?馆名是谁亲笔题写?(1992年刘帅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正式开放,邓小平爷爷亲自为纪念馆题名。
)学生分小组抢答。
男:1892年12月4日,开县赵家镇周都村张家坝一户贫苦农民家中,诞生了一名男婴,他就是此后名震中外的军神刘伯承。
女:刘伯承5岁读私塾,12岁考入开县高等小学堂,就是我们现在的开县汉丰镇第一中心小学,接受正规教育。
男:15岁时,刘伯承的父亲病故,家庭十分困难,被迫务农,饱尝生活的艰辛。
女:1911年,当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大地时,19岁的刘伯承毅然选择了从军之路。
请听刘帅故事《军神》。
付开昕同学讲故事《军神》请听诗朗诵《赞军神》全班齐诵《赞军神》第二篇章:领略军神传奇男:刘伯承同志一生刻苦勤奋孜孜以求,不仅走完了从士兵到元帅的进步之路,而且成为无产阶级军事家,被誉为“儒将”。
刘帅精神传颂.作文
“哎呀,妈妈,你快讲讲刘帅的故事嘛!”我拉着妈妈的手撒娇道。
妈妈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好好好,那妈妈就给你讲讲刘帅的故事。
刘帅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呢!”
我睁大了眼睛,好奇地听着。
妈妈开始讲述刘帅的事迹,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刘帅,他指挥若定,带领着战士们冲锋陷阵。
我不禁感叹道:“哇,刘帅真的好厉害呀!”
妈妈点点头,接着说:“是啊,刘帅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传颂和学习呢。
他坚韧不拔,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退缩。
”
“那我们要怎么学习刘帅精神呀?”我歪着头问道。
“就从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呀,比如遇到难题不要轻易放弃,要像刘帅一样勇敢面对。
”妈妈耐心地解释着。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刘帅精神记在心里。
在学校里,我碰到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我刚想放弃,脑海中就浮现出了刘帅在战场上坚定的身影。
我咬咬牙,对自己说:“不能放弃,要像刘帅一样!”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终于把那道题解了出来。
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跟妈妈分享我的喜悦。
妈妈笑着说:“宝贝,你真棒!你看,这就是刘帅精神带给你的力量呀!”
我用力地点点头,说:“我以后还要继续学习刘帅精神,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刘帅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我会一直传颂刘帅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种伟大的精神。
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我们要让刘帅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弘扬将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作文篇1弘扬将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弘扬将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将军是指领导军队作战的将领。
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有很多杰出的将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牺牲和贡献。
他们身上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作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将军精神。
让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杰出的将军吧,他就是彭德怀将军。
彭德怀同志是我国卓越的军事家和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带领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比如说,在平定云南的战役中,他采取了"运动战"的战略,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军队。
彭德怀将军勇敢、智慧、坚韧不拔,他是将军精神的楷模。
除了彭德怀将军,还有很多其他杰出的将军,比如林彪、贺龙、粟裕、徐向前等,他们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将军们背后,有无数革命前辈的鲜血浇灌。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什么是红色基因呢?红色基因就是指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理想信念。
比如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都是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从小就培养和学习红色基因,永葆revolutionary热情。
怎么弘扬将军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呢?我想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多学习革命历史。
我们要认真学习将军们的光辉事迹,了解他们的英勇战斗。
比如看一些讲述将军事迹的电影、读一些相关的书籍等。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从中汲取营养,传承红色基因。
第二,要到革命纪念地实地参观。
比如说,去延安精神开悟,重温革命来路;去西柏坡,了解彭德怀将军领导的游击战争;去南泥湾,认识林彪将军指挥的战役等。
亲身感受革命场馆,必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第三,要向革命前辈学习。
要向那些可亲可敬的老革命战士们请教,聆听他们讲述革命年代的珍贵经历。
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们要像将军们那样,始终坚持理想和信念。
