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辽宁省基本药物快检中的应用_王_巍等
- 格式:pdf
- 大小:518.08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快速检测技术,近年来在药品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近红外光谱的原理和特点出发,探讨其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近红外光谱分析是指在近红外波段(700~2500 nm)范围内,通过测量样品与光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样品的化学信息。
近红外光谱的原理是根据物质分子的振动、转动和变形引起的吸收、散射以及光散射的原理,利用光谱信息来对样品进行分析。
在药品检测中,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应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成分分析、制剂鉴别、真伪鉴别等多个方面。
通过建立药品的近红外光谱库,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药品进行成分分析。
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相比,近红外光谱分析不需要样品的前处理和溶液制备过程,而且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等优点。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实现对药品原料的快速鉴别。
由于不同的药品原料的光谱特征不同,通过光谱比对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药品原料的来源。
近红外光谱分析还可以应用于药品的溶解度、稳定性、颗粒度等性质分析,为药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手段。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其非破坏性的特点使得样品可以在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多次检测,提高了样品利用率。
近红外光谱分析无需样品的前处理,节省了分析时间和成本。
近红外光谱仪器小巧便携,便于实时在线检测。
第四,近红外光谱分析具有高度的自动化程度,可以通过建立模型和算法,实现对复杂药品的自动鉴别和分类。
虽然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药品的光谱信息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悬浮物等。
在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时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和校正,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对结果的影响较大,需要定期维护和校准。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某些特殊药品或复杂体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建立近红外光谱库和开发相应的算法,可以实现对药品成分、质量和真伪的快速准确检测。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作者:何文来源:《祖国》2017年第15期摘要:本文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化学合成药物和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并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NIRS)药学近红外区域按ASTM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是人们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
近年来,随着国内药品安全问题的日新月异,让国民的身心承受着巨大压力,一种安全、快速、无损、低耗且应用广泛的检测分析技术成为“空缺”和研发焦点。
现代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的高新分析技术之一,该技术测量信号的数字化和在分析过程中所崇尚的“绿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界被誉为“绿巨人”。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不仅是一种“前卫”的研究分析手段,同时在药品领域的质量检测、评价和过程控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药品监督检验执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西药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西药主要是指由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化学药物由于成分比较简单,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对化学药物成分的快速无损定性或定量分析测定,例如,王静等利用近红外光谱快速鉴别多潘立酮真伪,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有效。
刘志强等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青霉素V钾粉末进行无损定量分析测定,得到较满意结果。
尼珍等对国内外不同企业生产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进行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分析模型,实现了药品快速无损现场检查需要。
近红外光谱技术除了可以对化学药物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外,还可以对药物整个生产制备过程进行在线实时监控。
例如,将近红外光纤探头直接插入待测药物样品中,便可以对药物粉末混合均匀度、包衣的厚度和溶出度、发酵过程和药物合成工艺进行随时监控。
药品质量安全与每个生产环节息息相关,高效、快速、绿色的监测控制技术是确保药品质量的关键,例如殷飞等通过近红外药品快速检测系统查出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掺入诺氟沙星情况分析,从而促进近红外药品快速检测系统转向查假治劣并重,更大限度发挥该技术高科技打假治劣的优势。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相秉仁李睿吴拥军刘国林高守国摘要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包括近红外光谱法在原料药的分析、药物制剂的分析和制药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等。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药学,应用中图号R 927.2Applications of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XIANG Bing-Ren LI Rui WU Yong-Jun LIU Guo-Lin GAO Shou-Guo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ABSTRACT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echnique applied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is reviewed,including analysis of pharmaceutical raw material and dosage forms,as well as pharmaceutical process monitoring.KEYWORDS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Pharmaceuticals,Application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自70年代以来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在药学领域,已有大量文献介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
1 原料药的分析近红外光谱法可用于原料药活性成分的分析。
Mark等使用马氏距离分类技术,通过近红外光谱对制药原料进行定性鉴别。
Shah等则分别用马氏距离法和SIMCA法这两种分类方法对制药原料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类。
另外,原料药的结晶状态、粒径和密度在制剂生产和控制主要活性成分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可用近红外光谱对原料药的不同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Dreassi等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根据药物的不同物理性质,对扑热息痛、布洛芬等几种原料药进行了成功的鉴别。