依法治校办人民满意教育——汉丰一校创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汇报材料幽雅校园,百年风范,刘帅母校,文化摇篮,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素质高地,人文培养,规范办学,人民满意。
这是汉丰一校的真实写照,是汉丰一校几年来依法治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概括。
学校在“依法治校”的思想指导下,确立了以“德”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德润童心个性飞扬”是我们的育人目标。
学校真正实现“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的办学思想。
一、构建法制教育体系,落实“依法治校”理念依法治校既是一种治校理念,也是一种办学思想,需要融入学校的各个管理环节和各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必须人人参与,样样落实,培养全体教职工的法制意识,全面培养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学生。
为此,学校做了以下工作: 1.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和聘请的法制副校长任副组长、工会主席、德育和教学分管领导、安保主任参加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班主任是骨干力量,学科教师积极参与,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职责分明,责任落实。
把法制教育有效地与学校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2.创设法制教育四大板块。
学校将法制教育分为德育活动、学科渗透、文化宣传、制度建设四大板块。
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四大板块统筹兼顾。
集中集体智慧,制定了《汉丰一校依法治校实施规划》和章程,拟订了工作目标和考核方案,每月一检查,每期一考核,有力地保证了“依法治校”理念的全面贯彻实施。
3.建构法制教育网络。
学校形成了在党支部领导下行政负责、工会监督、年级组落实,社区领导和家长委员会参与的法制教育网络。
通过专题研讨、主题演讲、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长接待日和网站、QQ群等形式将法制教育从学校向社会延伸,从学生到家长进行教育,把学校教育、教师实施、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规范化发展。
二、实施以人为本治校策略,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依法治校,最关键是规范办学行为,培养教师的法制意识,打造一支具有优秀师德的教师队伍。
147美眉 2023.08下教研与美育职教天地中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典型案例李云(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5499)摘 要:中职学校的“课程思政”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真正落实“课程思政”,必须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中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策略研究”课题组和“‘PDGWT’联动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引领作用行动研究”课题组,以思政课职业生涯规划为例,开展了中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被遴选为重庆市2021年中职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提供了可复制、操作性强的蓝本。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引领作用;协调育人一、教学团队基础条件(一)团队负责人业精力强一是在全市有较大影响。
课程负责人是正高级讲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中职思想政治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事迹先后在“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和《开州日报》报道。
二是课程思政经验丰富。
课程负责人能灵活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且效果好。
因此,被市教科院领导指派参与重庆出版社公开出版、全市中职学校使用且被教育部评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优秀宣传作品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学习践行指要》的编写;2016年7月参加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审定、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编写工作,任副主编 。
被评为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组织工作先进个人。
三是教学能力业内领先。
课程负责人在2018年“凤凰创壹杯”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凭参赛作品《消费和消费观》荣获德育课堂教学项目二等奖;2018年11月指导选手在“巴渝工匠”杯第五届三峡工程重庆库区职业技能大赛中职教师组德育项目比赛中荣获三等奖,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刘帅精神主题论文提要:刘伯承元帅一生戎马,一生传奇。
他的一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馆珍藏的一副由启功先生书写的《致敬信》是这样评价刘伯承元帅的:“您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
十年内乱期间,您身患重病,仍关心党和国家安危。
您勤奋学习,严守纪律,从不居功自傲。
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您的高尚品德,在党内外深孚众望,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一定永远铭记您的功绩,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中对刘伯承元帅的高度评价。
弘扬刘帅精神,推进开州发展成为帅乡人民的自觉行动,将刘帅精神内化为开州精神。
传承和弘扬刘帅精神是我们永远都不可忘记的历史责任,也是推动开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刘帅精神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勤学不倦;对党忠诚;敢于拼搏;胸怀全局;不断创新。
刘伯承元帅是如何从一个士兵成长为元帅,如何从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成共产主义革命者?刘伯承元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
每一个转变都是他意志品质的飞跃,本文将结合他的一生来探讨一下刘伯承元帅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思想品德。
一、学习之路——好学不倦,勤于探究刘伯承又名明昭,1892年12月4日出生在重庆市开州区(原四川省开县)赵家场周都村张家坝刘家院子一户农民家庭里。
父亲刘文炳是赵家场一带有名的“泥腿文人”,曾编撰过《刘氏谱书》,“子孙惟耕读勤俭为尚,慈善友恭为最”,“量思宏,劳思先,功思让,名思诲,位思卑,退思早……”对于这些家教,年幼的刘伯承当然不能完全领悟。
但是无数次反复的训教,传统习俗的熏陶,不能不潜移默化地沁入他的心灵,对他以后的思想、道德、性情、修养等方面的发展留下一定的影响。
刘伯承的母亲周寅香,是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一共生育有四男三女七个孩子,刘伯承是男孩子中的老大。
浅析“刘帅精神”刘伯承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
胡耀邦在刘伯承追悼会上,代表党中央将“刘帅精神”归纳了五个方面:对党无限忠诚,具有坚强党性的高贵品质;大智大勇,一以贯之的自我牺牲精神;勤学苦读,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顾全大局,胸怀坦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高尚人格;功高不居功,位尊不恋位,权重不擅权,一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鞠躬尽瘁的崇高境界。
然而,随着我们收集刘帅文物和史料的深入,我们认为“刘帅精神”内涵还远不止以上五点,本文结合刘帅的生平,从他由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为共产主义革命者,从一个士兵成长为元帅的历程中来解读“刘帅精神”,不过这也是冰山一角。
一、勤学不倦、奋进不止刘伯承刚发蒙读书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母亲让他把当天念的书背一遍。
刘伯承晓得母亲识字不多,便胡乱地背了遍。
不防被父亲在里屋听到,走出来斥责他说:“我告诉你,我没得南庄田、北庄地,只有一管笔、一锭墨留给你。
你不用功,看你日后如何得了!”也许是父亲的训斥深深刺痛了刘伯承,从此,他在任贤书老师的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下,渐渐养成了勤读不倦的好习惯。
清早起床后,他一面帮着烧火煮饭,一面在灶旁看书。
夜晚,他就捧着书,偎在母亲的纺车旁,伴着如豆的灯光和“吱呀吱呀”的声音一直读到深夜。
19岁投身辛亥革命后,到熊克武的川军东拼西杀了十年。
他在川军当团长时,少有警卫、勤务员,行李也很简单,但他却专门安排了一名为之挑书箱管理书籍的勤务兵,开县赵家场的程文书当年就曾给刘伯承做过挑夫。
程回乡后常对人说:“刘团长不吸烟,不喝酒,他的嗜好就是爱读书,无论行军打仗,都要我挑书箱跟着,只要队伍一驻扎下来,便吩咐我给他找出要读的书,常常读到深夜。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中共中央决定派刘伯承到苏联学习。
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就读。
他在给川中旧友王尔常的信中提到这一段学习生活时说:“余年愈而立,初学外文,未行之时,朋侪皆以为虑。
榜样8人物精神概括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榜样8人物简介二、榜样8人物精神内涵1.敬业精神2.创新精神3.团结协作精神4.无私奉献精神5.勇攀高峰精神6.艰苦奋斗精神7.责任担当精神8.爱国情怀三、榜样8人物的时代价值1.推动国家发展2.促进社会进步3.提升民族精神4.引领社会风气5.弘扬传统美德四、学习榜样8人物的途径与方法1.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2.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3.践行他们的精神内涵4.结合自身实际,学以致用五、结论1.总结榜样8人物精神的重要性2.强调学习榜样8人物的必要性3.倡导全社会弘扬榜样8人物精神正文:榜样8人物,他们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是新时代的精神风貌的象征。
他们分别是:航天科学家孙家栋、脱贫攻坚楷模黄诗燕、抗疫英雄张定宇、志愿者教师张丽莉、扶贫干部黄文秀、科研工作者黄大年、时代楷模雷锋、大国工匠许振超。
这八位榜样人物,在各自的领域中展现出卓越的品质和精神风貌,为全社会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一、敬业精神航天科学家孙家栋,为实现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倾注了一生的心血。
他始终坚守岗位,勇于担当,带领团队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创新精神科研工作者黄大年,凭借不懈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成为了地球物理探测领域的佼佼者。
他的研究成果为国家资源勘探和国防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团结协作精神抗疫英雄张定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心,抗击疫情,为我国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无私奉献精神志愿者教师张丽莉,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点燃了贫困山区的希望之火。
五、勇攀高峰精神扶贫干部黄文秀,始终把贫困群众的福祉放在首位,攻坚克难,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生态脱贫之路。
六、艰苦奋斗精神时代楷模雷锋,勤奋敬业,乐于助人,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青年一代的崭新形象。
七、责任担当精神大国工匠许振超,立足本职工作,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