试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居收入水平持续上升的同时,对身体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促使了各类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常见的物质检测方法,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广泛,特别是在药物分析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本文先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定性和定量流程,深入阐述了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技术;药物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生活环境的要求愈加严格。
药品作为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药物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也关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药物分析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促使了各种药物分析技术的涌现和广泛的应用。
目前,由于计算机、化学技术、软件技术和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各种自动化、智能化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其中光谱技术是最吸引人的技术之一,特别是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更是为药物检测和性能分析奠定了扎实基础,由于该技术使用方便简单、无需要样品预处理等优势,在药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更加深入和广泛。
一、近红外光谱技术概述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基于传统光谱技术基础上延伸出的新检测检验技术,其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近红外波长为780至3000纳米;中红外波长为3000至25000纳米;远红外波长为25至50皮米。
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成为药物领域常见的方法之一。
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应用中存在吸收谱复杂的特征,在应用中结果准确性比较差。
基于此,在目前的研究中对其相关性能做了优化,确保了测量准确性。
1、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应用中主要特点包含了其振动频率与倍频增加的同时,吸收峰值的重现度变得更加的明显和突出,组成成分变得更加复杂且消光系数降低,导致样品的穿透能力增强,此时需要采用化学计量学相关理念和技术从复杂的光谱信息中提取相应的信息。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作者:余翔程廷涛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7期[摘要]药品检测是保证药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药品从研发生产到流入市场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因此,必须保证药品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随着近几年我国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药品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药品检测的作用愈发重要。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避免了检测工作对药品的伤害,同时还具有诸多传统检测技术不具备的优点,在提高药品检测质量与效率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本文就是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作用原理和技术特点,对其在药品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药品检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药品安全[中图分类号]TN2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7-0217-02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人们对药品的安全性要求也不断提升,加强药品检测工作的更新和完善势在必行。
近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红外光和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通过对其分子振动光谱的分析,可以获取检测样本中组成成分的详细信息。
并且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准确性高、成本低、绿色环保,因此,其在药品检测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已经逐渐成为现阶段药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手段。
一、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原理近红外光是一种介于红光和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分子振动由基态向高态跃迁产生的分子振动光谱。
近红外光谱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并且吸收系数减低,因此可以作为信息获取的载体。
近红外光谱在水、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组成分析,含有C-H、N-H、O-H、$-H等化学键组成的化合物组成分析应用中效果明显。
近红外光谱分子技术主要应用原理是药品检测样本在照射近红外光后,比较样本的振动频率与近红外光谱频率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近红外光谱则不会吸收红外光;若不一致,则近红外光谱就会吸收红外光,进而通过分析不能被吸收的红外光中所含有的有机物的成分与结构信息、含量等信息。
浅谈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中。
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它可以提供药品样品的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从而确定药品的质量和纯度。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是利用近红外光谱区域波长在700nm至2500nm之间的特性吸收,检测样品的光谱特征,并与已知的库进行比对。
这种分析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无损等优点,因此在药品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般来说,药品的化学组成和纯度是制药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重要参数。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检测药品样品的成分、含量、杂质等相关指标,从而对药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管理。
同时,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取代传统的实验室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药品检测的时间和成本。
在药品检测中,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在药品的质量控制中,可以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检测药品的纯度、含量、溶解度等参数。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也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药品成分的变化、药效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近红外光谱分析还可以用于药品的质量追溯。
当药品发生异常时,可以通过该技术迅速找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保证药品质量的控制和改善。
总之,在药品制造和检测过程中,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该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药品的质量,显著缩短检测时间,并可有效的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浅谈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快速、非破坏性的药品检测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通过测量药品样本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光谱来分析药品的成分和质量,并可以通过模型建立和预测样品的某些性质。
1. 药品成分检测。