《百战成军神老兵王占山》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百战成军神老兵王占山》读后感篇1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了《军神》一课。
学完这篇文章,我要向被人称为军神的刘伯承学习他的优点。
刘伯承将军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右眼负伤,面对疼痛他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地去求治。
更惊人的是他在手术中居然不使用麻醉剂。
他那只有军人具备的坚强,果敢,镇定让德国军医敬佩与赞叹,真是当之无愧的军神!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多么幸福呀!可有时候我们做的自己想想,真有点惭愧。
受点小伤,就娇气地撒娇。
不小心把手摔破了皮,就哭得没完没了。
记得有一次,在和小朋友玩耍时,把头蹭破了,当时妈妈抱我去了医院,缝针的时候我不管那么多,使足了劲乱踢乱打医生,哇哇大哭,把医生和妈妈折腾的够呛。
最后妈妈还跟着我心疼的哭了好久。
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
还有平时做作业一碰到难题就问家长,自己不想思考动脑筋。
养成依赖的习惯。
学习了刘伯承是怎样成为将军的?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沉着冷静,要靠自己努力,依赖别人是不行的。
遇事要多为别人考虑。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一次次的失败才能铸就最终的成功。
《百战成军神老兵王占山》读后感篇2读了《军神》这篇课文,我非常的佩服刘伯承,佩服他的坚强意志,他像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在手术中,他必须把右眼坏死的眼球摘除掉,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可是,他从来没有喊一次痛,只是咬牙坚持,并且他一直在数医生帮他割了多少刀?换做是我,一定不会有他那么坚强,更何况我连拔牙都不坚强,都要痛哭流涕。
刘伯承是川东支队将领,当然有许多人也是将领,有的甚至比他高级,但是他们未必会像刘伯承那么坚强,就算麻醉剂会影响神经,其他人也会打麻醉剂,因为,他们没有像刘伯承那样的意志,虽然他们比刘伯承高级,但是在坚强方面,他们输给了刘伯承。
还有一点就是,医生沃克是一个医术精湛,而且有正义感的人,因为他能拒绝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把手术做成功,那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事。
通过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做人要坚强,不要一件小事就哭,哭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要冷静下来,才能解决方法,以后遇到困难,我不会再哭,同学们你们相信我吗?《百战成军神老兵王占山》读后感篇3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军神》,文章虽然简短,但让我受益匪浅,我对坚毅的刘伯承将军充满了敬佩之情。
简报开县思想政治学科中心组2012年11月25日第3期开县思想政治学科中心组高二年级教研活动总结与反思一、活动总结1.活动准备充分根据县中心学科组的计划,为推动新课程改革,促进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2012年11月23日,开县思想政治学科中心组,在开县临江中学开展了高二年级的学科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结合全县课改在各校全面推开的实际,本次学科中心活动,将课改的基础性工作的导学案编写与交流及课堂展示,作为教研活动的中心内容。
活动中,东道主临江中学向来宾分发了《课改推进启导工具》的课改工具专集,并以此为蓝本展示了临中的“三课三段”单元教学模式。
临中高二政治备课组为来宾展示了“临江中学2012年(上)‘三课三段’单元教学模式预学案”。
临中的分管教学副校长韦永华为来宾介绍了临中的课改推进情况,高二备课组长冉崇军为来宾对高二预学案的设计进行交流,政教处副主任许海龙对学校的课改与本学科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表达了自己的理解,教科室郭连友主任主持了集中交流与讨论。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临中还发给来宾“课堂观察量表”、“政治教研活动接待指南”。
临中高中各年级的思想政治教师均参加了听课。
2.教学凸显课改成效一年多来,临江中学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在不断探索与完善的“三课三段”单元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组的教师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以导学案的创编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深放推进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
活动中,陈立老师上了《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二框题“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课。
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方面展示了课改新要求。
一是树立了以生为本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观。
本堂课的教学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讨论交流占了大部分时间,真正体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课改思想。
二是组织开展多个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后的展示交流和多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探究与讨论等,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是在课程资源的选择利用方面,挖掘“刘帅精神”的育人因素,将开县的以弘扬“刘帅精神为主体”的红色旅游文化、“刘帅精神”中的民族精神文化等,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发挥了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