药品的成分是决定其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药品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成分检测中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分析多个成分,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3. 药品质量控制。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例如反应物的浓度、温度、pH值等。
通过建立模型,可以预测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提高药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 药物分析。
药物的合成和分析是药学科学的核心内容。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于药物的合成和分析,通过分析药物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药物的结构、功能和活性。
1. 非破坏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不需要样品的破坏性预处理,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进行分析。
这对于一些药品质量控制和药物分析非常重要,可以保证药品的完整性和效果。
2. 快速准确。
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数据,并可以快速建立模型和预测样品的性质。
这对于大规模的药品生产和质控非常重要。
3. 灵活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药品和样品,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这使得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尽管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近红外光谱分析需要建立模型和校正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样本来进行训练和验证。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结果还需要与传统的分析方法进行比对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推广,近红外光谱分析将在药品检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药品质量控制和药物研发提供有力的支持。
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学检测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6-24T07:30:00.14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3期作者:唐谢非[导读]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制药行业乃至医药行业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近红外光谱在药学检测领域内的应用。
养生堂药业有限公司 570216摘要:随着化学计量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信息化程度的逐渐普及,近红外光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本文主要从近红外光的概念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学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旨在加强人们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认识,了解红外光谱检测在药学检验领域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完善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品检测领域的应用。
关键字:近红外光谱药学检测应用研究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制药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药品的质量和应用范围不但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药品安全问题,因此应该注重药品的检测问题,近红外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的检测当中,提高了药品检测的速度,增加了药品检测的准确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制药行业乃至医药行业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近红外光谱在药学检测领域内的应用。
一、近红外光定义:近红外光是介于可见光与中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一般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一般会将近红外波按照波长分为近红外短波和近红外长波两个区域,近红外短波波长范围一般在780—1100nm之间,而近红外长波波长一般在1100—2526nm之间,近红外区域是人们最早发现非可见光区域。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70年代以后随着化学计量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普及以及各种近红光谱分析仪器的大量产生呈现出了空前良好的发展趋势,到现在为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检测等多项领域。
二、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原理近红外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的倍频和主频吸收光谱,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近红外光对于含氢基团X —H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X主要旨C,N,O因此包含了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信息,不同的有机物含有不同的基团,不同的基团能级不同,不同的基团或者同一基团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中对于近红外光的吸收不同,因此近红外光可以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当红外光照射时,频率相同的光线和基团会发生共振现象,近红外光的振动频率和样品的振动频率不相同,红外光就不会被吸收,因此在用红外光照射样品时连续改变红外光的照射频率,试样会对红外光选择性吸收,通过试样的红外光线在某些波长范围内变弱,因此红外光就可以传递有机物的组分和结构信息,通过红外光谱检测仪器就可以得到组分的含量。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摘要】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NIR)在我国发展起步相对较晚,除部分专业分析人员,该项技术很少有人知晓。
自九十年代起,NIR通过持续发展,成为了一项发展迅速、夺目的原位分析技术,渐渐获得了公众的认可,并以惊人的速度广泛应用在农牧业、食品、化工、石化、制药、烟草等多个领域,为科学研究、生产控制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现阶段,NIR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已经成熟,被欧美药典视为标准的检测方法,其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也获得了FDA的认可。
通过对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对生产过程的所有阶段的实时监测,包括混合、干燥、加工、制剂、压片及包装等,近红外技术的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与以往传统的药物检测技术相较,NIR在很大程度上使药物检测质量与能效得到了提升,对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有关技术科研人员应重视分析NIR相应特性,进一步强化 NIR在药物检测应用价值。
【关键词】药品检测;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研究红外光谱为研究人员在吸收光谱中发现的第一个非可见光区域,其介于红外光谱、可见光之间的介质称为近红外光谱。
近红外区的光谱吸收带是有机物质中能量较高的化学键(主要是 CH、OH、NH)在中红外光谱区基频吸收的倍频、合频和差频吸收带叠加而成的。
近红外光谱的发现历史悠久,但真正开始较好地使用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成为分析技术的一场革命,是一种把化学计量学算法与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融合到一起,利用有机化学物质在近红外谱区内的光学特性快速判定物质化学组分及测定含量的光谱技术[1-2]。
因其具备分析样品直接、快速、准确且不需要预先处理样品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矿物加工、食品和药品等领域[3]。
1技术特征1.1优势(1)无损检测:采用NIR施以药品质量检测工作时,该项技术并不会对被测药物的内、外结构造成破坏、损伤,可见将NIR用于药品质量检测,能保证被测药品的完整性,且有着很高的检测精度[4]。